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面片、烩面、刀削面……沿着黄河走的9碗面条,你爱哪个

已经到了6月中旬,黄河流域的冬小麦已经基本收割完毕。

4000多年前,小麦沿着前丝绸之路从西亚传入中国,雨热同期的黄河流域,冬天较长,尤其适合小麦的生长,自此,冬小麦就在黄河流域扎了根,也由此形成了本地的饮食习惯。但黄河绵延不绝,途径中国9大省份,各个地区地理气候各异、多元环境交融,也使得各省发展出独具特色的面食习俗。

【青海:最普遍而独特的家常饭——尕面片】

2002年,科学家在青海考察时,发现了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的面条,由此可见青海人民食用面食的历史。青海地广人稀,过去交通不便,人们在跋涉一天之后,扎起帐房,立起三石支一口锅,只要有个碗,冷水拌面,捏成扁长条形,压平、拉长后,再捏扁揪断成小面片入锅,一顿晚餐就到口了。

这种长途跋涉中的快餐,操作简单,充饥及时,也成为青海人民面食中最普遍而独特的家常饭——尕面片。 尕面片按照形状、配料和烹饪方法的不同,有做工细致纤小玲珑的“指甲面片”、“雀舌面片”、与蘑菇混煮的“蘑菇面片”、“炸酱面片”等等,各具风味。

【四川:麻辣鲜香的担担面】

川菜在中国各大菜系中独具一格,以麻辣鲜香、鱼香等口味为主,赢得了全国吃货的一众好评,而面食的代表担担面,更是被评为“中国十大名面”之一。

担担面因常由小贩挑担叫卖而得名。面粉擀制成为面条,煮熟后,浇上炒制的猪肉末,佐以红辣椒油、川冬菜、芽菜、花椒面、红酱油、蒜末、豌豆尖、葱花等,成面色泽红亮,麻辣酸味突出,鲜香扑鼻,是四川民间极为普遍且颇具特殊风味的一种著名小吃。

【甘肃:晨起的一碗牛肉面】

甘肃最为出名的面食自然是兰州牛肉面,作为在中国最为普及的面食之一,兰州牛肉面有“中华第一面”的美誉,是兰州人民每天必吃的早餐。

兰州清汤牛肉面有“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五大特点:汤色清、萝卜片白、辣椒油红、香菜蒜苗绿、面条柔滑透黄。刚出锅的面条,不仅光滑爽口,味道鲜美,而且外观也很别致,一碗面吃的发梢冒汗,就是兰州人民一天的开始。

【宁夏:盛唐其实流传至今的羊肉臊子面】

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宁夏在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而黄河的滋润,“塞上江南”的美誉在唐代就已经传遍天下,至明清时期“天下黄河富宁夏”的民谚就已经传遍九州,可见宁夏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宁夏的特色美食羊肉臊子面,就是由唐朝初期的"长寿面"演化而来。

臊子面最主要的特色在于汤,选用好的里脊肉,佐以拉面、葱、姜、米醋等炝制而成,加上黄花菜、木耳、豆腐等配菜,一碗臊子汤色泽鲜艳,洁白柔韧的细丝长面浸在这样的红汤里,登时让人食欲大增,吃起来酸辣可口,汤香面劲,是老幼皆宜的美味佳肴。

【内蒙:来自塞北口味多变的莜面】

内蒙古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生长了一种独特的植物—莜麦,其磨成的面粉就是莜面。在清朝初期,当地人民就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莜麦,并有“阴山莜麦甲天下”的美称,现在仍然是当地人民的上等主食。

莜面的吃法很多,有莜面鱼鱼、推窝窝等等,吃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人的口味和季节,配以不同的作料例如羊肉汤、时令蔬菜等,还可以添加辣椒、蒜蓉,吃法多变,口感不一。

【陕西:面食王国的代表biangbiang面】

优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陕西的面食文化,从最日常的馒头、锅盔到面条、肉夹馍和花样百出的各种小吃,共同奠定了陕西“面食王国”的基石。

而陕西最具有代表性的面食,自然要数“biangbiang面”。Biangbiang面得名于在制作过程中,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在陕西的省西安的街头,制作biangbiang面的过程俨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Biangbiang面面宽似裤带,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作料调入面汤,捞入面条,再淋上油泼辣子即可,入口酸辣鲜香,面条柔韧有嚼劲儿。

【山西:削出来的面条刀削面】

与陕西比邻的山西同样是面食文化浓郁的省份,有句俗语称"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种类多样,尤以“刀削面”流传最为广泛。

刀削面全凭刀削,由此得名。用刀削出来的面叶,中间厚边缘薄,形似柳叶,吃起来外滑内筋,破有嚼劲儿。刀削面适合用各种浇头做卤,根据人们的饮食习惯,最为常见的多为西红柿鸡蛋和酸汤臊子卤汁,各有风味。

【河南:集饭菜汤为一体的烩面】

河南地处中原,中国的交通和文化在此得到融汇贯通,其食物也多了几分这种“包容”的特色,在其经典面食烩面中,体现的尤为突出:一碗烩面集饭、菜、汤与一体,有荤有素。

河南烩面流派很多,但老郑州人独爱的还是那碗“老式烩面”。

中间厚两边薄的烩面,浸在羊骨熬制的汤里,筷子搅一搅,还有黄花菜、千张丝、海带、粉条,一起藏在汤里,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喝上一大口浓郁的羊肉汤,吃一口劲道爽滑的烩面,搭配烩面“拍档”糖蒜和羊肉炒制的辣子,在炎热的夏天,吃到酣畅淋漓。

【山东:手擀面为特色的打卤面】

打卤面全国各地都有,但尤以山东的打卤面最为出名,与其他打卤面注重卤汁不同,山东的打卤面尤其注重面条的质量,山东的打卤面多以手擀面为特色。

卤汁特色多样,但多以济南的高汤为主,高汤中放入白煮的肘子片、笋片、木耳等等,配菜极为丰富,佐以清酱油、花椒油,一碗山东打卤面面身爽滑劲道,卤汁鲜香入味。

黄河被称为“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也同样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重要的水源,早在6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农作物的种植,为流域的人民提供了生存的重要条件,自小麦引进以来,成为小麦的主要种植地区,是中国面食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