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自成在山海关大战中打败吴三桂和多尔衮,历史会如何发展?

史论纵横

如果李自成在一片石大战(山海关大战)中打败吴三桂和多尔衮,之后的局势,一定会是比当时更糟糕的存在。

人狠话不多,上来就开扯!

在1644年是什么局面,李自成在陕西建立大顺政权,并且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入主中原;除此之外,另外的农民军张自忠进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权,明朝被推翻之后,江北四镇和左良玉在南方组建了南明政权(相继交迭过四个政权)。除此之外,顺治也应该登基。

也就是在1644年,天下出现了五个皇帝,他们是崇祯,李自成,张自忠,朱由崧,顺治。我估计,四个皇帝在同一年登基的画面,在中国的二千年的君主专制皇权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军阀割据迫在眉睫。


东北局势:清军虎踞东北,时刻准备入关南下

从努尔哈赤时期开始,满清只做一件事,就是沿着金国的路线再次入关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政权,这也是为什么清朝政权前期叫后金。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满清已经有足够的资本入关一决高下。

如果,李自成打败当时多尔衮的率来的清军,则清军退守东北,我认为当时的李自成不会有能力继续出关打击满清,因为,明朝时期,曾经发动过萨尔许、松锦两次举国之力的讨伐战争,结果是惨痛!

西南局势:张自忠入蜀建立大西政权

自古入蜀者皆称王,刘备入蜀后建立蜀汉政权,在蜀汉被灭后,姜维还诱导钟会在蜀地称王,而自古四川盆地易守难攻,外人很难插入,像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但是川军在内部自己打自己的,别人也很难介入。

张自忠之所以,选择进入四川,估计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

中原局势:李自成巩固在中原的势力

所以,在打败清军后,李自成既不会继续打清军,很可能向南打到长江就不错了,因为李自成的格局太小,根本没有一统天下的眼界与实力。

南方局势:偏隅南方后,组织还会继续裂变

南明政权本身就是在军阀的支持下建立的,并不安稳,在清军的压迫下还你争我斗,说明根本没有核心凝聚力,如果遇到的对手是不太厉害的李自成,那么南明的政权争夺将会更激烈,说不定等不到李自成来,左良玉和高杰他们就打的你死我活。甚至,直接就分裂出四个横向并存的政权,而不是真实历史上南明政府纵向的四个政权。

而且,台湾绝对是被郑氏彻底占为己有的。


说到这,其实这就是李自成战胜后,很可能发生的局面,中国战火四起,甚至四分五裂,清朝尽管有着许许多多的毛病,贪污腐败,思想保守,最终使中华落后挨打,但是这不是清朝统治者就能改变的事情,这是中国农耕经济文明所形成的封建社会的统治方式,明清从根本上,除了清朝是少数民族,没有太大差距。

我们应该知道,清朝入关后带来的是一个统一的中国,是一个把人口从一亿变成四亿人口的国家,最起码在西方列强入侵的时候,国家还是统一的。

任何时候统一都比分裂更具有凝聚力。一个农耕经济文明下大一统封建王朝所能达到的巅峰依然打不过西方列强,你认为一个四分五裂军阀割据的国家就能抵抗列强的进攻?

有些历史,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有些事情,不是说成功后就如你想象的那般好,李自成打败的清军真的不一定比败给清军强,就像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获胜,我们咬牙切齿,但是,如果沙俄获得胜利,东北将如同江东六十四屯,如现在的贝加尔湖,不再属于我们了。

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我们不是要感谢清朝,也不是要感谢日本,而是要发自内心的思考,我们为什么会落得如此境地,为什么只能在糟糕和更糟糕之间选择?


史论纵横

1644甲申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明朝276年的国柞断绝。李自成旋即招降远在山海关统领关宁铁骑的吴三桂,遭到拒绝后随即统兵亲征山海关。自知不敌的吴三桂引满清八旗劲旅入关,大战一触即发。假如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击败了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联军,接下去的历史走向将会产生诸多变数。



经过山海关一战耗损,满清势力遭此打压多少会得到遏制,大顺政权北部压力大减,战线趋于稳定,但满清依然会雄踞东北白山黑水,成为牵制大顺政权的重要军事力量。统观中华大地,西部四川盆地的张献忠大西政权势头、地盘、兵力远不及李自成,但蜀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蜀道艰难自成天险,加之四川外部此时呈现分裂割据局面,张献忠关起门来过日子、老婆孩子热炕头,自保当绰绰有余。长江以南南明政权初建,各派军阀势力、朱姓皇族后裔自立山头、派系林立,难以统一集中国力,版图、权力呈现碎片化,安内尚且不足,更无余力北伐。因此,大顺、大西、满清、南明的版图割据会大致稳定下来。


谁也吃不掉谁的各政权均势,将会给李自成带来一个相对稳固的地盘和安稳的发展建设环境,大顺军武装政权可以趁此良机腾出手来对政治、经济、税赋、军事、土地等进行一番正规化改造建设,使之更像一个王朝政权、更像一个国家。大顺、满清、南明、大西,四个政权割据一方、犬牙交错,华夏大地上,如汉末三国般风起云涌的战和攻守大戏即将拉开帷幕。


竹山的清溪涧

提问者是不是在写网络穿越小说?写到这里卡壳了,想通过提问打开一些思路?

如果不是,这种假设历史的提问其实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但大家都是无聊的人,也可以跟着无聊一下。

李自成如果能在山海关打败吴三桂和多尔衮,那说明他有鼎定天下的真正实力。要知道当时的吴三桂的关宁军和满清的八骑兵算是最精锐的军队了。

那么接下来,李自成肯定会挥兵南下,灭了南明也是秒杀的事。这期间,肯定有不少明朝的知识分子加入其中,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性质也会逐渐改变,也会真正走向夺天下之路。

福建的郑芝龙是个墙头草,自然会选择投靠。李自成最后的敌人只剩下张献忠,而张献忠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战略眼光比李自成还是稍差,估计三到四年的时间里,李自成会逐步干掉大西国,天下终成一统。

李自成夺了天下,不会比明朝的统治者干得更好,但他不会再有极端的小冰河期气候,也通过横扫天下基本解决了明朝末年最为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当然,李自成作为一个汉人,他用不着用”留发不留头“来震慑天下,对象阎应元这样的普通汉人百姓,谁当皇帝都是一个样,史可法、瞿式梠也许会依旧为明朝殉身,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东大屠杀肯定是不会有了。

李自成尽管自己没有文化,但他不用担心几千万汉人会再次造反,把他们赶到关外。因此他不用通过阉割汉人的精神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大顺王朝一样会在全国范围内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推广开来,在气候逐渐变暖的情况下,中国的人口依旧会有一个爆炸式的增长,就是不知道后世会不会有人也说那是个“盛世”?

再往后,李自成也会因战争旧伤而死去,后面他的儿子(也许是干儿子)不管是谁接了皇位,大概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明史》会真实得多。也许他们对火器不会那么抵触...以后的事,谁知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