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清朝过大于功吗?如何看待清朝对历史的影响?

知秋知春


满清王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

应该说是一个有功有过功小于过的时代。满清王朝最大的功劳就是所谓的带来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确实,清王朝对于我国版图的奠定作用,不容否认。

清王朝应该说成功的使得皇权渗透到了他们统治下的每一个地区。在西藏设立了驻藏大臣,和珅的兄弟和琳,就曾经担任过这个驻藏大臣,对于西藏的各项制度的完善,颇有功绩。在清朝的时候还完善了金瓶掣签制度,使个班禅额尔德尼和达赖喇嘛的传承有了明确的规定,不会再出现以往那种混乱的局面。

康熙年间出兵台湾,彻底解决了台湾郑氏割据政权,在台湾省建立起了有效的统治。在新疆也颇有建树,乾隆年间平定大小和卓,甚至在晚清迎接左宗棠一人之力,收复伊犁。雍正皇帝通过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于西南地区的控制。这些功劳我们作为后来人,自然不会忘记。

清政府在其他方面给我国带来的危害,也是让人难以忘怀。首先还是领土方面,割让割让再割让,从南京条约开始,清朝就开始了卖国之旅,从香港岛到台湾省就没有大清朝不敢割的地方,正所谓犯我大清者虽远必赔!

不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被人家烧了圆明园,还是镇南关大捷打退法国人。无论胜负,大清朝的态度,就像中国男足的水平一样,始终保持一致,赔钱,赔地,赔礼道歉,整个一个三赔帝国。

到了后来大清朝算是雄起了一回,紫禁城里那个老妖婆向11国宣战,大清朝被列强摁在地板上,狠命的摩擦。这才有了老佛爷那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惊天豪语!数千年来天朝大国的脸面,都被大清朝丢尽了。

清朝对于我国在科技方面的落后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在明朝的时候,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还是比较频繁的,像徐光启这样的内阁大佬对于欧洲以及世界的形势还是比较清楚的。

他们乐于接受西方文化,西方的科技,像徐光启这样的士林领袖,他很乐意将自己学到了西方的先进科技以及文化传播给身边的朋友,学生,可以说明朝有一大批懂得西方文化,懂得西方科技的人。

而且明朝对外也是特别开放,对于自己存在不足的地方,他们乐于向西方求教。比如说明末在登州孙元化的手下,就有很多葡萄牙的炮手,教导我国的士兵如何放炮。

而在清朝,康熙皇帝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知识之后,深感西方科学文化的强大,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绝对不能让汉人和蒙古人学到这些知识,生怕他们造反。

而康熙的好孙子,清朝另一个所谓好皇帝乾隆又是一个自傲自大的人,对于手下首席大将傅恒提出的研究西方火炮火枪技术嗤之以鼻,这使得中国失去了最后一次在军事科技上追上西方世界的机会。

所以在鸦片战争之中,曾经引领世界长达2000年的中国,被后起之秀英国暴打,毫无还手之力,这个锅清朝必须得背。

在科技上如此,在文化上亦是如此,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的时代,清朝的统治者在文化上极度不自信,这就有了大清朝特色的文字狱。所谓清风不识字,何来乱翻书?简简单单十个字,就要了诗人的脑袋。

乾隆皇帝修四库全书,简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浩劫,用修书的方式在毁书。为了维护满人的统治,对历史资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删除,对我国的文化破坏相当于好几次12级台风。

再者,清朝入关之后,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为代表的一系列反人类的措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这些都是满清王朝的杰作,场面之血腥残忍仅次于南京大屠杀。

所以我认为清朝对于我国历史来说有功有过,但是过妥妥的大于功。


历史评说


在我看来,清王朝的功与过不是单单的说谁大于谁就可以定论的。

要论述清朝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是一个很空泛的话题,因为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前期都有过繁荣昌盛之时,后期也都存在着昏庸无能之日。

清朝自然也能不免俗,但因为其被外国侵略的特殊性,所以相对于其他王朝来说,值得我们可圈可点的地方太多。

所以只有当我们走进清朝,客观地去看待这个朝代的历史进程,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清王朝之功

最后一个大统一的王朝,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的领土疆域和民族的多样性、完整性。在清朝实现了封建政治与经济的巅峰,为近代中国保留了一定的底蕴。清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打下了基础。为后世留下了较为丰富和宝贵的历史典籍和资料。

清王朝之过

闭关锁国,使得中国与世界脱轨。被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屡屡侵略,割地赔款,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权辱国。大量的文物流入国外,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不思进取,只想去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关心劳苦大众。是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祸源所在。

总结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清朝在其国门被打开之前依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当封建社会遇到了更为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其失败是必然的,因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虽然清朝的近代化历程是被迫的,但是也正是因为它的腐朽,加快了民族思想的觉醒,使得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思想的解放无疑促进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为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所以,清朝有功,但它的功不值得我们去原谅它;清朝有过,但它的过也让我们能够理解。

如今我们去回顾历史,历史已然已经告诉我们答案:清朝的功与过已是过眼云烟,而它对中国的影响却永远不会消散,作为中国由古代到近代的转折点,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重要一环。


历史消消乐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比如说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是过。但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我中国人的老大气质,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开始开眼看世界。

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功过不同。

很多历史叙述,看起来是事实,但是绕到事实背后一看,往往全是观念。反过来,因为某种观念先入为主,很多事实也就被我们视而不见。

我们一般的观念,清代的崛起,是典型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征服南方农耕民族的过程。本质上和五胡乱华、蒙古建立元朝是一样的。在传统儒家的观念里,这是夷狄乱了华夏。在现代语境里,这是野蛮征服了文明。

我们上中学的时候,都知道一个叫陈天华的人,早期革命党人、青年革命家,写了一本书叫《猛回头》,当时影响很大。其实很少有人真看过这本书。这《猛回头》不是什么理论著作,它是用当时最通俗的民间鼓词的形式来宣扬革命。

我们来看看其中关于清朝入关的那一段是怎么写的:“俺汉人,百敌一,都是有剩;为什么,寡胜众,反易天常?只缘我,不晓得,种族主义;为他人,杀同胞,丧尽天良。”那意思就是,我们汉人人口比满族人多多了,一百个人杀他一个,杀光了他都还有剩。哎,那为啥反而败了呢?因为我们汉人不晓得种族主义,不会团结起来抗敌。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说法有点太粗糙了。但是,陈天华指出的一点事实,很难理解。就是为什么满洲人口那么少,但是可以征服汉族呢?表面的答案是,汉人不团结啊,有吴三桂那样的汉奸啊。但是接着问题就来了,还不只是吴三桂啊,清初还有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他们可都是清兵入关前就投降清朝的汉人。

少数民族在成功南下之前就有那么多汉族降兵降将,这在中国历史上好像还真是第一次。他们都是贪生怕死吗?都是甘做汉奸吗?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看了《发现东亚》这本书,这个长久以来的疑问才算是得到了一个解释。关键问题还是视角,我们一般是以中原为基本视角来看入关之前的清朝,怎么看都是边陲,怎么想象它的文化状态都是野蛮。

但是,如果我们把视角换成以满洲,就是中国的东北为核心,你就知道了,满清入关不全是运气,而是一个已经酝酿了很多年的、做足了准备的一个事件。

我首先举个例子,来说明转换视角这件事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明朝万历年间曾经发生过一次抗日援朝战争。大体上,就是日本的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明朝援助朝鲜打败了丰臣秀吉。你说这和满清崛起有什么关系。对,站在中原王朝的角度来看,这是两件事,面对的是两个敌人。但是站在满清的角度看,这是同一件事。

抗日援朝战争发生在哪一年?1592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决定性的一战,发生在1593年。你看,换一个视角你就会发现,正是因为东亚的三个大国中国、日本、朝鲜发生了战争,前后打了7年。战争的结果是大家都打得民穷财尽,各国没有力量遏制努尔哈赤的崛起,这才给了他宝贵的几十年时间,统一了女真。

这一统一,它可不是一个地方势力那么简单。你想,在东北那个地方,女真人的力量是最弱的,周边的明朝、蒙古都比它强。想存活下去,就必须是一个多元政权,而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单一思维的政权。它统一了,按力量来说,它刚开始可能还是弱,但是在思维的多元性上,它可是一个新物种。周边的几个政权,都不如它。

这一点,在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执政期间的一系列举措就表现得很明显。皇太极是1626年即位的,十年后,也就是1636年,他通过一系列的攻伐,已经基本解决了蒙古问题。

这一年3月,漠南蒙古十六部齐聚沈阳,正式奉皇太极为蒙古大汗,奉尊号“博格达·彻臣汗”。你看,这个时候的皇太极身上,已经有了蒙古大汗的身份。要知道,自从成吉思汗之后,第一个不是成吉思汗子孙的人当了蒙古大汗。你就想吧,这个变迁有多大。

5月,皇太极把国号由“后金”改为“大清”。在登基仪式上,发生了一件事。参加登基仪式的朝鲜使臣,因为朝鲜是明朝的属国嘛,所以拒绝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言下之意就是不承认他为天子。那好,这一年年末,皇太极征伐朝鲜,迫使朝鲜断绝了和明朝的宗藩关系,成为清的属国。

你看,这个时候距离清军攻占北京,还有七八年时间。但是请注意:这个时候的大清,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女真人国家,它已经隐隐然有“天下”的概念了。它已经解决了和蒙古的关系,朝鲜也成了它的属国。中原王朝经营天下做得到的事,大清已经做到了;中原王朝没有做到的事情,它也做到了。在区域政治上,它的整合层次更高。

到了皇太极的时候,满清治下的汉族人口已经非常多了,它就保护汉民,重用汉官,开科取士,这一套打法搞下来,汉族人对政权的认同当然就有了。这才能理解为什么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这样的汉人为什么死心塌地为大清卖命。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也可以去听施展老师的课程《中国史纲》。那里面对大清怎么完成中原、草原、西域、西藏的整合,有非常精彩的论述。

满清的这种多元性,其实从一个细节也可以看得出来。

我们都知道一个词,叫旗人。过去,我们站在中原人的视角,通常觉得旗人就是后来的满族人。其实不是。

旗人指的是跟随大清入关的所有人。其中既有满洲八旗,也有汉军八旗,就是汉人,还有蒙古八旗。入关后,八旗主力除驻扎北京外,还在杭州、武汉、西安、荆州、广州等几十处重要城市驻防。“旗人”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享有诸多特权。比如,旗人世代不必从事劳动生产,其生活来源全部由国家承担。旗人比民人享有更多的机会做官。

但是,旗人对应的不是汉人,而是民人。什么意思呢?就是它不是一个民族的概念,它是一个特权阶级的概念。是到了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为了强调民族区别,才把“旗人”和“满洲人”这两个概念混同起来。

这么前后逻辑一捋顺,我们才知道,满清入关其实不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民族征服农耕民族的故事,而是一个整合了中原、草原、西域、藏区的更大的统治解决方案,胜过了只以中原为基本盘的统治解决方案的故事。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你可以去搜索一个词,叫“新清史”。这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研究清史的学派。他们就是试图打破汉族中心的视角,来研究清代历史,获得了很多学术成果。

这两天,我们是借用了《发现东亚》这本书里提供的例子,跟大家聊了什么叫意义的建构。大到民族、国家、文明,小到企业个人,发明一个观念,然后把这个观念栽倒别人的脑子里,让他按照别人的方式来理解自己。这不只是一个文化现象,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博弈战场。


萧立誌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统治中国的时间呢,276年,可以说清朝呢,受人赞扬的也有受人诟病呢,也是非常多。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1从功劳方面来讲,清王朝统一了中国。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对于西藏的设立了驻藏大臣。完善了西藏的达赖和班禅的传承制度。加强了西藏和内地的联系,维护了西南边境的稳定。对于新疆方面儿评定大小和卓之乱,设立了伊犁将军府,稳定了西北的疆域稳定。在康熙年间平定台湾。这些都是从大的疆域领域来说,对于祖国领土完整的功劳。

2从文化上面来说,在乾隆年间编定了四库全书。对于系统的保存文化起到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编定四库全书的时候,为了维护满人的统治对于历史资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删减,对于文化的破坏也是非常巨大的。

3雍正年间的政治体制改革改土归流。对于西南特别是云贵川地带的统治加强了很多。包括设立军机处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集中。

4他是清朝的,过错方面也是非常多的清初满人数量比较少。国家对于满人的进行了圈养,不用从事任何的劳动就可以由国家进行发口粮进行供养。从乾隆年间开始吧,这已经成为了国家很大的负担!

5清朝建立统治之后,由于对自己的同志不自信。为了加强同志呢,对于汉民族采取了思想上的打击。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文字狱。乾隆在位60年,文字寓意就130多起,而且是比较大的文字狱。可以说汉民族在思想上的落伍应该是从清朝开始的。当时的文人不允许有思想,大家没什么事做的,只能研究研究古代的文献。纵观清朝,思想家非常的少。也使得整个中华民族落后于世界,所以说清朝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6清朝后期呢,统治腐败,各地赔款使中国丢失了数百万公里的土地,而且对外签订了大量的丧权辱国的条约。进一步加重了民众的负担。而统治阶级呢,不求改变,反而变本加厉的剥削民众。

7清朝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呢,为了使汉民族屈服,采取了留头不留发的政策。当民众反对的时候呢,自到了扬州三日,嘉定三屠。整个南方地区死伤数百万人。对于整个汉民族的精神打击非常之大。

所以对于清王朝呢,他有公与国家的地方,同样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思想精神上的伤害是非常非常之巨大的。从大的历史角度来讲,清朝的过,快要抵过功了!


历史爱好者部落


关于清朝的功和过,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过大于功,有的人认为功过都有,属于功过相抵。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普遍存在这种想象的?清朝有哪些过失和功绩?

每个朝代都有自身的贡献,清朝也不例外,作为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她是独特的,独特到让你感到悲壮,甚至气愤填膺。

而清朝有哪些功劳?

对于清朝来说,最大功劳是在领土开疆拓土这方面。在康熙年间,打败沙俄、噶尔丹等,获得了漠北蒙古、西藏等地。再到乾隆年间,拿下西域,形成一个大统一、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在中国朝代领土的控制上,很多朝代都无法和清朝相比,只因清朝采取了,针对各个地方实行不同的政策。

蒙古地区,采取满蒙联姻、分封以制其力、崇释以制其生。三大政策下,蒙古地区只能被清朝牢牢控制在手中。对西藏采取册封制度、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这都实际控制了西藏。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改土归流政策,让少数民族地区直接被清朝控制,不再是由少数民族领袖统治,这些都是清朝在领土控制方面实行的政策。

而新收回来的新疆,制度和中原内陆省份差不多,清朝设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由于清朝前期对领土面积积极的扩张,打下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对如今的版图有着很大的贡献,没有领土,我们还谈什么复兴?

清朝的过失

由于清朝末期,世界已经把清朝甩在了后面,清朝落后世界太多,根本追不上世界的脚步,即使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变革,依旧无法改变清朝的落后的局面,落后就要挨打。

由于清朝的落后,造成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耻辱,大量的领土被沙俄割让和占领,甚至干涉和策划中国的省份分裂,让落后的清朝疲于应对。在丢失的领土中,我们失去了大量优质的好地方,东北没有出海口,外东北,外西北等,曾经的好地方,如今只能看看,清朝也成丢失领土最多的朝代。

在整个清朝晚年中,签署了大量的耻辱条约,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断的加深。特别是被日本赢得甲午战争,气愤之情不断被扩散到每一个华夏儿女中,连一个小日本都打不过,可见国人对清廷的厌恶。在这段时间里,天空是黑暗的,没有光明,没有希望,许多人心中都有一层阴云,或许推翻清朝,才是他们该做的,而不是继续拥护清廷的统治。

在条约的签署下,付出各种权益外,还有大量的白银,12亿多两白银,被迫流入到世界列强的口袋中。在这一桩桩耻辱中,中华民族跌落到谷底,成了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清朝有功也有过,功过相抵。如果按照明朝的版图,或许就没有今天的960万平方公里,即使清朝丢失再多的领土,也给民国留下1100多万平方公里。当然也不要忘记末期的清朝,那是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时代。

如今对清朝有不同看法的人,还是有很多的,原因很多,比如: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政权,清朝实行文字狱、清朝剃发易服等等,不断加大各民族的矛盾。这些都成为别人不喜欢清朝的原因。


文史浅聊


任何朝代,任何执政府,都有功和过,就像人性,不可能有一个百分百完美的朝代或执政府。

因为清朝所处的时间有点特殊,所以更容易让人们想起它的大过。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封建王朝达到顶峰的时代。应该说在乾隆中期以前,这个王朝还是有政绩的,也就是功。

清朝最开始的建立者们,还是励精图治的,它推翻了一个确实腐朽的明王朝,建立了一个鲜活的新朝代。在康雍乾时期,中国的疆域达到了空前的大,可以说此时的中国实现了真正的民族大融合,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因为在以往,不论是作为汉族的统治者,还是少数民族的统治者,都没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大统一,总是处于敌对割据状态,但是清朝做到了。

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达到鼎盛时期,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中央集权制是落后的,但站在封建社会时期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一大进步。在这个时期,中国的人口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总体来说人民安居乐业,没有战乱,这个时期的皇帝也都人格健全,没有一个昏君,起码都是励精图治的。

盛极必衰,这是一个万古不变的道理,当封建王朝达到鼎盛时,必然也是衰败的时刻。恰好清朝处在了这样一个时代,如果换作别的朝代,大概也是这样的历史必然。这是一个大的时代潮流,中国的闭关锁国其实从明代就开始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在明代就被掐断了。从今天的角度看闭关锁国确实使中国的发展滞后了,但是在那样一个时代,在倭寇海乱盛行的时代,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不能说闭关锁国就完全错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是整体人民的意识,不能归咎于某个朝代,或者是某个皇帝身上。

当然清朝的皇帝尤其是乾隆帝,因为自己的主观性,自己人性的弱点,确实加速了中国的落后,因为最高统治的意识形态就是普通臣民的意识形态。封建王朝的衰败是趋势,是历史必然,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无法改变。任何朝代处在清朝这样一历史时期,都是这种必然的结果。所以后来的皇帝无论个人如何努力,如何励精图治,都改变不了这种现状了,但有一点至少他们不是昏君。

因为清朝处在这样一个时期,所以后面所带来的屈辱,它带来的过与错,或者是之前的功,都必将由这个朝代来承担。


亿书


清朝做到了大一统,保护国土,开疆辟土等等,都可以算是功劳,但往深处想想,其实都是统治者基本责任。

清朝真正让人无法忘怀的我们如何一步步的走向自我封闭,如何错过了机遇,最要命的是因为技术落后造成生灵涂炭,国之不国。

清朝最让人诟病的是闭关锁国,由此导致新鲜的事物和先进的技术没有办法形成广泛的辐射效应,无法自下而上的推动本国技术的发展。而我们古代技术的发展主要来源于生活和生产的经验总结,广大群众是技术的使用者,统治者主要是辅助功能,但不是主体。所以闭关锁国阻隔技术革新的群众基础。

其次,满人作作为渔猎民族,即使有一些农业生产经验,但和广大中原地区相比几百年生产经验相比,我认为他们并不能深刻了解技术的进步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他们对新技术没有很大的渴求。而且统治者的忧患意识也不够好,没有预估外部的新技术新变化会对本国带来什么冲击。

再者,清朝时期,满族处于金字塔顶端,满族和汉族之间的界限很明显,底层汉族人民要进入到更高层次,可能只有科举考试了,但是科举考试考的内容很僵化,又加上文字狱,统治者又贯会实行愚民政策,整个社会的思想都犹如死水。即使新思潮进来,这些读书少又能接受多少??

所以,清朝整个时期,从下到上,从内到外,都没有做好迎接新事物的准备,脱离了时代是必然,被动挨打也是不可避免了


大肥miu


1.中国自清朝以来第一次有效的控制长城以北,蒙古,新疆和青藏地区,疆域面积是明朝时的两倍。

2.中国自清朝以后人口第一次突破一个亿,到清朝末年人口达到4亿,而此前明朝万历年的最高人口记录也不过一个亿。

3.通过宗教输出有效的瓦解了蒙古族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解决了中原王朝几千年来最大威胁力量。

4.人口大爆炸带来的农民起义因为任用汉族官员而得到解决,换作其他王朝早就改朝换代。

5.面对外国的侵略能反省,洋务运动推动了民族的现代化进程。

6.历史需要用辩证的态度去看。


三辨先森


清朝之功在于确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大概范围,做到了统一,但是闭关锁国严重的阻碍了科技进步,使中华遭受百年屈辱,还是历史上第一个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的中国王朝……尼布楚条约



oO太初Oo


从整个清朝来看,清朝刚开始就大肆屠杀汉人,到了康熙朝虽然是扩充了国土,但对百姓而言同样是生活的水深火热。到了雍正朝可以说是老百姓相对日子最好的时候,雍正的各种改革政策,实际就是在拉平贫富差距;到了乾隆以及之后的,清朝就开始走下坡路,直到灭亡。清朝的功绩就是扩充了国土,清朝从明朝接手的国土有700多万平方公里,清朝最鼎盛时有1300多万,到了清末剩了1000万左右,也就是说比刚接手的时候扩充了300万左右,比现在的国土大一点,所以国土扩充上来说,清朝是有功劳的。从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来说,清朝就完全是过了,尤其是文化和科技上,清朝是一个毁灭性打击的时段。从民生上来说,除了个别战乱时代或晋朝那样黑暗时代外,清朝的民生是最惨的,其他大一统时代百姓好歹还能安居乐业,清朝百姓却过的跟叫花子一般。从总体来说,清朝功三成,过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