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教材对太平天国运动评价很高?

用户64589163


太平天国运动是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影响深刻,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但是这次起义的性质与中国历史上其他的农民起义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个特征是这是一次由“知识分子”领导的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的的起义。尽管洪秀全这个“知识分子”按照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标准评价的话只能算是落魄知识分子。

太平天国运动的另外一个独有的特征,是它所提出的政治纲领和所要建立的新的国家形态与封建统治完全不同。

太平天国的在政治上倡导“人人平等”,尽管这种平等的前提,是在所谓的“上帝”面前,但是,“平等”的政治概念是历史上第一次被上升为政治纲领。

太平天国是以“天国”来反对帝制的,尽管这个“天国”似乎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存在,但是这些与众不同的主张,就形成了(客观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的运动。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自上世纪初就有很激烈的争论,支持者认为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而反对者则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邪教”煽动下的一场灾难。

两种观点反差如此巨大,这是令人深思的。而主流历史(历史教材)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这是为什么?

其实,对于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往往是站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会不一样,就像一枚硬币有它的正反面,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不同,和评价者的角度有很大关系。

但太平天国运动的“正反面”反差太大,所以导致评价结论高度对立,正反两个方面的评价我们几乎看不到交集。

其实,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来讲,所有的正面的,积极的评价都来自于这场运动的象征意义,而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践意义的评价之差,应该是“众口一词”。

在我们的主流历史观当中,有几个时间的节点:

鸦片战争是一个节点,它象征着中国走向了近代,已经不再是封闭的,僵化的,守旧的,自给自足式的典型的封建社会形态,国门被打开,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开启了在“炮口下”被动接受的模式,而西方各国也开始蠢蠢欲动的在中国尝试“殖民统治”的可能性,西方的政治意识,宗教文化开始向中国渗透。

而太平天国运动在主流历史上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也就是说经过太平天国运动,中国的文化和政治集团,开始有意识的寻找主动改变和积极引进西方民主途径和办法,而这个改变,是太平天国运动带来的。

而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自此,中国开始了半个世纪的寻求出路的探索。

按照这样的时间节点和事件影响的逻辑,旧民主主义时期的开始,是以太平天国运动为标志。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标志是以“政治主张”为标准,而不是“政治实践”为标准。

太平天国运动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后期洪仁轩的《资政新篇》,如果仅仅就这两个纲领性的制度本身而言,相对于封建社会的政治纲领,还是革命性的进步。

但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践过程来看,这两个纲领性的文件,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有效的执行,这只能说运动的领导者在自己的主观意识当中根本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控制,很快,一场革命就变成了一场闹剧。

洪秀全的集团,实质上是一个非典型的“政教合一”的集团,所谓非典型是指这个集团在“政教合一”的外表下执行的却是不折不扣的“封建制度”。

荒淫无度,等级森严,人身禁锢。内部混乱,相互残杀。乃至后期封王达到两千多个……这些和他们的政治主张是背道而驰的。

用一个比清王朝统治更腐朽的姿态去推翻一个“封建的腐朽政权”,也就只有理论上可能性。

太平天国的失败,政治意义上是“悲剧”,实践意义上就是“咎由自取”。

好的主张,没有得到有效的实践 甚至是根本没实践。

但这也是第一次以推翻“封建社会制度”为目标的一次“革命”,所以并不简单的是“起义”。

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政治主张和现实行为严重脱节,摆脱不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枷锁。

也就只能从“意欲何为”的角度来“高度评价”。


步武堂


我上初中时是2002年,上高中时是2005年,这两个年份我都是学生,听老师讲历史课。

2015年,我正式成为一位中学历史教师,初中高中都教过。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讲,十多年过去,初高中历史教材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变化不大。



其要点有三:

第一,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第二,沉重打击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

第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所以必然失败。



至于为什么变化不大,有些答主很尖锐,但我倒觉得可以理解,毕竟从孙中山先生开始,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就偏积极。我们以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自居,实不宜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搞个乾坤大挪移。

但从事过中学基层教学的教师最清楚,目前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所有的考试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持回避态度的。如果课时太紧张,这节课甚至可以跳过不讲,根本不会影响考试。

说白了就是,不考。



这说明上面的态度还是很微妙的,肯定不能让青少年直面一些东西,所以做了折衷,对这节课淡化处理,课本上的内容仍旧保留。


达摩说


拜托看看给太平天国高度评价的都是什么人,而评价不好的又是什么人?

最后,你会发现给予太平天国高度评价的多是政治家,而评价较低的更多的是历史学家。这就很好理解了,政治家给予太平天国的评价是基于政治宣传来的。1904年,刘成禺编就《太平天国战史》一书,孙中山复亲撰序文一篇,对于太平天国有极高的评价,1906年留日学生撰写了《太平天国人物考》,描写了“太平天国”人物240人,1906年《民报》第五期,卷首有朱元璋、洪秀全和孙中山。

你要知道近代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革命党的目标就是推翻清王朝,反抗清王朝统治的都是值得书写和吹捧的,当时有没有人反对呢?当然有,那就是梁启超、蔡元培和钱穆,这三个人都是学者或者接近学者,可见一斑,他们都反对太平天国是民族革命的说法,梁启超比较了解西方民族理论的,反驳很正常。钱穆则针对太平天国的基督教色彩和焚毁孔子庙,做出了他的判断。

至于,后来建国后太平天国被重视,这个和我们当时重视革命史观有关系,不仅仅是太平天国,老的教科书里面都是各种农民起义,太平天国作为一场特殊的起义,评价确实很高实属正常。

比较有趣的是,吹捧太平天国和吹捧曾国藩和湘军是相左的,但是,国民党曾经一度在内部把常凯申和曾国藩并列,而我党的一个伟人,他的字和湘军名将胡林翼的号很像,毕竟都是湖南人,崇拜曾国藩和湘军也是很正常一件事。不得不说,有时候,某些大人物们的个人喜好,有时候敌不过政治宣传的需要。



半卷


太平天国运动在历史教材里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之所以地位很高,是因为它远远不同于以前历史上的所有农民运动,具有时代的标杆意义,下面我就具体说说太平天国运动在教材中评价高的原因:

1清王朝的腐败无能,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的战争赔款转嫁到老百姓的头上,太平天国运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猛,极大的打击了满清政府和列强,延缓了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的步伐,促使了满清的洋务运动的开展,为中国走向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这是历史评价高的原因之一!

2太平天国运动是2000年来农民起义的最高峰!是中国农民起义的标杆,无论是规模,历程,还是对后世的影响都是值得研究的,它代表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敢于挑战统治阶层的反抗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农民起义的精髓!肯定会得到历史的推崇!原因之二!

3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史的开端,拉开了中国百姓反抗外国侵略的大幕,中国老百姓第一次大规模的和英法侵略者开始对决,有效的震慑了外国侵略者,向外界展示了我们中国人民敢于反抗侵略者的决心和斗智,这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事件怎不会评价高?

4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是中国老百姓的运动,老百姓是参与者,亲历者,中国历史真不会对自己的人民大书特书呢?这是中国人自己的历史,这是要传于后世子孙的历史!评价低了有什么教育意义呢?

历史是不会磨灭的,我们要牢记历史,只有记住屈辱,才会奋进,欢迎关注!





寅哥解惑


崇拜洪秀全的人其实是一些没有主见的人,也是些缺乏社会经验的人。洪秀全这支假起义军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邪教组织!打着起义的旗号,愚弄中国老百姓。占领南京城后,其丑恶面目迅速暴露,每天花天酒地,与大量美女淫荡,搜刮民财,大兴土木。就是说他们起义的目的不是为了造福百姓,而是为了夺得官位,贪图享乐。崇拜洪秀全,大多是墙头草,盲目崇拜,不是深入了解,分析。可以说这是一些可怜又可悲的人!

太平天国邪教和外国勾结一起打中国人,使中国人口减少近1亿人,,英国趁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日本趁机发动甲午战争,沙俄趁机夺我领土,,所以太平天国是历史罪人,罪魁祸首。



笑似花解语ID


有几点不容置疑,要客观评价。

他动摇了满清根基,消灭了满清主力,让各地汉人组建了军队,有了兵权,把被各族从被奴役中解救出来提供了导火索

他杀光了南方满人 为将来的革命铺平了道路





野猪皮割皮人


首先,大家先看一下我们的历史教材截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历史教材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确实很高,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看看我们的近代史是如何描述的,先提到了封建保守派的洋务运动,不过失败了,又提到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不过也失败了,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国民党,他们的结果也是以失败告终,这时,只有一个阶级成功了,他就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获得中国革命成功的原因,是他们重视农民阶级的重要性,所以,历史教材对太平天国运动有很高的评价,这样能够体现出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又能体现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我们看关于历史教材中农民起义的章节时,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教课书对于古代的农民起义都进行了相应的拔高和粉饰。不管是陈胜吴广起义,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还是其他的一些农民起义,不管有没有烧杀抢掠,杀人放火,都一概不提或一笔带过,重点讲它的性质:反抗压迫,反抗强权,反帝反封建。


历史教材对太平天国运动评价之高也出于对政治的需要,当下的需求等等。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著名人物对太平天国的看法:

孙中山:50年前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不免专制,此等革命不算成功。



蒋介石:太平天国之战争,为19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19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马克思:(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浮殇法师


为什么历史教材,对农民运动有很高的评价。

我在学生时代就接受了教材的教育和学习,现在觉得,这些教材,对历史事件没有夸大事实,更不存在什么美化,而是尊重的历史事实,教材,必须实事求是,否则将使下一代将误入歧途。

各国的教材都是如此,都在尊重自己国家的历史,和历史事实。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写进教材,因为它是发生在近代史上的大事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的结果,也是人民反抗封建,反抗殖民统治的结果,对于结束封建社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正像孙中山先生所说的那样,太平天国运动,从根基上动摇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鲁迅先生曾说,没有太平天国运动,中国的官员的脑袋上,还得多扣几年花翎顶戴。

在这以后,一些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都对太平天国运动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把这段历史写进中小学教材,是让下一代知道我们的历史。

我可以这么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把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文章,甚至歪曲丑化历史的文章,写进自己的教材。

当然,我不能一概而论,日本就曾经在教科书里篡改过历史史实,在上个世纪后期,一些右翼分子上台以后,为了掩盖在二战中的罪恶行径,对于中小学教科书进行了篡改,美化他们对亚洲人民的侵略罪行。

对此,他们篡改教科书的行为,遭到了全世界许多国家和政府的反对,强烈抗议,同时也遭到了本国人民的反对,由此看来,看看历史是不得人心的。

我们国家的中小学历史教材,在国际上还真没有提出异议的国家,这充分证明,我们的历史教材,是尊重历史的。


赵志军001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它既是单纯的农民起义,又是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要平均主义的思潮达到顶峰。

从表面上看,清王朝的统治还继续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受到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一直就没有停止把清王朝封建统治推下台的斗争,直到辛亥革命的爆发。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从1851年开始,共持续了14年,波及17个省,极大的打击了封建清王朝的统治和八国联军的入侵。促使了封建社会的快速解体,并有力的阻击了中国被殖民地化的前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但是太平天国的历史教训同样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它同过去所有的农民起义一样有通病,它没有远大的目标,和陈胜吴广起义、东汉的黄巾农民起义、闯王李自成起义等农民起义一样,这场由广大农民参加的起义,最终还是失败。

归根结底是由于领导阶级过早的封建化,不能持续的保持领导层的团结,导致军事决策接连失误。以及在外交上面缺乏经验,使得天平天国最终遭受清王朝和八国联军内外夹击,而失败。


川东袍哥


这是因为政治需要!太平天国与其他农民起义最大的区别就是太平天国是有教义的,这种教义绝对不是之前的那种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山大王思想,反而跟某某某起义很像,这使得其具有被宣传意义。

其次,太平天国反清!从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来看,太平天国具备了这种特殊的角色需要。太平天国运动是清代反清却又不复明的农民起义。这使得太平天国有了点王侯将相宁有种的味道,很适合某某富农出身的人。

不过呢,再怎么宣传也抹灭不了太平天国被历史遗弃的真实意义。太平天国实际上是自己作死的,由于高级政权迅速腐化使得整个太平军上行下效。比如,洪秀全在建立政权后立马给自己选了两千多个秀女,可谓是没有皇帝之名却坐拥皇帝之实;洪秀全还分封了两千多名亲王,这使得这些所谓的亲王也有了选秀之权,他们强抢民女有夫之妇,并把这些女人的丈夫充军或者卖给西方殖民者换取金币跟武器。

总之,历史真相是掩盖不住的,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关于太平天国的暴行会被挖出来,是非公道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