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和珅在朝堂上的真正对手是谁?为什么?

萧晓四姑娘


当然不是《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实际上当时有资格和能力与和珅对决的一共有四位,阿桂、刘墉、王杰、董诰,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阿桂和刘墉也算不上,和珅真正的对手是王杰和董诰两人。

阿桂

阿桂和刘墉虽然与和珅不对付,但阿桂由于年龄和资历的原因,不愿意与和珅有所交集,和珅对其也有些敬而远之。

阿桂全名章佳·阿桂,是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满洲正蓝旗人,后因新疆战功被抬入正白旗。其长期戍守西北边疆,先后参加了大小金川之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多次战役,历任内大臣、汉军镶蓝旗都统、军机大臣、满洲正红旗都统、伊犁将军、四川总督等。

满桂实际上要比和珅大33岁,而且其长期在外领兵,与和珅并无交集。直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返京之后这才与和珅有了交集,此时的和珅一党已经完全把持了朝政,阿桂虽然是首席军机大臣,地位在和珅之上,也对和珅的专权乱政很是痛恨,但由于已经年过古稀,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对于和珅也只是“乃除召见议政外,毫不与通交接”。

所以,严格来讲,阿桂并不算是和珅的直接政治对手,不过其属下的王杰和董诰两人却是和珅的直接对手。

刘墉

刘墉在成为京官之后,面对和珅的权势滔天,也只能“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与和珅没有爆发什么剧烈冲突。

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的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刘墉在资历上虽然也有能力与和珅一战,但与阿桂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一是刘墉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之前,一直在外地为官,与和珅没有什么交集。二是刘墉只比阿桂小2岁,比和珅足足大了31岁。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刘墉升任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兼理国子监事务,从这一时期开始,刘墉才真正到京城办公,与和珅的交集变多,但面对权势滔天的和珅,刘墉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更多的是“虚与委蛇”。而且在此后数年不断犯错,官声渐不及从前,并多次受到皇帝责备。

其实从刘墉的仕途来看,刘墉在调入京城前后,官声两极分化极为严重。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刘墉奉旨办理和珅一案,这才再次展现出不畏权势的一面,拟定和珅罪行20条。可见,刘墉虽然不愿与和珅一党为伍,但由于当时朝廷局势,以及其长期在外为官,京中根基较浅等原因,他也没什么好办法。

王杰

王杰青年时期曾在江苏巡抚陈宏谋门下当幕僚,深受器重,后在科举中高中状元,成为了陕西在清朝开国以来的第一位状元。

步入仕途之后,王杰最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史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

王杰在朝四十余年,忠清劲直,敢于直言,不结党营私,不趋炎附势,是当时和珅的头号政敌,经常与和珅在朝中争得面红耳赤。

有一次,和珅拿出一幅水墨画,请王杰一起观赏。王杰为讽刺和珅贪得无厌,便用双关语说:“贪图财利的风气,居然到了这个地步!”和珅听罢,无言以对,只好悻悻离开。

还有一次,和珅为了讨好他,在议政后拉着他的手,开玩笑地说:“状元宰相手果然好。”王杰说:“这手只会做状元宰相,不会要钱,有甚么好处?”

王杰不仅在朝中与和珅据理力争,更是多次直接嘲弄、批驳乃至弹劾和珅,而和珅也在无时无处的伺机报复于王杰,奈何王杰为官清廉,和珅实在找不到什么把柄。

董诰

董诰是工部尚书董邦达长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乾隆二十九年(1764)中举,隔年会试,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乾隆皇帝将其改为二甲第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

进入仕途后,董诰从庶吉士、编修、工部侍郎等职一直做到了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即宰相),更是在军机处先后任职四十年。

与王杰的形势作风不同,王杰更多是与和珅“正面刚”,而董诰则是尽力周转。当时和珅在朝中势力极大,经常利用权力排除异己,而董诰在军机处任职期间,遇到这种事情多次周转纠正,避免了和珅在朝中的一家独大。

嘉庆继位之后,赞其“卒能歼除巨憝,朝纲不坠”。

王杰与董诰两位军机大臣,一明一暗,这才是和珅真正的政治对手。


香茗史馆


和珅,满洲正红旗。生于公元1750年。乾隆中后期第一宠臣和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九门提督。实际掌控北京军权。领班军机大臣。一等公爵,乾隆的儿女亲家。尤其在乾隆晚年。是朝中举足轻重的宰辅之臣。嘉庆四年,也就是公元1799年被赐死。时年45岁。

应该说,无论是纪晓岚,还是刘庸,都不是和珅的真正对手,他们既不敢,是因为级别。二是没有根本的厉害冲突。三是他们二人也不愿意得罪炙手可热的和珅,最多也是回避而已。电视剧和相声不过是戏说而已。

而真正是和珅劲敌和对手就三个,一个是嘉庆的老师汉臣王杰和朱桂。一个就是满臣阿桂。阿桂,生于1717年,满族正蓝旗。可以说,阿桂可为满族第一名臣,能文能武。既能抚民,又能治军。一等公,首席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阿桂是乾隆朝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之一。二人出身不同,阿桂比和珅大30多岁,阿桂属于典型的官二代,但阿桂文武兼资。智勇兼备。完全凭着真本事,军功一步步走到内阁首辅。从威望和职位上来说,阿桂要高于和珅。但由于阿桂一生征战沙场,领兵在外,很少居于朝堂,当时天下谁都知道和珅贪得无厌,唯独乾隆不知道(也许假装)而和珅谁都不怕,唯独惧怕阿桂。这种惧怕是天生的,阿桂对和珅的贪得无厌是深恶痛绝,每次见到和珅就斥责一番。而和珅对此闭口不言,而阿桂面对乾隆对宠信的和珅,也是无可奈何,作为一个军方老臣,阿桂也不愿意过多干涉朝政。引发朝局不稳,文武不和。再就是自己征战在外,军需粮饷完全是和珅调度,而且和珅从来也没有少过自己一两银子,万一自己领兵在外,和珅做点啥,自己也就完了。阿桂无法遏制和珅的贪污这是制度使然。与阿桂无关。

再说和珅,面对阿桂,能躲就躲,躲不了就闭口不言。颇有些以柔克刚的感觉,让阿桂无计可施。而和珅之所以惧怕阿桂在于。一是从资历来看,阿桂比和珅出道早。二是官职上阿桂始终是首席军机大臣,三是阿桂军功卓著。实实在在的功劳。四是在甘肃是时候和珅和阿桂交了一次手。吃个暗亏。而阿桂之所以不解决和珅,是因为当时阿桂年事已高,为了自己的晚年和儿孙的安全,阿桂也只有放弃,颇有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意思,阿桂晚年和同僚说,我寿高80.位极人臣富贵已极。此生无恨。唯独看不到嘉庆亲政。阿桂活的很明白,知道嘉庆一旦亲政,一定会处死和珅,但自己恐怕看不到那天了,实在是恨事。阿桂嘉庆二年去世,嘉庆四年和珅被赐死,可见阿桂的远见。

朱桂,嘉庆皇帝的老师,生于朱珪1731年。字石君。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傅。和珅对朱桂也很是畏惧,多次阻挠这个嘉庆的智囊回京,在嘉庆元年(1796年),乾隆也准备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学士。和珅知道感到朱珪回京以后,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自己,这对自己威胁太大大,通过乾隆阻挠了朱桂的入京。但乾隆前脚刚死,后脚朱桂就进京了。应该说,朱桂策划参与了和珅的败亡。可以说,当年若无朱珪恩师耳提面命,让嘉庆隐忍。他这个 “嗣皇帝 ”能否扶正,都是值得怀疑。朱桂死后谥号文正,是满清八个谥号文正的汉臣之一。


王杰,生于1725年、乾隆朝状元出身。在乾隆五十二年入阁拜相——任军机大臣。乾隆晚年。和珅与王杰分别担任满汉首辅大臣。自然是和珅权力大。和珅利用高宗的信任,把持朝政,贪赃枉王杰则是干敢于和和珅硬顶的。并没屈服于和珅。有一次,和珅拉着王杰的手说:“究竟是状元宰相,手这么柔软!”王杰非常反感,立即抽回手说:“这双手虽好只会办点正经事,又不会弄钱,有什么好处呢?”和珅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没趣地走了。由于乾隆没有死,谁也不敢对和珅怎样。但乾隆刚死,嘉庆立即抓了和珅,由王杰主审。仅仅过了10天之后,王杰主审和珅得出的20条大罪,下旨抄家。王杰审理后,依法判决和珅斩刑。后改赐死。嘉庆8年王杰病故。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宠层一般权利不大的,就好像家里的爱犬,别人不能打,但你说敢和皇帝的一些得力手下比那就不知天高地厚了,别人见面也会摸摸狗头夸一句也就这样的那些权臣还真没有吧和珅放眼里。如果和珅真的是权利很大也不是嘉庆一句话就可以弄死的


popo30369000


和珅是乾隆皇帝时期的宠臣,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等,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编纂官,领侍卫大臣、步兵常用功能统领等,封一等忠襄公,皇帝宠信之深,官职之多,官阶之高,权势之大,古来罕有。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精通满汉蒙三族语言,长相清秀,才华极高。放在现在就是一个高学历、高颜值、高才华、有背景的校草级学霸啊。传说因为和珅的名字中有一个“珅”,乾隆英年早逝的三阿哥也叫永珅,所以乾隆才重用和珅,以弥补自己对永珅的思念和愧疚之情。

其实和珅能受宠,除了他自身才华非常出众,长相俊美外,还有和珅就像是乾隆肚子里的蛔虫,非常擅长揣摩圣意。和珅每次都能将乾隆哄得开开心心,而且他的才华跟喜欢作诗的乾隆意气相投,乾隆自然宠信他了。

和珅得到了乾隆的宠信,自己的儿子丰绅殷德还娶了乾隆皇帝最喜欢的十公主为妻,和珅不仅权势极盛,又成为了皇亲国戚,就更膨胀了。和珅的贪在历史上也是出了名的,据不完全统计,和珅贪污的金额达十一、二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朝十五年的国库收入。

和珅成为了皇亲国戚,又深得乾隆的宠信,那么,当时和珅在朝堂上有没有人跟他抗衡呢?

关于和珅的电视剧我们看过很多,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等。剧中和珅的死对头就是纪晓岚和刘墉,但是历史上可不是这样的。

纪晓岚

《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又极富学识,屡屡与和珅作对,成为了贪官和珅的最大克星。但是电视剧毕竟是对历史人物的再创作,历史上纪晓岚比和珅大二十多岁,而且与和珅的关系不错。

纪晓岚博学多才,在文学上的造诣非常高。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编订《四库全书》,而和珅正是《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官,等于是纪晓岚的上司,二人又怎么会像电视剧中的那样斗得不可开交呢。

和珅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丝毫不亚于纪晓岚,而且和珅办事果决,在理财、治国、政治上,和珅要比纪晓岚强很多。乾隆皇帝评价年轻时的纪晓岚为人不够圆滑,年长的纪晓岚还对和珅处理人际关系进行了善意的提点,和珅也在工作和生活中给纪晓岚照顾,两人的关系还算可以,也没有利益冲突,自然也不会成为政敌。

刘罗锅

刘罗锅当时也是朝廷重臣,刘罗锅本名叫刘墉,稍微有点驼背。刘墉和和珅同朝为官,两人虽然不是一路人,但是也经常互相来玩,经常相互交流学问,互相赠送礼物,关系尚可,并没有到电视剧中水火不容的地步。

刘罗锅当时是看不起和珅的。刘墉从政以来,“砥砺风节,正身率属,自为学政知府时,即谢绝馈贿,一介不取,遇事敢为,无所顾忌,所致官吏望风畏之。”就是说刘罗锅是一个很正直,很有气节的官员,而且为官清廉,不惧权贵,当时很多官吏都很怕他。

刘墉与和珅虽然道不同,但是并没有发展到剑拔弩张的地步。刘墉因为多次受到乾隆的责备,自己的为官生涯也是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就触怒了皇帝,哪里还有功夫去跟乾隆的宠臣作对。刘墉对和珅的态度就是“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简单地说就是井水不犯河水。

阿桂

章佳•阿桂出身名门,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都统、将军、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首席军机大臣,而且为人刚正不阿。阿桂无论从出身还是地位,或者资历都比和珅要深厚,和珅的《四库全书》总编纂、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务都是接阿桂的班,阿桂一直压着和珅一头。

阿桂作为首席军机大臣,向来不喜欢和珅,对和珅的讨厌和鄙夷也从来不加掩饰。阿桂的地位可是靠战功实打实的打出来的。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缅之战,伊犁之战等,阿桂都是主要的将领,战功赫赫。这是和珅所比不了了,乾隆重新和珅,但是也离不开阿桂。

乾隆晚年,京城发生了一桩杀妻命案,死者的弟弟控告姐夫是凶手,并指控阿桂袒护凶手。和珅想趁机扳倒阿桂,连忙趁机找人证明阿桂袒护了凶手。但是大家都忌惮阿桂的势力,不敢出面作证,指控阿桂的事就不了了之了。

和珅也因此得罪了阿桂,每次见到阿桂都像老鼠见了猫。和珅为了少跟阿桂见面,老是在乾隆皇帝面前进言阿桂是朝廷的柱石,平定叛乱非他不可,想方设法让阿桂远离京城去带兵。每次阿桂回京城,和珅就紧张得跟什么一样,但是阿桂看都懒得看他一眼,和珅倒是脸皮厚,二人同朝为官也没有发生大的矛盾冲突。

虽然阿桂与和珅结了仇,但是对阿桂来说,和珅这个毛头小子的做法太可笑,自己根本不惧。而且阿桂比和珅大三十多岁,年纪大了就不太想斗了。还有阿桂常年领兵在外,在京城的日子不多,与和珅打的交道也不多。和珅因为害怕阿桂的地位,倒也不敢去惹他,两人大部分时候都是相安无事的状态。所以说阿桂也不是和珅的主要对手。

董诰

董诰出身于浙江的一个贫苦家庭,他从小就聪明好学。长大后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步步高升,由翰林一直做到了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后又被加封太子太保衔。在平定台湾和廓尔喀之后两次图形紫光阁。

和珅与董诰的斗争在乾隆时期越来越公开化了,和珅在乾隆皇帝面前打压异己,董诰就会站出来反对和珅。对于和珅做的一些龌龊的事,董诰也毫不留情的予以揭露。和珅对董诰恨得牙痒痒,但是董诰深得乾隆皇帝重用,和珅拿他没办法,只能千方百计离间乾隆和董诰的关系。

董诰虽然处处与和珅作对,也算和珅的潜在对手之一。但是董诰跟和珅并未有过正面冲突,董诰的方式是曲线对抗和珅。比如和珅排除异己时,董诰就帮和珅的敌人说好话;和珅的小动作被董诰知道了,董诰也只是模棱两可的举报他,并没有与和珅直面冲突。

董诰的方式虽然能时常恶心一下和珅,并没有对和珅造成太大的损失。等于董诰虽然也是和珅的反对者之一,但是二人的交锋都是软绵绵的,并不具备杀伤力,久而久之,和珅也不把董诰当回事了,他也扳不倒董诰,双反也一直相安无事了。

王杰

和珅非常害怕阿桂,他除了害怕阿桂的地位和资历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阿桂阵营有两个大人物,一个就是上文提到的屡屡跟和珅作对的阿桂,另一个就是大学士王杰了。这两人都是军机大臣,但是属于阿桂的阵营,和珅不想见到他们就像不想见到阿桂一样,老是对乾隆说他们为人正直,文学成就高,让他们主持科举考试最合适不过了。

清史稿记载: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就是说和珅势力显赫,很多朝廷大事都擅自做主了,其他官员都敢怒不敢言。只有王杰遇到不符合自己心中标准的事就会跟和珅争论。和珅虽然很讨厌王杰,但是拿王杰没有丝毫办法。

王杰出生于陕西的一个贫苦农家,他从小就被成为天才,四岁就能读书,最后成为清代陕西的第一位状元。王杰学识渊博、文采拔萃,加上王杰性格刚正不阿,正直讲义气,乾隆特别赏识他。让王杰叫十五阿哥颙琰读书,王杰也因此成为了嘉庆皇帝的老师。

王杰教导颙琰一向比较严格,如果颙琰的功课没有达到王杰的要求,就会受罚。有一次,颙琰被王杰罚跪,乾隆看到了马上让颙琰起来,还摆出了君臣理论,王杰毫不示弱,摆出了尧舜与桀纣的典故。乾隆大为吃惊,认可了王杰的教导模式,心里更认可他的品行。并对王杰说:让你教导太子,就是把江山教导你手中,如果太子能成器,也是你这个老师的功劳,是万民之幸,也是大清之福。

王杰在朝廷任职期间,为官清廉,性格耿直,在与和珅的斗争当中,经常当着众人的面给和珅难堪。有一次和珅拿出一幅画请王杰一起欣赏,王杰讽刺和珅贪财好利。和珅为了讨好他,拉着他的手说:状元宰相的手真好。王杰直接怼道:我的手只会做状元宰相,不会要钱,有什么好的。

王杰不仅时刻准备羞辱和珅的贪污小人行径,在朝堂上也经常因为朝政跟和珅吵得不可开交。跟董诰不同,王杰可不会绕圈子,都是直接正面刚和珅的。他从来不屑跟和珅耍阴谋诡计,从来都是直来直去,偏偏他还是状元出身,写奏折的水平不是一般的高,简直是字字珠玑,火力凶猛。

和珅权势滔天,但费劲了心机都没把王杰扳倒,甚至军机处都踢不走王杰。二十多年来,王杰处处给和珅添堵。这两人一个是汉人首辅大臣,一个是满人首辅大臣,都看对方不顺眼,偏偏又都拿对方没办法,但是王杰确实是乾隆时期仅有的处处跟和珅硬刚的人之一,可以算得上是和珅最主要的对手了。

别看和珅得到乾隆皇帝的宠信,可以为所欲为,但是能对抗和珅的人大有人在。董诰以柔克和珅,王杰正面刚和珅,还有阿桂在各方面都碾压他,但是和珅就是有本事过得风生水起,不仅得到了皇帝的宠信,还成为了皇亲国戚,贪污的数额足够他几百辈子的花销。

不过宠臣毕竟是宠臣,和珅作孽太多,早就有人想收拾他而不得,阿桂、王杰等人也是碍于乾隆收拾不了他。但是乾隆一去世,和珅的靠山就没了,就到了跟和珅算总账的时候。在王杰的主持下,和珅被嘉庆下狱审判,最后被赐自尽,家产全部充入国库,也成就了一个“和珅一倒,嘉庆吃饱”的典故。


历史风云阁阁主


和珅在乾隆后期的朝堂根本没有对手,就连身为皇储乃至新皇帝的嘉庆都要对和珅虚以为蛇,搞韬光养晦的策略,试问谁能抗衡和珅呢?

清代的中央机构中,内阁大学士声望最高,军机大臣权利最大,御前大臣和内务府总管大臣与皇帝最亲近,这四个关键职位,和珅都担任,还兼职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又有谁能和他抗衡?

纪晓岚?乾隆都说他就是和倡优一样的弄臣,历史上的纪晓岚远没有电视剧上风光。

刘墉?在乾隆后期频频出错屡次遭受乾隆训斥,连大学士都被撸了谈何抗争和珅?只能“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随波逐流模棱两可才是刘墉在和珅面前的真实面目。

董誥?董誥自从入职军机,根本不能与和珅对抗,只能独善其身,做到不同流合污,最知名的事就是帮嘉庆帝说话,免得他师徒俩被和珅修理,到底朱珪还是从两广总督降到安徽巡抚,“屏不得内召”。除了这次为嘉庆师徒说话,董誥再无对抗和珅的其他记录。

【董誥】

朱珪?连董誥都不行,连军机大臣都不是的朱师傅更是洗洗睡吧。朱珪是嘉庆最看重的师傅,也是对嘉庆影响最大的,嘉庆对师傅的感情不比他爹差,他就是因为给师傅写诗庆祝生日时情不自禁把皇父与师傅联在一起而被和珅揪住不放,朱珪被和珅打压的一直在外任职,连京城都回不来,他的弟子身为天子都给他弄不回京城,还谈什么对抗和珅?

【朱珪】

乾隆末年,任职十年以上的大学士只有阿桂、和珅、王杰、嵇璜,同值军机处时间最长的就是阿桂、和珅、王杰、董誥、福长安。

福长安大家都知道,那是和珅的小卒,鞍前马后唯命是从,董誥前面分析过了,说说嵇璜。

嵇璜是以河督入相,对于治河还有一套子,对其他朝廷大政就没有长处了,没经验就代表没权利,嵇璜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的,那他对和珅什么态度呢?嵇璜是个老好人,对和珅趋炎附势吧,于心不忍,自己都过不去自己那个坎,去抗争吧,明显自己没有能力,怎么办,只好委屈相安,我当你是空气好了,当然,和珅也当他不存在,就是个摆设。

【嵇璜】

说说阿桂大人,阿桂以军功为枢府领袖,还兼军机大臣,而且一直都是首席的,一直压在和珅头顶,直到阿桂死了,和珅才坐上领班的位置。虽然阿桂一直是首席,也是乾隆重用的股肱之臣,但是他一直奉命在外办事,不是治河,就是督师,不是赈灾,就是办案,南来北往,成天出差,真正在京的日子屈指可数,所以,不管他多么鄙视看不起和珅,但也对他无可奈何。

阿桂大人很是可爱,他一直鄙视和珅,也从不掩饰自己的鄙视,从不与和珅同时值班,入朝时遇到了,必然在距离和珅几十步的位置,和珅和他讲话,阿桂带理不带理的应一声,绝对不移动一步,脑补一下阿桂的形象,是不是很傲娇啊哈哈!

最后说说王杰,如果非要给和珅拉一个对手的话,王杰勉强算是和珅的对手。王杰是大清开国后陕西第一个状元,其实王杰是名列第三的探花,但是因为字写的好啊,乾隆审批的时候就提为第一名了,可见字写的好还是好处大大的。

王杰是内阁大学士,又是军机大臣,也深得乾隆信任,他为人正派,非常不齿和珅,当时和珅赫赫扬扬的,“事多擅决”,同僚们都忍着,唯独王杰,竭力相争,把和珅讨厌的不行,但是又没奈何王杰,因为乾隆也很信任王杰啊!

王杰处理完政务,总是默然独坐,从不窜岗闲谈,某日,和珅见王杰独坐,就过去拉着王杰的手戏谑他:多柔美的手啊!面对调戏,王杰面不改色怼回去:王杰的手虽然长的好,但不会去要钱。

就是说和珅本来想调戏王杰,“何柔荑乃尔”,你看你一个大男人的手跟女人一样柔美,柔荑是形容女性的手,用形容女性的词来调戏王杰,然而王杰并没有羞恼,反对怼了和珅,是呀,我的手长的是很好,但绝对不会用这样的手去捞钱,倒是把和珅怼的面红耳赤火辣辣。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

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猴格大人




阿桂倒是不尿和珅,身为首席军机大臣,一直压着和珅一头,他也从不掩饰对和珅的讨厌鄙夷之情,据说他从不与和珅同日值班,入朝时总是与和珅保持一定的距离。但阿桂也算不上和珅真正的对手,充其量也就过过嘴瘾,恶心一下和珅而已。一来阿桂年事已高,大和珅33岁,半截入土的人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来阿桂常年在外,在京城的日子屈指可数,所以与和珅的交集并不多。

刘墉从内心看和珅也肯定不爽,但这个人是个老油条,面对权倾一世的和珅,他只会“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再者刘墉成为京官后,屡屡犯错,多次受到乾隆责备,他本人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刘墉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装孙子还来不及,哪有闲工夫与和中堂扯皮?

董诰入职军机处四十多年,也算和珅的潜在对手之一,但他从未与和珅有过正面冲突,顶多在外围做做样子。比如和珅经常排除异己,董诰也是模棱两可的从中斡旋,帮和珅的敌人说说好话,犹如隔靴搔痒,从不放大招。我看和珅也未必将他当回事,双方长久以来一直相安无事。



嘉庆的老师朱珪对和珅恨的牙痒痒,也只有干瞪眼的份,对和珅毫无一点办法,谁叫人家的后台是乾隆呢?还有朱珪的级别也不够,本来沾了学生嘉庆的光,立马要加官进爵了,谁知和珅跑到乾隆那里参了一本,官不但没升,反而降了一级。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和大人根本没有放在眼里,反而会欣赏“他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最后说说王杰,此人流弊的一米,大清历史上咋们陕西地面上的第一个状元,既是东阁大学士,又是军机大臣,为官清正廉明,经常怒怼和珅。他也是当时朝堂上唯一一个敢与和珅正面过招的大臣,二人总是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有一次,和珅拿出一幅水墨画,请王杰一起观赏。王杰为讽刺和珅贪得无厌,便用双关语说:“贪图财利的风气,居然到了这个地步!”和珅听罢,无言以对,只好悻悻离开。

还有一次,和珅为了讨好他,在议政后拉着他的手,开玩笑地说:“状元宰相手果然好。”王杰说:“这手只会做状元宰相,不会要钱,有甚么好处?”

后来王杰在扳倒和珅的斗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和珅一案的主审官。所以说,王杰才是和珅在朝堂上真正的对手,但和珅命中真正的克星也并非王杰,而是嘉庆皇帝。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码字不易,请关注我。


西岳顽石


首先,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和珅对手刘墉和纪晓岚,首先来说,刘墉与和珅同朝为官,关系还算可以,没到水火不容的程度,平时往来也比较频繁,所以刘墉可能与和珅存在过争议,但他绝对不是和珅的真正对手。

至于,纪晓岚,真实记载,为官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奉旨编书,编写《四库全书》,是天下闻名的大学问家,和和珅没有利益冲突,而且年龄与和珅悬殊,所以也不是和珅整整的对手。

其实和珅正真的对手有三个嘉庆的老师汉臣王杰和朱桂,和乾隆时期重臣阿桂。

首先由史料记载,在乾隆时期,王杰因其为官清正,敢于直言,常与和珅在朝中争得面红耳赤。其次,王杰1774年,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史部,擢升右都御史,后1786年出任军机大臣,1787年出任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嘉庆帝即位,仍为首辅。作为一个清廉的文官看不惯和珅很正常,其次其官职也让其有能力让和珅视为对手,其还主持审理和珅一案。

其次就是朱桂,也是不畏惧和珅,而且有能力,其官职也可以和和珅抗争,而且两人都为嘉庆的老师,嘉庆在乾隆一死就宣布和珅其罪行,和其两位老师也是密不可分的。

最后一个就是阿桂,不仅是让和珅正式的对手,也是让和珅惧怕的对手。虽然王杰和朱桂是和珅的对手,但毕竟是汉人,在清朝时期,重满轻汉时期,不可能真正打击到作为乾隆宠臣的和珅。但是阿桂就不同,其出身正蓝旗,和和珅的正红同为下五旗,和珅出自钮祜禄氏,阿桂出自章佳氏,都是满清八大姓。阿桂和和珅出身半斤八两不相上下,不同是和珅其父早死,但阿桂其父康熙朝进士,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阿桂其父也算是三朝元老。这样对比阿桂比和珅就有优势。

其次和珅官职很多,但是阿桂也历经多次战争,历任内大臣、汉军镶蓝旗都统、军机大臣、满洲正红旗都统、伊犁将军、四川总督,还是首席军机大臣,其军人作风,看不惯和珅,重要是身为乾隆的重臣,能力强受乾隆重视,官职爵位也与和珅旗鼓相当。

阿桂在乾隆四十一年被封为一等诚谋英勇公,并进为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和军机大臣。而和珅在乾隆四十一年和珅为军机大臣,兼任内务府大臣,嘉庆三年因功晋升公爵,但是因其受乾隆宠任,对乾隆来说阿桂是其常胜将军,所以二人争斗,也只是稍微偏向和珅,但对阿桂也很信任,所以阿桂,从其出身,官职,皇帝的信任上,是和珅真正而且是和珅早期还惧怕的真正对手。


惘然



其实说到和珅在朝堂上真正对手是谁,为什么?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和珅是乾隆时期最有权势的宠臣,只有其一没有其二,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他怎么还会有对手呢?因此,这是不可能的。

但也有人举出一些能与和珅相抗衡的人物,比如说阿桂,刘墉,以及王杰和董诰等。阿桂是清朝的功臣,功勋卓著,后任首席军机大臣。论年龄要比和珅大了33岁。而刘墉中进士后,长期外派,后来任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其年龄也要比和珅大了30多岁。王杰是清朝开国以来第一位陕西状元,官至内阁学士,后来出任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董诰最高做到了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即宰相)。以上这四人,其中阿桂和刘墉与和珅,根本就不是一个年龄段的,对于和珅的争权夺利,也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自己一把年纪了,何苦去得罪和珅?要知道得罪了和珅就意味着得罪了乾隆。再说王杰和董诰,这两人的年龄与和珅相差无几,为人正直清廉,也是属于比较有能力的人,否则也不可能担任这么高的官职。

至于说他们与和珅成为对手,我觉得有些夸大其词了。首先他们与和珅又没有深仇大恨,都是同朝为官给皇帝办事。况且他们讨厌的只是和珅的为人,对于他的贪赃枉法,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谁叫他是乾隆爷的贴身心腹?不过话又说回来,和珅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也绝不在那些人之下,据说和珅会四种语言,有一次西藏方面送来文书,朝中大臣居然没有一个会认识,最终还是和珅解决了。和珅不仅天资聪慧,办事能力非常强,而且对乾隆皇帝忠心耿耿,只不过就是有点贪而已,这些都是乾隆爷心知肚明的。谁不喜欢嘴甜能干又忠心的人呢?象和珅这种人谁能扳得倒呢?因此象王杰和董诰他们也只不过是耍耍嘴皮子,讽刺讽刺对方,告到乾隆那里也没用。其实和珅对王杰和董诰,刘墉他们也并没有打击报复,他对有能力的人还是比较赏识的。就拿纪晓岚来说吧,他当时可是在和珅的主导下编撰的《四库全书》,和珅当时可是《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官。

对于和珅是个大贪官,我是比较赞成的,但如果说他是奸臣,我却不敢苟同。和珅贪污腐败,假公济私,得罪了很多人,这是有目共睹的。他搞了个机构专门收取大臣们的”赎罪银”,就是让大家存一笔钱作为押金,等以后获罪了作为赎罪银。这些银子虽然冠冕堂皇的是属于国库,但其实都沦为和珅的私人金库。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况且和珅还搞买官卖官,大肆敛财。因为乾隆时期有皇帝照着谁都不敢动他。可是乾隆一死,嘉庆立马翻脸不认人,虽说和珅也想拍嘉庆帝的马屁,但是嘉庆对乾隆的怨恨肯定要发泄,因此,作为乾隆的宠臣和珅必死无疑。乾隆一直占着皇位不让与嘉庆,后来即使心不甘情不愿的让了位,当上了太上皇仍然把握着权力,掌权长达63年,而直到他他死后,权力才算真正交接给了嘉庆,那时他都37岁了,你说他郁闷不郁闷?因此在许多大臣的弹劾下,立马以谋反罪将和珅下狱,家产充公。和珅后来在狱中自杀。后来证实所谓的谋反,并没有真凭实据,是无中生有。和珅的可悲下场,也只能怨自己权重位高之时不加检点,贪污腐败,得罪太多人了,再加上时运不济,靠山一倒,落此下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乐乐爱收藏


作为一位野史上十分走红的大贪官,清朝巨贪和珅在真实历史上,也确是乾隆年间十分拉仇恨的人物,因此才有了各种“斗和珅”的劲爆野史故事。但要论他在历史上的“真正对手”?那必须首先强调:千万别被野史骗了。

因为,那几位在野史上斗和珅斗得十分起劲的人物,放在真实历史上,几乎没什么战斗力。比如纪晓岚与刘墉这两位野史里的“和珅劲敌”,历史上却是相当“老实”,一个对和珅敬而远之,一个也就是暗地里发点牢骚。因为那时的和珅,权势堪称呼风唤雨,照着清代史料记载,就连和珅每天上班入朝,都是满朝文武大员,在道路两旁恭恭敬敬侍立,号称“绣衣成巷接公衙”。斗和珅?这二位是既没能耐,更没胆!

但即使这样,此时威风八面的和珅,其实也并不“寂寞”,因为有位野史上非常低调的汉子,却堪称他宦海生涯里的真正对手:军机大臣王杰。

王杰,陕西韩城人,穷出身的乾隆二十六年进士。这位青年时代受尽寒苦的能臣,为官以清正廉洁著称,哪怕位极人臣,平日吃穿也简朴,平日外出游逛,常被人当成普通老农。四十年官场生涯,历任刑部礼部等多个“肥差”,家里最值钱的家产,也不过几箱子书。平能力却是卓越,比如乾隆平郭尔喀的大战,就是他在朝中运筹帷幄,才叫出师不利的清军成功翻盘,打出这扬威南亚的一战。贪官昏官扎堆的乾隆年间,他是少有的实干型人物。

而且清廉实干的王杰,平日里最出名的风格,就是暴脾气。别说是权倾朝野的和珅,就连九五之尊的乾隆皇帝,他也是说怼就怼。他曾做过皇子颙琰(未来的嘉庆皇帝)的老师,一次颙琰犯了错,被王杰依规矩罚跪,却恰好被乾隆帝看见。这下乾隆帝大怒,朝着王杰就破口大骂,没想到王杰丝毫不惧,义正辞严一句回怼:“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当场把乾隆骂的张口结舌,竟扔下可怜兮兮罚跪的儿子,乖乖的退出门去。

连乾隆都敢怼,那对贪污腐败如家常便饭的和珅,王杰又岂能忍得了?平日在朝堂上,就当着乾隆的面,动辄就为国家大事与和珅对吵,急了眼就开骂。以至于骂得和珅都尴尬不已,有次试着与王杰套近乎拉关系,却被王杰一句冷冷嘲讽:“杰手虽好,但不会聚敛耳”——你少跟我来这套,我跟你这贪官不是一路人。

如此面对面撕破脸,和珅当然恨的牙痒,但王杰别看刚正,却绝不呆,平日为官清廉,办事滴水不漏。和珅拿着放大镜找他毛病,想尽办法抓把柄,却是半点事也抓不到。而且王杰可不止会骂,更会做事,尤其是乾隆晚年的各项国家大事,尤其是东南西北的战事,都要靠他献策操持。如此国家急缺人才,和珅就是再眼气,依然整不动。于是和珅权倾朝野二十年,王杰也怒怼了二十年,天天给和珅添堵。

待到乾隆皇帝驾崩,嘉庆皇帝亲政,威风了一辈子的和珅也黯然落马。但抓和珅容易,审和珅却是难,满朝的文武重臣,几乎当年都给和珅当过跟班,被和珅捏住的短处也不少。结果当嘉庆帝想公审和珅时,各位王公贵族竟互相推诿,谁都不当主审官,却是王杰站了出来:我来!

结果,牢里还没丢威风的和珅,看到主审官是王杰,一身威风顿时丧尽,只是不停喊“祈请王大人饶命”。这位清朝开国后的超级巨贪,就这样被王杰一顿严厉审判,落得黯然倒台。、

如果说审判和珅,王杰还是借了皇权的威风,那么他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却更是碾压和珅:乾隆驾崩后,留下的是个烂摊,西南的白莲教动乱,已到越演越烈的时候,大清朝半壁江山眼看不保。危机时刻,又是王杰为学生嘉庆帝挑起担子,提出了“筑堡团守”的新战略,果然令清军扭转颓势,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一场险些要了清王朝命的大乱,被这位负责任的能臣,硬生生扭转了局面。

也同样是在办完这个大事后,王杰辞官回家,临走前极力疾呼清王朝“惩治污官,以息民愤”——清朝衰到这地步,就因贪腐成风。再不惩治腐败,大清朝就彻底没救。遗憾的是,一生敬重他的嘉庆帝,还有这积重难返的大清朝,到底没听懂这声疾呼。清王朝的腐败衰弱,在王杰去世后越演越烈,并将在不久以后,迎来落后挨打的厄运。


我们爱历史


建议提问者看看电视剧日落紫禁城,这是以和珅为主角的清宫电视剧!基本符合和珅当时的历史史实!至于纪晓岚和刘墉和和珅的关系纯属戏说民间段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