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扶苏没有死,登上帝位,历史会改写吗?

鹿儿的早安i




秦始皇究竟有多少个儿子,这个已经无从考证,见于史册的总共有四位,分别是扶苏、胡亥、公子高、将闾。其中最出类拔萃的儿子无疑是公子扶苏,种种迹象表明,他也是秦始皇心目中最理想的接班人。

当然也有不同的说法,完全和《史记》背道而驰,北大藏书《赵政书》就明确记载,胡亥就是秦始皇钦定的接班人,根本不存在沙丘政变一说。到底孰真孰假,如今尚无定论,我这里以司马迁的《史记》为准。

扶苏的品行才干毋庸置疑,但我认为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缺乏权谋心术。他是一个拥有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却不是一个懂得左右博弈审时度势的政客,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



很多人对扶苏在秦始皇坑儒事件中的表现大加赞赏,认为他日后必将成为一代仁君,那么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他是怎么劝谏秦始皇的。据《史记》记载: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由此可见扶苏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而这与秦自秦孝公以来一直贯彻实施的法家治国纲领是唱反调的。秦国就是靠着法家思想一步一步走向强盛,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如今扶苏却公然重儒抑法,不仅揭秦始皇的短,还否定了秦国的立国之策,秦始皇能不生气吗?

所以秦始皇一怒之下,把扶苏打发到蒙恬那里做监军去了。自商鞅变法以来,事皆决于法已成惯例,渗透到了秦国的血液当中,就像我们如今不走后门就感觉办不成事一样,扶苏此举无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难道秦始皇不知道实施仁政吗?他不知道治国理念应该取众家所长吗?事实上,秦始皇也一直努力做着尝试,并非用法家思想一条道走到黑,比如在他巡游的刻记和对诸公子的教育中不难看出,儒家的思想所占比重很大。

无奈法家思想在秦朝已经根深蒂固,秦始皇不是不想改,而是改不动。单纯的扶苏显然没有看出父皇的苦衷,还一次又一次撩拨父皇的痛点,整一个糊涂蛋。

至于沙丘政变,胡亥赵高李斯三人阴谋矫诏,扶苏的表现不仅糊涂,简直白痴,面对蒙恬的苦劝和质疑,好歹也辨别一下遗诏的真伪吧,可他连想都没想就迫不及待的自杀了。要人气有人气,要军队有军队,要理由有理由,扶苏却连清君侧的魄力都没有,只知道君让臣死,父叫子亡,到头来正是他极力推崇的儒家思想害了他。扶苏顺利登上帝位或许比胡亥做的更好,但估计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码字不易,请关注我。


西岳顽石


答案是肯定的,任何的变动都会引起不同的结果。扶苏与胡亥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如果扶苏能登上帝位,说明他已经战胜了政敌。在古代那样的环境里,任何一个人的统治时期,都会带着浓烈的个人色彩,因此如果扶苏能登上帝位,历史必将不同。

扶苏剧照,感谢原作者

扶苏与胡亥不同之处

1.司马迁的《史记》里对扶苏的评价是:“扶苏为人仁”,他是因为对秦始皇"焚书坑儒"、“重法绳臣”等政策,才被派去上郡监军的。他心中想的是天下未定,百姓未安,觉得一味用武力镇压并非良策,这与强硬的秦始皇是背道而驰。他敢犯颜直谏,说明他是个有主见的人,而他能看到这些又说是他是个有远见的人。在监军期间,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出色的指挥才能让众多的将领自叹弗如。这说明他文武双全,并非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书生。而且他还爱民如子,嫌逊待人,因此深得百姓爱戴。

2.史书上关于胡亥的记载比较少,只是说他自幼受宠,其性格是骄纵又软弱。从他即位后的情况来看,他是个没有主见的人,要不然也不会让赵高把持朝政。

胡亥剧照,感谢原作者

假如扶苏即位为秦皇,秦朝的走向

从扶苏在边境的表现和他反对焚书的事情来看,他的施政方针应该是行仁政。极有可能历史上直到汉武帝才独尊的儒家,在扶苏当政的时期就得以实现。那么这样的秦国将会走向何方呢,个人认为会这样:1.与民修养生息,扶苏会逐渐的减少民伇,努力稳定国内百姓。秦朝国力必将稳步上升,这样的话秦朝的国祚会长许多。2.文化方面,他不赞成焚书,那么华夏各家文化会重新展现它的活力。各种有文化的人才会为国所用,而不用担心自己因为写了什么、说了什么遭到伤害。3.扶苏的军事才能并不差,秦朝的武力依然会很强盛。4.国内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自然会慢慢发展提升。这样一来秦朝将进入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为后来的继承者打下一个坚实的统治基础,秦朝不会那么快灭亡。

赵高剧照,感谢原作者

如果是这样的话,整个中国历史都会出现变化,它将走向何方不得而知,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到世界史。今天的我们还会不会存在都很难说,其实个人认为扶苏还是有一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太过迂腐。为什么一道诏书就能让他自杀了?想都没想过要去伸辩,也没想到这其中有诈。


荒径漫草


其实,当扶苏登上帝位的时候,历史就已经改写了,不是吗?

所以,不论扶苏在位的时候,贤明也好,昏庸也罢,历史的走向,肯定跟后来的脉络会有不小的差别。


当然了,按照史书中记载的点滴来推断,扶苏定不会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不同于秦始皇历来重视以法家思想治理天下,扶苏更加倾向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来治理天下。

也就是说,就国家的治理理念来看,扶苏与秦始皇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方向,而扶苏显然更加的清楚,对待百姓要温和,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而不是一味的靠严酷的重刑。

所以,扶苏其实是一个比较有思想的人,为人也是十分贤明,如果他能继位的话,秦国二世而亡的命运,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可以避免的。

毕竟扶苏在当时的时候,是很得民心的,陈胜吴广起义,打的不就是扶苏公子的旗号吗?
可见,扶苏其实相比胡亥而言,更加适合做大秦的皇帝。


Ko文史迷离


秦朝之所以历经两世而亡,根本原因是秦朝以法家治国,律法严苛。秦皇大兴土木,徭役严重。始皇帝在位的时候,天下摄于他的威严,不敢造反。始皇帝也感受到了这种不安的气氛,所以才巡游天下,用来震慑六国贵族和各路苦秦者。始皇帝一死,继任者胡亥并没有赢政的威望,而且他重用赵高祸乱朝政,颠倒黑白,以致于二世大失军心。种种因素促使了第一个大一统秦帝国的灭亡。扶苏和嬴政不同,他推崇儒家,以仁为本。陈胜和吴广起义的时候,就打着他的旗号,可见,扶苏比之胡亥,还是很得民心的。即使他登上皇位,很大可能会延续秦朝的统治,但他性格过于迂腐,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就如同汉朝之惠帝,明朝之建文。守成尚可,改革不足。朝代的更替,并不是一两个人可以改变的,还是那句老话: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小弟允正


当扶苏登上帝位的时候,历史就已经改写了,不是吗?所以,不论扶苏在位的时候,贤明也好,昏庸也罢,历史的走向,肯定跟后来的脉络会有不小的差别。

扶苏与胡亥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如果扶苏能登上帝位,说明他已经战胜了政敌。在古代那样的环境里,任何一个人的统治时期,都会带着浓烈的个人色彩,因此如果扶苏能登上帝位,历史必将不同。


历史摆渡人


謝邀。如果长公子扶苏上位,历史将会重写,秦朝.不会二世灭亡。

咱先看看胡亥上位后,都作了些什么事!

首先设计除掉,合法继承人扶苏,解除兵权关押将军蒙恬。

对有威胁异议兄弟姐妹灭门。杀掉十二位公子十名姐妹及宗室族人。

屠杀有异议的大臣忠臣。杀掉秦的擎天柱李斯。

全力宠信赵高的一言一行,自己深居`简出,朝政全凭赵高处理。

指鹿为马后,完全成了赵高的玩物。被软禁的儡傀皇帝。

此时的秦中央政府已经瘫痪,如一盘散沙。地方政府可想而知。军队没有了服务宗旨与后勤保障那只有投降或解散。

但是扶苏继位是合法的,声正言顺,受宗室朝臣的拥护,内部.不会混乱,上层不乱,下边也是不会乱的。

扶苏资历,能力才智远远高于胡亥,不象胡亥是非不辨,纲常不清,才有赵高的飞扬跋扈

总之,扶苏上位是苍生之福,秦王朝之福。


手机用户52347605903


会改变的。

从两个层面来说吧。第一,相比较之后即位的秦二世胡亥,扶苏无论是在道德品质上还是行政能力上都远远超过胡亥。虽然历史上对两人的详细记载很少,但还是可以从司马迁的《史记》中了解到,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扶苏曾力谏皇帝不要滥用邢杀,始皇帝不听,才把他贬到蒙恬那里做监军了。之后陈胜起义之时也曾说过,皇长子扶苏仁德,却没有被立为皇帝。这些细节表明,扶苏品性宽厚,也深得臣民的爱戴。如果真的是扶苏等上地位,那之后必然不是赵高一手遮天,秦朝建立初期的以严刑峻法的形式统治万民的策略也许会得到改变,更不会有徭役繁重导致流民造反的事情发生,如此,秦朝应该可以度过危局,传万世固然是不可能,但是正常的国祚应该还是能有的。

始皇帝

不过,如此一来,便没有后世的大汉帝国,我们现在所知的一切也会完全不同。这就不叫改写历史,而称之为颠覆历史了。

第二,我们现在所存在的一切,都是以往早已存在的历史因素导致的结果。不要说扶苏即位,延续秦朝这样的大事,即便是当时的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发生改变,都有很大的可能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或许他是现在很多人的先祖,他如果在两千多年前消失了,那么他的子孙后代也就不存在。两千多年的繁衍生息,这得是多么大的一个人口比例,而其中接触到这个家族的,很多事情也会发生改变,比如嫁到这个家族的,或者娶到这个家族的女眷的,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个名词叫“蝴蝶效应”,用来形容此处,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胡亥

(全文完)


小文章大视野


应该不会改变,因为他没有政治手段。但凡他要是有一点政治手腕,这个帝位就是他的了!其实秦朝灭亡也是有它的必然性的。假设说扶苏上台了,那么它怎么解决以下问题呢?

第一,秦朝统一六国的时间太短,六国的民心不归秦。

第二,六国的贵族他怎么解决?是全杀了还是养着?

第三,胡亥要是和他争帝位,他怎么办?

第四,赵高的问题怎么解决?

第五,秦朝的律法太严苛了,简直是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那么请问他敢废除这些法律吗?


平淡78854


肯定是会改变的,有一个理论就是蝴蝶扇了一下翅膀,可能会引起海啸就是说,小的改变能影响大的事件。我们都知道,秦的灭亡是因为秦二世胡亥残暴,弄的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反之扶苏上位就不一样了,扶苏的政策肯定会让人民更加富有安康,人富有了,肯定不会想着造反而是享受生活。但是社会是要持续发展的,政策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不符,那么也会进行更替,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