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战国七雄之七国国君都是周文王的后代吗?有什么历史依据?

用户60318205760


周朝建立之初,为了更好地管理这样一个十分庞大的国家的每一寸土地,同时为了赏赐功臣、团结宗室,周天子将治下的土地划分成不同的地盘,将它们一一赏赐给为了周朝建立、昌盛所作出卓越贡献的功臣,商朝的遗留下来的一些王公贵族,周天子的王室贵胄。

后来一层一层的分封,各地诸侯在各地享有自治权力,彼此依靠血缘关系和与周天子的一些情分维持着和谐的关系,一片祥和太平。但随着一代一代的传承,血缘关系越来越淡薄,与周天子的情分越来越浅,中间的纽带变得若有若无,如同鸡肋。于是犬戎攻入镐京,周王迁都——历史走向了东周时期。

在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实各地的统治者也都还是那些功臣或者贵胄。那么在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中,还有没有周文王的后代呢?

在周朝建立之初,即昭王九年(前1044),周武王之弟召公奭跟随周武王发在牧野之战中击败了商军,商纣王自焚而死,自此商朝灭亡。在建立周朝之初的祭祀大典中,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手持大钺,召公奭手持小钺,左右夹辅周武王举行祭社大礼,向上天和商朝百姓宣告了帝辛的罪责。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册封其弟召公奭于蓟地,建立了臣属西周的诸侯国——燕国。但召公奭和周公旦一样,没有前往封地就封,而是派他的长子克前去管理蓟地,自己则留在都城镐京继续辅佐周王室。

晋国是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这个国家也是姬姓,其首任国君唐叔虞就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成王姬诵的弟弟。但是,从周襄王十九年(前633)晋文公进行改革——作三军设六卿起,这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瓜分了大诸侯的权力。到了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这晋国的六卿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又在周定王十六年(前453)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自此,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周威烈王被迫册封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于是,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氏——史称“三家分晋”。而其中韩氏先祖据考证是周文王的后裔,在晋国做事被封于韩原,故得韩氏;魏氏的先祖是周文王庶出子姬高,其后裔毕万在晋国做事封于魏,故得魏氏。韩魏二国虽然姬姓后嗣,但由于被赐姓,便没有燕国那样具有纯正的血统。

我们再来看看齐国,齐国之地最开始是分封给最大功臣——姜子牙的,将这样一块又重要又离都城遥远的封地分封给姜子牙,足见周王对姜子牙予以的厚望和仰仗。周安王十一年(前391),田和废去当时的吕姓齐康公——史称“田氏代齐”。因此,齐国实际上是先吕姓后田姓。

电视剧《芈月传》中的女主人公芈月是楚国的公主,而这个芈就是楚国的国姓。而西边的秦国先祖秦非子其实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这两个国家都不是周朝国姓——姬姓。然而在七雄之外还有一个国家——卫国也是姬姓诸侯国,首都朝歌,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


邓海春


周文王为姬姓。所以,战国七雄并非都是周文王的后代。


1. 秦国、赵国

秦国的祖先为柏翳,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为赢氏。

蜚廉的一个儿子季胜,传五世到造父,为周缪王驾车,因帮助其平定叛乱有功,缪王赏赐赵城,从此造父一族称为赵氏,赵衰就是他的后代,也就是赵国的祖先。

蜚廉的另一个儿子恶来革,传五世到非子,因造父所受之宠,承赵城之名而姓赵氏。后因非子,擅长养马,受到周孝王的赏识,把他封在秦,让他重新接续赢氏的祀统,号称秦赢。

2. 齐国

齐国始祖太公望吕尚。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帝禹时被封在吕地,也有一部分被封在申地,姓姜。姜姓是炎帝部落的后代,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3. 楚国

楚国的祖先出自颛顼帝高阳。传四世到陆终,有六个儿子,长子叫昆吾,次子叫参胡,三子叫彭祖,四子叫会人,五子叫曹姓,六子叫季连,季连姓芈,是楚国王族的祖先。

周文王的时候,季连的后代有一支叫鬻熊。鬻熊如同儿子般侍奉文王,传四世到熊绎。

周成王要举用文王、武王功臣的后代,就把熊绎封到楚蛮,封给他子男爵位的田地,姓芈,住在丹阳。

4. 燕国为周室的分支

燕国的始祖是召公奭,姓姬,是周王族的一支,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分。周武王灭掉商纣王以后,把召公封在北燕。

5. 魏国、韩国为周文王之后

魏国祖先毕万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为晋献公的车右护卫,因灭霍、耿、古魏国有功,晋献公把古魏国封给毕万,立魏氏。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魏斯为诸侯,魏国建立。

韩国的祖先为周文王次子周武王后裔,晋武公封曲沃桓叔之庶子万于韩原,立韩氏。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韩国建立。

结语:除了魏国、韩国为周文王的后裔,燕国同为姬姓之后,再往上追溯,秦、赵、楚皆为黄帝之后,而齐国则为神农氏炎帝之后。这也就是为什么齐国成为诸侯联姻之首选国度吧!您认为呢?


我是“读春秋思无忌”,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也欢迎大家关注我。谢谢!


读春秋思无忌


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是西周王朝立国的核心构件,其中血亲关系成为维系统治的重要纽带,“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具五十三,”姬姓本家成为屏蕃周室的核心力量。

令周人没想到的是,由于本家候国多紧依王畿核心区,没有开疆拓土的战略纵深,还有承受来自外围强国的挤压,经过几百年的沉浮洗牌。进入战国后,姬姓本家己所剩无几。



那么战国七雄中,周文王的直系血脉还剩几个?

燕国毫无悬念算一个,燕国是召公奭的封国,召公奭是文王庶长子,深得文王、武王的倚重,武王去世成王年幼,召公派儿子姬克赴燕就国,自己留朝中与周公一起扶佐成王,著名的“划陕而治”就是他们干的。

燕国在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虽然都不能算强者,但却是唯一挺过八百年的姫姓诸侯国。比周朝国祚还长。


韩国 韩国属于姬姓晋国一脉,韩国先祖姬万为曲沃桓叔的庶子,因协助曲沃武公克晋有功,被武公封于韩地(陕西韩城)是为韩武子,在韩献子在位时成为晋的门阀名卿,传至韩康子。公元前403年,与赵魏三家分晋,迫周天子册封诸侯正式立国。

韩国处在中原核心区域左右不得伸展,一直充当三晋的小跟班,由于正好挡在秦国东出中原的路上,被秦第一个攻灭。

魏国 魏氏的先祖是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因为封国在毕地而得姓、所以也称毕公高,毕国在西周末期亡于西戎,其后裔沦为平民。毕公高的后代毕公万在春秋初期投奔晋献公,受到重用,晋升为大夫。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命毕万灭姬姓魏国,并把魏地(今山西芮城县一带)封给毕万。


公元前636年,毕万之孙魏犨因为随公子重耳出亡有功,晋文公重耳继位后,令魏犨承袭魏氏的封爵,列为大夫,治所在魏邑(今山西芮城北)魏势渐大。

三家分晋后,魏国率先掘起,一度时期占有河西,打的秦国喘不过气来。精锐步兵师团“魏武卒”名振华夏。

战国七雄中另外四路诸侯一一楚国芈姓、熊氏,始祖为祝融,自称蛮夷。

秦国、赵国同为赢姓赵氏。按《史记》所述: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造父有功於周穆王被赐以赵城,由此为赵氏。而秦的先祖恶来乃是蜚廉的长子、季胜的长兄。本为同根生,战国秦赵兄弟俩打的最凶。

齐国为西周功臣姜子牙封国,姜姓吕氏。与晋国命运一样,前391年,齐康公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姜姓吕氏被妫姓田氏取而代之,史称田氏代齐。


行者七王


首先,说下结果,战国七雄中,齐国是姒姓田氏,非周文王后代;楚国是芈姓熊氏,非周文王后代;燕国是姬姓,周文王后代;韩国是姬姓韩氏,周文王后代;赵国是嬴姓赵氏,非周文王后代;魏国是姬姓魏氏,周文王后代;秦国是嬴姓秦氏,非周文王后代。

所以,燕、韩、魏是周文王后代。下面逐个解释一下。

1.齐。齐国原是周武王的岳父姜子牙的封地。称呼姜子牙其实是不准确的,这是小说中的说法,然后广为人知了。准确一点应该叫吕尚,他是姜姓吕氏。后来发生田氏代齐,田氏的先祖是陈国的公子陈完,齐桓公时期逃难来到齐国,改名为田完。并被齐桓公封为工正,并逐渐在齐国显贵,最后田氏代齐,所以和周文王没有什么关系。

2.楚。楚国的先君熊绎正是凭借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吃苦精神带领楚国逐步强大,当年熊绎、鲁国国君伯禽、晋国国君晋候燮、齐国国君齐丁公和卫国国君卫康伯觐见周康王时,熊绎只有几把桃木弓,而且与王室关系疏远,最关键的是国力于周无足轻重。其他4位诸侯都赐有点青铜礼器,唯独熊绎没有。可以知道他的心情是多么的没落。

3.燕。燕国的第一代君主是召公奭,周公旦与召公奭是周朝初年的两大贤臣,且都为周文王子嗣。召公奭由于要在周朝辅佐,所以去燕国赴任的是他的长子。总之这一支是周文王的子孙。

4.韩。韩国的始祖是曲沃桓叔的小儿子,曲沃桓叔是晋文侯的弟弟,当年因为一个名字的问题,被太史预言到晋国会发生内乱,当真就因为晋文侯名仇,曲沃桓叔名成师吗?这只是小宗夺大宗正名而已。书写成功的永远都只有胜利者。韩氏在晋惠公之时受重用,为韩原之战的晋君主帅,但是晋败于秦,可能是主帅要承担战败之责,韩氏没落了一段时间,到韩厥初出时,竟沦为赵氏家臣,后来经过韩厥、韩起两代人经营,韩氏在六卿中才开始崭露头角,并且成为了韩氏家族中唯二的两位中军将兼执政。后来六卿内部倾轧严重,由于与赵氏关系良好,始终站队了队伍,最后三家分晋。韩国是周文王的子孙。

5.赵。赵国与秦国同源,同出嬴氏。赵氏的先祖原在周朝为官,到了叔带这一代,遇到了周宣王,叔带因劝谏周宣王导致得罪了宣王,为避难逃到了晋国,后来因为有功被封到赵城,后代以城邑为姓,这是赵氏的来历。后来的赵衰、赵盾和广为人知的故事赵氏孤儿赵武都是这一支的后代。赵氏孤儿实际并未发生过,人物也大多杜撰,实际为晋景公为压制赵氏而导演的卿大夫家族内斗。所以这一支不是周文王的后代。

6.魏。魏氏的先祖是毕公高的后代,也是因为种种原因,逃到了晋国,与赵氏差不多,也是因为有功,被封在魏邑。后来的魏犨、魏绛、魏舒和魏文侯魏斯都是这一支的后代。所以是周文王的后代。

7.秦。这支是嬴氏的后代,先祖秦非子曾给周宣王牧马,当时有一期《航拍中国》说到陕西的时候提到了这个牧马的地方,有兴趣可以看下。因为把王室的马养的膘肥体壮,所以被周宣王封为大夫,自此成为了周王朝的公务员序列。后来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雒邑,晋封为公爵,最为重要的是取得了周平王的口头承诺,以后你们打下宗周(西岐,岐山汾水流域一带),这里就是你们的了。这就给了秦国在汾水流域征伐的权利,但缺点就是要直面戎族,所以秦国一直都是“生于忧患”,这也在秦人的血液中烙下了好战的烙印。秦国也不是周文王的后代。


Guijc


战国七雄中只有魏国、韩国与燕国的君王是周文王的后裔。

秦国不是。秦国先祖是大费(又称为伯益),伯益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齐国不是。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封为齐侯,田氏代齐,姜尚的后代失去了齐国的统治权。田和是陈国陈厉公妫跃的后代,田氏始祖是田完,田完在陈国被排斥,流亡到齐国,被齐桓公任命为工正。陈国是舜的后裔。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了从商朝投降后担任周文王陶正一职的遏父之子妫满。妫满号陈胡公,是陈国的开国君主。而陈厉公是陈国第14位君主。

楚国不是。楚人出自于颛顼(黄帝之孙),楚人直系祖先是季连(帝喾踢他“祝融"的称号)。周成王封楚国先祖熊绎于楚蛮,姓芈姓,居丹阳。

燕国是。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韩国是。韩国先祖是韩万(晋武公的叔父)。而晋朝的首任国君唐叔虞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

赵国不是。赵国君王与秦国君王同宗,都是大费(伯益)的后代。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的长子恶来,恶来之后就是秦国始祖秦非子。恶来在武王伐纣时被周武王杀死。飞廉的次子季胜,季胜的后代造父为飞廉的四世孙,是赵国的始祖。

魏国是。魏国先祖是毕公高的后代毕万。毕公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万是晋献公的手下,辅佐晋献公灭耿、霍、魏三国有功,晋献公将魏地赐给了毕万,并任命他为大夫。


跪射俑


战国七雄指,秦国、楚国、齐国、魏国、韩国和燕国。


秦国,秦国的祖先在大禹治水时就跟随大禹立了很大的功绩,商朝时也是比较重要的朝臣。周代时秦人首领秦非子被流放到西部地区给周王室养马,因为养马有功,被封在秦地,所以叫秦国。秦国国君是赵氏赢姓,不是周文王后代 。

楚国,国君为芈姓、熊氏,是祝融部族的一支。熊鬻是芈姓季连部落酋长,在商衰周兴时,审时度势,率族及时投靠周文王,参加了灭商的斗争,受到周王室的重视,给予“子”的封号,臣属于周。 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不是周文王的后代。



齐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封国,不过春秋末年陈亡后,陈国公子陈完(陈厉公妫跃之子)为齐国大夫,其后裔于公元前386年代齐国姜姓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陈国是虞舜的后裔,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把长女太姬嫁给他,并封之于陈之株野(今河南柘城),后迁都陈之宛丘(今河南淮阳),让他奉守虞舜的宗祀,是西周朝首任舜帝奉祀官。不是周文王的后代。


魏国、韩国,魏、赵、韩是晋国分裂而形成的。晋国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魏国和韩国是晋国的公族发展而来,姬姓是周文王后代。


赵国,赵国的和秦国是一个祖先,嬴姓赵氏。其中一支侍奉晋侯。在晋文公重耳流亡时赵衰一直追随,最后帮文公回到晋国就位因此封为公卿。“三家分晋”后战国列为诸侯,不是姬姓,不是周文王的后代。

燕国,燕国在春秋战国时的存在感最弱,却是正统的姬姓后裔,开国国君燕召公是周武王的弟弟,也就是文王的儿子,姬姓是文王的后代。

更多见解敬请留言,期待您的关注和转发!


叶子写实


战国七雄中只有韩国、魏国、燕国的国君是周文王的后代,其余各国都不是周文王后代。其中燕国血统最纯正,首任国君燕召公是周文王儿子。韩魏都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韩国先祖是周文王后裔,在晋国做事封于韩原,故得氏韩氏;魏国先祖为周文王庶出子姬高,其后裔毕万在晋国做事封于魏,故得氏魏氏。


秦国、赵国的先祖是伯益,皆为嬴姓。秦赵的共同祖先是飞廉,飞廉的大儿子恶来是商纣王的宠臣,为秦国祖先;飞廉的二儿子季胜为赵国祖先。恶来助纣为虐,被周武王诛杀,嬴族被迁往西陲为奴。嬴族的造父(季胜之后)有功于周穆王,受封于赵城,故有了赵氏,也有了赵国;嬴非子(恶来之后)有功于周孝王,受封于秦邑,故有了秦国。

战国时代的齐国为妫姓田氏齐国,田氏源于陈氏,陈氏乃舜帝后裔,因此齐国可以说是舜帝后裔。周武王灭商后,采用“兴灭国,继绝世”的策略,找到舜帝的后裔陈满或者说胡满封在陈国。陈灵公的儿子陈完为了逃避内乱,逃到了齐国(姜姓吕氏),并改氏为田氏,田完的后代渐渐取代了姜齐,建立了田齐。



楚国的祖先是黄帝后裔高阳,也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的后代祝融(火神)是楚国的祖先。周武王伐纣时,楚人带数百勇士追随武王伐商,周成王时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领地在丹阳,共五十里地,楚国正式立国,为芈姓熊氏。楚国对于周王室封的爵位很不满意,有不服周的传统,实力强大后僭越称王,从此楚国成了最早的诸侯王国。


以上各国的起源都记载于《史记》之中,秦国见《秦本纪》、齐国见《田敬仲完世家》、其余各国见各自的世家。


大秦铁鹰剑士


战国时代七国国君并非全是周文王后代!

三家分晋后,华夏文明进入战国时代,在这个“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经过残酷的角逐与吞并,存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比较强大的战国。



那么,这七大战国从何而来呢?

1、齐: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建周,将国土、庶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前朝贵胄。在辅佐武王灭商的文臣武将中,以姜太公姜尚居功至伟,故姜尚被分封于山东,建立齐国。齐国地处海滨,物产丰饶,传至齐桓公时期,齐桓公九合诸侯,抵御戎狄,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后于公元前391年,田氏取代姜氏为齐主,公元前221年,秦国大军压境,齐王田建献城投降,齐国灭亡!



2、楚:周成王时期,楚地首领熊绎受封建立楚国。楚国兴于长江流域,经过发展,楚国幅员辽阔,地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国力强盛。后因秦国强大,楚国被逐步蚕食,公元前223年,秦军在王翦率领下攻破楚都寿春,楚国灭亡!



3、燕:武王灭商后,因弟姬奭功大,故将其封于燕地。经过扩张,燕国吞并蓟国、辽西一代,建都蓟(今北京市)。但后世燕国君王因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导致燕国弱小。燕国唯一强盛的时代是燕昭王主政时期,后因燕惠王继位,齐国复辟,攻齐失利,燕国越发贫弱。后于公元前222年被秦国所灭!



4、韩:原晋国大夫,国君为姬姓韩氏,后韩宣子与魏、赵两家联合攻灭智氏,三分晋国,建立韩国。韩国铁矿丰富,但地寡民少兵弱,在整个战国时代都比较被动。公元前230年,秦灭韩,掳韩王安!



5、赵:原晋国权贵,精于战争,三家分晋后,赵籍受封赵侯,赵国建立。赵国民风彪悍,军队战斗力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军成为当世唯一可与秦军一较高下的劲旅。但后期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军坑杀40余万,赵国因而元气大伤。公元前222年,赵国灭亡!



6、魏:晋国权贵之一,先祖是周文王庶出子姬高,后魏斯与韩、赵三家分晋,称魏文侯。魏斯志向远大,任用李悝进行变法,吴起训练魏武卒,国力军力大盛,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后魏惠王时代魏国两败于齐,河西之战又被秦大败,霸主地位没落。后来虽有信陵君力挽狂澜,却遭魏王猜忌,郁郁而终。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水灌大梁城,魏国灭亡!



7、秦:嬴姓,祖先善养马,后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有功,被封为诸侯。秦穆公将秦国发展壮大,但后世宫斗剧烈,国力受损,在战国初期,秦国积贫积弱。后商鞅变法后秦国富强,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而一统华夏,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

综上所述,具有周王室王族血统的只有燕、韩、魏三国国君,其余四国缔造者均为外姓功臣。

我是“才子八怪”,期待您的关注!


才子八怪


首先我们要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原则,周公旦设立分封制(也叫封建制)给各诸候封土建国的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周王室,也就是姬姓的,第二类是伐纣功臣,比如姜尚(姜子牙),第三类前朝王室。

所谓的战国七雄分别是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

秦国:秦人首领秦非子带领族人因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封在秦地,所以叫秦国。秦国国君是赢姓不是姬姓,不是周文王后代。

楚国:楚人当时还是少数民族,国君姓是熊姓或芈姓,不是周文王后代。现在在湖北,熊姓仍然是大姓。

燕国:燕国开国国君燕召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当然也是周文王的儿子了。

韩、赵、魏:这三国国君原是晋国的大夫。晋国的开国国君是周武王的儿子也就是周文王的孙子。后来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晋亡。其中魏国和韩国国君是姬姓,也是周文王的后代;赵国国君是赢姓不是周文王的后代。

齐国:齐国的开国国君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姜尚),显然不是周文王的后代。不过战国时期的国君也不姓姜姓田了,这就是历史上的“田氏代齐”。史学界把这一时期的齐国称为“田齐”。

综上,在战国七雄中,只有燕国、韩国、魏国三国国君为周文王的后代。

另附冷知识:姬姓、姜姓、姚姓等带有女字旁的姓氏都是我国古老的姓氏,带有母系社会女性崇拜的烙印。其他的姓氏大多以地名为姓,如陈姓,秦姓,齐姓等。


愤怒的小蚁


燕国

燕国的始君是召公奭,召公奭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灭商之后,周武王就把弟弟姬奭封到燕国,立国很长,八百多年,见证了西周变东周又被吞并的历史。

公元前222年,秦国灭燕,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魏国

魏国的始君是文侯魏斯,始祖却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毕公高受封毕国,之后国家灭亡,后裔毕万在晋国做官,公元前661年,晋献公灭魏国,就把魏国赏赐给功臣毕万,毕万的子孙遂称魏氏,成为晋国举足轻重的重臣,最终在前453年和赵韩一起三家分晋,并在前403年取得周天子的正式册封,位列诸侯。

前225年,被秦国所灭。

韩国

韩国始君是景侯韩虔,得姓始祖是韩武子韩万,韩万是晋穆侯的孙子,曲沃桓叔的儿子,晋国始祖是唐叔虞,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文王的孙子,所以,韩国还是周文王的后裔。

韩国是前453年韩康子虎与赵魏三家分晋,前403年取得周天子的正是册封,位列诸侯,前230年被秦国消灭。

秦国和赵国

秦赵同祖,都是伯益的后裔,共祖至纣王时代的飞廉,飞廉长子恶来,是纣王的忠臣,他的后裔就是秦国;飞廉的次子季胜,季胜的后裔就是赵国。

秦国立国始祖是秦非子,位列诸侯始祖是秦襄公,前246年秦惠王称王,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

前453年,赵襄子与魏韩三家分晋,前403年,取得周天子正式册封,位列诸侯。前222年被秦国灭亡。

楚国

楚国的得姓始祖是季连,季连的后裔鬻熊侍奉过周文王,他的曾孙熊绎算是楚国的封国始祖,被周成王封为楚子。

前223年,被秦国消灭。

齐国

田齐是陈国的后裔,得姓始祖是陈完,陈完就是田敬仲,是陈厉公的儿子,避祸来到姜氏齐国落户下来,五代后开始昌盛,最终取代姜氏齐国,建立田氏齐国。

前221年被秦国消灭。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

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咱们史料说话,谢绝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