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飯,我正收拾餐桌,孩子爸催促兒子穿鞋,準備出門學輪滑。孩子跑過來抱住我,黏黏糊糊的央求我幫他穿鞋。他已經4歲了,早就學會了自己穿,可每次有我在的時候,他總想著依賴,剛開始我總是很嚴厲的拒絕,可孩子就一直對抗到底,大把的時間就在這拉鋸戰中流逝,為了不遲到,大數都是我先妥協。明知道這樣不對,這樣對孩子不好,會讓孩子產生依賴的慣性,可就是找不到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我開始從外部尋求幫助,翻看育兒書籍,看各種育兒文章,也算有所收穫。在這我就分享一下讓孩子獨立的一些小技巧。
首先,我們家長要擺正態度,要知道,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成長,可往往在遇到孩子不會的時候,我們大部分家長既管不住嘴,也管不住自己的手,比如,曾經的我自己,孩子不會穿鞋子,“來,媽媽幫你穿”,不會倒水,“媽媽幫你倒”,這種事情比比皆是,甚至我自己的孩子曾經在家裡什麼都不會做,在幼兒園才學會穿鞋子,學會自己上廁所,自己餵飯,真是感激幼兒園老師啊。
在《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中提到:在孩子有能力學習的時候,我們的過多幫助除了讓孩子有點感激外,更多的會導致他們自我感覺沒能力、沒價值,甚至容易怨恨、挫敗和生氣,同時也剝奪了孩子的自立和成長。
作為家長,我們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鼓勵孩子自立的建議:
1、讓孩子擁有自己的身體。
避免經常性的給孩子捲衣袖,整理褲子等等的動作,孩子會覺得這是對他身體的侵犯。就算真的需要整理,也要先問問孩子的意願。
2、不要在細節上過多幹涉孩子的生活。
家長干涉的越多,越細,孩子會不耐煩,希望你“別煩我了,這是我的事。”
比如,孩子放學回到家,不要一個勁的問:“你今天在幼兒園吃了什麼,玩了什麼,開心嗎?”
你只要說一句:“你回來了”就可以了。
3、不管孩子多小,都要儘量避免當面議論孩子。
經常有家長會當面議論孩子:“我家寶寶很害羞”、“我家孩子老是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孩子會覺得自己就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沒有什麼自尊和獨立可言。
4、讓孩子回答有關於自己的問題。
有一次,我姐視頻時問我:“奔奔滑冰滑的怎麼樣?”,而奔奔就在我身邊,這時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孩子自己來回答這個關於孩子的問題。
5、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可以培養孩子做決定的勇氣。
比如:“你吃蘋果還是西瓜?”,而不是說:“蘋果更有營養,吃蘋果。”
6、尊重孩子的努力,當孩子的努力得到尊重,會更加努力。
孩子在繫鞋帶時,應該耐心的等待,並鼓勵:“繫鞋帶很考驗手指的靈活性,你已經做的很不錯了。”,而不是說:“你太慢了,我來幫你係。”除非有緊急的情況,否則,建議我們家長還是應該慢下來,等等我們的孩子,慢慢的他會追上我們的步伐的。
7、別急著告訴答案,要引導孩子思考問題。
當孩子問:“爸爸,你為什麼要去上班?”,你可以說:“這個問題你是怎麼想的?”,而不是直接了當的說:“為了掙錢養家。”(當然,你可能有更高尚的說辭)。
8、鼓勵孩子擅於利用外部資源,要讓孩子意識到不必完全依賴父母。
當孩子在幼兒園和小朋友有小衝突,回家告狀時,可以說:“你想想當時有誰可以幫助你?你可以向他求助。”,而不是說:“好,明天我去幼兒園幫你解決。”。
要讓孩子知道,他們不能凡事都依賴父母,他們可以有更好更多的選擇。
每個家長都要經歷和孩子從親密無間到分離獨立的旅行,這是一場“痛並快樂”的旅程。初為人母,我們開始獻身於一個個弱小的生命,為他們擔心,給他們足夠的愛和溫暖,為他們做好人生的規劃,儘自己所能讓他們減少成長過程中所伴隨的種種挫折和痛苦,我們用自己的人生經驗指引著他,只期望他的一生能走的更平安、順遂,然而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挫折的孩子又怎能看見彩虹,所以,放手吧,讓我們的孩子去“摔跤”,去經歷人生中必要的挫折,走些必要的彎路,讓他自己去摸索,去琢磨,讓他變得更有力量和當擔,直到他能夠撐起屬於他自己的那片天!
最後,送給大家一首紀伯倫的詩: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我們一起共勉!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