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有多少年历史?

寒鲲

阳泉是山西地三大城市,但与其他地级市相比,阳泉正式建制的时间并不长。阳

泉的发展得益于正太铁路和煤矿。正是这两样,让仅仅只管辖三区两县的阳泉成

为了大同之后山西省的第三大城市。

阳泉位于山西省东部,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古称“漾泉”,因城内有泉五处,常年涌漾,故称漾泉,后演绎为阳泉。 阳泉所管辖的县区较少,有两县(平定、盂县)三区(城、矿、郊)。

阳泉建立州城距今有1300多年,如果追溯当地人类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中期。 阳泉境内山川叠翠,矿藏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的无烟煤产地。

1905年,正太铁路在阳泉设站,使得阳泉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一大批采掘、冶炼企业,在铁路和煤矿两架马车的带动下发展壮大,使山西成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太原晚报

这是寒鲲【城市历史年数】系列回答的第九篇文字,往期已回答城市依次有:太原、九江、武汉、南宁、福州、海口、大同、临汾。本系列回答从历史地理视角出发,探究各个中国城市的“城建起始”、“区划始置”与“今名始用”,也即从这三个方面探究城市的城建历史有多少年、设置郡县有多少年,现用名第一次出现到现在有多少年,以及现用名持续至今又有多少年。为您理清繁杂的地名流变,揭示一个更加立体多元的城市历史年数。本篇回答便来梳理一下位于太原与石家庄两省会之间的晋东要地——阳泉。

平坦城

先秦时期,阳泉地区很晚才被中原华夏政权所直接统治,在华夏势力入驻以前,这里在春秋时期归仇犹统治。公元前457年,智伯瑶灭仇犹,这才将阳泉地区纳入到晋国智氏的势力范围内,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阳泉地区归属于晋国赵氏,

赵氏主君(赵襄子)在今日的阳泉市区修筑平坦城,作为赵氏在阳泉地区的一处军事要塞存在。

所以,阳泉地区迎来以周晋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的历史有(2017+457=)2474年。阳泉地区建城的历史年数也与应此相仿佛,如果不以智氏起算,而以赵氏起算的话,则有(2017+453=)2470年。当然,平坦城毕竟仅仅是军事要塞,并不具有百姓筑城定居的性质。

上艾县

阳泉地区在历史时期有两个重心,一处为南部的平定,一处为北部的盂县,所以,阳泉地区的行政建置往往以这两处为重心,今日的阳泉市区在历史时期主要归属于位于平定的县级政区管辖。所以,我们就必须从平定入手,梳理阳泉的行政建置史。秦汉之际,阳泉地区方才有所开发,并于公元前140年设置了上艾县(县治在今平定县张庄镇新城村),作为太原郡的辖县。而盂县县治此时还在归太原管辖的阳曲县内。所以,

阳泉地区设置县级行政区的起始,应以上艾县起算,也即(2017+140=)2157年两汉魏晋与北朝,阳泉地区的先后归属过太原郡、常山国与乐平郡,三者分别以今天的太原、冀中元氏、晋中昔阳为治所。

受州

唐初(620-634年)之间,曾经短暂地设置过一个以盂县、乐平县、石艾县(上艾改名)、受阳县四县之地为主的“受州”,州治在盂县、受阳、石艾之间流转。这是阳泉地区第一次成为一个自成一体的州级统县政区。

阳泉

上艾县在公元386年改名石艾县,公元742年改名广阳县(县治在广阳村),公元979年改名平定县,而后便一直沿用至今。

阳泉本为平定县辖下的一个村,阳泉村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已经无从考证,传说是因为此地漾泉,进而得名“阳泉”。1905年,正太铁路(正定-太原)建成,在阳泉村设置阳泉站,从此阳泉方才被铁路与煤炭带动成为晋冀两省之间的重要城市。所以,可以说,

现代阳泉市的起点便在1905年正太铁路通车之时,那么阳泉作为一座城市的发展史,应有(2017-1905=)112年,质言之,阳泉是一座典型的铁路拉来的近代城市。


寒鲲

1905年,正太铁路在阳泉设站。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一批采掘、冶炼企业相继成立,使阳泉站为山西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随后,以阳泉站为中心,聚集行商坐贾,逐步成为山西东部地区和连结晋冀两省的商品集散地。1947年5月2日,阳泉解放,正式建制为阳泉市。

1947年5月4日,以原平定县的一部分设阳泉市,以后一度改称阳泉工矿区。阳泉市(工矿区)先后归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华北人民政府、山西省管辖。

1949年设阳泉工矿区,属榆次专区。

1951年阳泉工矿区改设阳泉市,由省直辖。1958年阳泉市划归晋中专署领导。1961年阳泉市改由省直辖。1970年阳泉市划归晋中地区领导。1972年阳泉市改由省直辖。

1969年1月,正式设立城区、郊区。1970年1月设立矿区。

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平定县、盂县划归阳泉市。

1989年9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平定县、盂县划归阳泉市,阳泉市成为由山西省直辖的下辖两县(平定、盂县)三区(城、矿、郊)的城市。


兜兜2020转转

据20世纪50年代从平定西北枣烟、大梁丁等地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便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唐虞夏商时,今阳泉市境相传为古冀州之地。春秋时,今盂县地有仇犹国。周贞定王十二年(前457年),晋卿智伯灭仇犹;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市境属赵。

早在春秋末期,赵简子为适应军事争雄的需要,在今市区修筑“平坦城”,屯集粮草,驻兵把守,为重要的军事要塞。

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渊曾在此设州,管辖寿阳、盂县、石艾、乐平等县,是古阳泉历史上第一次升为州级建制。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此设置平定军,发兵太原。

秦属太原郡。西汉初,于市境置上艾县,县治在今平定县新城村,属并州太原郡。东汉,上艾县属冀州常山国。三国时,南北分属魏并州乐平郡、新兴郡。

西晋沿用曹魏旧制。东晋十六国时,历属前赵、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燕、北魏等国。北魏时南北分属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和肆州新兴郡定襄县。后全境属东魏和北齐。隋时于今娘子关置苇泽县,属井州,后废;于今盂县境置原仇县(后改称盂县),与石艾县同属辽州。

唐初,市境属受州,后受州废,石艾、盂县先后属并州、太原府;天宝元年(742年),石艾更名广阳,徙县治于广阳村。五代历属后唐、后晋、后汉、北汉。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广阳县为平定县,县治迁回平定上城,隶平定军;盂县属并州;之后,平定县、盂县同属河东路。

金升平定州、盂州,属河东路、河东北路。元属冀宁路。明,盂州降为县,与平定州同属山西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为直隶州,增领盂县、寿阳县,属山西省。民国初为平定县和盂县,属山西冀宁道,后直辖山西省。


古事今谈

盂县和平定县历史悠久,阳泉和石家庄是一个概念,正太铁路兴起后,阳泉村才崛起兴起,所以说阳泉城区的话也就正太铁路开通一百年的历史,而盂县原来仇犹国,赵氏孤儿发源地,历史悠久。而平定原来有山西风光属二平,并且有千年古关娘子关,所以只能说阳泉历史短,但南北两县历史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