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快評」讓深刻的銘記凝聚起改變的力量

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屈旌

3月20日以來,武漢革命博物館開始徵集抗疫代表性實物和資料。截至目前,已徵集到近3000件,分別由援鄂醫療隊、社區、企事業單位、酒店、愛心市民等捐贈。博物館庫房內,存放著徵集來的珍貴實物。(據4月18日《楚天都市報》)

3月11日,世衛組織認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可被稱為全球性大流行病,風險評估級別提升至最高警戒級別。作為親歷者、戰鬥者的我們,仍身處其中,緊張、忙碌、期盼之際,或許還未清晰地意識到,我們每天所目睹和經歷的,是一場何其重大的歷史事件,將會對未來產生多麼深刻的影響。

重大的事件,需要有意義的紀念,難忘的片段,也需要有儀式感的銘刻。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有人建議為犧牲者立碑緬懷,有人為奮鬥者寫詩譜曲,有人窮盡細節,記敘不同個體的遭遇,有人言近旨遠,思考事件整體的意義。將具有代表性、故事性的抗疫紀念品和資料,分門別類收藏入博物館,也是紀念的重要形式之一,為當下留存印記,為後人樹立座標,為現在與未來建立一條連接的通路,讓共同擁有的記憶、一起奮戰的日夜、特殊時期的生活,及其中所蘊含的精神價值,能抵禦時間的沖刷,帶來珍貴的啟示。

志願者為援鄂醫療隊繪製的“櫻花防護服”,感銘無私奉獻,聆聽善意迴響;軍醫們在火神山醫院穿過的軍靴、體能訓練服,見證戰鬥艱辛,展現無悔拼搏;按滿醫務人員手印的請戰書,寫滿赤子之心,映照人間真情;天河機場特製的抗疫乘機紀念機票,鄭重表達謝意,許下再會約定……每件物品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一群可愛的人,彷彿一片片發光的拼圖,拼成時代的記憶畫卷,在其中,我們看到了全民攜手的團結之力,守望相助的友善之德,鍥而不捨的堅強之志。

與其他重大的自然災害不同,與病毒的戰鬥被稱為“沒有硝煙的戰爭”,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沒有可供懷緬的遺址,但同樣有不屈不撓的抗爭,有捨己為群的精神,有與子同袍的慷慨,有寸草銜結的感恩,這些無形而可貴的精神至寶,凝結於一件件紀念物之中,在人們的收集、留存、凝視之下,擁有了更為深沉和恆久的力量,訴說著人類永恆的主題:愛與希望。

珍藏是為了銘記,而銘記是為了增長經驗,收穫領悟,從而更堅定地前行。此刻我們儘可能去留存物證,記載當下,也是為了勇敢地正視這場災難,更好地總結經驗教訓,讓那些閃耀人性之美的理念,更加深植於心,比如對生命的珍視,對誠實的堅守,對科學的尊重,對人道主義的踐行。並且,要切實地將這種領悟和認識,落實於行動之中,去完善重大疫情的防控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升民眾的健康素養,形成更為團結友善的社會氛圍,讓保障生命健康安全的防線,長久牢固地存在於每個人心中。

穿越過驚濤駭浪的人,更能領略海上日出的瑰麗,經歷過苦難磨礪的人們,也會有更為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願此刻,我們鄭重、深刻地銘記下,每一分苦難,每一次感動,每一個時刻,從而凝聚治癒和進步的力量,當未來隨日光照耀而來時,我們慨然回望,能夠看到每一道傷痕都得到溫柔的撫慰,每一處跌倒的地方,都立下了前進的路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