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受到专宠的妃子很多,为什么说明朝的万贞儿的情况比较离奇呢?

枫叶永刀


导语:

所谓老牛吃嫩草,一般指的都是岁数大的男人,找了岁数小的老婆。可明朝的万贞儿却完全不同,她牛就牛在找了一个比她小17岁的小鲜肉做丈夫,最关键的是,这个小鲜肉还是明朝的皇帝。

明宪宗朱见深对万贞儿的感情,简直可以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他后宫佳丽并不少,宠幸的也不少,可三千宠爱都抵不上万贞儿妩媚一笑。

01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抓,3岁的朱见深也无法登基。

朱见深有个不靠谱的老爸,他老爸就是大名鼎鼎的明英宗朱祁镇。这大兄弟没什么打仗的本事,却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跟瓦剌人对决。

可是周太后,也就是朱祁镇他妈表示强烈反对,手下大臣们也都不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镇就立了朱见深作为皇太子。意思很明白,我去打仗,赢了我回来继续做皇帝,输了就让我儿子做皇帝好了。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明史》

结果这一战的确输了,不仅输了朱祁镇还被瓦剌人给掳走了。这种破天荒的大事,在大明朝真的是头一遭。

最关键的是,当时瓦剌人还杀到了京城。在这万般危急的时刻,于谦和孙太后决定,改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做皇帝,那他们为什么不立朱见深呢?

瓦剌人拿朱祁镇作为要挟,一定会让大明朝割地赔款,甚至会导致大明朝有亡国的危险,所以明朝的皇帝绝对不能再是朱祁镇了。朱见深作为朱祁镇的儿子,如果他当了皇帝,自然还是要想办法赎回自己的父亲。这么一来,岂不是再次落入瓦剌人的圈套了吗?
朱见深当时实在是岁数太小,只有不过3岁大。3岁的孩子,哪里可能有能力执政呢?主少国疑的情况下,明朝更容易灭亡。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朱见深是不可能成为皇帝的,而只能让他那个已经成年的叔叔朱祁钰称帝。以此化解大明王朝的这段危机。

02朱见深在万贞儿的保护下,度过了凄凉的童年。

朱祁钰是个不错的皇帝,他上台以后,任用于谦等忠臣,不仅赶走了瓦剌人,而且使得大明王朝出现了复兴的状态。

恭肃贵妃万氏,诸城人。四岁选入掖廷,为孙太后宫女。及长,侍宪宗于东宫。宪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机警,善迎帝意,遂谗废皇后吴氏,六宫希得进御。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成化二年正月生皇第一子,帝大喜,遣中使祀诸山川,遂封贵妃。皇子未期薨,妃亦自是不复娠矣。---《明史》

可有个难题难住了朱祁钰,那就是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当时在于谦等人的要求下,朱祁镇被瓦剌人抓走一年后,就被放回来了。

但是朱祁钰是不可能把皇位再还给自己哥哥了,所以朱祁镇成了太上皇,基本被幽禁在皇宫之中。而可笑的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依旧还是皇太子。朱祁钰自己是有儿子的,当时已经生了一个儿子叫朱见济,他当然希望立自己的儿子做皇太子,可朱见深这侄儿当时是皇太子。为了让自己儿子当上太子,朱祁钰可谓是煞费苦心,他甚至不惜开始拉拢贿赂当朝的一些大臣,让他们提出这个建议。最终在景泰三年,朱见深成功被废掉了,当时朱见深不过才6岁大而已。

经历了这一切,他从人生巅峰摔到了人生的谷底,很难想象朱见深会有怎样的体会。父母也不能在他身边陪着他,而他身边只有一个万贞儿陪伴着他。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朱见深对万贞儿的依赖就已经很明显了。

废太子在宫中的待遇,自然也是一落千丈,他那个叔叔景泰皇帝朱祁钰,虽然没有害死他,可也总会将他视为眼中钉。

尤其是在隔了一年皇太子朱见济夭折以后,朱祁钰对朱见深的恨意,自然也不会少。朱见深最需要人保护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只有万贞儿呵护着朱见深。

03朱见深18岁登基,立刻封35岁的万贞儿为贵妃。

伴随着朱见深的成长,他对万贞儿从类似母亲的依赖,逐渐有了一种别样的感情。所以当朱祁镇去世后,恰逢他18岁登基,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想要把万贞儿立为自己的皇后。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因为朱见深希望万贞儿能够一辈子陪在自己身边。

可整件事,谁是最反对的呢?当然是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周太后差点没气吐血,因为万贞儿比周太后还要大1岁,她怎么能成为自己的儿媳妇儿呢?

试想一下,那个大周太后1岁的万贞儿,每天需要向周太后请安,并且要亲切地喊一声母后,这感觉简直爽歪歪啊。

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明史》

所以无奈之下,朱见深只好改立吴氏为皇后,而万贞儿只能屈尊被封一个贵妃。万贵妃的大名大家是如雷贯耳的,她虽然没有成为皇后,却得到了朱见深的万千宠爱。

万贵妃这个大皇帝17岁的女人居然独得专宠,吴皇后这个年轻的小姑娘自然是不服气,所以吴皇后一怒之下,居然对万贵妃动用了杖刑。心爱的老婆被人打了,朱见深当然非常生气,不管太后和大臣们的反对,坚决将吴皇后给废了。

从此在后宫,再也没有人能够阻碍万贵妃独宠后宫,这也是天底下最大的奇闻。万贵妃在37岁的时候给朱见深生了大胖小子,朱见深喜极而泣,立刻封万贵妃为皇贵妃,并承诺将这孩子封为皇太子。

总结:万贵妃也是个可怕的悲情人物。

生了个孩子本是高兴的事情,可惜仅仅过了一年时间,万贵妃的儿子就夭折了。为此夫妻俩伤心了好一阵子。因为万贵妃实在是岁数大了,此后再也没有机会怀孕。

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敏,同安人。---《明史》

可她坚信自己还能生育,所以她不允许后宫之中,有任何女子生孩子。每次朱见深宠幸了谁,万贵妃都调查的一清二楚。一旦得知这些女人怀孕了,万贵妃立刻会让人去把她搞流产,以至于朱见深一直没有儿子,因为万贵妃此后也没有生过孩子。

其实这么多怀孕的女人当中,有一个宫女纪氏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是逃过一劫的。她为朱见深生了个儿子朱佑樘,一直藏在后宫抚养着。结果这件事被朱见深知道以后,朱见深非常高兴,便要立朱佑樘为太子。而万贵妃气急败坏地立刻毒死了纪氏。她还想害死朱佑樘,可纪氏死后,朱佑樘便一直在太后那边抚养,万贵妃不好下手。为了报复朱佑樘,万贵妃从此再也不插手后宫生育的事情,打这儿开始朱见深的儿子一个接着一个,
朱佑樘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可万贵妃发现,她一点也不快乐。

万贵妃郁郁寡欢,终于孤独而死,死的时候不过58岁。朱见深为此伤心痛哭,让说贞儿死了,那他也命不久矣了。果不其然仅仅过了几个月,41岁的朱见深就去世了。看来朱见深对万贞儿的感情,的确是可歌可泣。

《明史》

《明实录》


江湖小晓生


在我国历史上,皇帝专宠一位妃子的情况并不罕见,通常情况下,被专宠的妃子一定是年轻美貌的。然而,明宪宗朱见深却不走寻常路,他专宠的妃子既不漂亮,年纪还比他大了近20岁。朱见深非但不嫌弃她年老色衰、独宠到她去世,并且,在万贞儿去世后没多久,他也悲痛万分地离世了。

(万贞儿画像)

朱见深宠爱万贞儿的原因

每个人的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他(她)一生的影响都非常大,朱见深也不例外。

朱见深两岁前就被封为皇太子,两岁后,皇祖母孙太后就派21岁的宫女万贞儿照顾他。万贞儿的父亲是山东诸城人,在县城里当一名县衙的办事员。后来因为有亲属犯了法连累到他们一家,全家人因此都被发配到了霸州(今河北霸县)。

根据《明史演义》中记载,万家为了生活,就把年纪尚小的万贞儿送进了皇宫。万贞儿知道皇宫不是寻常之地,在专业的培训中,也学会了察言观色和见风使舵的能力。由于她表现出众,被安排到了孙太后宫中照顾只有两岁的皇太子朱见深。万贞儿做事很妥帖,把朱见深照顾得无微不至,孙太后对她很满意。

朱见深的叔父们为了争夺皇权,造成了时局不稳的状况。在这期间,年幼的朱见深曾多次被卷入他们的斗争中,这也让他对世界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幸而,在不安的岁月里,正是因为有万贞儿这位宫女的陪伴和安慰,他才度过那些惶惶不安的日子。

就从那时起,只要有万贞儿在,朱见深的心才会感到安稳和踏实。也可以说,是万贞儿给了他最需要的安全感。在朱见深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被万贞儿的聪慧和那种说不出的气魄征服了。俩人有了肌肤之亲后,朱见深就许诺,以后一定让万贞儿享受荣华富贵。

据《明史》记载,朱见深16岁登基为帝(明宪宗)时,万贞儿已经35岁了。当朱见深坐上皇帝宝座的时候,立即就要把万贞儿封为皇后,但是遭到了母后的强烈反对。不得已,他才把万贞儿封为贵妃。也终于将让这个陪他长大的女子,开始享受尊贵体面的生活了。

朱见深对万贵妃的感情,让他的母亲百思不得其解。朱见深对母亲解释,说只有万贞儿在身边,他才能坦然。此后,朱见深的母亲也才理解了他。

每年,朱见深出游的时候,万妃都会穿上干练的军服,英姿飒爽地与他前行,这也让朱见深对她产生不一样的新鲜感。成化二年正月,万妃生下了皇长子,朱见深被初为人父的喜悦笼罩着,他大喜过望,立刻将万贞儿封为了皇贵妃。只是,好景不长,皇长子不久就患病夭折了,朱见深和万妃都悲痛异常。

万贞儿对朱见深的影响

在朱见深的一生中,万贞儿对他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对他在书画上的喜好有着直接的关系。

自从皇长子夭折后,朱见深很心疼万妃,便想尽办法要给她解忧。他知道万贵妃喜爱小巧玲珑的瓷器,就下令景德镇官窑烧造出了许多精美的瓷器。并且还挑选了一些品质上乘的作为御用,其余的瓷器一律毁掉。

《明史·食货志》中叙述了当时的盛况:成化间,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

(万贵妃专用品)

这些瓷器被流传后世,人们将它们称为成化瓷。在这些精美的成化瓷中,朱见深还亲自题款送给万贵妃,于是,这部分成化瓷就成了万贵妃的专用品。这其中就有斗彩鸡缸杯。

鸡缸杯是宫中用来喝酒的一种杯子。据史料记载,以子母鸡为题材的画作,曾经在宋代流行。朱见深看见《子母鸡图》上的图案很温馨,不由让他想到了呵护他长大的万贞儿。于是,他在宋人的原作上题了一首诗,还决定以鸡为题材,用了万贵妃喜欢的一些色彩绘画,烧制出了一批官窑用具。自此,宋代的《子母鸡图》因为有了朱见深对万贞儿的感情,其意义又被升华了。

(万贵妃专用品)

万贞儿和朱见深的结局

万妃经过丧子之痛后,一来因为受到打击,二来年龄也大了,就再也没有怀孕。万妃失去了理智,也变得更加丧心病狂了。她对宫中其他还能生儿育女的妃嫔都恨之入骨,一连毒杀了宪宗的好几个儿子。

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万妃还勾结宦官和外臣霍乱朝廷。但朱见深因为太宠爱万妃,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万妃千方百计地想废掉太子,结果事情不像她想的那么简单,这件事就成了她的心病。在万妃59岁那年春天,她暴毙而亡。朱见深痛彻心扉,一连辍朝七日。不久,他也在伤痛中驾崩了。


结语

朱见深对万妃的感情真挚而热烈,虽然世人对他独宠年事已高、相貌粗俗不美的万妃很不理解,但是,在爱人的眼中,年龄和外貌却都是问题。在千千万万个世人中,唯有万妃能让他心安,这就是让他无怨无悔地爱着万妃的原因。

《明史》中,是这样评价朱见深的:

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在这段评价中提到的“妇寺之祸”,除了指宦官之外,就是指被朱见深挚爱一生的万贵妃了。

不知朋友们对万贵妃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名人史海观心阁


万贞儿的父亲叫万贵,这家伙不走运,因其亲属犯罪被贬谪。于是,他托 人把女儿送到宫中当宫女,以便将来有所依靠。当年,万贞儿虽然只有四岁,但由于乖巧、聪明,深得明宣宗孝恭章皇后孙氏的喜爱。

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好大喜功的皇帝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蛊惑下御驾亲征瓦剌,兵败后成为的俘虏。为避免瓦剌挟皇帝冲关南侵,孙太后及朝臣决定以郕王朱祁钰暂替皇帝位,立朱见深为太子。

这个时候的万贞儿已经十九岁了,她被孙太后钦定为年仅两岁的朱见深的看护人。显而易见,除照料他的日常生活,还要教他起码的做人常识,从某些方面来说:万贞儿就是朱见深的启蒙老师。从此,幼小的太子与万贞儿形影不离。

明代宗朱祁钰当皇帝上瘾后,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降为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而朱祁镇回国复辟帝位后,朱见深又被复立为太子。

朱见深自小就没有了与亲生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机会,父亲又因为 有以上变故,也不能见面,而照顾他的只有万贞儿。这位四岁进宫的女人,对朱见深来说既当母亲,又当父亲。因此,朱见深很早就对万贞儿产生了深深的依恋与依赖之情。

这个时候的万贞儿想来是纯洁的,也是尽心尽力的,否则,在波谲云诡政治形势下,朱见深是难以保命的。所以,朱见深能活下来,并且,后来能坐北朝南当皇帝,万贞儿自然功不可没。

明英宗驾崩后,十八岁的皇太子朱见深即位为帝,就 是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当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要册封心爱的万贞儿为皇后,这个时候,万贞儿已三十五岁了,朱见深不忘万贞儿对自己的爱护和体贴,也不因她颜色渐衰而嫌弃,看来,朱见深是知恩图报的人。

但由于年龄的缘故,册封万贞几为皇后,引起了他的生母周太后及朝臣强烈反对,身为帝王自知孝道的重要性,宪宗无奈,只好立宗室女吴氏为皇后,改立万贞儿为贵妃。

尽管如此,年轻美貌的吴皇后并没有让宪宗心动,宪宗依然与万贞儿如胶似漆,如影随形。这让豆蔻年华的吴皇后心生嫉妒,吴皇后一气之下,找了个理由,对万贞儿动用了杖刑。朱见深知道后,不管三七二十一,下令废后,尽管有太后与大臣的极力阻拦,但改变不了朱见深的坚强决心,还重罚了阻碍他废后的大臣。以后,又升先帝所命的王氏为皇后。


成化二年,即公元1466年,已经37岁的贵妃万贞儿为皇帝生下皇长子,宪宗欣喜若狂,立即晋封她为皇贵妃,并许诺立其子为太子,还派人四处祷告山川诸神以示铭记。可是,第二年,万贞儿的儿子却夭折了。

成化二十三年即公元1487正月,皇贵妃万贞儿薨逝,时年五十八岁。宪宗嚎啕大哭,不能自己。还哀叹道:“贞儿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他亲自主持了万贵妃的葬礼,一切礼仪宛如皇后,事后,自己辍朝七日。同年八月,黯然神伤的明宪宗朱见深驾崩,也随心爱的贞儿而去,终年四十一岁。

万贞儿以一个卑微的宫女,经过长期不懈、任劳任怨的努力,赢得身处危难处境中的太子的亲睐与尊敬。又以半老徐娘之身,宠冠后宫,令其它粉黛无颜色!尽管无皇后头衔,却扎扎实实地做了20多年的实权皇后。尽管她遭到了后世的口诛笔伐,但当是具体的原由,无人能说清楚!

作为一个大皇帝十七岁的女人,从小抚养、陪伴皇子长大成人,并做了皇帝的性启蒙老师与第一个女人,身份由保姆而姐姐而母亲而情人而夫妻,一路走来,没有人知道她尝过的酸甜苦辣!但,自皇上到她身边后,她就牢牢占领了皇帝的心,后来拥有他一生的挚爱,历史深处的万贵妃应该是位情商颇高、恪尽职守、魅力十足的女人!现在,很多野史、影视作品中万贵妃成了一代妖女的形象,叫人很不服气!


希望星晨58298869


万贞儿是明宪宗朱见深宠爱的妃子,足足比朱见深大了17岁。朱见深迷恋万贞儿,是典型的恋母情结,有其特殊原因。

万贞儿四岁入宫,成为孙太后的宫女。孙太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明英宗朱祁镇的母亲,明宪宗朱见深的奶奶。朱见深的生母是朱祁镇的周贵妃,他未到二岁时被立为太子。就在那一年,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人俘虏了,他的弟弟朱祁钰继位,成为明景帝,太子仍是朱见深。1年后,朱祁镇回归,被朱祁钰关进南宫,朱见深的母亲周贵妃应该去陪朱祁镇了,在那艰难地度日。三四岁的朱见深自己在太子的东宫,由谁照顾呢?是孙太后派来的二十岁左右的万贞儿,像保姆式地伺候朱见深。明景帝朱祁钰当皇帝的第四年,废掉了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一年后朱见济夭折了,但朱祁钰没有恢复朱见深的太子位。作为废太子,爹妈又不在身边,朱见深的日子显然不好过,是万贞儿像母亲呵护着他,给了他无比的温暖和关爱。又过了四年,朱祁钰病危,朱祁镇复位,再立朱见深为太子。这期间,万贞儿一直在朱见深身边,已成为他的精神支柱。

苦尽甘来后,朱见深倍加珍惜他和万贞儿的感情。随着他的长大,这一感情转化为了爱情。他的第一个女人是万贞儿,成熟的万贞儿仍是处女,让朱见深迷恋不已。朱见深十八岁的时候,明英宗朱祁镇去世,朱见深继位成为明宪宗。当了皇帝后,朱见深要立三十五岁的万贞儿为皇后,遭到了他母亲周太后的反对,无奈立吴氏为皇后,封万贞儿为才人。

尽管有三宫六院,但明宪宗朱见深偏爱万贞儿。吴皇后不知深浅,打了不尊敬她的万贞儿,立即被朱见深废掉了,此时她当皇后才一个月。从此,万贞儿成为后宫的老大,新立的王皇后也让她三分。

万贞儿在三十七岁时为朱见深生下长子,朱见深非常高兴,晋升万贞儿为贵妃,并答应立这个儿子为太子。可惜一年后这个孩子夭折了,万贞儿因为年龄大了,再也没有生出孩子来。

尽管万贞儿年长色衰,但明宪宗朱见深对他一往情深。别的嫔妃因此不敢接近朱见深,怀了孩子都被扼杀了。只有一个姓纪的宫女得以幸免,生下了孩子由太监养大,废后吴皇后也帮着照顾这个孩子。后来,朱见深知道了这个孩子的存在,迎回了六岁的孩子和她母亲,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明孝宗朱祐樘。万贞儿知道真相后,迫害死了朱祐樘的生母和抚养他的太监。

朱祐樘成了万贞儿的对头,朱见深立朱祐樘为太子,周太后把朱祐樘接到自己宫里,保护起来。万贞儿招朱祐樘去吃饭,朱见深告诉儿子去了不要动筷。万贞儿给朱祐樘食物,朱祐樘说吃饱了,给朱祐樘汤喝,朱祐樘说怀疑有毒。万贞儿气愤地说:这孩子才几岁就这样,将来还不得吃了我。

万贞儿愤懑成疾,一病不起了。在朱见深当皇帝的第二十三年,五十八岁的贵妃万贞儿走了。爱她一生的朱见深悲痛欲绝,哭着说:贞儿没了,我也活不长了。二个月后,四十一岁的朱见深追随万贞儿去了。痴情的皇帝,非常的爱情,成为一出绝唱。


澜石记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跟大家说一下明朝皇帝的宠妃万贞儿了。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皇帝的后宫妃子之间的斗争激烈程度绝不亚于朝堂上党内斗争。因为母凭子贵,要想确立自己高不可及的地位以及无忧无虑的下半生,因此想方设法的与皇帝结合生出儿子并使自己儿子当上皇帝就是必然的,这也导致后宫之中严重的内斗。

其实万贞儿是幸运的,三十五岁被皇帝看上,但因为严重的嫉妒心理使得她猝死在了后宫之中

三十五岁被皇帝看上,这需要多大的魅力啊,要知道一般后宫的嫔妃绝大多数都是十六七岁,她们正值青春年华,万贞儿能够走到这一步已经不易了。

万贞儿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爱妃,但她之前的身份也是朱见深的保姆。万贞儿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进宫中当宫女了,随着时间的发展,由于朱见深年幼并被废除了太子身份,已经十九岁的万贞儿在太后的派遣下去前去照顾两岁的朱见深。由于长时间的生活使得万贞儿的身份由保姆变成了朱见深的爱妃。

终于朱见深登上了皇位,此时的朱见深已经十八岁了并接近成年,再加上朱见深依然宠爱万贞儿,很快万贞儿生下了皇长子,可是后来皇长子不幸幼年夭折,万贞儿虽然很难受,但是只要能再生下皇子就可以,但令她没想到的是,自此之后万贞儿再也没有生出过孩子。

丧子之痛再加上膝下无子使得她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变得抑郁,烦躁,这也跟残酷的后宫后宫内斗有着紧密的关系,自此只要她听到其他妃子怀孕,她就会想办法弄掉这个孩子。

即使这件事情传到皇帝的耳朵里,朱见深依然没有治她的罪,毕竟朱见深依然深爱着她

没想到,一个纪姓宫女的到来打乱了她的节奏,这个宫女被朱见深临幸之后就有了身孕,虽然万贞儿想尽办法想要堕掉这个孩子,但是在他人的帮助之下这个小皇子还是安然无恙的诞生了。

自此,万贞儿也是没有办法了,毕竟这个男孩被朱见深立为了太子,她知道自己将来可能会遭到新皇帝的清算,毕竟自己残害了那么多的嫔妃和皇子、公主。于是她变得更加疯狂和压抑,最终因暴怒而猝死。


汤姆猫谈历史


明朝的皇帝大都比较奇葩,有斗蛐蛐的,有当木匠的,还有姐弟恋的,这个姐弟恋就是说的明宪宗朱见深,他的宠妃万贞儿万贵妃,他宠爱这个女人,宠爱到几乎连亲生儿子都不要,一切以爱情至上,能做到这一点,可见朱见深用情至深呀。

古代皇帝宠爱妃子,一般的都是迷恋美貌很年轻,但是这个万贞儿并不年轻,他比明宣宗大了整整17岁呀,这根本就不是姐弟恋,这成阿姨恋了,在古代来说17岁完全可以嫁人生子,但是有钱难买,人家愿意谁让皇帝喜欢呢。



万贞儿是朱见深幼年时期的保姆,她的出身并不高贵,明宪宗朱见深即位时,便封了比他年长17岁的万贞儿为才人。成化二年正月,生下明宪宗的皇长子,明宪宗大喜,加封她为贵妃。同年十一月,皇长子薨。成化二十三年正月,皇贵妃万贞儿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得到消息的宪宗不禁嚎啕大哭,哀叹道:“贞儿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他主持贵妃的葬礼一如皇后之例,并辍朝七日。同年八月,郁郁寡欢的明宪宗朱见深驾崩,终年四十一岁。




我认为明宪宗朱见深,对待万贵妃的爱情是真挚的,虽然两个人年岁差的有点多,但是朱皇帝是万贞儿带大的。他从小接触的第一个女性就是万贞儿,对她的感情尤其深厚,后来朱见深继位,他做的第1件事就是要立万贞儿为皇后,后因万贞儿出生低微这一事件被人阻止,不得已,万贞儿生下皇长子之后,立她为贵妃。


朱见深和万贞儿的爱情离奇就在于

第一:年龄差的太多,整整17岁,17岁这在古代就是两代人。

第二:万贞儿家境贫寒,宫女出身,后来成为朱见深的保姆,从小把他带大,两个人不但年龄差距巨大,而且这个家世也差距很大,可以说这个万贞儿既没有好的出身,又没有年轻美貌的资本,但是皇帝就是对她迷恋至极。

第三,为了这个女人,朱建生连唯一的儿子都弃之不顾。

朱见深活下来的儿子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第三子朱佑樘,朱佑樘的生母纪氏,一次宪宗偶尔经过,见纪氏美貌聪敏,就留宿了一夜。事后,纪氏怀孕。宠冠后宫的万贵妃知道后,命令一宫女为纪氏堕胎。纪氏的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回报万妃时就谎称是肚内长了瘤子而不是怀孕,可以说朱佑樘时期非常的坎坷,至于成年之后依旧身体不好,才活到36岁就去世了。


造成朱佑樘幼年坎坷的原因就是万贵妃的迫害,母亲带着他东躲西藏的度日,非常的可怜,这一切,作为父亲的朱殿生均无所知,后来他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儿子活在人间,才把儿子接了回来,他看到眼前这个瘦的不成人样的小孩之后,他的心里也动容了,这一切都是他的宠妃万贵妃所为。

总结:朱见深是那种视爱情不顾一切的人,也许他和万贵妃之间只是依恋而不是爱,但这有谁能说得清呢?这就是他和万贞儿的离奇之处,恐怕在历史上除了他绝无第二人。


佳宁姐姐说历史


万贞儿,明朝山东诸城人。四岁时入宫做了侍女,长大后专门服侍太子朱见深。万贞儿是个有心人,利用了年少懵懂的太子,在未即位之前就和她有了暧昧的关系,待太子称帝后万贞儿被册封为贵妃。成化二年她生下龙子,皇上大喜,立即册封她为皇贵妃。但天公不作美,孩子不到满月时就早夭,自此不孕。但是,她依然不择手段地想要竞争皇后之位,因此她一直迫害宫中怀有身孕的妃嫔。不久之后她在后宫独揽大权,做了二十多年无名有实的皇后,显赫一时,到最后就连宪宗也制服不了她。成化二十三年正月,万贞儿暴病而死。

  万贞儿以比宪宗大十九岁的“优势”牢牢地拴住了宪宗的心,并且拥有了他一生的宠幸,直到最后离开人世,皇帝对她仍旧念念不忘。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室姐弟恋,在理论上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万贞儿却把理论变成了现实。也许这就是她的魅力所在吧。

1成功俘获太子心

  万贞儿出生在一个中途没落的家庭里,因她的父亲受到罪亲的牵连而被谪居霸州。为了让自己日后有所依靠,他把年仅四岁的女儿送进皇宫做了宫女。年幼的万贞儿入宫后十分懂事乖巧、聪明伶俐,深得明宣宗皇后孙氏的喜爱。一眨眼十五年过去了,到了正统十四年,万贞儿已经成了一位十九岁的妙龄少女。但却没有像她父亲所期望的那样得到皇上的宠爱,而是被已经成为太后的孙氏派去照顾年仅两岁的皇太子朱见深。

  两个人的缘分由此开始,也为日后万贞儿的得宠埋下了伏笔。在朱见深的眼中万贞儿既像母亲又如姐姐,幼小的他便和万贞儿形影不离。万贞儿一直在盼望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所以使出浑身解数巴结这位皇太子。天顺六年,孙太后因病去世,万贞儿和皇太子更加肆无忌惮。而此时的万贞儿虽然已年过三十,但仍然风韵犹存,风姿绰约,旁人看来也只有二十几岁。为了勾引情窦初开的太子,她格外献媚,终于得到了太子的青睐。

  由于太子从小就是万贞儿带大的,对她有很强的依赖性,而且越来越强烈,简直离不开她了。万贞儿便利用这一点牢牢地抓住太子,于是她和太子之间便越来越暧昧。太子居然也爱上了这个大他十九岁的宫女,这在皇室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

  天顺八年明英宗驾崩,只有十八岁的朱见深即位,即为宪宗。坐上了皇帝宝座的朱见深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册封万贞儿为皇后,由于万贞儿年纪大且出身微贱,不适合做一国之母,因此遭到了两宫太后的强烈反对。在进退两难下,宪宗只能后退一步,立万贞儿为贵妃。后来关于立皇后的事,两宫太后费了不少的心思。她们在英宗生前亲自为儿子挑选的十二名淑女中又经过仔细筛选,两位太后最后决定立吴氏为皇后。

2得天子者得天下

  荣登皇后宝座的吴氏心气高傲,以为皇帝会贪恋她的花容美貌,并且她有良好的出身背景,一定能将皇帝牢牢地抓在手中。可万万没有想到大婚之夜,皇帝就跑到万贵妃那里去了。每每看到皇帝和万贞儿两人如漆似胶、形影不离,就令吴皇后感到羞愤交加。论出身、论相貌、论修养、论才学,自己哪一点比不上万贞儿?

  在万贞儿的心里,有皇帝的宠爱与贵妃的头衔是满足不了她的胃口的,皇后的位置才是她的最终目标,因此皇后吴氏成了她的眼中钉、肉中刺。其实她很清楚,皇帝对自己的宠爱远胜过皇后,只要皇帝肯下决心立她为后,那么她的目标就可以达成了。仗着皇帝的无比宠幸,她根本就不把吴皇后放在眼里,且皇帝经常驾临她的寝宫,更加助长了她在后宫的威风。因此,她每次见到吴皇后时总是指桑骂槐,不给皇后留任何面子,还故意摆架子。这使吴皇后非常生气,碍于皇帝对她的宠爱也只能作罢。但万贞儿并没有因皇后的忍气吞声而停止,反而越来越嚣张。吴皇后见状免不了对她进行斥责,可万贞儿却毫不示弱,对皇后也恶语相讥。有一次,皇后忍无可忍,便命宫人将她拖倒在地,亲自取过杖来打了她几下。

  皇后万万没有想到,万贞儿竟不失时机地跑到宪宗面前哭闹不休。眼见宠妃受苦,血气方刚的宪宗大怒,不问青红皂白就要治皇后的罪。心怀鬼胎的万妃又故意拦住宪宗不让去闹,说道:“妾身年长色衰,不及皇后玉女天成,还请皇上让臣妾出宫,以免再让皇后生气,臣妾也省得再受那皮肉之苦了。”宪宗看着万贞儿身上的伤气不打一处来,心疼不已,又说道:“此等泼辣之人,朕若不把她废除,誓不为人!”第二天一早,宪宗便去见两宫太后,说吴氏没有一国之母之胸襟,在后宫里竟敢动粗,不配居六宫之首,定要将其废去。周太后极力劝阻道:“才册立一个多月就要废去,岂不让天下人笑话?”可宪宗心意已决,周太后说服不了皇帝也只得由着他。于是,他便颁布了一道废后诏书,命吴氏缴出宝册、贬入冷宫。

 眼看自己离皇后的宝座是越来越近了,万贞儿迫不及待地让皇帝说服太后立她为后,可太后却因她的出身与年龄不许立万贞儿为后。两个月之后,周太后下旨要宪宗册立被封为贤妃的王氏为皇后,万贞儿再次与皇后宝座擦身而过。王皇后天资聪颖又性情淡泊、软弱怕事,加之吴皇后的前车之鉴,她深知宪宗对于万贞儿的迷恋,于是对她一再地忍让,好让万贞儿无可乘之机,以达到明哲保身的目的,做了个傀儡的皇后。

  成化二年间,三十七岁“高龄”的万贞儿生下了皇长子,宪宗高兴的不得了,立即封她为皇贵妃,并许诺立其子为太子,还派出使者四出祷告山川诸神。此时的万贞儿不但宠冠六宫,还独揽后宫大权、威行朝野。

  可偏偏天不遂人愿,龙子不到满月时就早夭,万贞儿也自此不孕。失去了手中的王牌,万贞儿开始处心积虑地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即使做不了皇后她也一定要做上太后的宝座。因丧子之痛,她十分妒恨其他妃嫔们生子。一旦知道哪个妃嫔怀胎,就对她们痛下杀手。迫于她在宫中的权势,妃嫔们只有含泪服从。天网再密,终有一疏,贤妃柏氏生下了一个皇子,两岁时被封为太子。可昭告天下的文书墨迹还未干,只当了四个月太子的朱佑极就离奇地死了。

害人不成终害己

  这下万贞儿以为再无后顾之忧了,但老天没有遂了她这个心愿。就在六年后的一天,万贞儿又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宪宗还有一个儿子活在世上,并且还被原来的皇后吴氏悉心照料着,孩子的母亲是一位姓纪的宫女。

  一天,太监张敏和平常一样给宪宗梳头。但宪宗却呆呆地望着镜子,然后叹道:“朕已经老了,却没有一个儿子!”话音刚落,张敏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道:“皇上请恕奴才死罪,其实万岁爷还有一子!”宪宗惊诧万分。于是,张敏就娓娓向皇帝道来:“小皇子现在被养育在西内密室,已经六岁了。因为害怕遭到毒手,所以就藏起来没敢报。”知道自己并非尚无子嗣,宪宗真是又惊又喜,立即摆驾至西内,派张敏去领皇子前来见面。

  原来,成化三年间,朝廷将一批男女俘虏押解入京城。在这些俘虏中有一个姓纪的女子,她长得花容月貌,被充入掖庭。后因性情善良贤淑,又富有学识而被升为女史。幸运的她在不久后又被王皇后看中命她去管理内府库藏。有一次,宪宗偶然来到内藏,发现她口齿伶俐对答如流,十分喜爱。后又见她生得俏丽美艳,妩媚动人,便偷偷宠幸了她,没多久就怀孕了。这件事没有逃过万贞儿的利眼,她派人去探听实情。但心慈的宫女不忍心看着皇上的子嗣又遭残害,就谎称纪氏生了鼓胀病,这才使万贵妃取消猜忌。几个月之后,纪氏生下了一个男孩。但这并没有给她带来一丝的兴奋,反而是更多的忧愁,因为她知道在万贞儿的魔掌下,她肯定会有性命之忧,无辜的小生命也一定逃脱不了。深思熟虑之后她决定将孩子交给太监张敏,命他将孩子溺死。但和善的张敏想到皇上年纪越来越大了,至今尚无子嗣,自己不能做对不起国家对不起皇室的事。于是他冒着危险把皇子偷偷送到了废后吴氏那里,吴氏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把皇子放在自己居住的西内悉心照料,皇子这才安然活了下来。

宪宗一见到了儿子不禁悲喜交集,一把将其拥入怀里。紧接着,宪宗就下令向内阁报喜,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之众臣,第二天早朝大臣们就一齐向宪宗道贺。宪宗还命内阁起草诏书颁布天下,替皇子定名叫祐樘,并封纪氏为淑妃,移居西内。大学士商辂担心这个孩子会重蹈皇太子祐极的覆辙,但又不敢明言,只得向皇上奏道,让母子住在一起便于照料养育。宪宗准奏,众人这才有了些许放心。但此时的万贞儿却气得咬牙切齿,所以在那一年的六月就暗地里处死了纪淑妃。究竟死于何因,谁也不敢过问,不过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张敏见到淑妃被害,便先行一步吞金自杀了。

  此时的小祐樘已经被立为太子,一下子成了所有人的宠儿。周太后为了保护这个孙儿,命宪宗将祐樘交给她。无从下手的万贞儿又气又急,于是她下定决心要逼宪宗易储。虽说当时的万贞儿已经年过六十了,但宪宗对她还是有几分的惧怕,再加上一些奸臣勾结万妃,大肆侵吞内府钱财,太子登基对他们造成了很大威胁,于是也帮着万贵妃一起攻击太子,宪宗只得答应了。不过第二天,宪宗正想再召集群臣商议此事,忽闻东岳泰山发生地震,且据天象所测说此兆应在东宫。宪宗以为废太子会惹怒天意,于是便不再提易储之事,这才保住了太子的地位。此时的万贞儿也因为除太子而费尽心机,使得肝火攻心,最终一病不起。成化二十三年正月,万贞儿暴疾而死。万贞儿死后,宪宗悲痛欲绝、辍朝七日,凄然说道:“贵妃一去,朕亦命不久矣!”同年的八月,宪宗也戏剧般地得了重病,追随万贵妃而去,终年四十一岁。

  万贞儿和宪帝打破世俗,不顾舆论演绎了一段感天动地的姐弟恋。如果单纯以感情而论,那这场感情就足以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媲美。宪帝身为一国之君,即便有三宫六院但也只爱万贞儿一个,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另眼相看。但是万贞儿在这段感情里却不满足于单纯为了爱而爱,她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和野心,所以人们提到万贞儿时总是将她和恶毒、阴险等字眼联系起来。看来生活在后宫里,看似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却处处隐藏着致命的陷阱。

  历史上受到专宠的妃子很多,但若论情况之离奇,谁也比不过万贞儿。万贞儿以一个大皇帝十九岁的宫女,最后再以半老徐娘的身份夺得专宠、幸冠后宫,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很难让人接受的,更何况是在封建时代的明朝。但富有心机的她确确实实地做到了,在与宪宗二十多年的感情里,万贞儿成功地将母亲、初恋情人和政治盟友三个角色融为一体,让宪宗对她依赖、留恋,兼有佩服,更令他们的关系成为一段密不可分的联盟。万贞儿从宫女到贵妃一步登天地创造了奇迹,所有是与非也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声明:《魅力无穷的万贵妃:历史上真实的万贞儿》一文由倾城网(www.hercity.com)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发邮件到info@hercity.com处理!


一灯如豆


1、姐弟恋年龄差距悬殊

万贞儿比丈夫朱见深大了十九岁,在现代人眼光看来也算是年龄差距大的,更何况是民风守旧的明朝。

2、帝王情深

都说后宫女人花无百日红,万贞儿得朱见深一生宠爱,万贞儿死后,朱见深伤心欲绝、壮年早逝。这一对比顺治和董鄂妃还传奇。


闲谈历史八卦


都别抢,我来答。

是的,历史上不乏受宠的妃子,如杨贵妃。不过,说朱见深和万贞儿的情况比较离奇并不准确,一个不是商纣王,另一个也不是苏妲己,只能说两人年龄的悬殊过大,所以让他们的情感产生了一种不同的异样情愫,那就是“恋母情结”。

恋母情结

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学术词汇叫做俄狄浦斯情结。它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俄狄浦斯无意中杀死自己的父亲,且在不知道母亲的身份之下迎娶了她。后来精神学家们把这种现象加以扩展延伸,将其描述为恋母情结。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进而对母亲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情依赖。而朱见深和万贞儿之间的感情就存在这样一种“恋母情结”,但万贞儿并不是朱见深的母亲,“恋母情结”并不一定指迷恋自己的母亲,而是指婴儿在成长过程中对扮演自己母亲这个角色的女性产生的情感依赖。

事情原因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刺俘虏做了人质,此时的明朝面临着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朝堂之上一片惊恐,在这个混乱的局势下,以于谦为首的一群大臣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推上皇帝的宝座,让他来稳定时局。

因为这个时候的皇太子朱见深才仅仅两岁,为了避免主少国疑,因此才让朱祁钰来做皇帝。而这个时候已经19岁的万贞儿被明英宗的母亲孙太后(《大明风华》里的孙若微)派去照料年仅两岁的朱见深,她并不是朱见深的乳母,仅仅只是侍女,但却无形之间承担起朱见深的母亲这一角色。

在朱见深一直登基为皇帝前的这段岁月,万贞儿一直形影不离的待在朱见深的身边照顾他,这也就不难怪朱见深会对万贞儿产生一种懵懵懂懂的情感了。再加上万贞儿和他又没有血缘关系,这自然让朱见深不必顾忌人伦礼制,在心理和道德上没有负担和束缚。

因此,朱见深继位为帝以后,心心念念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给自己这位贴身保姆一个恰当的名分,那就是册封她为皇后。但是此举遭到了他的生母周太后的反对,因为万贞儿出身低微,只是一个宫女,无奈之下朱见深只好依照周太后的安排迎娶了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的女儿。

而万贞儿只被册封为贵妃,但婚后的朱见深对吴皇后并没有兴趣,心思一心放在了万贞儿身上。仅仅一个月以后,就找了一个理由把吴皇后给废了,据说是因为吴皇后和万贞儿产生了冲突,进而惹怒了朱见深,这才导致吴皇后被废。

不过吴皇后尽管被废除了,这并不意味着万贞儿可以成功上位。新皇后是王氏,这位皇后上位后和万贞儿保持了一种相对和谐的关系,主要也是王皇后不愿去招惹万贞儿,因此万贞儿虽然只是贵妃,但实际上已经是后宫的真正主人。

而这些都得赖于朱见深对她的宠爱,哪怕她是一个年长朱见深17岁的女人。

专宠万氏

朱见深对万贞儿很是宠爱,几乎已经到了万般纵容的地步,由此可见朱见深对万贞儿的迷恋。而万贞儿也依靠朱见深对自己的宠爱,一时间风头无两,权倾朝野。她是后宫的主人,这自然是不必说了,后宫中的其它妃子自然是不敢和她争风吃醋。

外朝的大臣们看到万贞儿如此受宠,也开始巴结起万贞儿。内阁大学士万安因为和万贵妃是同姓,因此自认是万贵妃的侄子,因此和万贵妃走的很近。不过万贵妃虽然深得皇帝的宠爱,但是对政治似乎并不感兴趣,也无心插手朝政。

她唯一在意的就是巩固自己在后宫或者说在朱见深心中的地位,她曾为朱见深产下一个儿子,可惜仅仅一年以后就不幸夭折。这对于万贞儿和朱见深来说打击颇大,也让万贞儿对自己的地位产生了恐慌。因为她知道随着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可能某一天朱见深就会把他抛弃。

正所谓“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

因此万贞儿不惜一切手段打击其它试图以“母凭子贵”的方式上位的妃子,但凡有怀孕迹象的妃子,万贞儿都会在私底下派出太监悄悄使对方流产。这一度导致朱见深差点绝嗣,他唯一留下的一个儿子明孝宗还是无意中宠信了一个宫女纪氏,而这位纪氏由于人缘不错,因此得到太监和宫女们冒着被杀头的风险保全下来的。

直到明孝宗长到六岁时,朱见深才知道自己原来还有一个儿子。但随着真相被揭开,纪氏也随之神秘死亡,想来应该是万贞儿暗下毒手。为了防止太子被害,明孝宗被接到周太后那里抚养。由此可见朱见深对万贞儿的宠爱已经达到无限放纵的地步。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58岁的万贞儿去世,朱见深伤心欲绝,辍朝七日,大哭说:贞儿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这一年八月,郁郁寡欢的朱见深也随之去世。

两人的感情其实是值得肯定的,而万贞儿虽然手段相当毒辣,但是好在她对朝政不感兴趣,好歹没有做出过什么祸国殃民的事情,她的一切手段无非都是为了巩固自己在后宫乃至朱见深心中的地位,其实也算是人之常情吧。

亲,对这个答案满意的话,点赞关注鼓励喲~


围炉谈史


万贞儿,后世称为万贵妃,青州诸城(今山东潍坊诸城市)人,明宪宗朱见深妃嫔。二十余年间,她不是皇后,却胜于皇后,荣冠后宫。

万贞儿是朱见深幼时的保姆,年长朱见深17岁。朱见深18岁登基,万贞儿已35岁。本欲封万贞儿为皇后,因母亲周太后反对,只得封为贵妃。但他不近周太后为他选定的年青貌美的吴皇后,却一心只爱半老徐娘万贞儿。吴皇后气不过,杖责了万贞儿一顿。朱见深一怒之下,废了吴皇后。但对再立的王皇后,他依旧不亲近,使王皇后形同傀儡。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万贞儿因病去世。年58岁。朱见深哀叹:"贞儿不在人世,我命亦不久矣。同年八月,他也因病而逝,年41岁。

皇帝宠爱妃子,一般都是越年青越好。比如有的皇帝,都是六十几岁了还临幸十几岁的小妃嫔或宫女。而万贞儿离奇之处在于,她竟能让小自己17岁的明宪宗独宠自已,而且始终不移。

这固然跟宪宗幼时不幸遭遇有关〈朱见深二岁时,发生土木堡事变,父亲朱祁镇被鞑靼人抓去。奶奶孙太后让万贞儿照顾他),对万贞儿有恋母情节。但也很难解释周全。这与朱见深本人感恩专一的性格有关,也应该是万贞儿品质比较优秀所致。

有些纪载把万贞儿写得很恶毒很坏,甚至陷害皇子,好象不大合情理。如果她那样恶毒那样坏,明宪宗还能二十三年如一日地宠爱她吗?

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