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色是刮骨钢刀,无色人断路稀”,有什么历史渊源?

非常完美帅气的小哥


古代文人在聚会和吟诗作对时,常常“一唱一和”,某人先吟诗一首,其他人顺应意思跟着和诗,把一唱一和展现得别开生面。谁若和得好,会得到大家的鼓掌和景仰,虚荣心会得到很大满足。

古人娱乐

“色是刮骨钢刀,无色人断路稀”这句俗语恰恰就是一唱一和后的产物。其意思是用辩证法来看待“色”的,色如同钢刀一样可以毁灭一个人,沉迷女色的人都不会得到善终。但是,世间不能没有色,如果人人都去吃斋念佛,清心寡欲的话,就没有人传宗接代了,国家人口的增长会越来越少,甚至发生绝种的情况,社会各项的生产和建设就不能进行下去。

古人娱乐

这两句话的历史渊源实际上跟北宋年间四个著名人物有关。

大文豪苏轼(1037年——1101年)平常喜欢跟好朋友、禅师佛印(1032年——1098年)在一起品茶论道。某次,正当他们在大相国寺喝得兴致颇高时,佛印突然诗兴大发,吟诗一首: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谁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顺便把这首诗一边吟唱一边写在了墙上。佛印作这首诗,既是对自己处境的真实写照,又体现了他对红尘中人的担忧。

苏轼与佛印

苏轼捻着胡须,细细观赏,觉得老朋友的文采和书法都不错,就暗暗发誓,我苏东坡以诗词和书法著称于世,怎么能输给一个佛门中人,随即,他提起毛笔和诗一首: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不迷是英豪。世财不义切莫取,和气忍让气自消。同样写得龙飞凤舞,文采飞扬。他以红尘中人豁达的心态来看待这些问题。

王安石

大约几日后,王安石(1021年——1086年)陪同上级领导宋神宗(1048年——1085年)来大相国寺烧香拜佛,无意中看到了佛印和苏轼的诗作。宋神宗读完墙上的两首诗后,又看了王安石一眼,说:王文公啊,他们两人的诗,你怎么看?

王安石捋了一把胡须,眉宇间顿时舒展,随口吟道:世上无酒不成礼,人间无色路人稀。民为财富才发奋,国有朝气方生机。王安石很聪明,到底是懂政治的人,立马联想到了国计民生。

宋神宗

宋神宗呵呵一笑,大声说:文公好文采,好文采!待朕也和一首。

宋神宗皱起眉头,徘徊几圈后,终于停下来,大声诵到: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国家盛,气凝大宋如朝阳。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看来四字有害,不如一笔勾销;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世路难行,无气到被人欺,看来四字有用,劝君量体裁衣。

宋神宗作为一国之君,考虑得更多,从各个角度把前三人的诗作巧妙地串起来,变成了那首著名的《酒色财气歌》,一直被流传到了今天,以深入浅出的言辞,告诉了人们一个深刻道理:凡事都要把握好尺度,把握得好,会利国利民,否则,会祸国殃民。


鸿鹄迎罡


我来给解释一下吧:

“色是刮骨钢刀,无色路断人稀。”

这句话是我们的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经验,其实原话出自《酒色财气歌》: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看来四字有害,不如一笔勾销;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世路难行,无气倒被人欺,看来四字有用,劝君量体裁衣。”

这首歌呢是出自北宋大相国寺,关于这个诗歌的来历还是相当有意思的:

说的是北宋时期的文人苏东坡,有一次他去大相国寺拜见佛印和尚。关于佛印和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毕竟我们读书的时候,都学过《核舟记》: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想不到如今读来还能跟着背诵……

回到刚才说的苏东坡,他到了大相国寺之后,发现佛印和尚并不在庙里。于是就一个人在那里喝闷酒,正喝着呢,一抬头竟然发现墙壁上有一首诗: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关于这首诗,意思是劝大家戒掉酒、色、财、气的,因为这四样东西,每个人都想要,而且并不想丢掉,如果谁能放弃这四样东西,即使活不到百岁,也得是长寿。

这个苏东坡也是大才子,这种好机会怎么会放过,于是也写了一首诗: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苏东坡不愧是苏东坡,他写的诗更加狂妄,大体意思是说,喝酒喝不醉的就是英豪。恋美色,而不沉迷的,才是高人。财不可取不义之财,气只要自己不生就自动消了。

如果这件事就此结束,也就没有题目问的这层意思了,结果某一天,宋神宗也跑到了大相国寺。

好巧不巧他也看到了这两首诗,大家都知道王安石变法,岂不知王安石也是一个大才子,此时正跟着宋神宗呢,于是受宋神宗所托,也作了一首诗: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第一首诗是从修行的角度考虑问题,第二首诗是从自我洒脱的角度考虑问题,这第三首诗就是站到了国家层面来考虑问题了。

意思就是说,没有酒的话,成不了礼仪,人们要是不色的话,生育率下降,路也断了,人也少了,没有财的话,人民也就没有奔头,没有气,国家也没生机。

再后来,结合这三首诗,就成了《酒色财气歌》!

其实这句话前面还有一句呢:

“酒是穿肠毒药,色如刮骨钢刀”

我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头一句不用解释了,把酒比喻成毒药,后一句把色比喻成钢刀。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不能太色,也就不能纵欲过度,不然的话腰酸背痛,身体透支的像有钢刀刮骨头一样。

随后,如果都不好色了也不行,那样就无法繁衍后代,人会越来越少。

不过乾隆帝确实牛,活的岁数又长,生的孩子又多,估计是大补吧!

再看《酒色财气歌》最后一句:

“看来四字有用,劝君量体裁衣。”

这里有告诉我们,所谓的量体裁衣,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而定的,你可能喝一杯酒就醉了,他可能喝一坛子酒也醉不了。你可能好色导致身体透支严重,他可能全身的力气无处使呢?

比如《金瓶梅》里面的西门庆,人家就是有实力,就是能驾驭,那也不能说这就是刮骨钢刀!

这也是我们传统的中庸之道,万事讲究一个度!

不知道大家看懂了没有?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杨角风发作


这句俗语的完整表述,应该是“色是刮骨钢刀,无色路断人稀”,所强调的是既不能过度沉迷女色,又不能断绝人欲,告诫人们要适当理性客观地看待和享受生活,避免走向极端。

常言道,色字头上一把刀,过度沉迷美色的话,对自己的精神、意志和身体都没有好处,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前半句“色是刮骨钢刀”。

而人类在内的世间万物,为了生息繁衍,又少不了阴阳交合之事。【当然,无性繁殖的生活不在讨论范围内】。如果过度禁欲,就会使得人口繁衍受到影响,久而久之,人越来越少,路也会因无人行走而变得荒芜断绝。故而又有了后半句“无色路断人稀”。

许多俗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充满了睿智的思想,具有启发意义。而题主所讲的这句俗语背后,还有一段充满趣味的故事。

据说苏东坡与好友佛印郊游时,两人突然诗兴大发,便在墙上题诗【当然在公共场合肆意涂鸦是不文明行为,宝宝们不要模仿】:

佛印先是在墙上写了几行打油诗:

酒色财气四堵墙,
人人都往墙里藏。
谁能跳出墙垛外,
不活百岁也寿长。

出家人佛印对于酒色财气自然是看淡的,而题此四句诗,多少也有暗讽苏东坡之意。然而,大文豪苏东坡似乎并不太赞同佛印的世界观,因而随手应和了四句,作为回应:

饮酒不醉方为高,
见色不迷是英豪。
世财不义切莫取,
和气忍让气自消。

相对于佛印的“禁欲主义”,苏东坡的人生态度或许更容易令我们接受。毕竟,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真的很难像佛印那样断绝七情六欲,同时又不愿承认自己属于酒色之徒。只是,真要能对酒、色、财、气掌控适当,倒也实属不易。

放下苏东坡与佛印这一唱一和不谈,此后神宗与王安石再次来此地郊游,见到此前苏东坡和佛印的“涂鸦”,觉得颇有道理,于是两人也跟着续上了一节。

大文豪、政治家王安石从国计民生的角度,从人对酒色财气予以了评述,他认为:

世上无酒不成礼,
人间无色路人稀。
民为财富才奋发,
国有朝气方生机。

在王安石看来,酒是与礼密切相关的,色是百姓生息繁衍的途径,财可以激发人民的进取心,而国家更是需要有朝气才能获得生机。

见到王安石的诗句,神宗也诗兴大发,也提笔应和道: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看来是四字有害,不如一笔勾销;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世路难行,无气反被人欺,看来四字有用,劝君量体裁衣。

要说这神宗倒也精明,他深知王安石的境界无法超越,索性整了一大段,算是做了个总结。不过,神宗说来说去,倒也没能有什么别出心裁的内容。而这段故事也就算是结束了。

后人根据四人的唱和,从神宗“集大成”的长篇大论中,抽出了色是刮骨钢刀和无色路断人稀,作为俗语传承,用以告诫世人对情色需要理性客观的看待,既不能过于沉迷,也不可拒之千里。


史海烂柯人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关于色的问题,自古备受人类关注。

题中所言之句,其实出自很早的一首《酒色财气》之文:

酒是断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要命阎王,气是惹祸根苗。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大概在宋代就有这样的说法。这也是一个富有辩证法思想的观点。

酒这个问题,我们都不陌生,还是从酒说起吧。

我们都知道,喝酒对身体不好,酒多伤肝,有医学依据的。但是很多场合还是不得不喝酒,为什么呢,因为这也是一种礼仪和文化,如果不喝点酒,在一些特殊场合,还真是有点说不过去。但是只要把握一个度,不多喝就是了,滴酒不沾,虽说对身体好,但是也有点不近人情了。

“色”是同样的道理。

都知道,过度沉迷于“色”是对身体影响很大的,正如《红楼梦》中的嘉瑞和《金瓶梅》中的西门庆一样,不得善终。所以也有云:“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催君骨髓枯”。

但是如果没有一点欲望,也是不正常的,医学也有证实,除非是身体有毛病,要不长期压抑对生殖系统也是不好的。动物尚且为求偶而搏斗,人这种社会性动物,如果失去这点“争抢”的精神,也是对人类长远繁衍大计不利的。站在生物角度上来讲,出轨和偷情,其实都是生物界很常见的。无色路断人稀这个说法,虽有些夸张,但是也是有道理的。

孔子讲:“食、色,性也。”

这个说法是比较公允的,这就是人的一种本性,不可放任无度,也不可过分压抑。

就像吃饭一样,不能暴饮暴食,亦不可因噎废食。如此,才好。

更多历史文化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这句话出自天下闻名的《酒色财气歌》,原歌为:“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看来四字有害,不如一笔勾销;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世路难行,无气到被人欺,看来四字有用,劝君量体裁衣。”

所谓“色是刮骨钢刀”,色是毒药,色是鸦片,沉迷其中,迷乱的是精神,掏空的是身体,西门庆家财万贯,“身材凛凛,一表人物”,“张生般庞儿,潘安的貌儿”,但好色如命,家里三妻六妾,又到院里吃花酒,嫖妓女,还在外面包养情妇,把身体当成不尽的油灯,最后吹灯拔蜡,33岁年纪轻轻就死翘翘,一命呜呼了。正是:“色字当头一把刀”。

所谓“无色路断人稀”,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者,饮食男女,除了饮食之外,还有男女,有了男女,才会繁殖后代,倘若不男不女,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老死不相往来,那怎么传宗接代?没有了后代,必然路断人稀。

另外一点,男女之间,除了合作生育之外,还会异性相吸,谁个少女不怀春,谁个少年不多情?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男女之间的异性相吸,就是一种生活的美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倘若没有这种男欢女爱,生活便没有色彩,活着便少了许多兴味。而把“色是刮骨钢刀”和“无色路断人稀”两句话结合起来,即告诉我们,好色是无论男人抑或女人的共性,色是生活的佐料,但不能将它当作主食,更不能狼吞虎咽,否则,出来混都是要还的,不是亏空了钱财,就是掏空了身体。

酒色财气,多少人从少到壮,从早到晚,奔波于途,挥汗如雨,为的就是酒色财气,这四个字,浓缩了多少人的生活,激发了多少人的理想,就连皇帝也耽于这四个字而乐此不疲。传说苏东坡游大相国寺,微醉时看见墙壁上一诗曰:“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好诗!苏东坡一见好诗就手痒,立即提笔和上一首:“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几天后,宋神宗携宰相王安石游寺,见壁上题诗,宋神宗让王安石和一首,王安石挥笔立就:“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王安石到底是大政治家,想到的都是国家的礼仪、财政、生育这些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宋神宗阅后大赞,高兴之余,也作一首曰:“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君臣一唱一和,关注的都是江山社稷,难怪他们在改革的思想上高度一致。

古人的哲理每每朴素而实用,“酒色财气”固然高亢如人生之歌,但因酒误事、因色坏身、因财失义、因气生祸的话,便害人害己,要不得的。所以古人劝我们说:“饮酒不醉尚为高,近色不乱乃英豪。无义之财君莫取,忍气饶人祸自消。”


帝国的脸谱


1

这几首诗很像古代的劝善诗,应该是先有诗后有故事。


这个故事可以稍微讲一下,说苏东坡有一次去大相国寺,看到佛印在墙上提了一首诗:


酒色财气四堵墙,

人人都在里边藏;

谁能跳出圈外头,

不活百岁寿也长。


苏东坡一看诗兴大发,也提了一首诗,和佛印和尚:


饮酒不醉是英豪,

恋色不迷最为高;

不义之财不可取,

有气不生气自消。


后来宋神宗和王安石游相国寺,也看到了佛印和苏东坡的诗,于是王安石也题诗一首:


无酒不成礼仪,

无色路断人稀;

无财民不奋发,

无气国无生机。


后来大相国寺首席环卫指导师白袍看到这些名人字画后,激动异常,在这些诗后面写了八个字,表达其对这些会写字的大神的仰慕之情,这八个字是:


乱涂乱画罚款五十。



2


苏东坡写诗,我相信就算他蒙着眼,用脚丫子写也不会写出饮酒不醉是英豪这么烂的诗,


这些诗中第一首所谓佛印的诗有点眼熟,这首诗是被改造过的,但是改的很不高明,因为改小器了。


在评书中有首定场诗,和这个很像,定场诗是这样写的:


名利二字一堵墙

高人俱在里边藏

有人跳出墙之外

便是神仙不老方


我觉得吧,便是神仙不老方更洒脱一些,而那位所谓佛印大师的不活百岁寿也长,这多么像经历了现代科学训练的人的思维,现代人知道人是不能成为神仙的,所以作诗都显得拘谨小气。


酒色财气这种提法古就有之,据说吕洞宾还曾写过劝人戒色的诗:

二八佳人体似酥,

腰间仗剑斩愚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

暗里教君骨髓枯。


这首诗后来被《金瓶梅》发扬光大了。


所以烂诗能靠故事发扬光大,甚至点就算是顺口溜,编个古代文人雅士的故事,让这些诗随着故事流传开来,倒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营销方式。


3


拆开这故事看看,佛印,苏东坡,大相国寺,这些元素很宋朝,所以这个故事倒也似模似样。


佛印和苏东坡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上千年了,佛印是禅宗云台宗的高僧大德,苏东坡是北宋文坛的代表,这俩人打机锋时,吃瘪的往往是苏东坡,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暗爽。


大相国寺是北宋著名的寺院,其在民间有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鲁智深在这里曾经拔过垂杨柳。


这几个元素凑在一起,这个故事就很宋朝了。


但是设计故事的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佛印其实不在大相国寺主持,甚至佛印来没来过大相国寺都成问题。


佛印一生一直在江浙和江西一代活动,他是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和焦山寺两寺的主持。苏东坡和佛印交往的那些故事大多发生在金山寺,苏东坡曾经两次在杭州任职熙宁四年到熙宁七年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之职,这时候他比较闲,生子纳妾日子过得很惬意。


大约此时他和佛印交往比较多吧。


十五年后,经历了乌台诗案,苏东坡人生大起大落,这时他再任杭州知州,这时候的佛印也垂垂老矣,老朋友见面,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唏嘘感叹。


总之佛印没来过大相国寺,也就无从在墙壁上题诗了,所以后来苏东坡,王安石的题诗就更属无稽。

那么烂的诗,也幸亏不是他们写的。


======================



薛白袍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谁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也寿长。——佛印

佛印是宋朝相国寺的住持,他在寺的墙上写下了这首诗告戒世人,起到度化的效果。佛印作为出家人,写下这样的诗句也是在情理之中。出家人修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以免滋生贪嗔痴慢疑之心。

过度饮酒会乱性,沉迷于色会伤身,过多的财富诲盗,经常生气会伤神。酒色财气容易让人乱了神智,激起人的心魔,迷失本性。讲究四大皆空,五蕴皆空的出家人,自然觉得这些是个牢狱,而人有着贪嗔痴慢疑,困于这牢狱之中,若是能看淡看化,从里面跳出来,无疑能长寿的。所谓无欲则刚。



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不迷真英豪。世财不义切莫取,和气忍让气自消戒。——苏东坡

苏东坡与佛印是好友,有一天他去相国寺,看到墙上佛印写下的那首诗,于是他也跟着写了这首诗。苏东坡是一代大文豪,也是名居士,对禅悟有一定的境界,但始终不是出家人,而且在朝为官。

苏东坡始终是食人间烟火的,也是有修养的,所以饮酒不醉最为高,喝到适量即可,若是喝醉了,伤身体,甚至可能丧失理智做了错误的事情。见色不迷真英豪,美色当前,欣赏即可,不可沉迷当中,人得有自控能力。君子爱财,取之有度,不义之财不可取,有失法理与道德,这是人的基本涵养。和气忍让,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万事以和为贵。



世上无酒不成礼,人间无色路人稀。 民为财富才发奋,国有朝气方生机。——王安石

恰好有一日,宋神宗与王安石也去了相国寺,看到佛印与苏东坡写的诗,于是王安石接着写下了这诗。王安石是当朝的宰相,他写的这诗是站在治理天下的角度,与佛印、苏东坡的角度有所区别。

但凡宴会,无酒不成礼,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历朝历代的生活方式都是如此传承,有宴必有酒。人间无色路人稀,所谓食色,性也。饮男食女是人的本能,它无有错对之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百始总得生存,总得赚钱,因此去发奋努力,才能形成国富民强。一个国家理所当然得有朝气才能有生机,若是死气沉沉的,会意味着亡国。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国家盛,气凝大宋如朝阳。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看来四字有害,不如一笔勾销。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世路难行,无气到被人欺,看来四字有用,劝君量体裁衣。——宋神宗

宋神宗作为皇帝,身为九五之尊,在前面三人的基础上,作了总结,写下了这诗。宋神宗写下这诗是站于治理天下最高者的角度。一个国家,总得有礼乐,有财富,有人民,不然何来的国家?而至于酒色财气的好与坏,宋神宗的结论是四个字,量体裁衣。就是大家看着办,自己去把握它的度。

这些俗语的历史渊源就是如此来的。总得来说,四个人写的酒色财气,是因为角度不同,形成了这样精彩的典故。佛学,个人,管理者,最高统治者,这四种角度,呈现了酒色财气的好与坏。这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特色,百花齐放。


醉墨客林世伟


我浅谈一下,毕竟看了大家的答案我觉得意思是到了,就是方向不太对。

这句话主要指男人,后半句也可以指女人。

这句话断句要先断对

色是刮骨钢刀,这是个整句,为什么是刮骨钢刀呢?首先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男人好色,则精溢,精溢则不能化气,而后神衰。反之精足之后化气,气足人就精神,显得容光焕发。

那么和骨又有什么关系?两种骨,第一种就是形体,你身体里的骨头,如果人很小,未成年就因色会让你发育不好,骨细或者小,成熟后也不免骨质出现问题,而且伤害不小,这和色欲的大小有关。

第二种骨指骨气,人就像个皮囊,气能把他填充成应有的样子,若纵欲过度则会使人形同枯槁,甚至看着就猥琐,即使富贵也不见得富贵的久,相反,看许多贫穷的人如果神清气足即使表面寒酸也架不住未来富贵结果。

第二句叫做,无色人断路稀。

这句话断句是无色,人断,路稀。

人断解释很简单,无色还谈什么传宗接代,开枝散叶?

路稀呢?如果大家都在社会上久了就会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如果不是真正的高雅君子,男人见面的时候其实很难有那么多高尚的言论谈论,说到词穷的时候都喜欢开开男女的玩笑,一来试探对方心性,二来两个人这样一说距离就拉近很多,如果这方面聊的好,很多人甚至都不在端着了。你来我往就打的热乎了,甚至男人的大多数友情不就建立在酒色上吗?

所以这两句联合到一起就是为了讲一句话,纵欲要适度,不要太伤身,还要近人情。




鸱夷子皮777


这两句俗语出自酒色财气歌: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

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

看来四字有害,不如一笔勾销;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

无财世路难行,无气倒被人欺,

看来四字有用,劝君量体裁衣。

酒色财气歌的出处暂无可考,但酒色财的说法,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秉传》: (杨秉)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书中说的杨秉,是东汉弘农华阴杨氏世家,平生以清廉著称。"结草衔环"的典故就是发生在其祖父杨宝身上。

另有一种说法,问题中第二句俗语的原文是: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关于这四句诗,还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 北宋时期,有一天苏东坡前往大相国寺探望好友了元,也就是佛印和尚。谁知了元外出云游,苏东坡只好在禅房休息,偶然一抬头,见白墙上题着一首诗,署名正是了元: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东坡觉得诗蕴禅机,颇有人生哲理,但四大皆空,显得太过消极。于是,就取过笔墨,在诗的右侧题上《和佛印禅师诗》一首: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题毕,也不与知客僧说一声,就悄然离开。

翌日,宋神宗赵顼与王安石来到大相国寺休闲,宋神宗看到这两首诗,饶有兴趣地对王安石说:“爱卿何不也和一首?”

王安石应命,略一沉吟,即挥笔在了元诗的左侧题上《亦和佛印禅师诗》一首: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注: 后两句有多种说法,各不相同)

王安石巧妙地变害为利,将酒色财气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结合起来,赋予这四个原本的贬义字以新的勃勃生机。宋神宗深为赞赏,乘兴也和诗一首,其诗云: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君臣在大相国寺以酒色财气为题,先后和诗,别开生面且各有见地,从此被传为佳话。


万里长空夜未央


起源于佛教宝刹大相国寺。先是苏东坡游历至此,与寺中好友佛印和尚相聚,两人诗兴大发,佛印在墙上题“酒色财气四堵墙”,苏东坡接着题“见色不迷是英豪”。后来王安石与宋神宗到此地朝拜礼佛,写上“人见无色路人稀”。这便是“无色路断人稀”的由来。至于上半句,则是后人根据他们的题词,总结出的一首民间歌谣——《酒色财气歌》:“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看来四字有害,不如一笔勾销;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

孔夫子说:“食、色,性也。”色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能繁衍至今的必备条件。然而,孔夫子又认为,凡事都要有所节制,那么,色亦然。过分的好色纵欲,会导致精气外泄过多而肾脏亏虚,进而致使体质下降。严重的还会出现腰酸背疼、耳鸣乏力、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过分好色的人,在美色面前容易失去理智,酿成大错。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唐玄宗为讨杨玉环欢心而百般宠幸,都为日后的朝野混乱埋下了伏笔。过于好色,小则损耗精气、伤害身体,大则民心离散、祸乱朝野。色本身并不是罪过,但色却往往是一个起因,因而,尺度的把握最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社会,因过分纵色而得艾滋病以及各种性病的群体,可谓数量庞大,不得不引起警觉。

所以,上半句说“色是刮骨钢刀”,以过度好色的危害来警醒世人。

人类要繁殖,就得交配,那么,色就显得重要了。倘若缺少了男欢女爱,人口生育率降低,久而久之,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国家也会进入危险的境地。况且,人不可能做到完全禁欲,适当地繁衍后代,无论对于家庭还是对于国家,都是利大于弊的。

所以,下半句说:“无色人断路稀”,以色的社会意义来劝导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