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首訪貴州仁懷,窺見醬香酒核心產區中小企業之變

4月8日零時起,武漢結束整整76天的封城,意味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停滯的經濟車輪要恢復轉動。從數據來看,2020年1-2月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銷售收入1207.42億元,同比下降15.58%;利潤253.88億元,同比下降15.46%。其中,白酒銷售收入887.20億元,增長-11.68%。

2020年全行業開局遭遇“黑天鵝”,在“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經濟”的大背景下,中國醬酒核心產區——仁懷,那些中小型醬酒企業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近日,筆者疫後首站落腳茅臺鎮,通過對個別中小型醬酒企業的走訪,為大家帶來一線觀察。

疫後首訪貴州仁懷,窺見醬香酒核心產區中小企業之變


品牌在左,原酒在右,而命運在手中

權威數據顯示:2019年度,中國醬酒市場銷售收入在1350億左右,同比2018年增長約22.7%,行業佔比約20%;實現利潤約550億元,同比增長約22%,行業佔比約38%。其中,仁懷地區非茅臺系酒企銷售突破200億元。

從數據來看,“醬酒熱”依舊不減,也就意味著市場賦予的機會依舊存在,但仁懷市中小型企業又該如何抓住風口上的機會點?考驗企業,更考驗企業領導人的智慧。目前,仁懷醬酒產區2019年度實現銷售破億的企業達30餘家,除去醬酒超級巨頭茅臺,以及習酒、國臺、金沙、釣魚臺等10億級別以上的第二軍團,剩餘為金醬、夜郎古、君豐、國威、懷莊、雲門等億元大關“守門員”。

在“醬酒熱”的浪潮下,這類1-10億內的腰部力量的“瓶頸期”卻出現。

一邊是靠著銷售原酒維持企業生存生活,且有富餘;一邊是醬酒趨勢發展下對“品牌力”的格外要求;是繼續選擇供原酒求穩?還是發展自主醬酒品牌“搏一搏,單車變摩托”?兩難境地下的企業過渡成為中國“醬酒熱”下特殊現象。

面對這個必過的“坎兒”,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夜郎古酒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疫情)短期影響的確存在,我認為今年同比下滑率應該在20%——30%左右。但醬酒發展趨勢不受影響。”夜郎古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中林向快訊君表示,他認為醬酒消費群體主要面對中高端消費者,長期來看疫情對醬酒的影響是短暫的。

對於疫情的突發,他還認為反倒是一次契機,一次“練內功”的機會。按照夜郎古五年規劃戰略中“三年不盈利,三年不漲價”的內容要求,就是為了培育市場品牌力,打造核心品牌競爭力。靠著原酒供應,夜郎古也嚐到了甜頭,特別是近年來與酣客酒業的緊密合作擴大了原酒板塊在銷售額中佔比。但從總經理劉中林的觀點中,早已意識到發展自主品牌才是企業可持續長遠發展的方向。

因此,早在醬酒熱潮的1.0時代,夜郎古已經開始佈局品牌戰略,到今年進入第四年,雖然這場馬拉松已跑過一小段,但品牌建設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

“賣原酒”還是“品牌化”,二者從發展角度來看並非二元對立的矛盾,只要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經得起檢驗就是生存之道。但歷史總是那個說實話的人。

對比靠銷售原酒紅極一時的邛崍白酒產區就能找到經驗。在4月12日糖酒快訊公眾號發佈的文章《政策扶持,品牌造林,邛酒突圍開啟新模式?》中,就以邛崍白酒產區為例,介紹了曾經靠賣原酒,現在向品牌化轉型的困境。“別為他人做嫁衣”或許就是最大的歷史教訓。

疫後首訪貴州仁懷,窺見醬香酒核心產區中小企業之變


都說“小船好調頭”,問題是朝哪裡調

截止到2019年底,具備仁懷市食品生產許可(SC)獲證酒廠為506家,這其中大部分為中小型酒企。面對醬酒未來2000億級的市場體量,小型企業難道不心動?真的願意死守“一畝三分地”?當然不是。但問題是這類“小而美”的企業如何在赤水河畔找到“發展法則”。

通過實地走訪觀察到,受疫情影響來仁懷市的外地遊客有所減少,到茅臺鎮選酒的客流人次也有所下降,這一點從行駛在仁懷市的外地車牌數量上便可窺見。受疫情衝擊最大的恐怕要數小型酒企,本身底子薄,抗壓能力差,來茅臺鎮選酒的人少了,生意自然焦頭爛額。

在疫情“放大鏡”的作用下,正好暴露了小型企業市場發展的問題。

從經銷商選酒的角度來看,疫情影響下,阻礙了外來人群到茅臺鎮選酒的機會,沒有客源量也就意味著沒有了銷售的可能性。自身產能有限、現金流有限、銷售渠道有限的情況下,醬酒又該銷往何處?

“這段時間來茅臺鎮選酒的人明顯減少了,今年日子不好過。”在與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神宇酒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的溝通交流中得知,與他同樣不好過的小型酒企不在少數。為銷路發愁,似乎是小型企業一年四季都在擔憂的問題,但這一次來得更猛烈些。

不過相較於其它小型酒企稍幸運的是,羅吉洪所在的神宇酒業今年加入了醬香會。這個由遵義市(仁懷)酒業協會發起,聯合《新食品》雜誌社,由經協會考察合格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共同組成的中國權威醬香酒消費體驗平臺——醬香會;就為“往哪兒調頭”的中小型酒企提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