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肇庆市历史上都有哪些名人呢?他们因为什么而出名?

Fengxiao韬


1926年,广州革命政府以广东为根基,正式誓师北伐,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击败北洋军阀,成为中华大地新的统治者。作为国民党崛起的根基之地之一,广东肇庆当然也涌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近代历史名人。



余汉谋

余汉谋,字幄奇,1896年生于广东肇庆,民国期间主要的粤系将领之一。余汉谋曾两度主政广东,官至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陆军一级上将。

余汉谋毕业于大名鼎鼎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毕业后,余汉谋先到皖系军队内担任排长,后进入粤军,历任粤军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25年,在广东的各军阀部队,包括粤军在内,被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担任团长的余汉谋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余汉谋历任第四军副师长、师长和副军长。1931年,余汉谋担任粤军第八路军第一军中将军长。是的,你没有看错,抗战期间大名鼎鼎的共产党军队——八路军,其实原来是粤军的番号。

1936年5月,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和广东军阀陈济棠密谋反蒋,他们打出了“抗日反蒋”的旗号,试图推翻蒋介石对中华民国的统治,这就是著名的“两广事变”。而此时,随着日寇侵华加剧,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余汉谋对陈济棠等人不念民族危亡,争权夺利的行为十分反对,他派人秘密接洽蒋介石,并率领路线拥蒋反陈,两广事变和平解决,陈济棠被迫下野,余汉谋被任命为第四路军总司令,兼广东绥靖主任。

全面抗战爆发后,主政广东的余汉谋也遭到了日寇的进攻。1938年9月19日,日寇集结7万陆军,5000多艘舰船,一百多架飞机在广州大亚湾登陆。然而余汉谋却并没有抵抗,日军轻而易举的占据了广州。余汉谋不战而退行为令全国哗然,指责声铺天盖地而来。



知耻而后勇,在1939年和1940年爆发的两次粤北战役中,余汉谋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击败了来犯的日军,给日寇以极大杀伤,取得了两次粤北会战的胜利。

解放战争期间,余汉谋历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广州绥靖公署主任、华南军政长官等职。但是面对国民党一败再败的大势,余汉谋也未能力挽狂澜。1950年,余汉谋率残部到达台湾,同大多数国民党将领一样,失去实权后,余汉谋担任了一些虚职,1981年在台北逝世。



邓兆祥

邓兆祥,1903年生于广东肇庆,1955年,邓兆祥被授予少将军衔。但是不同于绝大多数的开国将军,邓兆祥并非出身红军,也不是八路军,而是在1949年,率重庆舰在上海吴淞口举行了著名的“重庆号起义”,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行列。


邓兆祥先后毕业于黄埔海军学校、吴淞海军学校、烟台海军学校及南京鱼雷枪炮学校等海军军校,并曾留学英国,在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等海军军校学习。自然,毕业后的邓兆祥一直在海军中服役,先后担任北洋海军少尉、中尉,东北海军中尉、国民革命军少校副舰长等职。



1948年5月,邓兆祥就任重庆号巡洋舰舰长,“重庆号”巡洋舰是当时国民党最大的一艘军舰。1949年,起义后的重庆舰被敌机攻击被迫自沉后,邓兆祥先后担任安东海军学校、青岛海军快艇学校、第一海军学校校长、副校长等职,为新中国培育了一大批专业海军骨干人才。





在海军部队中,邓兆祥历任海军青岛基地司令部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等职。1998年逝世,享年93岁。


鸢飞九天2018


肇庆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的城市,在每个角落里,散落着许多的旧建筑。然而,这些看似普通的建筑物与肇庆历代名人息息相关!

1、包拯

包拯于公元1040年到端州任知州,即端州最高行政长官,当时他42岁,是第一次担任州级长官。包公主政端州3年,政声斐然。他因地制宜,开创了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式农业之雏形;他设立了一座庞大的储粮备荒的谷仓--丰济仓;他创建了端州第一个交通和邮政总站,创办了端州第一所公立学校。包公为端州成为西江中下游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作了贡献。

▲星岩书院,是岭南最早的书院之一,也是肇庆历史上第一所公立学校。

包拯任端州知州三年,在端州城打了七口井。据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包孝肃为端州守,尝穿七井,城以内五,城以外二,以像七星,其在西门外者,曰龙顶岗井,民居环抱,清源滑甘,为七井之最。”西门外的龙顶岗井是目前仅存的两口包公井中较为完好的一口。

2、余汉谋

汉谋图书馆1935年,有钱任性的肇庆籍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余汉谋因捐资改建并赠一批古籍,这里就更名为"汉谋图书馆"了。别看房子只有矮矮的两层,总面积竟达为400平方米。

汉谋图书馆位于宝月台北侧,原为星岩书院众绿厅,民国初年又称“魁星楼”。汉谋图书馆位于城区宝月台原高要县中学内,今为端州区文化馆所在地。

3、利玛窦

仙花寺教堂遗址中国大陆的第一座教堂在肇庆,完全没开玩笑。虽然仙花寺教堂芳容已毁,其遗址已成为市文物古迹,主修建者还是传奇人物——利玛窦。

2006年9月8日,近百位社会各界人出席位于崇禧塔东侧的仙花寺遗址,为"仙花寺遗址碑"揭幕,以纪念利玛窦。

4、王泮

王泮生祠,纪念知府王泮,在肇庆任知府期间,主持修建了跃龙窦和崇禧塔,引沥水入西江,辟建七星岩景区,为七星岩点题了星岩二十景。建“仙花寺”,支持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肇庆传播西方文化。其人对我们现代影响最大的,就是现在看到的将东经150度经线放在正中的世界地图,就是他叫利玛窦改的!

5、吴大猷

五经里一巷,有名的历史建筑聚集地。一巷7号吴大猷故居,市级保护单位,吴大猷是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他的两位学生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6、冯誉骥

冯誉骥故居,一巷16号,市级保护单位,冯誉骥是清末的官员和书画家,他的仕途并不太光彩,但书画却很有名,而且是受到保护的。

冯誉骥平生嗜书画,为"粤东三子"(张维屏、黄培芳、谭敬昭)之一的张维屏所赏识,岭南人士皆以他为宗师,是晚清著名的书画家之一。时至今日,冯誉骥的书画作品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精品和各时期代表作品不准出境者"名单。

7、邓兆祥

邓兆祥故居,厂排街一巷35号,市级保护单位。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邓兆祥是一位神话般牛人。他在海军服役长达72年之久,堪称世界海军之“最”。

8、张闻天

龙顶岗公园,1920年龙顶岗设置炮台,1928年余汉谋下令改建为公园,现在属于军分区管辖,图中的建筑曾是软禁张闻天的地方。“文化大革命”期间,张闻天受到迫害,遣送肇庆,安置地点正是位于肇庆军分区龙顶岗西南侧牛岗的一所平房。

图城西清真寺后面的山就是龙顶岗

从此,张闻天在这偏僻的山坡中开始了长达六年的流放生涯。在那个昏暗的小屋里,张闻天不停地阅读,不仅读马列的中文版,还读马列的外文版。他不顾年老体弱多病,经多次请求,批准到广东仪表厂!新华印刷厂!市西区!红旗大队等20多个单位,在工厂和农村调查研究,参观考察,细致了解工人农民的生活情况和工农生产。正是这些阅读和实践经验,让张闻天最终写下了近10万字的文稿!该文稿成为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著名的“肇庆文稿”,可以说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早的理论成果。 

9、刘田夫

西江特委交通站旧址

西江特委交通站旧址,麒麟街54号,一间建于清末民初的普通民房,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西江特委机关及交通站的所在地。广东省原省长刘田夫同志曾在这里担任西江特委书记,领导西江两岸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是一间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小屋。

上诉的建筑物位置大致在以下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