食补“补不坏”?吃肉才补,蔬菜不补?……纠正传统食补误区

秋意渐深,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冬进补时节,有些人会去医院开膏方进补,也有些人嫌麻烦,就自己在家食补。

食补“补不坏”?吃肉才补,蔬菜不补?……纠正传统食补误区

误区一 食补“补不坏”

很多人觉得:食补嘛,吃进去的都是食物,无毒无害的,随便怎么补都“补不坏”。

虽说大部分食物都是无毒无害的,但吃多了未必就不会坏事。

首先,饮食过量、营养过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问题。很多过去认为的“富贵病”,比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痛风、动脉粥样硬化等,都成为了高发病,与过量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有关。所以,是否有必要进行食补,还需要仔细斟酌,不要盲目跟风。

其次,食补的时候,有些人会加入一些人参、当归、虫草、杜仲、天麻之类的“补药”,认为“补药吃了总没坏处”。其实,中药有温热寒凉不同的属性,选择补药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虚不受补,吃补药反而会引起各种不适;有些人体质有偏颇,选错了补药反而加重病情;有些人过量服用,补药变成“毒药”……这些例子在生活中都很常见。因而,在选用补药之前一定要咨询中医师。

误区二 吃肉才补,蔬菜不补

很多人认为,大鱼大肉之类高蛋白的食物才有“补身体”的作用,而蔬菜、水果之类没有补益作用。

在以前物资匮乏的年代,营养不良的情况下,鱼虾肉蛋等高蛋白食物确实是很要的营养补充食物,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但是,现在物资丰富的情况下,很多人这类营养素过剩了,反而是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膳食纤维发生缺乏,而蔬菜和水果恰恰是这些营养素的良好来源。

另一方面,很多蔬菜和水果也具有食疗功效,同样具有补益的作用。比如:蔬菜中的韭菜就有补肾壮阳、健胃提神的作用;水果中的桂圆就有补气血、益心脾的作用。所以,认为“肉类才有补益作用,蔬菜水果不补”的观点是错误的。

食补不在于荤菜还是素菜,关键在于是否适合自己,是否为身体之所需。

误区三 以形补形,吃啥补啥

“以形补形”“吃啥补啥”是民间食补的一大传统。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很多以动物内脏来补脏腑的食补方法,已经不太适合了。如现代人高血脂、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而动物内脏往往都是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多吃会加重高血脂、高血压,很多人就不适合“以形补形”的方法。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传统食补观念也应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机体特征,选择合适的食补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