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莲英是怎么死的?

你不知道的那一缕忧伤


李莲英虽然只是一介太监,但他却是中国最著名、最传奇、最有权势的太监之一。

李莲英本名叫李进喜,净身进宫后,慈禧太后赐名莲英,随后,陪侍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50多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权力最大女人,和一个时时不离左右男人,在一起相处50多年而没有芥蒂,本身就难得,何况宠幸至终?其关系之微妙,自不待言。于是,李莲英成了慈禧太后跟前的红人,权势如日中天。

权力如此之大,走门路、找关系的人必然极多,李莲英招权纳贿的事当然不会少,但李莲英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心谨慎,从不妄自尊大。有一个事例,1886年,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奕譞受慈禧之命检阅北洋海军,李莲英随行,李莲英作为慈禧跟前的红人,却没有狐假虎威,每天穿得非常朴实,在醇亲王面前亦是恭恭敬敬,手拿旱烟袋,随时为醇亲王装烟、递烟、点烟,也不单独接见任何一个拜访他人。

然而,回来后,监察御史朱一新却上书批评派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建议查处。慈禧了解实情后,没有责罚李莲英,而将朱一新降了职。这一事例可以看出李莲英的为宦之道,小心驶得万年船,这也是他多年在多面夹击的权力斗争中游刃有余的诀窍。

1908年,慈禧去世,李莲英待丧事一毕,便离开了皇宫,于1911年去世,享年64岁。

关于李莲英的死因,民间有很多传说,一说李莲英为仇家所杀,这个可能性不大,一个离开皇宫的太监,也就离开了权力,仇家杀他意义何在?二说他死于债主之手,这个令人费解,一个一辈子不知道经手过多少大钱小钱的人,怎么会因为一点钱而死于非命?三说为革命党所杀,这个也不靠谱,一个脱离了宫禁和权力的太监,杀他于革命何益?何利?

最后一种说法,是他过继的孙女李乐正说的,她说李莲英得了痢疾,没多久就死了。死于疾病说,又出自家人之口,相对来说,应该靠谱一点。

在忠心耿耿服侍慈禧太后近半个世纪后,紫禁城的总管大太监李莲英终于宣布退休了。

不因为别的,因为老主子慈禧太后死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识相点,走吧。

因此,在慈禧太后死后,并为老主子守了一百天的孝后,李莲英在宣统元年正月底向隆裕太后请求退休。

据说,李莲英当时十分聪明,他在提出出宫请求时把历年慈禧太后赏赐的七大捧盒珍宝全部交了出来,说:

“这是皇家东西,不能流入民间,奴才我小心谨慎地保存了几十年,现在年老体衰,所有这些宝物,全部奉还给主子”。

李莲英这事,做得让隆裕太后十分满意。

之后,隆裕太后批准李莲英以“原品休致”,也就是说,出宫后仍旧享受原薪每月六十两银子的退休待遇。

就这样,9岁进宫、61岁离宫的李莲英无比眷恋地离开了他生活了52年的皇宫。

李莲英出宫后,盯上他并想打他主意的人可真是不少。

是啊,李莲英在宫中掌握实权几十年,基本相当于某某办公厅秘书长的角色,谁要见老佛爷、什么时候见之类,可都是李莲英来安排的。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李莲英随便透露一点慈禧太后的信息、比如今天高不高兴等等,那价值已经大得不得了了。

也正因为有这个权力,李莲英在宫中几十年,贪权纳贿在所难免。

出宫后,李莲英十分低调,他秘密藏在一家小庄园里,从不抛头露面。因此,虽然很多人想打李莲英的主意,但李莲英却深藏不露,并没有给这些人下手的机会。

1911年,也就是清廷即将覆灭之前,李莲英于默默无闻中因病去世。其死后,隆裕太后还按大臣的礼恤赏给丧葬费2000两。

据说,李连英在戊戌年前就把自己的家产处理好了,其中共分成7股:

地亩按弟兄5股均分,大约370多顷地;钱财按7股分,两个妹妹同样有份,数目不详。

据坊间传闻,他的两个妹妹每人得17万两,另外首饰珠宝每人分了大约7捧盒。

当然,这其中有以讹传讹的成分,但李莲英积下了一大笔财产却应是事实。

可惜的是,这些财产,大多被他的侄子们挥霍一空。既是不义之财,这也是必然吧!





静逸堂堂主


李莲英,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人,兄弟四人排行老二,祖籍山东齐河。汉族,原名李进喜,根据墓志铭记载,李莲英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咸丰五年(1855)7岁净身为太监,8岁入宫。清宫档案也证明,他的确是在咸丰七年(1857年)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的,但年龄是13岁。同治六年(1867年)19岁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

清末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深得慈禧太后器重,为其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皇家祖制,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全宫所有宦官。相伴慈禧太后近53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也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1909)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1911)卒,享年63岁。

关于李莲英之死民间有四传说:

一、吸大烟染上“烟后痢”在家病死的。

二、去东陵祭拜慈禧时,在返回的路上被人所杀。

三、小德张与江朝宗勾结陷害,在什刹海会贤堂请李莲英吃饭,饭后李莲英途径后海河沿被土匪所杀。

四、被袁世凯所杀,杀人灭口。

但根据《清稗类钞》及李家后人的回忆:李莲英并非死于非命,而是吸食鸦片已久,染上“烟后痢”,得病而死。

李莲英死后,隆裕太后赏银千两为其办丧事葬李莲英于海淀区玉渊潭思济庄村,墓地方圆二十亩,有祠堂、配殿。墓地石牌坊横额的宇是:“钦赐大总管事公之墓”。


穿越时空感受历史


1911年维持了百年的清帝国终于被革命的浪潮所彻底淹没。同年,李莲英去世,其墓志铭刻曰:“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



李莲英,汉族人,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其名莲英。

他是清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大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与慈禧太后关系密切,就在一些重大政治和经济问题上,也是慈禧的决策人和密探。他也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

清宫给太监的最高职位是四品官,而李莲英被慈禧授予了二品官和红顶戴,外加一件黄马褂。

并且,慈禧还为他安排好了死后的“住宅”,拨下巨款为其在恩济庄修建坟墓。


1908年,光绪和慈禧相隔一天先后去世,李莲英在参与料理了丧事之后,离开了他待了五十多年的皇宫,三年后他也一命归西了。

1996年,文革期间李莲英的坟墓遭到破坏,人们打开棺材,令人吃惊的是,里面除一颗骷髅头颅和一条长1米来长的辫子外,尸身全无。

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探寻李莲英死因之谜的兴趣。




1985年,佟洵发表文章《李莲英死因之谜》。文章中首次披露了挖掘李莲英墓的全过程,以及其身首异处的真相,也提出了其死于非命的观点。但是在学术界,却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全部的清代太监档案,对于李莲英是否死于非命并没有明确记载。


李莲英一生收受了朝廷内外官员大量贿赂。据说,在皇宫之中,有三间房屋存放着他几百万两白银。在离开皇宫之前,他也惧怕财产之巨大招来杀身之祸,全部捐给了朝廷。但是,在宫外,他仍有巨额财富。宫内外有许多贪财之徒,对他的财产垂涎三尺,李莲英的死,有可能是有人图财害命杀了他。

李莲英死的时候,正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前夕,清王朝腐败不堪,各地的武装起义风起云涌,暗杀之风盛行,为了摧毁封建统治,打击封建势力,李莲英很有可能成为革命党人的暗杀对象。

在民间,还有许多关于李莲英之死的说法。有传言说他被宫中仇人所害,也有人说他被杀死在去山东讨债的路上。

李莲英的过继孙女李乐正说,祖父死于痢疾,患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


对于多种不同版本的说法,虽没找到李莲英被杀的直接证据,但那些史料中模糊的记载,以及其后人言语中的破淀,都暗示着李莲英之死的种种蹊跷。


北京南郊有一位老人,同其父亲两代人为李莲英看坟,有些人曾问及李莲英的死因,老人总是讳莫如深,守口如瓶。这又为其死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事到如今,李莲英之死的原因还有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白玉汤1975


李連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直隸省河間府大城縣(今河北省大城縣)李家村人,晚清著名宦官。本名李英泰,進宮後改為李進喜。由慈禧太后賜名連英,俗作蓮英。連英在宮中期間,深得慈禧太后器重,太后甚至打破「太監品級以四品為限」的皇家祖制,封為正二品總管太監,統領全宮所有宦官。

同治八年总管安德海被杀,李莲英接任大总管一职。成为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多年。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尊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江湖不知去向。宣统三年死亡。死因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

如果看正史的话,其实关于李莲英的死是有明确记载的,在《清稗类钞·阉寺类》一书中就写明了李莲英在慈禧去世以后,一直活的好好的,直到最后老死。就连李莲英的过继的后人都说李莲英是善终,没有什么阴谋诡计,他人陷害之类的事情。

首先有人提出,李莲英去世时是辛亥革命前夕,他可能是被一些类似光复会的革命人员所杀;但是按照惯例,退休太监的死亡应该向宫里报备,如果李莲英真的是被革命党所杀,那么他的家人为何要向宫廷隐瞒呢?这难道不是李莲英一生至死都效忠清廷的最好证据吗?另外如果真的是革命党所杀也会有报纸登入引起轰动,但实际上没有。

说法一:否认死于革命党人之手。民间传说中,一种说法是李莲英是被革命党杀死的,死于辛亥革命期间。顺治帝期间,明文规定宦官不准干预朝政,李莲英做事小心谨慎,绝不可能不能为而为之,所以他也不可能结党营私,参与党派之争。没有参与任何党派,何来得罪革命党?李莲英出宫的时候,已经是高龄老头了,没了慈禧太后,对政事没影响,所以死不死也没大碍了。

说法二:李莲英被仇敌所杀,人活一辈子,再怎么圆滑也会得罪一两人的。说法三:被债主杀死,李莲英去山东讨债,在半路上就被人杀害了。说法四:死于疾病,李莲英得了痢疾,患病4天就病发身亡了,但是这个显然立不住脚,因为李莲英死于1911年3月份,是初春,这种时节得痢疾太过于牵强。李莲英的死说法众多,但是均没有站的住脚的论证支撑,也没有直接证据来证明李莲英的死,文献资料模糊记载,民间传言扑朔迷离,李莲英的死成为了一个谜,让世人为其争破头脑。





阿Q


清朝是就像是一杯醇酒,你品的越深,可能越是烧喉咙,李莲英,作为慈禧的贴身太监,慈禧最信任的人,他的死亡可以说是扑朔迷离,猜测众多。

一、死于非命。在1985年之时,《李莲英死因之谜》的发布,直接主观的判断了李莲英的死亡,里面讲述了1966年挖掘李莲英墓穴的谜底,更是提及李莲英的身首异处,即墓穴之中有着李莲英单独的头颅。

所以可以得出,李莲英并非民间所传说的,寿终正寝,那么他的死亡其实就有了很大的变动,就又有了更多的说法。

二、被宫中仇敌所杀。民间大多认为,李莲英是因为担任了太监总管,招惹了很多的仇敌,并且其实光绪帝的死亡很大的传说还是跟李莲英有所关系,所以民间大多数传闻是由于失去了慈禧太后这个靠山,导致幕后的人出手了。

但是中国历史第一位档案员唐益年翻阅史料发现,在清朝之初皇帝就规定太监不得干预内政,所以其实就这一点说明李莲英不会得罪革命之中的人,他出宫对于清朝更是没有了影响,所以这个结论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排除。

三、讨债被杀。传闻李莲英出宫之后,因为在宫中借钱给某人,然后孤身前往讨债,但是在半路之中遇到了悍匪,后不肯交钱所以被悍匪所杀。

这个版本可以说流传的绘声绘色,但是以李莲英的地位和财富,需要借出去多少钱才会亲亲自出去讨债,并且一个人都没有带,孤身上路,更加是无稽之谈,所以这一天的结论并不可以作为根本死因。

四、患上痢疾。李莲英过继而来的孙女李乐正曾经说过,自己的祖父死于痢疾,因为当时患上之后,请了名医前来医治,还是没有治好,撒手人寰。

李莲英死于1911年3月,这种时候是春天之时,但是痢疾大多数出现在夏秋,春季可以说是很少的,那么这个季节由于患上痢疾,还直接死亡,就很让人费解,专家也觉得疑虑重重。

所以李莲英的死因在民间官方都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扑朔迷离的死因,李莲英到底死于何种情况,却一直没有得到答案,只能给我们更多的猜测。


笔下小作者


李莲英是病死的,在《李莲英墓葬碑文》中记载李莲英老年身体衰弱,逝世于宣统三年,而且李莲英后人也对外称李莲英是寿终正寝,享年六十四岁。关于野史里说李莲英被革命党所杀等死因,主要是因李莲英墓里只有个头颅,所以才有诸多猜测。

  据悉李莲英墓里只有他的一颗头颅,很显然是被分尸了,专家研究后表示李莲英是死后被分尸的,但正因“分尸”这个说法才出现了李莲英死于革命党之手,也有李莲英被仇敌杀害等传闻。

  李莲英的家人表示他是病终,而且其孙女李乐正向外界说明情况,称李莲英是死于痢疾,三四天后病重身亡,所以李莲英是寿终正寝,自然死亡,不存在被人谋杀。

  即便是李莲英家人出面澄清死因,但还是有关于李莲英死因之谜的各种说法,没人知道李莲英死前经历了什么,现在只有因病逝世是最靠谱的。


象小象小象象


李莲英是病死的,在《李莲英墓葬碑文》中记载李莲英老年身体衰弱,逝世于宣统三年,而且李莲英后人也对外称李莲英是寿终正寝,享年六十四岁。关于野史里说李莲英被革命党所杀等死因,主要是因李莲英墓里只有个头颅,所以才有诸多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