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孝庄皇太后是怎样的?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31471651

天降贵人,西宫福晋,永福庄妃,福从天降,风云突变,圣母太后,心力憔悴,临危受命,再扶一帝,力挽狂澜,太皇太后,精心培养,一心辅佐,誉满天下。


历经四朝,两朝孝养,三世尊亲,至尊至贵 ,一代名后。



在这里要解释几点:

1.孝庄太后名为布木布泰,寓意“天降贵人”;

2.福从天降,是指生顺治帝福临;

3.孝庄太后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

4.孝庄太后是以家国利益为先,是以爱新觉罗家族利益为先;

5.孝庄太后只是尽心尽力培养,幕后辅佐,而非扒光皇帝的权力,走上前台垂帘听政。不是她没有这个能力,这是没有这个想法,这一颗心;



6.在他的培养下,康熙成为一代圣君,大清自此兴盛,步入“康乾盛世”。没有孝庄太后,何来盛世?

7.对于孝庄太后,康熙说:

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雍正说:

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

最后,大清历史上出现了两位女人,一位是孝庄太后,一位是慈禧太后,你们怎么看?


非常茴香豆

布木布泰就是孝庄(公元1613-1688年)的名字,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孝庄身为清帝皇太极的皇后,一生经历了顺治、康熙两代清朝皇帝。其政治手腕被很多人称颂,是历史上排的上号的女政治家。


孝庄十三岁那年,皇太极出于政治联盟目的迎娶了作为科尔沁部贝勒二女儿的她。崇德三年,孝庄为皇太极生下福临,也就是顺治。

五年后,皇太极驾崩,事出突然导致朝廷以豪格和多尔衮为代表的两大势力对权利的激烈争夺。孝庄审时度势保护年幼的福临置身事外,同时以手段说服多尔衮辅佐顺治。此后多尔衮当上摄政王,暂时解决了眼前的政权危局。虽然顺治手上没有实力权利,但也让多尔衮与朝臣达成了顺治继承大统的共识。


由于顺治年幼,自然而然就把孝庄推到了政治舞台上。李自成入京后,孝庄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强烈建议多尔衮挥军南下。很快多尔衮在吴三桂的配合下入主北京,实现多年夙愿。


孝庄随顺治迁都北京后,封多尔衮为“皇叔父摄政王”,稳住了军功赫赫却不安分的多尔衮。为维护统治,孝庄重用降臣洪承畴、范文程等实现了满汉的稳定。至于野史中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说,实在无从考证,但无论怎样孝庄在多尔衮的权势下保住了顺治的皇位。顺治病重为皇位继承人担忧,孝庄力荐玄烨得到顺治允诺。其后孝庄作为太皇太后辅佐康熙逐步稳固政权。

孝庄作为一名传奇女性,为稳固清朝两代帝王的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清朝的兴盛打下基础。


少侠看历史

孝庄皇后的故事在清史中占有浓墨的一笔,她与摄政王多尔衮的故事也是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孝庄皇后又是什么样的?今天,我就来与大家一起探讨探讨。

孝庄简介

她是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部落首领的女儿。后来,年仅13岁的她嫁给了皇太极成为了皇后,从这以后,她的故事就要开始了。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孝庄与其结婚后生有3女。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1638年,庄妃生黄九子,她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皇后,史称孝庄皇后。

孝庄皇后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女人,她处事沉着冷静,早在皇太极时期,她就帮助皇太极出谋划策,可以说她是一个很好的“贤内助”。

孝庄下嫁之谜

历史上孝庄皇后究竟有没有下嫁给摄政王多尔衮?这也是许多历史学者争论的话题。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孝庄应该是下嫁给了多尔衮,这也是顺治帝可以稳住皇位的原因。不过,清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记载,清朝余下的皇帝也都承认孝庄皇后并没有下嫁。在我看来,他们应该是想维护皇家的颜面而不被天下人耻笑。

孝庄下嫁给多尔衮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当孝庄死后,她并没有与皇太极合葬在沈阳的昭陵,而是安葬在了清东陵风水墙外的地宫里。如果,孝庄没有下嫁给多尔衮,那么为什么不让她与皇太极合葬呢?

我国历史上可以与孝庄名气相提并论的只有武则天和后来的慈禧,不同于她们的是,孝庄皇后虽然手握大全,但是她并不登基,也不垂帘听政。


汝沫2903

一个不幸的女人。

孝庄太后,蒙古人,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吉特氏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孛儿只斤氏的后裔。也就是说说孝庄太后是蒙古皇族血统。

由于博尔济吉特氏与女真族的建州女真部关系甚好,所以,两边通婚情况较普遍,特别是与建州女真部爱新觉罗氏之间。因此,后金到清初,很多皇族成员都是娶了博尔济吉特氏的女性。包括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多铎等一众清初皇室的核心人物。

皇太极最早娶的老婆(孝端皇后),是孝庄太后的姑姑,肤白如玉,就是传说中的“大玉儿”。但孝端皇后没生儿子,于是皇太极又去了她的侄女,即孝庄太后。才生了儿子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顺治皇帝。多尔衮也在孝庄大婚之后不久娶了孝庄的族妹。多铎紧随其后。

福临六岁的时候,清太宗皇太极暴毙,清王室顿时陷入混乱,孤儿寡母的孝庄和福临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于是她们倒向了当时手握重兵的正白旗旗主多尔衮,并于镶白旗旗主多铎形成联盟。采取了一些列的保权夺位的措施,使得福临有惊无险的顺利等级,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任帝王。多尔衮,多铎兄弟俩功不可没。“清初四大疑案”之首的“太后下嫁”也就发生在这个关键时刻。

关于太后下嫁的真假,众说纷纭。根据纪连海老师的分析,太后下嫁确有其事,但只是个形式而已,多尔衮唯一的女儿出生在松江大战前,之后多尔衮四处征战,直至去世。结婚只是一种政治站队的表现。不过,多尔衮对于顺治帝的感情应该超过了应有的关系,这个从北京闹天花,他一人一马带着福临离开京城躲避天花就能看出来。

多尔衮生前大权独揽,摄政天下,风光无限,为大清打下了无数基业,但死后却遭到了福临残忍的对待,开棺戮尸,去爵号,除太庙等,直到乾隆时才恢复了睿亲王的地位。而福临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天花的感染,最后在皇宫中染天花暴毙了。

这个时期的孝庄太后,表现出了作为杰出政治家应有的风范,她对多尔衮的态度是理智多于感情,政治高于恩怨。利用高于依靠的

福临驾崩,康熙继位。孝庄退居幕后继续辅佐。但朝中大权旁落至顾命大臣们的手中。孝庄太后于康熙二十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孝庄太后的一生本该就此结束,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作为皇太极的皇后,孝庄太后本应合葬皇太极,但皇太极已去世多年,开陵合葬不现实,且期间孝庄下嫁了多尔衮,因此,康熙帝并没有把孝庄皇后入土为安,而是将其灵柩安放于清东陵的风水墙外。直至乾隆时期才入土为安。

作为政治家,孝庄太后的一生堪称辉煌,但作为女人,却只能用不幸来形容。


游子天涯君莫问

其实《清史稿》写得明明白白:世祖亲政,上太后徽号,国有庆,必加上。至圣祖以云南平,奏捷,定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初奉安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也就是说,在顺治时期,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孝庄本名)的称号是圣母皇太后,她的亲姑姑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皇太极的正妻)也是皇太后,她的亲姐姐宸妃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已经去世了,没当上皇太后。直到顺治八年,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才有了自己的专属徽号,叫做昭圣皇太后。直到康熙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打败吴三桂平定三藩,这才定了“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这个称号,那时候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倒是还活着,但是要用尊敬的简称,也只能是“昭圣太皇太后”或者“昭庄太皇太后”。

1613出生的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在康熙1661年继位的时候,还不到五十岁。这位蒙古族女子,一句汉语也不会说,至于会不会说满语,没有考证过,所以他老人家要是接见汉臣,旁边是要站一个翻译的,而这个翻译,很可能就是康熙皇帝本人。

孝庄太皇太后曾教导康熙:“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驰。用人行政务敬以承天,虚公裁断。”“古称为君难,苍生至众,天子以一身临其上,生养抚育,莫不引领而望,必深思得众则得国之道,使四海之内咸登康阜,绵历数于无疆惟休。”

但是也有人说:“其实康熙跟孝庄太皇太后关系并不那么融洽,历史上的孝庄其实是清初守旧派的代表,是康熙改革的最大障碍。顺治去世后,孝庄是帝国实际的执政者,那时清朝政府开启了历史倒车,顺治帝的汉化政策出现了倒退。而且鳌拜背后的后台也是孝庄,康熙除鳌拜就是一次向孝庄的摊牌。”

这种说法咱们暂且存疑,那是请史学家要考证的问题,他们要不要去认真考证,不关咱们的事情。不过要是康熙真听了“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驰”那句训导,倒是找到了清军不用火枪而用弓箭的源头。


半壶老酒半支烟

孝庄皇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


孝庄皇太后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妻子,连续培养和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帝王,死后被追谥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历史上的孝庄皇太后是博尔济吉特氏,名字叫做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后生下来儿子福临,皇太极死后在各方势力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福临被捧上了皇位,也即是清顺治皇帝。

虽然说顺治皇帝登基是各方争执妥协的结果,但是不可否认孝庄皇太后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因此民间也就有了她和睿亲王多尔衮的私情传说,也有了太后下嫁的民间传闻!

她和儿子顺治的关系却不是很和睦,甚至可以说隔阂很深,但是这却不妨碍她对政坛的影响力。

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驾崩后,年幼的康熙皇帝玄烨即位,几位辅政大臣争权夺利,这时候是孝庄太后周旋于其中调和,并悉心教导着年幼的玄烨,并最终等到了康熙皇帝铲除权臣,大权独揽的时刻。

她对康熙皇帝影响极大,康熙皇帝回忆说: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可以说孝庄皇太后是一位传奇的女政治家,她对清初中国政坛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公子皇铘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次女,天命十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

在诸多影视剧中都认为顺治的即位离不开多尔衮和孝庄,但是个人认为顺治的即位更多的是诸位亲王博弈的结果,和孝庄关系不大!

但是在康熙的成长过程中,孝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康熙得天花治愈之后是由孝庄亲自抚养,言传身教!她生活俭朴,不奢华,平定三藩时,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支持孙子的事业!在康熙的眼中,他又是一位慈爱稳重感情至深,又颇具政治才能的老祖母,而在她的政治对手看来,她却是一位颇具心计,不可战胜的出色的女政治家。不是后来的慈禧所能比拟的!





豆豆康915

历史上的孝庄皇后可以说是历代任何的皇后无人能比,她的能力不亚于武周时代的武则天,她没有,但一心一意的辅助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她的一生就是为了大清朝,只要为了清王朝她可以牺牲了自己,如果爱情在她心里,那么多尔衮早就当了皇帝,她没有。



她辅助了一代又一代的皇帝,为丈夫和儿子,且不说别的,日积月累的辛苦就是证明她作为女人的伟大,而且孝庄皇后经历了清初三朝,正是由乱到治的时期,而且这个时间她全力辅助皇帝,调和后宫。



稳定了清初的社会秩序,被后世称之为清代国母。


独坐静饮淡看世态炎凉

孝庄皇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同时也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一生先后辅佐培养顺治、康熙两代帝王,为“康乾盛世”的开创,和清朝政权长久的稳固统治,打了基石。

孝庄自幼喜欢读史书,聪明多智,且处事果断。在皇太极执政的时候就“赞助内政,越既有年”。并帮助皇太极招降明臣洪承畴。打破的明清间的壁垒。

皇太极死后,又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说服影响多尔衮放弃皇位争夺转而将孝庄的儿子顺治扶上皇位。在保全自己母子性命的同时,避免了皇室的内乱。稳固了统治政权。

在多尔衮摄政期间,又努力周旋,维持着顺治作为皇上的威严。同时安抚着多尔衮。维系着顺治与多尔衮两人之间的平衡关系。确保多尔衮安心辅佐顺治。

康熙年少继位,孝庄一直在老臣中拥有崇高的威信,并巧妙的为康熙安排了一场政治联姻,帮助巩固康熙的统治。并在康熙一系列的巩固政权的措施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诛鳌拜、平三藩、灭葛尔丹。孝庄没有直接参与到朝政之中,却恰如其分的保持的自己在朝臣中的影响力。保全了皇帝的威严,对康熙的统治在侧翼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孝庄就没有康熙以后清朝的稳固江山。


林一白872

这个就是当时的人知道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从历史书上的寥寥数语能看到她是一个充满悲剧的人。

孝庄皇后,是科尔沁草原的一科明珠,在出生的时候被当时的大喇嘛预言“可母仪天下的女人”这可能就造就她一生的悲剧。

在她成年的时候,嫁给了姑父皇太极,之后皇太极喜欢上她姐姐海兰珠,所以她在后宫是不受宠的,就连在当时册封五大福晋的时候也是排在最末。

皇太极死了,历经千辛万苦将自己的儿子扶上帝位,但儿子长大开始叛逆,不听话,并且也早早的死了。

最后没办法,将自己的孙儿扶上帝位,还好孙子还算孝顺,对她还可以,所以晚年生活还算无忧。

一个女人,早年丧父,中年丧子,晚年又得在孙子亲政之前费尽心机。孙子亲政以后才算能好好过过日子。不是悲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