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禅让的传说是儒家的杜撰,还是历史的真实事件?

朱八戒CC


别用现代的思想理解古人禅让。

古人非常纯朴需求也很简单,就一群动物需要一个强者带领群体生存,从不会世袭。

但选择头领时,只因不是野兽无需决斗论胜负,是通过民主评选产生。

古人当首领,不是享受,而是比群众更苦更累,事事要带头去做,这是与我们当今升官发财的观念是不同的。

古代初级大同社会,就是我们现代人未来要实现的乌托邦社会的模式,只是生产力与生产资料一个天一个地相差太远而已。

由于人群部落不断壮大,生产力增多与生产资料有了剩余或分配不均,部落的敌人不再只是大自然,才有了军队,有了阶级。

消灭了阶级按需分配的社会无人想当官,只好好禅让与平选。

不过,只要有人在,阶级永不可能消灭,它只有原始社会出现过,而且非常短暂,所以我们叫它是梦想社会,是乌托邦。

再补充一句吧,乌托邦社会在中国家庭里体现了,家长即首领辛辛苦苦赚钱,无私为了孩子与家庭,我相信家长没有一个人想做,大多数人想做孩子吧?如果社会象一个家,平视每一个人,按需化费家用,哪个人想当官想当家长啊?都想当孩子了。


郑城小可爱


尧舜禅让,是被史学家和儒家笔下,描述成人类历史最美好的景象。

事实上是尧让位以后,舜将他流放〈史书记载是出巡〉,死于途中。〈竹书纪年〉等史书则确定地指出,尧不是死于旅途,而是被舜放逐囚禁,跟他所有的儿子隔绝,最后死在那里。

因此<韩非子,说疑>篇发出了感叹称,古代的那些所谓的圣明君王,都不过是拉帮结派,谋杀君主,求谋求个人私利罢了。



诚心走天下2


尧舜禅让只是儒家的杜撰,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舜的帝位其实是从尧的手里夺过来的。

一、从尧以前的历史、自然界法则、现存的酋长制度等方面来看,不存在禅让

尧舜之前的四代帝王,少昊是黄帝的大儿子,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帝喾就少昊的孙子,帝挚是帝喾大儿子,尧是帝喾二儿子,他们的帝位都是从直系亲属继承来的,从没有出现过禅让。舜是颛顼的六世孙,和尧的关系已经出了五服,根本谈不上继承,只能是夺位。从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来看,狼王的位置都是群狼通过决斗来决定的。从现存的非洲酋长制来看,酋长的继承全都是世袭制,从没有禅让这回事。

二、从利益、人性和考古来看,也不存在禅让

上古帝王有什么好处吗?我们穿越不到古代,就看看现存的非洲酋长制。酋长的地位和我国古代皇帝差不多,一个大酋长可以有上百个妻子,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拥有绝对的权力。从考古上看,与“三黄五帝”时代对应的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已经出现了较大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上古帝王的生活,并不像一些书上宣称的“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在绝对的权利和利益面前,从来都是血淋淋的争夺,哪里来的禅让呢?

三、从史书来看,是舜篡夺了尧的帝位

《春秋》是孔子编纂的,而孔子并不是史官。《竹书纪年》是晋国和魏国的官方史书,被称为是“我国古代唯一流存的,未经秦火和汉儒篡改的编年体通史”。《史记》要比《竹书纪年》晚二百多年,经过焚书坑儒和楚汉战火,司马迁所能参考的史料也是有限的。从近代考古发掘来看,《竹书纪年》的可信度甚至要高过《史记》。古本《竹书纪年》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尧并没有把王位禅让给舜,而是要传给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料被舜发动了政变,囚禁了尧,尧后来死在了平阳。韩非子也持同样的说法,“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之弑其君者”。最早提出“禅让说”的是《尚书》,而《尚书》一不是史书,二是经过了汉儒的伪造和篡改,所以禅让的说法十分可疑。同为儒家的荀子就曾批评说,“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

总之,历史上是不存在尧舜禅让的。禅让只是理想,篡位才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