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線雲計算廠商生存樣本:優刻得增營收卻陷入淨虧損

可見的收入增長,卻被成本增速超過,導致難以提升利潤,甚至出現虧損。這就是一箇中國二線雲計算廠商的現狀。

作為上市公司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158.SH,以下簡稱“UCloud”)4月28日披露了2019年年報和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報告顯示,作為第三方獨立雲計算公司其既要擴大部署,又要參與價格競爭。

綜合兩份業績報告,UCloud於2020年1月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後,盈利開始出現困境。2019年實現營收約為15.15億元,同比增長27.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2119.06萬元,同比下降72.56%,扣非後淨利潤同比下降87.48%,降至997.87萬。

緊接著第一季度,營收約為4.13億元,同比增長24.70%,卻轉為淨虧損約2556.50萬元,扣非後擴大至2959.08萬元。

UCloud對兩份業績營收增長都歸因於主營業務公有云的增長,而對淨利潤下滑,除了共同的包括購入貸款、租賃機櫃等資源部署和採購成本增加外,2019年其面臨了公有云市場激烈的價格競爭,不得不調價應對。

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病毒疫情之下,UCloud為部分客戶提供了免費的產品支持,以及收入增長來源的視頻娛樂、在線教育等行業客戶所購買的雲分發業務,毛利較低。除此之外,人力成本也在第一季度上升,薪資總額同比增長了28.20%。

UCloud在年報中引述中國信通院的發展白皮書稱,阿里雲、天翼雲和騰訊雲佔據IaaS市場份額的前三,光環新網(亞馬遜AWS在中國的運營方)、UCloud和金山雲處於第二集團。但這一市場仍在快速發展,2020年3月,第三方機構Canalys發佈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報告顯示,季度市場規模增速為66.9%,高於全年的63.7%。

不僅如此,多數受訪行業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新冠疫情之下,傳統業務紛紛擴充IT資源,而在服務器採購難以應對之下,雲計算的模式成為更多客戶的選擇。但是,由於採取促銷的策略,UCloud在線教育、直播等領域的客戶雖然因此需求上升,但是貢獻的收入卻佔整體收入不足15%,無法對當期營收產生較大影響。

2020年3月,研究機構IDC的報告顯示,疫情為政府及眾多企業拉響了警報,使得其堅定了上雲的策略。在這種趨勢之下,UCloud稱,公有云是公司成立以來的核心業務,而私有云和混合雲是近年來重點發展的領域。財報顯示,2019年公有云營收佔比79.1%。目前來看,UCloud的核心商業邏輯是,通過從成熟的雲分發產品(即CDN業務)切口發展下游行業頭部客戶,為後續高毛利產品銷售奠定基礎。

2015年受國家政策推動,CDN行業曾一度快速發展,但很快隨著雲服務廠商的進入,價格戰2018年曾迫使諸多中小廠商退出,市場格局劃分較為明顯。對UCloud這樣第二集團的雲服務商來說,成本壓力並不低,財報顯示,2019年CDN費用佔總成本的12.70%,且是2018年的3倍多。

UCloud的計劃是希望完善CDN分發和音視頻產品功能的同時,向邊緣計算發力。但是導致2019年淨利潤下滑的原因,如主要產品降價、固定資本成本上升、下游互聯網行業增速放緩,以及雲計算市場積累競爭等,也將延續到2020年以後,UCloud披露這可能存在業績大幅下降甚至虧損的風險。

另一條路徑則是向境外發展。UCloud披露了其在亞太、北美、歐洲等地的全球有32個可用區,但是其境外數據中心收入增長主要依靠的是境內的遊戲、電商行業客戶的出海業務。後者在出海過程中存在溝通成本高,數據安全亟待防護以及出海過程中的網絡抖動等問題,這成為UCloud的機會。但目前來看,境外營收佔比為10.7%,成本增速是收入增速的2倍多。

除此之外,綜合UCloud兩份業績報告,基礎設施投入仍在早期以及壞賬風險都是制約業績的因素。其在烏蘭察布的一期機房的建設階段是完成土地購買和地塊基礎換填,這意味著距離商用仍有一段時間,而其預計無法收回的公有云款項為1220.20萬元,並已為其百分之百計提了壞賬準備。

一位熟悉UCloud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一些客戶的回款週期較長,也會導致壞賬進一步擴大。這對處於競爭階段的UCloud並不利。

新京報記者 梁辰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李項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