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多少死于战场的君主,他们是怎样的?

小桔231911802


虽然每次说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家都会热血沸腾。但是对大臣们来说,作为君主需要的是对全体臣民负责,轻率的冲锋陷阵是极度不合格的行为。君主的真实作用在黑泽明的经典电影《影武者》中有非常充分的体现,传达了“不动如山”的真正含义。

因此,能够有机会亲征的君主都不多,更别说能够亲自冲锋陷阵,甚至战死沙场的了。著名的“昏君”明武宗曾偷偷化名朱寿,自封威武大将军,在应州亲自统兵对战蒙古鞑靼部首领小王子。此战中,双方各自投入大约五万兵力,激战数天,明武宗甚至亲手格杀一人,最终击退小王子的进犯,以至于此后数年都不敢大举犯边。但是此举却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但在《武宗实录》中,如此大战的战果竟然是:“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即使在朱厚照死后,也被大臣们安上了一个颇具嘲讽性的庙号“明武宗”。

由此可见,朝臣们对于君主亲征的反对态度有多激烈。不过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来说,还是能找到那么几位君主是死于战场的,尤其是在乱世之中,那些创业初期的君主们无法避免亲自披挂上阵。下面就来列举几位:

一、武乙

武乙认识的人可能不多,但是他的曾孙子便是人尽皆知的商纣王帝辛。武乙是商朝后期著名的暴君,也常被认为是商朝走向衰弱的罪魁祸首。

历史记载武乙在位期间,极度藐视神权,曾经木刻天神形象与其赌博,并惩罚侮辱输了的“天神”。后来又制作灌满血的皮袋,并将其高高挂起,亲自朝天射它,称为“射天”。

史书记载,有一次在渭水边狩猎时,突然晴空霹雳,不偏不倚的将武乙劈死。但是随着现代的深入研究,和其他文献史料的佐证,当时武乙经常在渭水平原与西方方国作战,其实际应该是战死的,而当时掌握历史记载的巫师集团为了报复,故意记载其实遭到上天惩罚而死。

二、阖闾

阖闾原名公子光,是春秋著名贤臣季札之子,吴王寿梦之孙。寿梦死后,前三子诸樊、馀祭、馀昧相继即位,后来馀昧病重,本应传位给寿梦第四子季札,但季札贤明且无心王位。于是馀昧死后,由其子僚继位,是为吴王僚。

但阖闾认为就算自己的父亲不愿继位,也应该是传给自己,于是暗中招募死士企图篡位。最后,在伍子胥的策划下,专诸在上菜之际,以鱼肠剑刺杀吴王僚。阖闾以此夺得了吴国王位。

阖闾继位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并重用孙武、伍子胥等人,使得吴国迅速强大起来,继而吞并了楚国附庸徐国,不久又将矛头对准强邻楚国。最终,吴军大败楚军,攻入其都城郢都,楚昭王仓皇外逃,最后在秦国的帮助下才避免了灭国的命运。

而越国是楚国的盟友,在阖闾攻楚期间,越王允常乘虚攻击吴国本土,但被击退。数年后,阖闾以此为由,进攻越国,当时允常已死,勾践继位。勾践先是派遣敢死队发起数次冲锋,但均告失败,之后又命囚犯当吴军阵前自刎。吴军没有见过这种阵势,一时间惊骇不已。勾践趁机率大军突然进攻,导致吴军大败。战阵中,越国大将灵姑浮用戈砍掉了阖闾的脚趾。不久,阖闾就因伤重死在了撤军的途中。

三、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想必不用过多的介绍。在和刘邦争天下的过程中,前期虽然依靠战术天赋屡屡击败汉军,但在战略上其空间逐渐被刘邦及其盟友蚕食。最终因粮草不继,与刘邦签订合约,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

但在项羽引兵东归之时,刘邦突然撕毁合约,偷袭项羽。却因为韩信、彭越的按兵不动,导致刘邦被项羽反击大败,只得坚守不出。最终在加封土地的条件下,韩信从齐地南下攻占大量楚地,从东南方向对楚军形成夹击。与此同时,南线的楚大司马周殷叛楚,与彭越,英布等人对项羽形成四面合围之势。

当时十万楚军被数倍的汉军包围于垓下,粮草严重不足,因此项羽决定带800骑兵连夜突围。汉军发现后,灌婴率五千精骑追击,最终项羽身边只剩骑兵28人。项羽又将骑兵分队冲杀,下面我直接上《史记》中关于这段的原文记载,非常令人震撼: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四、冉闵

冉闵是十六国期间的一位枭雄,冉魏的建立者。冉闵本是汉人,祖上世代担任牙门将,后赵石勒灭陈午后,俘虏了当时十二岁的冉良。因石勒见其勇健,令儿子石虎收其为义子,并改名石瞻。

冉闵是冉良之子,从小骁勇善战,聪明果敢,很的石虎的宠爱,因此当成亲孙子一样对待。昌黎之战中石虎战败,唯独冉闵的队伍未受创伤,因此闻名。此后冉闵在沔南打败晋军,杀死东晋将军蔡怀,后又打败后赵戍卒起义领袖梁犊,威名响彻胡汉。

石虎死后,冉闵助石遵篡夺地位。最初石遵答应事成后立冉闵为太子,但最后却立了石衍,冉闵心生不满。同时石遵因忌惮也提防并企图杀死冉闵。但因为石鉴告密,冉闵先发制人杀石遵,并立石鉴为帝。

此时,石虎另一子石祗与姚弋仲、苻洪等人联军讨伐冉闵,而石鉴为拜托冉闵的控制,也密谋起兵杀死冉闵,但石鉴等人未能成功。

事后,冉闵发布命令,同心者可以留下,不同心者各自离开。结果百里内的赵人(此时还没有现在的汉族观念,如晋朝治下百姓一般称晋人,而后赵统治下者称赵人,但主体可以认为是我们后世所说的汉族)都进城,而离城的胡羯也堵住了城门。冉闵知道这些胡人终不能为自己所用,于是下令告知内外赵人,斩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都任牙门。一时间,不论贵贱老幼,只要是胡人一律被杀,死者达二十多万。

冉闵又根据谶文“继赵李”,改国号为卫,改李姓。消灭城内胡人后,冉闵率数千骑兵,在城北打败7万联军。此后冉闵废杀石鉴,并杀石虎孙三十八人,彻底消灭石氏家族。

石鉴死后,冉闵自立为帝,恢复冉姓,立国号为魏。而在襄国的石虎之子石祗闻之后,也自立为帝,各州郡的胡人头领纷纷响应。冉闵率军与石祗相战,却兵败潜会邺城。人皆以为冉闵已死,石祗派刘显攻打邺城,结果被冉闵率军打败。

刘显以杀石祗为条件向冉闵请降,不久后果然将石祗献给冉闵请求活命。但不久后,刘显又攻击冉闵,被击败,逃到襄国自立为帝。刘显进攻冉魏的常山,冉闵亲自帅兵求援打败刘显,并顺势攻入襄国,杀刘显,尽迁襄国百姓入邺城。

由于冉闵常年征战,冉魏国内不堪重负,各地纷纷归降东晋。而前燕也趁着后赵内乱之际,已经攻下了幽、蓟两州,进犯冀州。在解决了刘显后,冉闵又亲自领兵前往抵抗前燕。前期冉闵十战十胜,每战奋勇当先,慕容恪根据这个特点,精选五千勇士,在冉闵孤军深入追击之时,突然涌出将其团团包围。此战冉闵杀燕军三百多人,但座下朱龙马突然暴毙,冉闵坠马被擒。

之后,冉闵被押往龙城遇害。死后左右七里草木皆枯,蝗虫大起,大旱七年。慕容儁害怕是冉闵英灵作祟,于是派人前往祭祀,并谥号为武悼天王,当日便天降大雪。

冉闵虽然是被擒后杀害,但是也算是因战而亡。

除了以上几位外,据我所知还有以下几位君主的死亡,也与战争有关:

周昭王南征楚国时落水而死,但到底是如何落水的,至今众说纷纭。

宋襄公与楚国泓水之战,依然恪守“仁义”,结果战败受伤,于次年伤重而死。

季汉昭烈皇帝刘备攻打孙吴时,被陆逊火烧连营,几乎全军覆没,不久便病逝白帝城。

后周世宗柴荣在北伐契丹途中突然病倒,回京后不久病逝。

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临指挥高粱河对辽作战,结果战败,大腿(其实可能是屁股)中了两箭。此后箭伤始终不能痊愈,常常复发,996年秋,箭伤重新复发,自知命不久矣,立赵元侃为太子,次年三月病逝。虽然这个离的比较久,但我还是喜欢把他列出来。

成吉思汗在亲征西夏途中,围猎受伤,不久后感染高烧,在六盘山病逝。

元宪宗蒙哥在攻打四川合州钓鱼城时突然暴毙,据传说乃是重伤而死,但正史无此记载。

宋末帝赵昺,年仅八岁,崖山海战战败后被陆秀夫抱着跳海而死。

明成祖朱棣于第五次远征蒙古时,病逝于回师途中。

现在很多说法是努尔哈赤是宁远之战被大炮打死的,不过此后他还活蹦乱跳了八个月才死。从史料看,有两种可能,一是打死的是其他重要头目,二是努尔哈赤确实被打伤了,但不至死,此后综合毒疽等各种原因才死。

此外,其他各种在创业尚未成功就牺牲在工作岗位的不知名君主,大小势力首领就更多啦。


Rick潘维镛


要说直接在战场上死亡的君主,我好像一时半会还真想不起来。在我看来,在君主这个级别,亲自上阵杀敌,冲锋陷阵的并不多,更多的是做谋划,实现全军的调配等。但我倒是记得有几个君主的死亡跟战场比较密切。我来一一介绍一下。

刘邦

刘邦在夺得天下之后,封英布为淮南王。后来英布谋反,由于英布骁勇善战,所以刘邦只好御驾亲征,虽然平叛了谋反,但是刘邦却在战斗中被乱箭击中,回宫路上就已经病重,后来就驾崩了。

刘备

还是老刘家的人。关羽战死,荆州丢失。刘备为了夺取荆州并替关羽报仇,亲率全国大军去伐吴,结果大败而归。战败之后,大病一场,在白帝城挂掉了。

努尔哈赤

野猪皮努尔哈赤在打宁远战役之前,可以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结果在宁远这个地方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击退。这场战役不久,努尔哈赤就去世了。可能是被炮弹击中重伤不治身亡而死,也可能是由于战败之后,心中不悦,被气出病来而死。但不管怎么说,他的死与宁远战役有不少关系。

除了以上三位,我暂时没有想到的死于战场的君主。欢迎大家进行补充。


一个愁字怎能了得


古代的皇帝(国君),除极个别马上皇帝会御驾亲征之外,基本上都是坐镇都城,身居深宫之中的。而御驾亲征的皇帝也都没必要冲锋陷阵,而且周围又有帝国最精锐的近卫军保护,要伤到皇帝几乎不可能(朱祁镇除外,他是自己找死的)。因此,很难出现有战死疆场的君王。

不过我国历史上却还是有两个战死沙场的皇帝:

1、完颜承麟;

完颜承麟的父皇金哀宗完颜守绪是个很悲剧、很令后世惋惜的皇帝,他才是真的“非亡国之君,却当亡国之运”。


金哀宗即位之时,金国早已大势已去,北方强大的蒙古一再紧逼,金国主力部队接连被歼灭;南方不共戴天的死敌南宋,又联合蒙古,北上夹击金国。

公元1233年十月,宋蒙联军合围金国临都蔡州,曾盛极一时的大金终于到了最后时刻。

但当时困守于蔡州的金国数万军民,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宋蒙联军,却展现出了令人敬畏的气魄和意志。


蔡州之战整整持续了三个多月,直到次年二月,金哀宗眼看大势已去,自己又不愿背负亡国之君的罪名,于是仓促将皇位传给完颜承麟,这便是金末帝。

在金哀宗自缢后,完颜承麟率领最后的金军与宋蒙联军决一死战,最终死于乱军之中。

2、蒙哥汗;

这位“上帝之鞭”的领袖,即位后一直想征服南宋。可南宋军民同仇敌忾,依托有利地形顽强抵抗蒙军。

历史的拐点在毫无征兆之际发生了。1259年的一天,蒙哥汗的悲剧发生了!正指挥大军攻打钓鱼城的他在巡视时,突然被城上宋军的飞矢击中。具体是哪位小兵干的,后世已无从可查,但可以肯定的是,蒙哥汗最终伤重而亡,成为了名副其实地战死沙场的皇帝!

而合川钓鱼城也因此名扬国内外,成为著名的上帝折鞭处!

此外,间接死于沙场的,还有明成祖朱棣

朱棣在位期间将大明国力推向了巅峰。这位能征善战的皇帝,先后五次率领他的帝国大军深入草原,打击蒙古势力。

朱棣最后一次北征,他早已年迈,出征的时候还好好的,结果死在了北征回师的途中,就在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撒手人寰。

因此,朱棣也算得上是“马革裹尸还”吧!


这些历史要读


君王是干什么的?君王是一国之主,负责统一管理国家,也就是说君王是做统筹安排的战略布局的人,他不用带兵打仗,那是元帅的事,他也不用冲锋陷阵,那是将军的事,他也不用拿到与敌拼命,那是战士的事!他更不用筹措粮草,那是主管后勤的事!

他要做的就是将善于排兵布阵的又善于指挥的人放到元帅的位置,将勇武之人放到将军位置,号召国内士兵成为战士,将善于统筹的人放在后勤供应位置,并时刻督促这些人恪尽职守,认真高效的做好自己安排的事情!

所以汉武帝不用冲锋陷阵,照样可以开疆扩土,名留青史,项羽勇武善战也不过是乌江自刎,朱元璋坐镇金陵一样可以开大明数百年基业,蓝玉晓勇也不过鸟尽弓藏!

因此君王若驰骋疆场是不敬业的表现,项羽霸王而又不得不统军作战,最终迫使麾下无将帅,刘邦泗水亭长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却能驾驭各路英豪建立大汉王朝!

当然几个比较有名的君王战死疆场的有,楚霸王项羽勉强算一个,成吉思汗勉强算一个,努尔哈赤也勉强算一个!


用户3087668883


中国的:我把秦始皇算上,他一统天下之后,巡视天下,死在巡视的路上,在我看来秦始皇嬴政的战场就是天下,死在巡视路途上就是死在他的战场上。其他的我知道的还有: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任皇帝,叫什么我忘了,高平陵之变后奋起反抗,兵败被杀。还有朱棣也是也是死在北伐的路上。 外国的我知道的最有名的是帖木儿帝国君主帖木儿,死在征伐明朝的路上。


有点小暧昧哦


一般来说君至是不可能死在战场上的,努尔哈赤应该算是死在战场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