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一开始你深信不疑,后来又“打死不信”的历史故事?

我见青史多妩媚


小时候,有一天聚精汇神的看电视,电视上播的是《穆桂英挂帅》。我爸看我如此痴迷这部电视剧就问我:“穆桂英那么厉害,她的师傅是谁?”

我:“是梨山老母”

我爸:“那樊梨花的师傅是谁?”

我:“也是梨山老母”

我爸:“樊梨花是唐朝人,穆桂英是宋朝人,两个相差几百年,怎么会是一个师傅呢?”

我:……

沉默良久,我突然想到了,赶紧说:“因为梨山老母是神仙,活的时间长,几百年不在话下。”

我爸笑了笑,又问我:“真有穆桂英、樊梨花这些人吗?”

我想了想说:“穆桂英这个人肯定有,樊梨花就不知道了!”

我爸说:“那你可以去查一查。”

我随口哦了一声,就置之脑后了。

很多年以后,我都已经成年了,有一次看电视,百无聊赖的调着台,看到一个卫视在播新版的《穆桂英挂帅》,突然就想起了我跟爸爸的这段对话,于是拿起手机去查,结果却让我感到很意外。

穆桂英这个人应该是不存在的。她是明代小说中的人物,因为小说被编成了戏剧被人们口碑相传,现在又被编成电影、电视剧播放,可谓是家喻户晓。《穆桂英挂帅》讲的是穆柯寨穆羽的女儿穆桂英聪明机智、武艺高强,嫁给了杨宗保,她和杨家将一块为国出征,屡建奇功,是一位了不起的巾帼英雄。

但是没有任何史书上提及穆桂英,《宋史.杨业传》中说杨延昭之子就是杨文广,没有杨宗保这一辈,小说中杨宗保的人物原型应该就是杨文广。这连杨宗保都没了,哪还有穆桂英呢!而《烬余录》中记载了杨延昭的儿子叫杨宗保,仍然没有穆桂英。所以穆桂英只是小说为了丰富情节,展现杨家将的风采而虚拟出的人物。

樊梨花却是真有其人。我们现在看到的电视、电影讲的樊梨花的故事,大概都是说樊梨花是一个爱情至上的人,她一身本领,文武双全且貌美如花,却为了丈夫薛丁山甘愿忍辱负重。她帮助薛丁山打了不少胜仗,最终平定了西凉。事实也和这个大致相同,樊梨花是唐贞观年间的人,嫁给薛丁山为妻,并陪着薛丁山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被封为威宁侯,一品诰命镇国夫人。在我国的地方史记和 掌故俾史中都有对樊梨花的记载。


我后来又问过很多人关于“樊梨花和穆桂英谁是真实存在的”这个问题,答案是大部人也和我当初一样,认为穆桂英真实存在,樊梨花是虚构的。为什么大多数人会有这种认识呢?应该有一下三个原因:

第一,现在戏剧和电视里,太过神化樊梨花了。里面说樊梨花非常了得,他父亲和两个哥哥加一块都不是她的对手,而且她还会法术,会移山倒海,感觉太虚幻。而对穆桂英的描写则比较靠谱,武艺虽超群但还不是战无不胜的,比较玄幻的就是摆阵、破阵,相对对樊梨花的描写更务实。

第二,穆桂英和杨宗保的爱情是美好的,纯洁的。两人同心同德克服困难,并肩作战,是一对恩爱有加、互相扶持的神仙眷侣,他们的爱情是人们都向往的。樊梨花与薛丁山则很狗血。首先,樊梨花为嫁薛丁山失手杀死了自己的父兄,献出了寒江关,嫁给了薛丁山。这是让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后来又被薛丁山三休三请,而且薛丁山还有其他老婆。给人的印象就是樊梨花无论怎样都要跟着薛丁山,这种忍辱负重不符合现代人的人生观。

第三,穆桂英的大破天门阵和杨家女将的故事太精彩,名气上比樊梨花大。人们习惯地认为更广为人知的才是真的。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欢迎指证,我是知亦之乎,谢谢!


知亦之乎


明朝末年,张献忠屠川,这个是正史、野史、外国传教士记述、民间口口相传都在说的事,似乎是板上钉钉、无懈可击的历史。不过,越到后面,越发现其中的问题越大,开始不敢再相信。

关于张献忠屠川的历史,是明末清初的重要事件之一。该事件导致蜀中人口十室不存一,到了清朝中期以后,经过湖广填川移民的充实,蜀中人口才慢慢复苏。

明末清初,巴蜀人口锐减是真实的,湖广填川也是真实的。因为在元朝以前,无论是两汉,还是唐宋,蜀中在历史上都是非常繁华富庶之处,名震华夏。而到了清朝中前期,蜀中的影响开始大肆降低,并且接近了偃旗息声的地步,只有到了清末才开始重新拥有一定的影响力。这种情况的变化,肯定是和人口的兴衰有着直接关系的。而现在各地的地方志,以及各家的族谱,更是直接说明了这个问题。

但是,蜀中人口锐减是真,制造这个破坏的就一定是张献忠吗?显然难以有说服力。张献忠从公元1644年入川,并很快进入成都称帝,以张献忠这样快速推进的时间来看,根本来不及对沿途进行屠戮。而张献忠称帝以后,其大西朝仅存在两年的时间,就被南明和清军击败,大西朝残部南遁云南。

大西朝在蜀中仅存在两年多,能否屠尽川人呢?想想也不可能。其一,张献忠建大西朝时,川南在南明控制之中,川北在清朝的穷追猛打之下。如此情况,张献忠如何能屠?再则,张献忠1646年死于西充,其残部迅速溃散。而如果如历史所说,川人已尽屠的话,那么1673年吴三桂反清的时候,蜀中也是最早响应的地区之一,那么支持吴三桂的川人是从哪里来的?不可能这个时候就有移民从湖广填过来了吧?


苏绽


当然是李绅酷爱吃鸡舌了,我坚信了十来年,还用它举了不少例子,知道真相后,我觉得我的脸被打肿了。

小时候家里订了一份《读者》,每期必看。至今记得有一篇文章,写的是《悯农》的作者李绅,说他酷爱吃鸡舌,来旁证他生活奢靡无度。

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李绅当官之后,心中对百姓的怜悯逐渐消失,生活也越来越奢侈。尤其是他爱吃鸡舌,一顿饭要吃300多个。所以每当他吃饭的时候,院子里宰杀的鸡就堆积如山。

为了增加可信度,最后还加了一句:韩愈,贾岛,刘禹锡,李贺都因此鄙视他。

悯农

一直到前一段时间,我还坚信着这个故事。还想把这个分享给大家。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却发现了尴尬的事情——这故事压根就是伪造的。

小编个习惯,引典论籍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出处。但是怎么也找不到,甚至在李绅的个人百科里,都找不到这件轶事,不禁产生了怀疑。

不得不说网络真的是个神奇的东西,小编很快弄清楚了来龙去脉。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历史故事都不会空穴来风。李绅本人当官的人品不咋地,还弄过冤假错案,本人也背了个酷吏的名声。所以被黑也是不足为奇。

但是吃鸡舌这个故事,是移花接木来的。

移花接木来也就算了,但是连移花接木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吃鸡舌最初来自《隋唐演义》的作者褚人获(清朝)的另一本书里,污蔑宋朝的吕蒙正爱吃鸡舌。故事差不多是这样:

宋朝的吕蒙正小时候穷,后来发达了,生活非常奢侈——喜欢吃鸡舌汤,每顿饭必有。一次他在后花园散步的时候,发现一座小山,便问手底下人:“此为何物”。答:”此相公所杀鸡也。”问:“我每天也没吃多少。”答:“你天天吃心里没点(A和C之间)数么。

吕蒙正

说实话,这个故事一看就是假的。就算吕蒙正只吃鸡舌,那些鸡也绝不会就堆在院子里,还日久天长,堆成一座小山,尸体不会发臭的么?

清朝某些文人真的是道德低下,比如说我们今天常说的蒙古保长(摔死第一个出生的婴儿)就是来自清朝的《烬余录》,非常多的匪夷所思的假典故,假故事都来于这个时期。这真的是一个造假成风,胡乱考据的朝代。

再回来说说李绅

本来李绅跟这个也扯不上关系,甚至是八竿子都打不着。但是确实出乎意料,吃鸡舌仿佛一夜之间就被套在了李绅头上。

这个故事一开始出现在地方的报纸上,随后各大杂志报刊上更是屡见不鲜。从此这个故事甚至慢慢的成了典故,写到李绅的时候,都要提一下,彰显李绅的两面派。

然后当记者采访这位最初在地方日报发表此文章的作者时,对方竟然表示也是从网上看来的,而且居然找到了出处。

想不到什么好配图了,随意

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出处居然也是伪造的,这个新伪造故事分别讲述了陈子昂,李绅,苏轼的轶事,吃鸡舌也出自于此。但是,没有人知道,这篇文章又是出自何处。

这就慢慢的变成了无头公案,令人唏嘘。

李绅本人和我们期望的好官是有所差距的,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是真的冤枉他了。所以我们在读到惊奇的故事的时候,先别忙着惊奇,不如去找找出处典故(小编以前做长平之战的时候,发现不少打着出自《史记》的引用,居然全是假的,汗颜)。

【本文转自我自己的头条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喜欢就关注呗:砍历史。我是马砍,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砍历史


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人阿基米德名言: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支足够长的杠杆,我能撬起地球。

我信了三十年。

现在想请问,阿基米德在2000多年前如何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当时候全世界都认为大地是平了!

因为根据西方信史,直到1500多年后的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后才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而不是平地!

从此以后,我不再相信西方所谓的古希腊历史。

古埃及历史也是蒙骗了我三十年!

因为地质学家考古发现7000年前开罗这块地方是浅海,类似现在的黄河入海口,也就是说尼罗河三角洲根本没有形成,然后一千年后古埃及人就建造了一百多座在现代都堪称巨型工程的金字塔?请问,荒漠占90%领土面积的埃及,尼罗河沿岸能种多少粮食养活多少人口然后支撑这么庞大的金字塔工程?另外,我很奇怪古埃及的统治者不去占领近在咫尺而且生活环境比埃及好千百倍的欧洲平原,却几千年始终如一的困守沙漠玩泥巴建坟墓然后二千年前又被所谓古希腊吞并?请问,这符合人性?这样的智商能创建一个庞大的帝国?你信吗?

再说所谓苏美尔文明。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试验。

你可以尝试和稀泥成长方形的“泥字板”,趁着未干裂在上面写字,然后你对照所谓的两河流域出土的“泥字板”,然后等你的“泥字板”干了之后会变成什么样,然后你将“泥字板”放在家里干燥的地方你看能放几年?

然后,你还相信所谓的两河流域出土文物“你字板”吗?

你也可以买真羊皮,用碳素墨水在上面写字(或者木炭),然后你把带字迹的真羊皮当家里,你看你的这个羊皮卷能保存多少年?然后你还相信亚里士多德的百万字巨作吗??你还相信“死海羊皮卷”吗?


起点神作l星空战元l


国民党不抗日和北上抗日呗!


今天我不帅2


长平之战一夜间坑杀赵军40万。。。。南京大屠杀,杀了月余,人数30万!冷兵器时代一晚上杀40万?


鬼啸雨


比如说张学良,杨虎臣,以前真以为他们是民族英雄,现在知道,一个是逃跑将军,一个是投机小军阀!再比如冯玉祥,以前以为是一身正气的基督将军,现在知道是八姓家奴!😂😂


炎焱海风


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

上历史课老师讲朱厚照,说他多么多么坑,自己跑边关打仗,杀敌十六,还吹嘘大胜而归。然后还说他搞什么豹房,什么游龙戏凤,然后我就觉得,这皇帝昏君啊,太坑了啊,果然明朝皇帝都很中二啊。

后来觉得,是朱厚照被坑了吧?

怎么打能打成这个战绩?打王者农药吗?

冷兵器时代,带百十号人去打仗也打不出这个战绩啊。

阵亡十六人,后岁犯边不敢大入,小说怕都不敢这么写吧。


祁门小谢


当年黄蓉说了黄药师的一首诗,这就是一个客观的历史态度。黄药师诗云“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有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先说乞丐何曾有二妻,出自《孟子 离娄下》,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说的是一个乞丐每日出去讨饭的故事,但问题是,都讨饭去了,家里怎么还有一妻一妾呢?孟子不可信也!

再说“邻家焉有许多鸡”,还是孟子的《孟子·腾文公下》中的故事,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说的是有个小偷每天都偷一只邻居家的鸡.有人劝告他说:“偷鸡是不道德的.”小偷说:“好,那我少偷点,一个月偷一只鸡,等到了明年就不偷了.”

意思是“如果已经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就应该迅速停止,为何还要等到明年才停止呢?”


但春秋时代就有养鸡专业户了吗?邻家哪有那么多的鸡让小偷每天去偷呢?


依旧不可信。

“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这句则是当年黄药师讥讽孟子的,春秋时期周天子尚在,传承儒道正统的儒家们为啥去魏国齐国效力呢?难道不是应该对周天子效力吗?



所以啊,看书不能看死书,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动动脑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