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陕西女首富周莹一生守寡,她死后的巨额家产都去哪里了?为什么她没能进吴家祖坟?

吖-壤


谁说女子不如男,女人能顶大半天。周莹守寡成首富,未入祖坟成遗憾。2016年热播,由孙俪、陈晓、何润东等主演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又名《大义秦商》)中女主角的原型,就是这位陕西传奇“女首富”周莹。

生于商人世家家道中落,嫁于巨商吴氏独子

周莹,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人,出生于同治八年(1869年),曾祖父周梅村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以“江西窑业”起家,积财万贯,是当地有名的大商人。

生活在这样一个巨商家族,周莹颇具商业天赋,且在耳濡目染,对商业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到了她长大时,周家已经家道中落,周莹更是从小成为孤儿,由兄嫂抚养长大,并在15岁时,由兄嫂做主嫁给了陕西泾阳巨商吴蔚文的独子吴聘。

吴蔚文是陕西官商,既是官也是商,主要产业是食盐和制茶,他凭借手中的大量盐引(政府发给盐商的专卖凭证) ,在扬州设立“裕隆全”盐务总号,各地设立分号, 积攒了万贯家产。

新婚丈夫10天去世,周莹主政吴氏产业

不幸的是,周莹在和丈夫吴聘结婚仅10天,吴聘便去世了,不到16岁的周莹竟然成了寡妇,而继承发展吴家产业的重任也全部落到她一人稚嫩的肩膀上。

周莹充分发挥自己的商业天赋,她接掌家业之后,先是大力开拓主业制茶项目,成功占据陕西茶商头把交椅,又不断扩大产业范围,进入药材、布匹等领域,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获得巨额利润。

从1884年到1900年的16年间,周莹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山西名符其实的女首富。

致富以后,周莹不忘社会责任,乐善好施,经常捐资办慈善,比如捐赠4万两修复“味经书院”、花费4万两重建文庙,又经常在灾荒之年,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灾民,威望很高。

攀上慈禧太后高枝,盛极而衰英年早逝

周莹为富而仁,但她的生活还是比较豪奢的,她曾大兴土木,营建豪华的吴家大院和吴家祖坟,为整个吴家提供服务的日常起居仆役有200多人,一大家子全年的生活费达白银10万之多。

1900年,慈禧跑到西安躲避八国联军,周莹趁机向慈禧提供了10万两白银经费,慈禧感动不已,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收她为干女儿,从此母女相称。

周莹确实是个讲政治的女商人,《辛丑条约》签订后,她知道满清朝廷又要割肉赔款,主动向慈禧老佛爷赞助大量白银,高调表示“同赴国难”,慈禧更感动了,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这标志着周莹个人和吴家事业达到了顶峰。

但否极泰来,盛极必衰,没过几年,周莹就病倒了,1908年4月去世,年仅39岁。

周莹死后巨额家产的去向

周莹和丈夫吴聘没有孩子,后来周莹从吴氏族人中收养了一个叫吴玉成的侄子,作为养子,改名为吴怀先(即吴念昔),以示怀念先人之意。吴怀之(即吴念昔)中院的侄子吴玉成。

周莹病逝后,吴怀先的经营理念与母亲不同,为了集中力量经营陕西境内的土地,就把吴氏在陕西省外的所有商业资本以高价出售,周莹一手打造的吴氏商业帝国成了过眼云烟。

但吴氏并没有垮,吴氏的后人仍然坚持爱国思想和社会责任,继续为社会做贡献。

民国时期,陕西曾连续三年遭遇天灾,吴氏天天放粥,救活了很多饥民;抗战时期,吴氏积极投入全民抗战中,曾出资支援我党在其集中举办安吴青训班,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吴氏后人还经常坚持捐款修路、捐赠文物等义举。

功勋寡妇为何没进吴家祖坟

周莹恪守妇道,丈夫死后终生未再嫁,而且为吴氏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她死后竟然没能进入吴家祖坟,而是单独埋葬,这是何原因?

一说是周莹没有给吴氏生育子嗣,所以没有资格葬入祖坟,但可信度不高,因为古代的养子也是礼法上的儿子,跟亲生儿子没有区别,所以周莹是有资格葬入祖坟的。

二说是周莹和养子跟周莹不亲近,母子俩关系不好,所以周莹死后,养子故意报复,不让母亲葬入五十祖坟,但事实是吴氏子孙是有良心的,他们不会因为如此拒绝把周莹藏入祖坟。

三说是周莹认为吴氏祖坟不旺子孙,因此自己另外选择风水宝地作为墓地,主动要求把自己葬入这块风水宝地,以改变吴氏后世子孙的命运,这个可信度较高。

这样一位陕西传奇女首富的安葬地,在当年“破四旧”时也未能幸免于难,她的坟墓被挖开,墓志铭石碑遭到破坏,直到2005年才被学者发现并保护起来。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周莹出生于豪门,也嫁入豪门,是那种比你优秀比你还肯拼的富二代;是一生守寡的陕西秦商女首富;是清末的“女版马云”。

这样富可敌国的周莹,死后的家产是如何安排的呢?她最后又葬身何处呢?看官稍后,小编一一答来!

一、 周莹的家产:

周莹的家产由四部分组成:周家大院、吴家大院、商铺和银两

1、周家大院(周莹的娘家)

周莹1869年出生于陕西三原当地的豪门大族周家大院,距离吴家(婆家)约有十里地,周莹的太爷爷周梅村是当时的刑部员外郎 ,也是一位巨商,可想而知家底丰厚殷实。

据说那时的周家共有17个院子,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周莹3岁时,也就是在同治年间的一次回民起义中烧毁了16个院子,现在仅存一院,约占原来总建筑面积的1/20。不过从现在的照片中仍可以看出:当时院子的布局严谨,设计精巧,建筑考究。

2、吴家大院(周莹的婆家)

周莹17岁那年,嫁给了患有肺结核病的老公吴聘,公婆将他们小俩口安排在东院过二人世界。

女儿夭折后,过继了两岁的侄子吴怀先为儿子。三年后,吴聘病重去世,年轻的周莹开始守寡,得称"安吴寡妇"。

20岁不到的周莹,先后死了公公和丈夫,家道逐渐中落。为了家族的生存于发展,周莹毅然决定代替故去的吴家父子重振吴家东院,偌大的家业就落在了她一个柔弱女子的肩上。

周莹既聪慧过人又胆识超凡,她不仅知人善用,而且深谙市场经济规律,在她大刀阔斧的革新中,将吴家东院的盐商生意重新拾起。不仅如此,她还将生意扩充到了蚕丝、棉花、棉布、药材、茶叶等方面,涉及面非常广,繁荣之时多达108家分店,遍及全国各地。

周莹发家后,扩建了吴氏庄园,将吴家庄园建成东西南北中五院。为彰显大气,周莹还专门派人前往京城查看紫禁城的格局,仿建了三进四合院,偏正共四院。

周莹去世后,养子吴怀先将这里捐献给了中国共产党,并用作青训班以培养青年干部的培训基地,吴家东院昔日辉煌便由此结束。

其中青训班班部就设在周莹的住处。现在还存有望月楼和迎祥宫,可供旅客观光游玩。

3、商业店铺(周莹的格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深明大义的周莹更是慷慨解囊。1900年,周莹给慈禧太后捐赠10万两白银度过国难,《辛丑条约》签订后,她又向清政府进贡白银,共赴国难。慈禧太后感于她的义举,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还收周莹为干女儿。

在民间,周莹也有无数善举----开仓放粮、施粥赈灾,捐银打井,引水修渠。她被老百姓称之为“活菩萨”。

在封建思想的约束下,在那样动荡的年代里,一旧社会女子能有这样的格局与壮举,实属不易。周莹死后,养子吴怀先先后关闭了所有的店铺。

周莹到底有多少钱呢?没有人知道。大家只知道她留下的白银不计其数,乐善好施的美名永载史册。

二、为什么周莹没有入吴家祖坟呢?

吴聘和周莹夫妻俩在一起生活的时间3年左右,生有一女,不幸夭折,后来周莹只得收养一个男孩,取名吴怀先。

1910年,42岁的女富商周莹走到了她生命的尽头。由于她在吴家没有子嗣,按中国封建礼教的陋俗,她不得入吴家祖坟。

后人将她葬在离吴家祖坟200米处的东北方向,受过恩惠的乡亲就在渠岸边为其修庙,供逢为“水娘娘”。

如果真的有轮回之说,我只愿周莹来生再也不要受这么多苦!


24帧半


和电视剧中卖艺为生转而当上丫鬟的周莹不同,历史上真实的周莹出生于官宦世家,能写诗文,善于算学,是文理通吃的女学霸。剧中的吴聘历史上也确有其人,而沈星移纯属虚构角色。周莹家与安吴堡大户吴家是世交,周莹17岁嫁给吴家独子吴聘,两人结婚之前互相认识,婚后曾有过短暂的幸福生活。第三年吴聘去世,没多久公公去世,周莹女儿夭折。吴家后继无人,日渐衰落,悲痛的周莹挺身而出扛起了重振吴家家业的大旗。

周莹有胆有识,很有商业头脑,对家业进行重大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革,让伙计参股,给伙计分红。她重情重义,为保障伙计的生活,推行阴俸和阳俸制度,伙计干不动了,可以退休拿养老金,去世后他们的家人还可以继续领,因为对伙计好,大家都愿意跟着她干。她注重诚信,没多久就让吴家重拾盐商生意,还把生意扩张到了蚕丝、棉花、药材、茶叶等多个方面,势力遍布全国。她乐善好施,面对战乱和天灾导致的饥民大潮,她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灾民。

周莹经历了中国的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在国家命运沉浮的过程中,乐善好施的周莹也发生了改变,心怀家国大义,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在国家危难关头慷慨解囊。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慈禧跑到西安来避难,周莹进献了10万两白银。慈禧高兴得不行,亲手写了“护国夫人”四个大字送给周莹,还收她做义女。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被敲诈9.8亿两白银(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这时候,周莹又向朝廷进献大量白银,同赴国难。慈禧奖励周莹,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结婚不久后,吴聘和周莹曾有过个女儿,但不到一岁就夭折了,这在《吴宓日记》中有记载。两年后,周莹过继了中院两岁的侄儿吴玉成做儿子,改名叫怀先,字念昔。吴怀先接手吴氏庄园后,将其捐赠给了共产党。

周莹的一生做了很多善事,42岁那年她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可是入墓成了一个问题,纵观当时占地50亩的吴氏园陵内,柏树林立,石马石碑石坊尽显庄严与气势,可这诺大的园子却容不下一个没有子嗣的寡妇。这事还有另一种说法,据说她专门找人看过风水,吴家几代单传,她怕后代子嗣少,于是在生前就请人看了风水选好墓穴。

答案整合自网络,感谢。点赞者发财。(咦,为什么要点赞)


和信


最近陕西女首富周莹算是火了,那么,历史上的周莹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周莹死后家里的巨额财产都去了哪里呢?

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剖析一下。

周莹真名叫什么?

周莹真名就叫周莹!

周莹,陕西三原鲁桥镇孟店村人,出生于1868年,死于1908年,也被叫做安吴寡妇,因为她嫁给了泾阳县蒋路乡安吴堡村的吴家,所以就叫“安吴寡妇”。

周莹的爹是不是个二流子?

周莹的爹不是二流子。

有人说周莹出生在富商之家,和电视剧上演的不一样。实际上虽然她的确出生在三原富商之家,但后来因为各种事,家境败落了。首先是咸丰年间他们家分家,其次是到了同治年间大西北有一场闻名于世的特大动乱,导致三原境内的富商和百姓也都破产。周莹的确不是周家的亲生女儿,而是老周家的养女。

但老周家也不是混街面骗人的,剧中做了戏剧化处理,个人觉得处理得很好。

周莹多大出嫁?

周莹十六岁出嫁。

也就是说,在1884年,周莹嫁给了吴聘。少奶奶是显老的,古代新媳妇儿的确是从13岁到17岁不等。

吴聘是不是真的死了?

吴聘真的死了。

周莹明知道吴聘要死,还是决定嫁给吴聘。但这和剧中演的不一样,周莹是被她嫂子许给吴聘冲喜的,不是她自己决定的。周家和吴家早就有婚约,而且指明就是要周莹,吴聘得了病要死了,周家依然决定不毁约。

嫁给吴聘十天后,吴聘就死亡了。

历史上的吴聘人也非常好,很善良、中正,深得父亲遗风。

吴蔚文何许人也?

历史上的吴蔚文,的确是吴聘的亲爹。吴蔚文此人十分了得,曾任湖北候补道台,山西宁武县知县、议序布政使。

但实际上他是一名盐商。

盐商的确是富甲天下的,这个可以参考《大清盐商》。

周莹为何被封?

光绪十一年(1885年),周莹认捐修葺了颓败的文庙,捐了四万两白银,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第二次诰封是在慈禧连夜脱逃到西安以后,需要钱财支应,因此周莹捐献了银子。除此之外,周莹还捐助饥荒,设立粥厂,扶危救困。

周莹的钱都是自己辛苦赚来的。

因为吴聘已死,吴蔚文在1876年就死了,整个东院的确是周莹一人支撑起来的。

周莹死后财产去哪里了?

周莹没有子嗣,也无女儿,不过她有认养的养子,就是她的侄子吴怀先。所以财产是传给了吴怀先,吴怀先到了民国,和于右任等人挂你非常好,革命时期,吴怀先拿出很多钱来资助革命。到抗日战争爆发时,吴怀先将所有财产拿出来捐献给国家,用以抗日,自己则回到泾阳过普通日子去了。

在泾阳,吴怀先又将吴家东院借住给中共中央青年部,并办起了培训学校,有一万多名学生从这里毕业,并投身抗日。

由此看来,安吴寡妇周莹,的确是一个奇女子,她所作出的事业,在当时的关中可以说无人企及,她培养的后代,忠义两全,人间典范。

吴家其他院如何了?

都被抄了。

1966年,吴家被抄。

1972年,吴家最后一任掌门人吴少怀被打死。

1978年,吴宓死亡。

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吴宓,吴家西院的孩子,周莹的另一个侄子。


豆子人民艺术家


周莹在历史上确有此人,她不仅仅是陕西女首富,还是慈禧太后的干女儿。当年17岁的她便接手了吴家没落的家产,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陕西女首富周莹剧照

有网友爆料:陕西女首富周莹只活到了42岁,那么这到底是真是假?据说周莹被称为“安吴寡妇”,那么陕西女首富周莹为什么被称为“安吴寡妇”?“安吴寡妇”周莹她有后人吗?下面听探索君细细道来。

陕西女首富周莹为什么被称为“安吴寡妇”?老公吴聘怎么死的?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是根据陕西女首富周莹一生波澜壮阔的真实经历所改编的。据悉周莹17岁时出嫁泾阳县蒋路乡安吴堡村吴家,许配给通奉大夫吴蔚文之子资政大夫吴聘,吴聘因得了重病,英年早逝,吴家有没有男丁,周莹成为吴家唯一继承人,以一己之力撑起整个吴家,打理吴家生意,周莹没有再嫁,发誓为丈夫守寡一辈子,得到封建家族的赏识和赞许,并给予优厚的待遇,因此被称为安吴寡妇。

周莹老公吴聘剧照

周莹老公吴聘剧照

后来周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陕西的商界做出另一番作为,这过程中虽然也经历了磨难和挫折,但是周莹始终怀揣勇气,从未放弃,她的名声也渐渐的流传开来,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陕西女首富周莹只活到了42岁是真是假?周莹她有后人吗?

陕西女首富周莹17岁的的时候嫁给了吴家的少爷吴聘,可惜好景不长,周莹刚嫁过来老公吴聘就得重英死了。之后吴家的家业也一日不复一日了,振兴家业的重担落到了她一个人的身上。但是周莹并不是寻常的弱女子,她其天资聪颖,对数字过目不忘,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她虽然身为女子,但在在经商方面也丝毫不含糊,从盐商生意,到蚕丝,棉花,药材,茶叶等等,逐渐的,生意越做越大,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安吴寡妇”周莹照片

周莹经商25年,在她42岁的时候去世了。周莹重情重义,把自己身边的人视为亲人,她重大局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由于战乱和天灾,出现饥民大潮时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她作得每一件是都是大家之为感动的事情。据说周莹出殡当天,自发送葬的老百姓就达八万余人!周莹没有给吴家生有一男半女,只有一个养子名叫吴怀先。


凯哥看经典


我们都熟悉山西乔致庸的乔家大院,却不太熟悉陕西的吴家大院。而吴家大院的主人,不姓吴而姓周。她叫周莹(1869—1910),秦地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人。不只是童话里会骗人,影视小说更会骗。都说艺术高于生活,然而福垊认为,生活的再现是最高的艺术!真实的周莹比《大义秦商》(又名《那年花开月正圆》)的艺术化的周莹更具有艺术性!哥不是传说,但她就是个传说。

她使周家财富达到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度。有人就问了,那她跟乔致庸相比,到底谁更有钱?答案就是徽商不如秦商,秦商不如晋商,而如今什么商都不如浙商——马云!马云影响到联合国,周莹影响到如今。我们还是走入真实的周莹,从她那辉煌的人生中以解题主之惑吧。(上图不是周莹的真实画像,而是她家里的一张画儿,所以福垊打上不是周莹四个字。)

白富美嫁给了高富帅

十七岁那年的雨季,她的人生就充满了风和雨。这一年周莹嫁给了门当户对吴家。周吴世代交好,都不差钱,自是人生得意。然而,周莹却是被骗婚的!因为她丈夫吴聘体弱多病,吴家希望结婚冲喜,好让吴聘一高兴把病魔驱走。周莹得知真相,她并没有大哭大闹离家出走,而是尽心照顾丈夫身体,协助公公经商。因为爱情,渴望奇迹,然而出现的不是奇迹,却是祸不单行。左宗棠西征,吴蔚文(周莹公公)曾资助赞襄。左宗棠死后,太后拿西征向洋行筹款说事,株连到吴蔚文,最终酿成太后公公、丈夫先后离世。四大族叔虎视眈眈,因为周莹超强的经商能力和处理能力,遂将家业一分为五,以周莹为主。

小寡妇铸就大商

十七岁这年的雨季,穷得只剩下钱了。留下这么多财富,完全可以过有情调有格调的诗意人生艺术生活。也或者再嫁他人,重新度过快乐的人生。然而她选择的却是守贞节、创大业!一个刚刚结婚就要守寡的小寡妇,凭借自己柔弱的肩膀和聪慧的脑袋。不断将吴氏家族的事业做大做强,多种经营,覆盖全国。在封建社会那个歧视女性的社会里,她通过智谋、真诚、共赢等手段,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员工的能动性。对员工她工资比别的商号高两三成,年底还分红。对于客户,她以信义、共赢合作,实现了有钱大家赚,终成陕西首富(上图连锁商号)。民间有语“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可见其事业之强大!

散财皆为国为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太后、皇帝西狩(八国联军侵华,慈禧西逃,但历史书都说是西狩)西安,安吴寡妇(或称吴周氏,民间正式称呼)周莹资助太后数十万两,慈禧赏给她一品诰命夫人,并亲自书写“护国夫人”牌匾,慈禧对周莹以父母相称,这是不符合历史的。历史上,她们没有见面,毕竟其公公、丈夫就是因慈禧而死。权威证据在后面哦——下下段。有人以其公公事劝她不要捐钱,还有人直接说她趋炎附势。不过周莹及其后人也确实为国做过贡献啊,证据在下段。周莹淡定地说:“没有国哪有家?”有没有当年赵奢去平原君家收税的豪迈呢?


此外周莹还兴办水利、筹办教育、救助灾民、兴建文庙,每每受灾时,她都向附近五县(泾阳、淳化、三原、蒲城、富平)开仓放粮,建设粥蓬救济灾民,受到朝野的一致好评,其事迹还在泾阳、三原两县的县志都有记录。

1910年,年仅41岁的周莹去世。她庞大的资产由他的养子吴怀先继承。吴先生一直秉承“达则兼济天下”的原则,为国为民。1936年抗日前夕,他将所有家产捐给了国民政府,为抗日做贡献。1937年,吴怀先将吴家大院借出去,办起了又红又专的青年干部学校。1972年,去世。福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哈佛三杰(陈寅恪、汤用彤)之一的吴宓就是周莹的侄子。他曾日记里记载:慈禧未和周莹见面,更不要说慈禧认周莹干女儿了。

周莹遗憾之最

周莹最遗憾不是守寡,而是无子。依据夫家门规,无子不能葬于祖坟。这条家规对周莹是最大的不公平,这也是周莹最大的遗憾。可怪她吗?周莹的一生既传奇又辛酸。没有完美的人生,也许只要不虚度人生就好了。谢谢大家。


福垊


随着《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热播,陕西女首富周莹的事迹才开始被更多的人所知。

这位年纪轻轻时就死了丈夫,凭一弱女子之身支撑起庞大的家业,并且建立起一个令人瞩目的“商业帝国”的传奇女人,她一生都经历过了些什么?她死后是如何安置巨额家产的?安葬在了哪里?有没有进吴家祖坟?

这些想必也是很多对她的生平感兴趣的人想了解的,今天我们就来大概地讲一讲吧。

据《千年秦商列传(清代卷)》记载,周莹出生于1869年陕西三原鲁桥镇孟店村,并非电视上所说江湖人出身,而是一名孤儿,跟随着哥哥嫂嫂生活。由于其太爷爷曾是当地的巨商,非常有名望,所以她也算得上是名门之后。

当时,周家跟吴家乃世交,吴家时任掌事的吴蔚文设立了一个名为“裕隆全”的盐务总号,年收入达几百万两白银,是当地有名的富商。

电视剧《大清盐商》里也有说到吴蔚文,说他曾任山西知县和议序布政使,后成为陕西著名的盐商。

据《续修陕西通志稿》记载,其独子吴聘颇有吴蔚文之风,但是体弱多病,吴家便想娶周莹为吴聘冲喜。周莹遂听从哥嫂的安排,嫁到吴家去冲喜。

有的说是周莹嫁去的当晚吴聘就死了,有的说是嫁过去十天后就病故,总之周莹早早就守了寡。

祸不单行,不久后周莹的公公吴蔚文也过世了,治理一大家产业的重担顿时落在了周莹的身上。

吴家内部的人不放心她,外面商行也因为吴蔚文的去世而濒临经营危机,但坚强果敢的周莹并没有因此而吓倒,反而抖擞精神地将重振吴家家业的大旗扛起,并对内部进行了及时且严格的整顿。

她将伙计的薪酬提高了,还推出了年终分红政策,很好地稳固住了人力与人心。接着她找准市场经营规律,并且诚信经营,吴家的生意很快便遍布全国。

当时有传说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饭,不住别家店”,足见周莹管理上的能力以及其骨子里的自律。

由于周莹和吴聘没有生孩子(一说有生了个女孩,小小年纪过世了),周莹领养了个继子叫吴怀先。周莹于1910年过世(41岁),过世后将财产传给了继子吴怀先。在这一点上,基本上没有疑问,各种史料以及网上的文章都是这么说的。

而周莹则被安葬于距离吴家祖坟不远的一个地方。

一个辛辛苦苦支撑起吴家产业几十年的女人,为何死后没有安葬于吴家祖坟区?有以下几种说法:

1、据《三原县志》记载,但凡没有为家族诞下后代的女人都不得葬进祖坟,这在当地已成风俗,所以不知道周莹的情况是不是这样。

2、也有人说慈禧当年逃往陕西时,周莹曾向其捐款10万两银子,并因此而被慈禧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然而到了清朝倒台时,周莹当年的举动就让吴家人大受牵连,有些被受严厉批评,有些则含冤而死,因此导致吴家对周莹此举的不满——不知这是不是吴家不让周莹安葬在祖坟的一个原因。

3、还有一个原因据说是周莹自愿的,因为当时有人说吴家的风水旺官旺财却不旺人,周莹希望能改变这一状况,便另寻了一处兴旺子孙的墓地安葬。

因为周莹一生深明大义、乐善好施,被当地人誉为“活菩萨”,其死后,当地人还专门为她修建了寺庙,称其为“水娘娘”。


电影烂番茄


1、周莹身后留下的巨额财富由养子吴怀先继承,并最终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上交给了国家。而吴怀先本人则带着家小避世乡下,寂寂无闻。一部商业传奇宣告落幕!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创造历史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是被历史左右,身不由己!

2、大部分人都提到周莹死后不入祖坟是因为寡妇的身份使然。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中国古代似乎没有寡妇不得葬入祖坟的明确说法。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未嫁女子不得葬入祖坟”——女子是夫家人,不能入娘家祖坟;“横死者不入祖坟”——横死的人戾气比较重,影响祖坟风水;“夭折者不入祖坟”——夭折的人命数差,葬入祖坟吗影响后人的运气。但寡妇没有具体提到。所以我本人也有一些疑惑,更何况周莹还过继有养子,死后有后人祭祀,不大可能不允许进去祖坟,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比较小众,是周莹生前找风水先生看过,墓地是自己选的,能更好地庇佑后人。我觉得这个说法倒是比较靠谱一些,也更有人情味一些!毕竟,作为一代女商圣,她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家族和社会公认的!

故纸堆中,无法看清历史的真相,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


梦魂惯得无拘检


周莹,女,字竹君,陕西三原鲁桥镇孟店村人,出生于1868年,自小无亲无故,但是天资非常聪颖,尤其对数字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因家贫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做工,后选择嫁给吴家的少爷吴聘,哪想到过门没几年丈夫和公公相继去世,只好承担起家主的责任。

凭借自己与生俱来的智慧和勇气,周莹成功将一个无力为继的家族企业建设成了一座庞大的商业帝国。除了在商业上的成就之外,周莹广济百姓,在关中地区奉为佳话,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可惜苍天不佑,年仅41岁就离开了人世。

那么,周莹作为陕西女首富,一生守寡,且没有子嗣,她死后的巨额家产都去哪里了呢?这实在是太让人好奇了。周莹虽然没有生育,但她认养了她的侄子吴怀先,并以亲子相待,视如己出,所以财产都传给了吴怀先。

不得不提的一点是,革命时期,吴怀先拿出很多钱来资助革命。到抗日战争爆发之时,吴怀先又将财产捐献给国家,用以抗日,自己则回到了泾阳。在泾阳,吴怀先又将吴家东院借给中共中央青年部办起了培训学校,有一万多名学生从这里毕业,投身抗日,对延安革命根据地的保障供给作出了贡献。

由此可见,周莹虽然英年早逝,但是无论是她在商业和慈善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是对于后代的培养上,都是非常出色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如此出色的奇女子,最终却只能被埋在距离吴家祖坟200米处东北方向的地下,而进不了吴家祖坟?要知道,当时的吴氏园陵非常气派,占地50余亩,立有石马、石碑、石坊等,并有专门的守墓人,尽显吴家的庄严与气势。

原因大概是由于周莹和吴怀先关系不佳吧,他们虽是母子关系,但终究不是亲生的,要知道,亲生母子还经常闹矛盾呢,何况是认养的!

《那年花开月正圆》正是根据周莹的传奇故事改编而来,展现了周莹曲折而又辉煌的一生。剧中周莹的婆婆告周莹偷自己的钱,对应的是历史上周莹到巡抚衙门告养子。由于忤逆不孝在当时可是大罪,吴怀先只好在周莹的公馆门口隔帘长跪,从早上一直跪到下午,最后才取得了周莹的原谅。

但事情并没有了结,为了防止大权旁落,周莹把吴怀先的亲信全部辞退,重掌大权,吴怀先则不得不过了一段比较凄惨的日子。加上在那个年代,还比较封建,女性地位不高,有些地方认为没有生育的女人是不能进入祖坟的。所以在周莹死后,吴怀先另选了一片地,将她葬在那里,而不是送入吴家祖坟。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的元配朱安,因为同样没有生育,她把海婴当作自己的儿子,待他极好,死前说希望自己能够葬在鲁迅身边,可是最终也没能如愿,真是可叹啊!


唐小姐爱吃糖


周莹,传奇的人生,因慈禧逃到西安而捐赠三十万两白银而著名于秦商以及三秦大地。

对于电视剧《哪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周莹,不敢苟同,因电视剧有虚构成分,它是做为艺术创作而来的,非同与纪录片!我们当另眼看待。

距离周莹的家,泾阳安吴堡很近,但一直未成行。今年五月份,有幸去她家看了一下,气概不凡,高大的建筑物叙述着女主人当年的宏大气魄。这些建筑能妥善保存至如今而文革免受祸害,得益于吴家的后人把它捐给了当年的八路军做为干部培训!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安吴青训班旧址就是周莹家的三院房之一。其它均毀于解放前!

至于周莹死后末埋葬在吴家坟园,可能是因为她一生无儿女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