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周到伊霍,一字之差将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彻底打倒

范仲淹是宋仁宗朝最有担当的大臣之一,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而他的一生也在践行着这句话。

范仲淹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始终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早年间,他在地方为官,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因政绩突出被提拔为权知开封府。

开封知府号称天下第一知府,地方官员做到这个位置,就离进入权力中枢不远了。然而,范仲淹是个“不识趣”的人,进入京师不久就和宰相吕夷简杠上了。

吕夷简是宋仁宗朝前期一位颇有作为的宰相,足智多谋、干练果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刚愎自用、贪恋权位,群臣慑于他的权势,都唯他马首是瞻。

范仲淹则是那种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只要看到不对的,就上书直言,让吕夷简很没面子。吕夷简很生气,略施手腕将范仲淹贬出京,哪凉快哪呆着去吧。

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接连攻陷北宋城池,边防吃紧。心忧国事的范仲淹多次上书论及边事,吕夷简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理,你不是认为自己很能干吗?那就让你去尝尝苦头,极力推荐范仲淹到边疆任职。

没想到,短短数年之间,范仲淹在西北边境干得有声有色,修筑城堡,训练士卒,有效的遏制了李元昊进攻的脚步,北宋能和西夏达成和解,范仲淹功莫大焉。

凭借戍守边疆的功绩,范仲淹和韩琦一起调回京师,先是出任枢密副使,后是参知政事。吕夷简已经下台,此时的宰相是保守的晏殊,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

范仲淹和韩琦在西夏立下大功时,富弼也在和辽国的交涉中表现出色,三人同获升迁,朝堂气象为之一新。年富力强的他们踌躇满志,决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掀起了一场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的内容比较多,但最为贵族官僚集团厌恶的莫过于两条:一是任子,就是官员退休后儿子补官的政策,予以严格限制;二是考核,对官员的考核更加严厉、细致。

所以,庆历新政实施后,贵族官僚集团视他们为眼中钉肉中刺。前枢密副使夏竦尤为不满,因为他的位置就是被富弼所取代的,如何才能赶走这三个人呢?必须来点阴的。

经过打探,夏竦得知了一个秘密,庆历新政的积极拥护者、国子监直讲石介曾经给富弼写了一封信,建议他行伊、周之事,就是像伊尹、周公那样,以霹雳手段推进改革。

石介啊石介,你这是助了我一臂之力啊!夏竦心花怒放,他先指使手下的一个女奴模仿石介的字迹,然后伪造石介给富弼的信,将信中的伊、周二字改成伊、霍。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伊、霍和伊、周相差只有一个字,含义却大不相同,霍指的是霍光,他可是废过皇帝的人啊。不仅如此,夏竦还伪造了石介为富弼代写的废立诏书草本。

伪造完成后,夏竦开始散布谣言,说富弼等人准备废掉皇帝,另立新帝。谣言一出,宋仁宗虽然不怎么相信这是真的,但足以让范仲淹、富弼两人心惊肉跳。

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范仲淹和富弼主动请求辞职,宋仁宗一开始不允许。但不久,边防再次吃紧,范仲淹坚决请求外出戍边,于是被任命为陕西、河东路宣抚使。

范仲淹是庆历新政的灵魂人物和坚定执行者,自从他离开朝廷后,新政变得举步维艰。第二年,韩琦、富弼也相继被排挤出京,庆历新政彻底失败。

不得不说,夏竦真是个政治斗争的老手,仅仅凭借一字之差就让宋仁宗对范仲淹、富弼等人心有隔阂,而范仲淹、富弼为了自保,也只有下野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