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有什么作为,又有什么黑历史?

行与知LL历史圈中圈


战国时期四公子,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亦称“战国四君子”。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四君子之首。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他为人仁厚并礼贤下士,因为有他,其他国家十多年不敢动魏国的心思。设计偷窃兵符假托皇命救助赵国,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英雄佳话。

赵国的平原君度赵胜,赵国贵族。是赵武灵王之子。因贤能闻名。曾倾其家有,犒赏食客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击退秦兵三十里。

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以辩才扬名,是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中的人。楚国太子完作为人质到秦国,被扣留了下来,春申君以命相抵,设计将太子救回楚国。等到太子完登位,就拜黄歇为国相,封为春申君。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齐国宰相田婴的庶子。被任为魏国宰相,后联合秦、赵等国攻破齐国。从此,中立于诸侯国之间。


嘿你来啦


这道题潇生来答。

战国四公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四位风云人物了,他们分别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

这四人在波云诡谲的战国中后期翻云覆雨,搅起了无数波澜,今日潇生便来盘点一二,也顺带挖一挖四位公子哥的黑历史:

信陵君:“别的我不管,姿态一定要帅。”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美名当不需要潇生赘述,信陵君先后救赵保魏,在魏国被秦军围困几乎要亡国之时昭告天下,一时间诸侯云集,声势震天,信陵君亲自率领诸侯联军将极盛之时的秦军一路推回高地(函谷关),此等伟业当为不世之雄。

但是信陵君为人却有一点瑕疵,那就是过于追求个人姿态,通俗地来说就是虚荣。邯郸之战前,平原君赵胜曾三番五次求救于魏国,主要求救对象就是拥有极高威望的小舅子——信陵君。可信陵君爱惜羽毛,害怕因援助赵国而导致魏国灭亡的罪责沾染自己,于是选择了无视。但是在赵胜的一封书信下却改了念头: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魏无忌难不成不知道自己的姐姐在邯郸?可是这一封信倒是提醒了他,如果不去救赵,那他就将成为抛弃姐姐的无耻之徒,并且从此不再是那个急公好义、能救人于危难之间的信陵君了,所以他在最后接受了侯嬴的提议。不顾及偷盗王印会不会导致如姬被害,不顾及椎杀晋鄙对忠于王事的晋鄙是否公平、不顾及强行救赵会不会引来秦王的怒火,此时的魏无忌只在乎自己的颜面了。

后来救赵成功后,魏无忌飘了,坦然接受赵王的礼遇,对魏国被暴怒的秦王攻打多年视而不见,如果不是宾客劝阻,魏无忌后来所做的事真的是能让他身败名裂。

孟尝君:“我不是一个鲁莽的人,但我鲁莽起来不是人。”

信陵君的门客多为豪杰,而孟尝君的门客却显得有些杂,多为穷困士子甚至不乏鸡鸣狗盗之徒。但孟尝君从不轻视这些人,反而对他们非常礼遇,幼年时期他就很懂得与门客的相处之道,贵在交心,对不怎么疼爱他的父亲谏言道:


“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後宫蹈绮縠而士不得褐,仆妾馀粱肉而士不厌糟糠。今君又尚厚积馀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

小小年纪就能懂得礼贤下士,田文更精于此道,凭借手下千奇百怪的门客,他周旋于秦、齐、赵、楚之间游刃有余,称量天下,庇护齐国,当为一代人杰。

但有可能真的是长于妇人之手,出自深闺,身上那股子贵公子的纨绔天真,鲁莽蛮干的气息未能在日后的历练中除去。

因为在齐国受了点小委屈,听闻秦国邀他去做宰相,就怦然心动,欣然前往,倘若不是门客劝阻,田文就直接栽了进去。但显然这次的教训不够深刻,等到秦王第二次邀请他入秦时,田文不听旁人劝阻带着些许门客和大量财宝就进了函谷关。

果不其然秦王在听了手下大臣的谏言后,认为田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立刻下令把刚刚担任宰相还没捂热乎的田文索拿下狱,幸好身边的鸡鸣狗盗助他成功脱险,要不然田文的小命可就没了。

天真烂漫的田文也显然并不具备在官场搏杀的冷酷与果敢,一生几起几落,还摊上个好名好利的主子齐泯王,这就根本带不动,导致最后不仅自己没什么好下场,自己的封地还被齐魏两国联合抹杀,子孙屠戮一空,至此绝嗣。

春申君:“吾欲造一柄诸侯剑,奈何所托非人啊。”

春申君黄歇是个浪荡子,但为人辩才出众,年少时四处求学,遍访名师,博学多才。因与楚考烈王有一段在秦国被软禁的相同遭遇,又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使得当时还是太子的熊完得以逃回国内继任楚王,得以获封春申君。

春申君在担任楚国令尹期间,北上会合信陵君平原君于邯郸大胜秦国,又吞并鲁国声威大震(此时黄歇和年轻的荀子还有一段相识之情),在他的手上,楚国再次强盛起来,令诸侯畏惧。

跟以上两位前辈比起来,志得意满的春申君有些狂傲,以自己受封的淮北十二城屡遭齐国攻打为由,请求楚考烈王将自己的封地置换到吴地,修建宫舍,奢侈华丽。养门客三千余人,为四公子之最,其门客多为游侠,豪强好勇斗狠。

黄歇又性喜奢靡,会见赵国使者时,赵国使者吹捧楚国强大,都用玉石来装饰帽子和刀剑。狂傲的黄歇让门客进来与赵使相见,赵国使者猛地一瞧,竟发现黄歇门客的靴子都是用美玉丝绸缝补的,一时间羞惭不已。

但风头正盛的黄歇在合纵诸侯,共伐函谷关时被秦军打的大败亏输,一溃千里。自此楚考烈王对黄歇也就产生了嫌隙,为了固宠,他拼命地为楚考烈王进献美貌女子,可是没有成效。

此时他的门客李园给他推荐了自己的妹妹,春申君看这个姑娘貌美便留下来自己享用了,待得此女怀孕,竟联合李园打起了偷梁换柱的勾当,将李园的妹妹献给了楚考烈王,待得李氏分娩后,生下的男孩被立为太子,也就是日后的楚幽王。

为了封口,已是身为国舅的李园豢养了一堆的刺客,意欲诛杀春申君。春申君身边有一谋士名叫朱英,看出来李园图谋不轨,于是对春申君说道:

“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

可是春申君压根不信李园会杀他,结果不久楚王病逝后,李园趁着春申君进宫之际派出埋伏一旁的刺客就地格杀了黄歇。贪心不足的他最终死在一介匹夫手里,也是一个讽刺吧。

平原君:“我本赵氏一浪子,缘何令我担此重任?”

说起平原君,潇生真的是不忍直视,如果说以上三位公子都有一身本领,而这位平原君赵胜实在是没啥长处。可能唯一的优点就是还算善于纳谏,本身的性格能力都较为平庸。在战国末期善于接受他人的劝说的他,带着自荐的毛遂前往楚国求援,不成想这个在自家沉寂了十几年的毛遂还有两把刷子,竟真的将楚军请了出来,会合抵达的信陵君,三个公子哥联手,秦军也不敢撄其锋芒。

但就像刚刚说的那样,平原君的能力较为一般,除却这次救赵的光辉,本身也无甚出彩之地。身为赵国宗室的他担当起在国破家亡的关头拯救国家的重任,他就只能听从身边豢养的门客的计策,譬如编排自己的侍妾入伍以壮赵人声威。

赵胜为了讨门客欢心,将曾经嘲笑门客落魄的宠妾斩杀,由此才在诸侯间扬名,得以和信陵、孟尝、春申三君同列。

想看更多精彩信息,欢迎关注“潇生谈史”,潇生礼过。


潇生谈史


战国后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被称为战国四公子。

他们都能力出众,手下也是人才济济,可以称得上是各个国家的支柱。

一: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是齐国王室,其父田婴在齐威王时期被封在薛地。

孟尝君的个人能力毋庸置疑。秦昭王时期,曾派人邀请田文到秦国出任相国,后来有人在昭王面前诋毁他,昭王便有了杀死孟尝君的念头,于是上演了鸡鸣狗盗的故事。成功逃脱的孟尝君十分记恨秦国,竟然率领齐国的军队,联合魏国和韩国攻打秦国,并迫使秦国求和。

孟尝君虽然能力出众但是心胸却十分狭隘。起初,他从秦国逃亡时曾路过赵国,赵国人早有耳闻孟尝君的大名,于是争相前往观看。由于孟尝君身材矮小,人群中便有人嘲讽说:“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渺小丈夫耳”。听到这些言辞的孟尝君勃然大怒,竟然下令屠灭了整个县城,然后扬长而去。

孟尝君自私和狭隘的性格终究是为他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自从他从齐国出亡并亲手策划了五国伐齐后,没有了强大齐国作为靠山的孟尝君孤立无援,只能据守在自己的封地薛地。后来病死在了薛地,得到消息的魏国和齐国联手攻破了城邑,并屠灭了孟尝君全族。

二: 春申君黄歇

春申君是战国四公子中唯一一个不是出身贵族的人。顷襄王时期,黄歇因为博学多闻,能言善辩,被楚王派去出使秦国。当时的秦国以白起为将,在华阳之战中大败韩魏,迫使韩国和魏国依附秦国, 秦王有了出兵伐楚的想法。黄歇这次出使成功将祸水再次引向韩魏,从而使楚国避免了与秦国的战争。也因为这次出色的表现,黄歇慢慢的受到了楚王的重用,并在后来随同太子完一同入质秦国。在这期间,黄歇又成功策划了太子归楚继位的事件,这使得他的身价水涨船高,归国后被拜为相国并封为春申君。

春申君在楚国的权势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便是野心的增长,甚至产生了不该有的念头。楚考烈王在位期间,由于没有子嗣,黄歇便想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玩一把狸猫换太子的把戏。黄歇有一个名叫李园的家臣,李园为了讨好春申君,就将自己姿色出众的妹妹进献给了他。后来李园的妹妹怀上了春申君的儿子,于是李园就对春申君献计说:“现在楚王继位已经二十多年了,但却一直没有子嗣,倘若有一天楚王驾崩了,您的权势势必会被别人取而代之,您不如趁我妹妹刚刚怀孕,还不明显的时机,将她进献给楚王,如果她生下的是男婴,一定会被立为太子,这样一来,您就可以永远把持楚国的朝政,您的地位也会越来越稳固啊!”此时的春申君可以说是利令智昏,便听从了李园的建议。

后来果然不出李园所料,被诞下的男婴顺利获得了太子之位,但是暗藏的杀机也慢慢浮出了水面。

楚考烈王因病去世,李园先于春申君进入了王宫,并伏甲士于棘门两侧,春申君根本没有想到李园会杀人灭口,毫无防备的他,刚一进门就被枭去了首级,并被投于棘门之外。随后李园带兵屠杀了春申君一家老小。

三:信陵君 魏无忌

信陵君魏无忌是为王的弟弟。昭王去世后,魏安釐王继承了国君之位,封其弟无忌为信陵君。

信陵君可以说是战国四公子中真正的爱士之人。魏国有一个叫侯赢的门监,很有才能。信陵君听说后想以厚金赠之,来与他结交。侯赢为人廉洁,坚辞不受。于是信陵君广邀宾客,宴请侯赢,并亲自驾车屈尊前往侯生家。侯赢看到信陵君后,不但没有敬意,反而面露轻蔑之色。信陵君并没有生气,而且越发谦卑恭谨,这些举动使得信陵君广受赞誉。后来由于窃符救赵的原因,信陵君暂时寄居在了赵国。他听说赵国有一个叫薛公和一个叫毛公的隐士十分贤能,就亲自前往拜谒,并步履从游,相谈甚欢。

信陵君不仅爱惜贤士,其个人才能也十分出众。魏安釐王三十年,秦国趁信陵君在赵国避难的时机出兵攻打魏国,得知此事的信陵君,匆匆回国,并遍告诸侯求取援军。燕赵楚齐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联军部队击败秦国大将蒙骜,迫使秦国撤兵,此后数年不敢对魏用兵。

这些举动都让信陵君声威远播,然而,这也引起了魏王的忌惮,于是越来越疏远他。有志难伸的信陵君郁郁寡欢,只能终日饮酒作乐,最后病酒而卒

四:平原君 赵胜

平原君赵胜是赵国的贵族,也是信陵君的姐夫。赵胜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期多次出任相国,可以说在赵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原君招贤纳士素以贤能著称,然而改变赵国命运的长平之战,竟也因平原君而起。

经过伊阙之战后的韩国可以说是强弩之末了,精锐部队尽死,对于秦国的进攻变得毫无还手之力。秦军经过长期对韩国的蚕食,对于上党地区可以说是志在必得。然而,上当太守冯亭不愿降秦,于是产生了归附赵国的想法。起初,得知此事的赵孝成王犹豫不决,占领上党必然会遭到秦国的疯狂报复,但是到手的肥肉又不忍心丢弃,于是向大臣们征求意见。平阳君赵豹看出了这是韩国的嫁祸之计,在于将祸水引向赵国,从而获得喘息的时机,于是反对收取上党郡。平原君赵胜却对赵王说:“发百万之众,攻打一座城池一年也未必可以攻破,现在不用用兵就可以得到这么一块战略要地,实在是机不可失啊!”听到赵胜这么说,赵王终于下定了决心,派大将廉颇前往接收上党地区。结果长平之战由此而起,赵国损失惨重。

后来秦军围困了邯郸,平原君一方面散尽家财以助军资,另一方面奔走于楚国和魏国,联络援军,终于击退了秦军。秦军败走后,赵王想要封赏平原君,平原君却坚辞不受。

平原君是在赵孝成王十五年,因病去世的,子孙也继承了他的爵位。

战国四公子各有各的性格和特点,他们以他们的能力为那个乱世凭添了几分可能性,也让那个乱世变得更为纷繁复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