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不要脸行为?

邓贤辉

呵呵, 这样说来, 多了去了吧, 特别是搞政治的, 古今中外历代帝王,朝臣,玩弄权术,一手遮天,心狠手辣, 见他们也是脸不红心不跳的...

现在看看美国就知道什么是不要脸了,2003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展示一瓶粉末状物质, 指责伊拉克萨达姆政府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要求联合国同意美国动武,最后美国绕开联合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并没有发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鲍威尔后来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承认,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的过程中犯下了一系列错误,并称自己在联合国安理会上表演是自己被误导了。普京说那是洗衣粉哈!
去年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妮基·黑莉,拿着一张来路不明的照片,说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两天以后,美国就对叙利亚发射59枚导弹。

2008年当时属于塞尔维亚的科索沃地方政府单方面宣布独立的时候,欧盟立即承认了科索沃的独立,2017年加泰罗尼亚通过欧盟的“民主自决”原则通过“全民公投”的方式宣布独立之后,西班牙和欧美国家断然拒绝并不同意加泰罗尼亚的独立!西方国家一直说的“民主就是投票决定自己未来”,但是对待两次独立不同的态度, 可谓是自己打脸还振振有理!

有个历史故事, 公元前700年左右齐襄公(姜太公之后)和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乱伦, 闹得满城风雨,(其实在公元前兄妹乱伦是不少的),后其父亲就把女儿文姜嫁给了鲁国国君鲁桓公。

公园前694年夏,鲁桓公出访齐国, 夫人文姜也闹着一起来,这在当时是禁止的, 但鲁桓公拗不过夫人, 只好带上她, 结果这兄妹俩见面又干柴烈火,鸳梦重温,鲁桓公明知戴了绿帽子,但是齐国太强大,他只有忍气吞声,把火发到夫人文姜身上, 文姜于是告诉了狼狈为奸的哥哥齐襄公。

第二天,齐襄公就大摆宴席宴请鲁桓公, 席间和手下大力士彭生故意把鲁桓公灌醉,后齐襄公令彭生扶鲁桓公回去歇息,在马车上彭生就把鲁桓公给杀死了...事后回来向齐国君臣回报说:“鲁君饮酒过量,不幸暴死于车上。”

呵呵, 纵观历史, 厚黑的,恬不知耻的故事太多了, 其实做人要诚实厚道才觉得心安, 除非不想做人, 想做狼心狗肺的chu生....


一般般147603572


好在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比较支持杜月笙,为什么?难道她不喜欢杜月笙,不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当然不是,但是想不想也没用,杜月笙本来就是个不安分的男人。

在她之前,杜月笙还是个瘪三的时候就娶了大烟鬼“沈月英”,后来又弄了二夫人陈国瑛、三夫人孙配豪两个大美女,可他不是也没闲着,把自己这朵鲜花插在了他杜月笙那坨牛粪上。

这还不算完,杜月笙看上孟小冬,姚玉兰早就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了,为什么?姚玉兰进门的时候为了刁难杜月笙,让他知难而退,放过自己这多鲜花,提了很多要求。

很多是看起来不可被接受的,但杜月笙精虫上脑,不管不顾,不管姚玉兰说啥,杜月笙就一个字――好,杜月笙泡妞,谁舒服谁知道,因此,不管啥要求,都是他活该。

但杜月笙的前面几位老婆不同意了,当年她们进门,可没这么高的待遇,尤其是二夫人陈国瑛、三夫人孙配豪,她们也不是下贱出身,凭什么就比姚玉兰低半头,待遇天上地下,不服!


不服就得找事,搞得姚玉兰在家里面十分难堪,狼狈不已。

在姚玉兰看来,脱离杜月笙是断然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给自己找个盟友,均衡下双方的势力,因此,当杜月笙对姚玉兰表达想要追求孟小冬的想法时,姚玉兰喜上眉梢,答应杜月笙一定帮他说好话。

姚玉兰说到做到,不但帮杜月笙说了好话,还帮他办成了好事。

一天姚玉兰找孟小冬谈心,谈的深夜,人困马乏,姚玉兰就没走,在孟小冬出留宿,等孟小冬睡熟,姚玉兰起身上厕所,不一会孟小冬感觉有人趴在自己身上像猪拱白菜一样乱拱。

等孟小冬反应过来,杜月笙事都办了半截了,孟小冬也不再反抗,杜月笙平日里对他不错,不从了他又有什么其他好的办法呢?

可怜一代京剧名伶,就这样被杜月笙这头猪拱了,不过好在杜月笙是真心对待孟小冬,杜月笙在不要脸之外,倒给了孟小冬一个不错的归宿。

杜月笙本来想在孟小冬面前装高大,结果还是耍了流氓,这事说起来不要脸,办起来挺舒坦!


历史三日谈

在这里我想说一个近代史中最不要脸的人,这个人就是主动提议守南京的唐生智,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决心,将很多撤离南京的交通工具摧毁了,最后在日本人打来时他和自己的心腹手下们坐船逃离了南京,而留下了数万军人在南京因为没有交通工具撤离,最终死在了南京的大灾祸中。


唐生智此人是民国早期的军阀,但是在蒋介石北伐中被蒋介石击败后,就开始过起了隐退的生活,与当时隐退起来的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人差不多,悠闲度过了闲云野鹤的日子。

不过唐生智毕竟是曾经攀登过权力巅峰的人,他在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和军队之后,他多年来一直摩拳擦掌、寻找着时机,只为有一天能从此刻的低谷攀登回曾经的巅峰,为此他多年来一直联系着以前自己的手下们,时刻做着准备。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唐生智找到了机会。

蒋介石决心抗日,在上海地区开辟淞沪战场

1936年,因为西安事变的原因,最终使得蒋介石彻底下定了决心抗日,但以他对日本的深入了解,他是知道日本的武器有多么强大的,就比如日本有着各种各样口径的重炮、坦克还有轰炸机的加持。


而日本人经过这么多年的准备,他们的士兵也早已经培养成战场上不畏生死的战争机器,战斗力远超蒋介石部下精锐稀少、大都数非常零散的部队,首先武器上的对比,就可以让蒋介石感到头皮发麻。

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蒋介石才会在众人的建议下派兵攻打了当时正驻扎在上海的日本派遣军。

虽然日本人的武力很强大,但是当时上海的日本军队只有数千人,与和他们相差无数倍的中国军队根本无法相比,所以很快被打得落花流水,但是早已经占据东北、华北数年的日本人又怎么可能会甘心呢?

(中国军队在上海)

因为他们的陆军与上海之间还隔着几个大省份,所以他们就为了报复蒋介石,通过各种海上战舰向上海地区拉了20万精锐和各种重武器与蒋介石的80万大军对战了起来。

因为武器、训练强大的原因,日本军队以少数压制住了国民党军队

虽然日本人的人数比中国少上60万人,但是他们的武器很强大,比如坦克在战场上对步兵来说就是屠杀,因此日本人在战斗力上是保持上风的。

不过他们也因此中了蒋介石的计,因为在上海附近地区水网非常密集,到处都是河流、水道、农田,根本不适合日本人的坦克重炮运载,所以即便国民党军队的武器比不上日本人,他们也仍然在上海附近抵抗了日本人整整三个月的时间。

最后在达成了蒋介石抵抗日本三个月的目标后,中国军队才开始向后撤退了。

不过此战国军损失却非常惨重,80万大军将近在战场上损耗了30万人,可见此战的惨烈程度,因为淞沪会战蒋介石都是以强对强的,所以死伤的大多数是精锐部队。

(淞沪会战)

在这一场大战中,蒋介石手下大部分的精锐部队大都被日本人打残,所以接下来他就感到了非常的紧迫。

因为南京地势平坦无要害把守,所以几乎所有人都不同意守南京

因为日本人在打下上海之后,他们就将目标放在了南京,南京是当时蒋介石的国都,是一个国家的尊严所在,日本人希望打下南京,然后彻底从尊严上击败所有中国人。

就在这局势非常紧急的情况下,蒋介石就招集了很多高级将领,想讨论该不该守南京。

当时包括白崇禧、何应钦等等几乎所有将领都反对了要守南京,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南京根本守不住。


南京没有严峻的地势守护,虽然靠近长江,但是水网在密集程度上根本比不上上海附近的地区。

如果日本人要打南京的话,他们只要突破了国军的防线,他们的坦克、重炮就可以直接兵临南京城下,到时武器落后的国民党将军队将会直面兵锋盛烈的日军部队,后果将会十分严重。

而且,当时南京的许多部队都是从上海地区退下来的伤兵残兵,战斗力极度的虚弱,很多军队编制中人员缺少非常严重,很多都是刚加入军队没多久连枪炮都不会使用的新兵,以这些人在南京又怎么可能挡得了战斗力处在巅峰的日军部队呢?

虽然蒋介石还剩余一部分的精锐部队,但是他不打算把这些军队放在南京。

因为上海恐怖的战损率他自己是心知肚明的,他在上海就把自己的精锐部队打掉了一大半,如果再将这些部队放在南京,那接下来的仗就不用打了,直接就可以在南京定存亡,然后直接被日本人收拾掉。

在唐生智一个人的支持下,蒋介石决定要暂守南京

因为这些原因,所以蒋介石才会非常犹豫地询问众人到底该不该守南京,在众人一致说出了反对之后,就连蒋介石都陷入了沉思。

但是他不肯就这样轻易放弃南京,所以他再度询问了起来,这个时候一直没说话的唐生智就站了起来,他拍着胸脯跟蒋介石保证,如果蒋介石给他足够的军队,他虽不敢言胜,但却可以和南京共存亡。

在唐生智放下了大话之后,蒋介石感激万分,就将南京有着近十万的残兵交给了唐生智掌管,使沉寂多年的唐生智终于可以有机会再度掌控军队。

这让唐生智高兴万分,因为他之所以是第一个公开支持蒋介石守南京的原因并不是他有多大的把握能守南京,而是他把这当成了自己重新翻盘的机会,在没有办法之下才硬着头皮应承了下来,反正他想的是打不过还可以逃,根本没有什么损失。

唐生智破釜沉舟的霸气以及最后的逃跑

唐生智在接管军队之后,蒋介石和其他的众多精锐部队为了保存实力向重庆以及其他地区转移而去。

接下来唐生智就在军队中发表了与南京共存亡的宣言,还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将蒋介石留下供大军见机不妙撤离的运输船只摧毁沉到了长江,学起了西楚霸王破釜沉舟的霸气。

然后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就把南京军队中很多高层的位置给空了出来,然后安插进自己以前的手下,好方便能在日后将这些蒋介石的军队变成自己的私军,不过在日本人打来的时候,唐生智却是第一个弃城逃跑的人。

蒋介石原本就不打算死守南京,他只是让唐生智撑一段时间而已,但是唐生智的宣言让所有守在南京的军队都相信了他的决心,打算想交托出自己的性命守卫国土。

但是唐生智在接到撤退命令后,他当即和自己的心腹手下们乘坐着特意留下的机械船渡过长江逃跑了。


被唐生智坑了的南京军队和百姓们

因为唐生智跑得太快,虽然也向下传达了撤退命令,但是因为没有他的监督,所以很多高级军官也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丢掉了手下的军队逃跑,最终留下了一大群怀揣着高昂杀敌精神的士兵留在了南京。

后来,士兵们发现主将都失踪之后,瞬间心里极大不平衡了起来,他们觉得主将都跑了,自己这些士兵留下来,又有什么用?还不是白白丢掉了性命?

所以他们就准备出城,但是守卫城门的士兵们也没有接受到撤退的命令,所以他们严守了城门,坚决不让准备出逃的士兵离开南京,于是这些士兵们爆发了很大的冲突,出现了巨大的伤亡。

而在南京的很多百姓们也因为听信了唐生智的豪言,于是在一大部分百姓逃跑的时候,有少部分的百姓因舍不得家业,觉得有那么多军队守护肯定没事,所以最后也遭遇了悲剧。

在日本人没有经过丝毫抵抗攻入南京的时候,很多士兵因为没有主将的指挥,所以根本形成不了抵抗,而且又因为被唐生智堵掉了后路,将近七八万的士兵被堵在了南京城里,最终与南京的百姓一同遭遇了一场惨无人寰的劫难。


(南京惨剧)

所以说历史上有哪些不要脸行为的话,我觉得近代史中的唐生智应该可以占一席重要之地,他为了自己的一己之利应承下了守南京的任务,使得众多的士兵、百姓们留在了极易被攻打的南京城中,也因为他的不负责任,最终使一支有着一定的抵抗力量的军队溃不成军,直接惨遭了横祸,在南京城的军队和百姓们都陷入他挖下的大坑时,他自己却逃跑了,在我看来,唐生智的行为就是非常的“不要脸”。


孤客生

春秋初期,有“不要脸行为”的人物很多,像卫宣公强占儿媳妇宣姜为妻,鲁惠公强占儿媳仲子为妻,郑庄公假借王室名义伐宋等等等等。但是,要说“不要脸行为”之冠,莫过于江湖“第一恶人”齐襄公姜诸儿莫属了。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主动前往齐国,寻求与齐国和解。为增强说服力,鲁桓公还特意带上老婆文姜,希望她能帮助自己劝说齐襄公。但是,鲁桓公怎么都想不到,这让自己走入了死门关!

到达齐国之后,文姜就与齐襄公偷情。偷情不要紧,关键是偷情还被老公给发现了!

鲁桓公发现老婆与小舅子有染,当面就痛骂文姜:“姬同不是我儿子,是齐侯野种!”文姜被老公骂得羞愧难当,跑出去向齐襄公哭诉。听完文姜的哭诉,齐襄公凶性大发,当场决定要除掉鲁桓公。

第二天,齐襄公故意请鲁桓公喝酒。等到鲁桓公喝得酩酊大醉时,齐襄公让齐国著名大力士公子彭生护送鲁桓公回去。等坐上车上后,公子彭生双手合抱鲁桓公肋下,一使劲就把鲁桓公给活活勒死了!

齐襄公与自己亲妹妹偷情,被发现后又悍然杀死了妹妹的老公,东周江湖“第一恶人”的名号瞬间响彻江湖!

公元前695年10月,高渠弥趁着打猎时机,射杀了郑昭公!

其后,高渠弥又改立姬亹为君。

郑昭公无辜被害而死,这引起了国际友好人士齐襄公的强烈不满:郑昭公是齐国人民长期以来的老战友、老朋友,为齐、郑两国友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怎么能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

“大恶人”齐襄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公元前694年秋,齐襄公带兵驻扎在卫国首止(河南睢县东南?)。他态度强硬地要求姬亹前往首止会商,揪出杀害郑昭公的幕后主使人,否则就要杀入郑国!

在“大恶人”齐襄公重压之下,姬亹没得选择,只能前往。祭仲私下劝姬亹不要去,姬亹无奈地回答:“齐国那么强大,姬突又占据了栎地。如果我不去,齐国肯定就会率领诸侯讨伐,送姬突回国为君。我还不如去看看;况且去了也不一定会受辱,何必如此胆小怕事!”最终,姬亹和高渠弥一起前往首止赴会,而祭仲则谎称有病,留在了国内。

姬亹与齐襄公之间其实还有旧仇:在两人都还是公子时,曾经私下斗殴,从此结下了梁子。齐襄公这次声讨郑国,其实也是想顺便教训教训当年的旧仇人。(《史记·郑世家》)

在到达首止后,姬亹对齐襄公的态度颇为不恭。

齐襄公在杀死鲁桓公时,就已经达到了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境界,生杀予夺毫无半点顾忌。见姬亹如此不恭,齐襄公也不讲任何法则,直接就把姬亹君臣一块都杀了,为郑昭公报了大仇!

齐襄公一年之内,不要脸地杀死了东周江湖上两个大国的国君,令天下人都为之侧目。马基雅弗利说过:“能让人既敬爱又惧怕当然是最好。但既然敬爱与惧怕很少能同时存在,人们就被迫发现了一条真理:与其被人敬爱,不如被人惧怕。”齐襄公就是要做东周江湖上的“第一大恶人”,让天下人都怕他!

作为江湖“第一恶人”,齐襄公的“不要脸行为”也可说是东周之冠了。


欲云谈史论今

历史上不要脸的行为太多了,不要脸的人更多,尤其是君王,不要脸起来简直是六六六啊。

齐襄公与妹妹文姜通奸,事情败露后杀了妹夫;

卫宣公娶了准儿媳宣姜,将儿子公子伋杀死;

晋惠公背信弃义,耍了秦穆公,后来秦穆公不计前嫌卖粮给晋惠公,结果第二年秦买粮,晋惠公却下令攻打秦国;

秦昭襄王扣押楚怀王,最终导致楚怀王死在秦国;

朱温晚年,命自己的儿媳们侍寝,并私许皇位给朱友文,结果被儿子朱友珪杀死。

下面我就来具体说一下这些不要脸行为:

齐襄公和妹妹通奸

齐襄公是春秋小霸齐僖公的儿子,说起来,齐襄公也是武功赫赫,他灭掉纪国,攻打卫国,杀死郑国国君和鲁国国君,为弟弟齐桓公的称霸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他杀鲁国国君鲁桓公的原因很为人不耻。

齐僖公有两个貌美如花的女儿一个是宣姜,一个是文姜,宣姜出嫁后,齐僖公又给文姜招婿,他相中了郑世子忽,郑世子忽的父亲郑庄公也很满意文姜,这样婚事基本就定下来了,但是郑世子忽推辞了,原因是“齐大非偶”,然后文姜抑郁了,和自己的异母哥哥齐襄公相恋,并发生了关系。

齐鲁世代通婚,鲁桓公来求娶文姜,然后文姜就成了鲁桓公的夫人,还生了两个儿子。十五年后,鲁桓公和齐襄公有约,文姜请求同去齐国,然后旧情复燃,鲁桓公知道后质问文姜,文姜同齐襄公告状,齐襄公寻了个机会命公子彭生杀死了鲁桓公。

鲁国不敢找齐襄公的麻烦,只敢要求交出公子彭生,然后齐襄公就杀了公子彭生,继续和文姜幽会。

卫宣公驻台纳媳

公子晋原本在他国做质子,和王位很远,但卫国内乱,最后王位轮到了公子晋头上,他就是后来的卫宣公。

卫宣公先是和庶母夷姜通奸,生下了公子伋,卫宣公继位后,扶立夷姜为夫人,公子伋交给左右公子教育,后来立为太子。等到公子伋长大,卫宣公派人给他定下了齐僖公的女儿宣姜。

结果同去的大臣见了宣姜末容貌,回来告诉卫宣公,并建议卫宣公娶来做夫人,于是卫宣公真就这么干了,他派人在迎娶经过的淇水边建起新台,在大婚之前把公子伋打发出去出差。

宣姜还以为嫁的是公子伋,大婚当晚才知道是个糟老头子。后来宣姜生下了公子寿和公子朔,公子朔诋毁公子伋,想取而代之,其结果就是卫宣公派人杀死了公子伋,连带着牺牲了公子寿。公子朔如愿以偿做了未来的卫国国君。

晋惠公背信弃义

晋国经“曲沃代翼”后,小宗取代大宗后,晋献公诛杀晋国公子,史称“晋国无公族”。而晋献公自己有不下八个儿子,最贤能的当属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后来晋献公最宠爱的骊姬生下了公子奚齐,想立为太子,加上骊姬的陷害,晋献公开始攻打三个儿子的封地,并派人诛杀他们,结果太子申生自杀,重耳和夷吾出逃。

晋献公死后,晋国内乱,里克先后杀死公子奚齐和卓子,欲接回重耳继位,重耳害怕不肯回答,里克又决定接回夷吾继位,夷吾同样害怕,于是寻找秦国的支持,承诺继位后把河西之地割给秦国,又告诉里克将来把汾阳封给他。

结果继位后,晋惠公背信弃义,不肯给秦国土地,又夺了里克的权,将其杀死。

后来晋国闹饥荒,晋惠公向秦国买粮,秦穆公虽然气愤晋惠公的小人行径,但考虑到晋国的老百姓是无辜的,就卖粮给晋国,结果第二年,秦国也闹了饥荒,秦穆公向晋国买粮。晋惠公觉得这是天赐良机,遂攻打秦国。两国交战的结果是秦国俘虏了晋惠公。



秦昭襄王扣留楚怀王

楚怀王前期也算是政治清明,开疆扩土,楚国不断强大,但后来,张仪来到了楚国,靠三寸不烂之舌,许下商於之地,说服楚国和齐国断交,结果楚怀王上当受骗,楚国一会遭秦国的攻打,一会挨齐国的揍,失去了很多土地。

在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商量结盟之事,楚怀王犹豫不决,一方面怕去了秦国有埋伏,一方面又怕不去秦昭襄王又有理由攻打楚国。

后来子兰力主和秦国修复关系,于是楚怀王去了,然后在武关被人挟持,辗转到了咸阳才见到也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态度傲慢,将楚怀王当做臣子,并逼着楚怀王割地,如果不割地就别想回国。

楚怀王坚持不肯割地,遂被扣押在秦国,楚怀王的儿子继位,是为楚顷襄王。楚怀王两年后试图逃跑,结果没有国家敢收留帮助他,又被抓回秦国,不久在秦国死亡。

楚怀王的去世激起了楚国人们的愤怒,这种愤怒促使秦楚世代为仇,到了秦末,人们还立了楚怀王的后代为楚怀王,举起倒秦的大旗,最终亡秦。


朱温召儿媳侍寝

朱温建立后梁后,一方面继续与李克用和李存勖打仗,一方面私生活乱的可以,他放着宫中的妃子不疼爱,反去招惹外面的女人。

后来他将魔抓伸向了自己的儿媳们,以侍疾的名义让她们进宫侍寝,并尤其宠爱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和庶子朱友珪的妻子张氏,而王氏最得朱温的宠爱。

他不仅让儿媳们侍寝,他还让大臣的家眷来侍寝,晚年的朱温疾病缠身,那年夏天酷暑难当,听说张全义家很凉爽,就跑到他家避暑,果然神清气爽,精神气好了很多,饭也愿意吃了。身心舒畅,然后就打起了张全义家的女人的主意。张全义的儿媳们,女儿们都被召去侍寝,连张全义的继室也不放过。

后来张全义的儿子气不过,想杀死朱温,张全义知道后阻止了,但朱温还是知道了,想问责张全义,然后张全义的继室陪着张全义去见朱温,冷嘲热讽了几句,朱温害怕,灰溜溜的离开了张家。

话说朱温宠爱朱友文和王氏,病重之际,让王氏去通知朱友文来京继位,张氏知道后,添油加醋对朱友珪说了一番,朱友珪决定造反,把王氏抓起来,又派人闯进宫中杀了朱温,推说是朱文友所为。

朱友珪派人去杀了朱友文,“替父报仇”,做了皇帝,不久却被弟弟、朱温的嫡子朱友贞所杀。


萧晓四姑娘

历朝历代都有把圣贤书高高举过头顶的人,风和日丽时,他们是世人的偶像,可一旦遭遇风雨交加,他们很可能就成了另一种偶像,世人呕吐的对象。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一类把道德高举过顶并借此享受荣华富贵、浮华名声的人往往是不可靠的,如果不信,可以拿把枪对准这种人的脑袋试试。

保准姿势都不用换,手里的道德文章立马就得变成无耻白旗。

现如今,这种人叫唱高调的公知大V;在过去,这种人叫指点江山的名士大儒。

借这个问答,咱们今天就来聊一个不要脸的名士大儒,明末清初的钱谦益。

在明末,钱谦益一度是个极其高大上的人物,身上的羽毛不仅高洁,而且闪闪发光。此人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因一流的道德文章,被世人称为江左三大家之一,照现在的说法,绝对的文化大家,圣贤巨匠。

这还不算。

钱谦益的前半生还是一个赶上好时代的幸运儿,他的那个时代,是一个文人名士可以喧闹庙堂的时代,具体到他身上,因为参与了和阉党魏忠贤的缠斗,钱谦益还是当时公认的东林党领袖。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就是当时的道德权威,万千文化精英心中的一杆圣贤大旗。

遗憾地是,当大明需要他的节操,需要他的道德,需要他的圣贤忠贞时,他却成了一个让人呕吐的,异常酸臭的伪君子。

1645年,满清豫王多铎屠完扬州,引兵西进,围困南京,南明弘光小朝廷覆灭在即。

生死存亡之际,怎么做算是不失节呢?

孔夫子曾给出个三个答案,一赶紧跑,二留下来但要装疯卖傻,三誓死抵抗。

钱谦益开始的表现很不错,他知道像他这种级别的应该誓死立个牌坊,于是他高调向众人宣称,你们的道德偶像要效法屈原,投湖殉国。

听到这番表态,众人很欣慰,尤其是他那妓女出身的著名小妾柳如是,更是拿出了让人钦佩的烈女气节——好样的,老公!你殉我也殉,咱们一起去做大明的忠贞烈鬼。

换是君子好汉,有自己女人的这句话,忠贞热血那是必须在胸膛流起来的,但到了钱谦益这,流的却不是热血,而是尴尬的冷汗。

在湖边,这老家伙是从早上一直磨叽到黄昏,一会儿感慨万千,一会儿凝视不语。

最后实在挨不下去了,老家伙终于用嘴撒了泡极其酸臭的尿。

他说:水太凉了,这可怎么办呀?

文人不要脸啥样?就老家伙这样,嘴里先立牌坊,然后再厚颜无耻地一泡尿把牌坊撒倒!

听到这话,妓女出身的柳如是很崩溃,男人可以怂,但怎么能怂到这种让人作呕的程度呢!

一绝望,柳如是一头栽进了湖里。

可即便这样又能怎样呢!

一个已经彻底尿了的文人是绝不可能再次挺起脊梁,拿出血性的,他能干的只会是一边苟且,一边破罐子破摔。

就这样,烈女被“湿了裤子”的老丈夫从湖里捞了起来。

从此之后,柳如是几乎就成了另一个人,再不是才子佳人中的那个佳人。

而之后的钱谦益呢,更是索性把不要脸来了个进行到底。

大雨滂沱中,这老家伙像丧家犬一样跪在城门口,照现在的说法,他的这个投降几乎就是跪舔满清权贵。

这还没完,还有不要脸的。

将满清多铎迎进城后,老家伙第一时间就伸出了脑袋,主动给自己剃了个蛮夷新发型。

理由同样让人作呕,头皮太痒,不剃难受!

毫无气节地将不要脸表演成这样,在当时,就连南京城的乞丐都恶心地作起了诗——

三百年来养士朝,如今文武尽皆逃?纲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命存一条。

更让人不耻的是,日后当有人指责老家伙大节有亏时,他竟能脸皮甚厚地将此等丑事全推到了柳如是身上。

他说,我本欲殉国,奈小妾不予可?

如此不要脸,难怪乾隆后来都要特意写诗羞辱这个早已化成渣的贰臣——

平生谈节义,两姓是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哪有光?

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


黑句本

泻药!

举几个例子,权当一乐。

1.只爱一人马步芳

马步芳刚到沙特时,也常带着一群姨太太去麦加朝觐。阿-訇见了大起诧异,认为一个男人不可能有这么多妻妾,必定是他拐了别人的老婆。因此当面骂他道:“你这人带别人的太太来朝觐天房,把天房亵渎了。我要打你的耳光,赶你出去,还要报告政府,驱逐你出境!”吓得马步芳赶快把太太们就近送人,别人说养不起,他又贴上一点钱。等到朝觐结束后,又去硬讨回来,被人传为笑料。

2.死守南京唐生智

蒋校长本来想把南京定为不设防城市,唐生智不答应,表示要死守南京,与首都共存亡。为了表示背水一战的决心,唐生智收缴了所有的船只,并全部销毁。

结果日本人打进来,唐生智根本守不住,于是他偷偷跑了,用自己私藏的汽艇,致使几十万军队因为没有撤退工具被日军俘虏,无耻之尤。

3.忠心无二是高澄

高澄是北魏末年权臣高欢之子,高欢把持朝政,孝武帝元修不愿忍受摆布,逃出洛阳投奔军阀宇文泰,高欢另立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并将女儿嫁给他。

547年,高欢去世,儿子高澄继承了高欢的权力,继续把持朝政,高澄对元善见就不客气了,不但背后骂他是傻子,还派人监视皇帝的举动。549年,高澄被封为相国,齐王,权力更进一步。这还不算,高澄还因为琐事当面辱骂、殴打元善见。

一些忠臣看不过去,决定解救元善见,结果被高澄获悉,于是他帅兵入宫质问元善见:“陛下,你为何要造反?我们父子有功于社稷,哪里对不起陛下了?”

4.绝不抄袭宋之问

宋之问,武则天时期著名诗人,诗才与沈佺期齐名,和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好友,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著有名诗《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度大庾岭》: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宋之问文学成就很高,但为人却十分无耻。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吟》的诗: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写完后拿给舅舅宋之问看,宋之问一瞧,好家伙,这诗太赞了,于是想据为己有,听说刘希夷还没拿给别人看过,于是强行索取,刘希夷当然不配合,宋之问于是命令家奴杀了刘希夷。

宋之问的亲外甥刘希夷被杀时,还不到二十岁,这就是绝不抄袭宋之问的作为了。

5.忠贞节烈钱谦益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五月,清兵近逼南京。兵临南京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

节操还不如一个风尘女子,这就是明末士大夫。


司徒伯雷

为了家族兴旺主动戴绿帽子

这件事情就是春秋历史上最著名的田氏代齐,田成子为了夺取齐国的政权。于是挑选了数百名肤白貌美大长腿的年轻女子,来为自己生儿子。可面对数百女子,田成子深感势单力薄,于是下令自己的宾客可以随意进出后宫,这样直到田成子去世,后宫女子一共为田成子生了七十多个男孩。 有了这股新生力量加入,十多年后,也就是公元前461年,韩、魏、赵杀智伯,田氏第九任宗主田襄子把自己所有的兄弟族人,分配到齐国各地城池担任大夫,田家终于在事实上取代了齐国,有了废除齐国国君的能力。只是不知道七十多个孩子有几个是自己的。



北齐皇后为妓

在北齐被北周灭国后,北齐皇帝高湛的老婆胡皇后,之后成为了北周的俘虏。但是北周并没有杀掉北齐政权的女性。而死把他们放了。之后胡皇后和高纬的皇后在北周都城内的一家妓院当起了妓女。并且还说做妓女比做皇后舒服......。



安禄山拜杨贵妃为母

安禄山第一次见杨贵妃,杨贵妃指着安禄山问唐明皇,唐明皇介绍完之后说:“禄山曾是江守琏的养子,也就像是朕的养子。”安禄山顺着话头,赶忙起身走到阶前,叩拜杨贵妃说:“臣儿今祝母妃千岁。”唐明皇对他说:“禄山失礼了,要拜母亲,必须先拜父亲。”禄山对唐明皇磕头作揖说:“臣本是塞北胡人,胡人的习俗是母在先父在后。”这时安禄山四十多岁,杨贵妃二十多岁。



儿皇帝石敬瑭

五代时石敬瑭借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之助建立后晋,与其他政权抗衡。为了得到契丹的帮助,向契丹称臣,拜了比自己小十多岁的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此后北汉附辽,则称侄皇帝。后世因作为叛臣的代称,遗臭万年。



乾隆盗墓

清朝当初入关的时候打着为崇祯报仇的名义进入北京。为了安抚前朝遗民,所以派兵保护了明朝的皇陵。结果,乾隆监守自盗,说好的不动前朝陵墓。竟然盗取了大量前朝皇陵的石料和木料。尤其是盗取了明永陵的金丝楠木。还有更不要脸的行为就是,盗墓就盗墓吧,还打着为明永陵修缮的名义。自己的陵墓都没修好呢,还修缮别人的.......。



钱谦益,水太冷,不能下。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兵兵临南京城下。国破家亡之际,南明弘光朝礼部尚书钱谦益在其侧室,一代名妓柳如是的劝说下,决定效仿屈原投水殉国。钱谦益带着一家人来到常熟尚湖,平白站了一日,沉思无语,最后走到水边试了一下水温,说了句:'水太冷,不能下'便转身回家了。


我是越关

感恩节! 赤裸裸的农夫与蛇的节日。。

如果仅仅如此 那么这是一个美好的节日 是个收获的节日。。可惜印第安人猜到了开始没猜到结局。。特别是帮助他们的马萨索德印第安部落的酋长。他的儿子的头颅在短短几年后就悬挂此长达25年。。。

《世界通史全编》有这样的文字:“在当时世界‘文明’的国度美国(这里指美国独立前的十三个殖民地),这种种族灭绝政策,来得更加凶残。他们一再提高屠杀印第安人的赏格。那些谨严的新教大师,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一百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五十镑!’”1783年,美国独立以后,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虐待并没有丝毫收敛。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了开拓疆土,美国政府把印第安人驱逐出祖居地。1830年,美国政府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案》,规定东部的印第安人要全部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为他们划定的保留地中去,实行种族隔离和迫害。这些“印第安人保留地”绝大部分是偏僻贫瘠的山地或沙漠地带。一个叫切罗基的部族,在被迫迁往“印第安准州”(即今奥克拉何马州)的迁徙中,历时3—5个月,约4000人丧生,占该部族的人口的25%。这一惨剧后来被称为“血泪的审判”。印第安人长期遭到屠杀、围攻、驱赶、被迫迁徙等迫害,人数急剧减少。到20世纪初期,只剩下30多万人。直到1924年,美国国会才通过了《印第安人公民资格法》,宣布凡在美国境内出生的人均为美国公民。1934年,美国又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新政”通过了《印第安人重新组织法》,允许印第安人建立自己的政府,不再分配保留地的土地,停止强迫印第安人放弃传统文化和宗教的政策,印第安人的境况才有所改善。才没有遭到灭族。


周老粗

一个淫荡的女人几乎造成中原汉人的灭绝

绝非危言耸听,1700多年前那场惨烈的灾难,使人们知道什么叫"内忧外患"!

公元280年,建业(今南京)城门大开,东吳皇帝孙皓自搏双肩,垂首迎接兵临城下的司马炎,三国归晋。

历经三国战乱的人们刚刚口气,十年后即太熙元年(290年)四月,司马炎病逝。太子司马衷即位,史称晋惠帝。

说起此君,很多人可能不知祥细,人们或许看过《军师联盟》,说的就是这段历史。这个晋惠帝,只说了一句话就使他"名垂千古",他做了皇帝后,对四处流浪的饥民不理解,一副痴呆像对众人说:"百姓挨饿,何不食肉糜"?(吃肉粥)

永平元年(291)年,三月八日夜间,皇后贾南风骗得痴呆老公一纸诏书,派兵拿下"摄政王"扬骏,姝杀九族及親信党羽,全部杀死,拉开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生命塗炭的"八王之乱"。简单说就是司马氏集团分封八地王的彼此残杀。

现在说正题,贾南风自清理了一干眼中钉后,声焰日炽,男人又是个痴瓜娃子,只晓得在宫中与宫女胡闹。

贾南风控制朝政后,任凭天下各王紛争不管,只图自己生活上的淫乱放荡!

而手下一些"马泊六"王婆类人物,专为她物色健美"小鲜肉"活剐。据说洛阳城南住着一位小史,长得相貌堂堂,英俊潇洒。平时寒酸之极,今日却衣寇华丽,众人疑有偷盗劣行,一群凶神恶煞穷疯了的白马巷大妈将其扭到:"给老娘说清楚,衣服哪来的"?可怜的小史于是抖包包说道:"我路上遇一太婆,叫我到一户人家去,那家作法的巫师说只有我才能驱邪消灾。于是将我装入一个大竹箱,坐车约十里,到一去处,放我出来,只见眼前琼楼玉宇,周围人对我说,这是到了天上。

我无法多问,接着叫我洗了热水澡,周围香气袭人,刚冼净就有人送来华丽的衣服,送来美食,待酒足饭饱,忽见一三十五.六岁女人,身材矮小(仅1.4米,根号2)脸色青黑,眉上一黑疤。

那女人强留我住了几晚,与她同床共枕,颠莺倒凤,红浪翻波,极尽精神。又说了些话,方允许我一身锦服出来。

众白马巷大妈一听,掩嘴嘻笑,一哄而去。

这段时间,洛阳街头经常发生俊美男子失踪事情,原来都被贾南风弄到宫中,供其淫乐

后秘密杀死埋掉,唯有这城南小史,因其人长得漂亮、乖巧,能说会道,使那女魔头怜爱,这才检得一命,活着出来。

贾南风光淫乱还好说,因为她只有女儿,她让那个瓜娃子皇帝废了长太子,又予杀害。

八王逼乱,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现皇上的叔祖父)联络自己的第八哥及皇帝堂弟齐王冏,共同起兵。

永康元年四月三日深夜,痴呆皇帝和那丑陋淫荡皇后被抓,得知是赵王和梁王主谋,贾南风大骂:"栓狗该栓颈,我反倒栓其尾,也是活该,只恨当初老娘没有先除这俩老狗"。

为了皇位,八王之乱风起云涌,中原大地血流成河,赤地千里,更失策的是幽州刺史王浚愚蠢决定引人段氏鲜卑军队对付成都王司马颖,从此北方开始沦为五个少数民族狩猎场所,于是北方几个少数民族开始在中原砍伐征战,中原汉人只有随晋室贵族南迁,否则汉人尽灭。

万幸的是棲身于少数民族部队中的一个原来的汉人军官亮明身份后与北方汉族人民组成精锐铁骑力挽汉族于寂灭之危,他就是民族英雄冉闵。具体情况因不是本文对象,遂略带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