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易经》已经失传,如果在古墓中能找回,历史会改写吗?

木语杂谈

说易经已经失传,仅仅只是过时了的连山易和归藏易,即使能从古墓中找出来,也无济于事,怎么会改变历史呢,这两本易经本就是过时之书,淘汰是必然,它已经不适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了,即使找到也仅此是文物了,还能怎样???

只要易经的来源还在,其实那两部易经也不会失传,更不会影响世界。只要河图,洛书还在,有这来源,知什么叫归藏,什么叫连山那这两部过时之易一样可用易理把它演化或叫把它复原出来。只是今人不明白古人之变卦之法。如真明天玉经文中内容,这也不是难事。

那什么叫连山易呢?这是一部对应大洪水时代,天通了,地下几乎都是水,只有山连山的山顶上可以住人,才有山顶洞人之传说,那时年青人能上山,下海,所以那时是年青人的天下,对应的就是伏羲女祸娲时代,才有女娲炼五彩石补天,而伏義则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根据河图演化先天易,再由先天易滨演化出连山归藏卦,这是适合当时天象的,现在天象继续向向前演进,那过了时的易经已是摆设,根本影响不了世界变化!!!!





天玉心宗1492541848

首先必须认清,周易包括两部分,一是易经,二是易传,易经是流传的最早的原始部分,是文王撰写的部分;易传是后来孔子等人撰写的部分,是对易经的研究与诠释部分。实际上易经最早的原著已经失传了,已经不可得了, 现在流传的易经部分实际已经不是原著了,但没有办法,只好将流传的易经部分认为是原著了。

现在流传的易经中存在一些人为的、明显的错误,而人们认识与纠正这些错误是极其困难的,这些错误误导了易经研究者数千年,也使得易经的研究难以深入,难以得到一致的认可。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易经的内容,这个内容与流传的易经有很大差别,卦序也不同,从而使人们认识到易经还有不同的版本,而卦序也不是唯一的,这些认识打破了人们流传本是唯一版本的传统观念。

如果在古墓中能够找到易经的原始版本,历史一定会改写!对易经内容的理解一定会很容易,对卦序等内容一定会一目了然,对哲学等内涵一定会更加清晰,而近现代的一些解释、猜测会立显荒谬的本色,所谓的名人也将黯然失色。


于雁鸣的哲学与易经

古墓中不管发现什么,都不会改变历史 哪怕是发现了周文王写下的所有东西以及连山,归藏的全部文字,历史也丝毫不会改变什么,顶多算是又出入了一件研究古代文献的重要资料,其意义不会比睡虎地秦简的出土更重大。

无论如何易经都是好几千年前人写的东西,那个时候的人不管多么有智慧,都不可能有希格斯玻色子的记载,人类的文明是向前的,现在的文明已肯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的文明,以后还回继续发展。至于古墓里出土什么,不能说不重要,顶到天也只不过算是对过去的文明又多了一个了解的渠道。


易经是古代巫术算卦的产物,里面占卜的形式和文字,现代人已经很难搞懂,就算搞懂了,也意义不是很大。要正确认识周易,不能过度神秘化。


昭烈名臣

易经从发明到现在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不但国人对它非常痴迷,就连韩国日本新加坡英美等国,都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易经。纵观易经的发展史,它从伏羲氏发明创造一来,不光是用它来卜噬,它还广泛的被应用于中医军事学,就连我们现在用的电脑也是和易经中的二进制原理相同。

自从易经被秦朝划入医卜种植类书籍,虽然逃过了一劫,却因为它其中含有卜筮成分没有从根本引起人们对它足够的重视,使它差点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古代易经一直是在帝王将相士大夫,及卜噬官员等上流社会极少数人群中流传。由于历史种种原因,直到现在一提起易经二字,人们就会不假思索的从嘴巴中蹦出来迷信的话语和嘲讽的眼神,而他们却忽视了易经中的易医本是一体,就连易经中独有的哲学思想也一起被埋没。

直到上世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也仅仅是科研人员和学者等少数。

易经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经历了由战乱到人为的影响已经不是最初的易经,连山易和归藏易的失传就是很好的证明。

可喜可贺的是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周易。它的出土使我们得以窥见汉朝时候的易经面目,而夏朝的连山易和商朝的归藏易,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易经到底有什么不同。还有待于学者和易学爱好者共同研究与探讨,如果考古工作者能从古墓中找回,那将是易学界的一大盛世,我真诚的期待这一天尽快到来。


岁月易学堂

易经,是中华先民千百年的智慧积累。是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也就是说一门学问,会因为历史的变迁而发生改进。所以易学是集大成之作。从连山,到归藏,到周易都是一个演变渐进的过程。所以我认为没有失传,只是改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