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运气极差的人?

用户4474645431

这里说一位运气极其不好的"冷门"人物:

张弘策

张弘策是梁武帝萧衍的从舅(萧衍母亲张尚柔的弟弟),在还未发迹时,他就已经以“孝”闻名了。怎么个孝法呢?“母尝有疾,五日不食,弘策亦不食。母强为进粥,乃食母所余。遭母忧,三年不食盐菜,几至灭性”,就是说,母亲患病,五天吃不下饭,张弘策也跟着不吃,逼着母亲勉强吃了点粥后,他把母亲剩下的粥解决了。母亲逝世后,他三年不吃“盐菜”之类的食物,差点到挂了的地步;除了"孝"以外,他还"友爱",兄弟间关系很好,即使各自成家了,也都常常一起睡(对,是这样没错)。

【晚年的梁武帝萧衍】

尽管有上述的孝友恭悌之行为,但不得不说,在萧衍称帝前,张弘策在南齐还真不是什么大官。他直到三四十岁了还只是个地方的僚佐,直到抓住了一个机会,就是发现了萧衍这个潜力股。当然,究竟是歪打正着还是独具慧眼,这个不好评论。总之,在《梁书》的记载中,张弘策与外甥萧衍从小关系就好,在南齐明帝时期,二人便已经互相期许为君臣了(萧衍对应汉光武帝刘秀,张弘策对应刘秀的姐夫邓晨)。

不久后,萧衍出任雍州刺史,开始有了发展力量的根据地,张弘策则被萧衍任命为录事参军、襄阳(雍州首府)县令,成为了萧衍最重要的心腹之一,史称:"高祖(萧衍)睹海内方乱,有匡济之心,密为储备,谋猷所及,惟(张)弘策而已。"随后,张弘策参与了萧衍一系列的活动,如劝说萧懿(萧衍兄长,南齐重臣)举兵、制定举兵计划、持节督促西台军(即萧衍等义军各部)等行为。待到永元三年(501年)萧衍入驻石头城后,张弘策驻门防卫,保全士人。建康被攻陷后,他与大将吕僧珍先行入内,清检宫库,此时,张弘策扮演的是一个类似西汉萧何的角色,他面对近在眼前的无数珍宝,"

申勒部曲,秋毫无犯",起到了一个良好的表率作用。南梁建立后,萧衍成为了皇帝,而张弘策则是卫尉卿,成为了禁军的长官。

我们常说,福祸相依,对张弘策来说,的确是这样的。正在他处于壮年(四十七岁),以帝舅身份前途无限时,意外来了:

时东昏余党初逢赦令,多未自安,数百人因运荻炬束仗,得入南北掖作乱,烧神虎门、总章观。前军司马吕僧珍直殿内,以宿卫兵拒破之,盗分入卫尉府,弘策方救火,盗潜后害之,时年四十七。

当然,这是《梁书·张弘策传》的说法,据《资治通鉴》的描述:南齐东昏侯萧宝卷(末帝)的宠臣孙文明等人虽然被赦免了,却并不安心,于是就搞了事情。因为此事发生在南梁建立之初,所以这几百位叛党能够乘隙而入,扰乱建康城。当时驻守宫内的吕僧珍将其击破,叛党的一支流入卫尉府,乘张弘策救火时将其杀害。另一种记载则认为吕僧珍无法灭尽叛党,待到萧衍镇定召来了大将王茂、张惠绍之后,才将其驱散。话说回来,不论吕僧珍究竟成功与否,都不重要,因为即使吕僧珍成功了,张弘策的命运也没有任何改变,

他迎来的仍是被叛党杀死的结局

对于张弘策这样一个前途无限的大臣来说,一切的可能性都被一次突发的叛乱事件终结了(尽管动乱是可预料的,但具体情况即使是萧衍也无法预测),他自己也莫名其妙的身死于无名之辈之手,这可以称得上是运气极差了。


浔阳咸鱼


但要说这些事反着弄到一个人头上,你说倒霉不倒霉?就有这么一个人,就跟运气有仇一样,在寻找运气的过程中被一连串反运气的事粘到了身上!

宋朝时有个人叫张镐,这家伙倒霉催的,幼年丧服丧母,成为了孤儿,在缺一少穿的情况下,愣是学会了识字读书,还做的一手好诗,这事放在宋代,张镐就是个天才,饭都没地搞,还有地搞书,真是宋朝的时代救了他。

这小子进京赶考,不幸落榜,估计书读多了,回家的路都有点模糊了,竟然迷路了,便想着反正是一个人,走哪算哪吧,哪的黄土不埋人,就这样走到鄱阳郡,当时范仲淹的辖区,很好奇他怎么没有往北走,走到北极去!


范仲淹就发现这个人其实满腹经纶,颇有才华,怎么就困落到如狗一般的地步呢?他那时候不认识周星驰,人落魄的时候都跟狗差不多,关键的是人模狗样的活着。

这小子看范仲淹抬举他,走了三千多里的路,终于发现知音了,天下还是好人多,便告诉范仲淹:别看着自己才高八斗值不少钱一样,其实打小就没吃过一顿包饭,没见过一斗米搁一块的样子。

范仲淹惜才,我这留不住你,你去我朋友那,黄州团练刘仕林哪里搞份差事,张镐虽然不想再折腾,但能吃上饭比啥都强,便忍耐着再次上路,才到黄州成,锣鼓喧天,走进一瞧,刘仕林1出殡呢,前天刚死,张镐一口老血没喷到刘仕林棺材上!

张镐觉得自己太倒霉了,去庙里算算吧,为什么这么倒霉,抽了个签都是下下签,庙里的和尚看他可怜,给他介绍活路,庙里颜真卿的石碑真迹,你随便模仿,挣俩钱花花,这事说定的第二天,石碑被雷劈碎了!


多新鲜呐!简直倒霉到家了,张镐寻思着还是死了算了,撞树,我就不信死都死不成,结果范仲淹又出现了,转了一圈,张镐又回到了原点!

范仲淹不会再把这个倒霉蛋使唤出去了吧?


历史三日谈

《增广贤文》中有句话是“时来风送腾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前半句是说王勃,写出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的那位唐朝诗人。据说新落成的滕王阁要举行庆典,前一天王勃还在千里之外的马当,神仙们怕耽误事儿,晚上一阵神风把他的船吹到了南昌,得以一鸣惊人。大家都感叹王勃老师运气好得不得了!

但是下一句的荐福碑就没这么欢乐了。这句的主人公是宋朝时候的,叫张镐,说的是这位张镐家中一贫如洗,没成年父母就都去世了。后来好不容易熬到成年,认真读书,进京赶考,名落孙山。然后流落四方,生计都成了问题,靠卖字为生。

偶然原因,在鄱阳遇到了大文人、政治家诗人鄱阳郡守的范仲淹。爱才如命的范先生,看到张镐写的诗很好,并对范先生说自己平生就没吃饱过,“天下寒饿无出我右者”。范先生可怜他才高八斗却连一斗粮都吃不起,心生怜悯,就写了推荐信。让张镐拿着去投奔黄州团练刘仕林,一路跋涉过去,刚要进城的时候,老大远就看到有出殡的,丧钟响个不停,一打听,刘仕林刚刚去世。只能作罢。天下雨,躲到庙里求签,下下签。然后写诗怒骂,庙里供奉的龙王爷听了不爽,就想考验他一下。

因为范仲淹的举荐,皇帝看了张镐的文章,大喜,赏了个县令做。结果被张浩冒名顶替,张浩还要派人杀了张镐,还好被人救下。张镐流落到了荐福寺,方丈看他可怜,便让他临摹颜真卿写的碑文,拓上个一千份拿去卖。结果刚说好第二天开始,当天晚上龙神就打雷把荐福碑劈碎了。

张镐自感绝望到了极点,欲撞树自杀,被赶来的范仲淹所救,并随他回到了京城,再次参加科举。皇帝点他做了头名状元,冒充者张浩也受到惩罚。还好人生终于有了转机。

这个故事有多个版本,我综合的是元朝马致远的杂剧。马先生的改编,基本上穷尽了古代社会人生坎坷的大全,经得起琢磨,耐得住感慨!


何殊我

↑初唐四杰是很有知名度的一个组合……↑

这四位仁兄,才华互不相让,倒起霉来,也是一个个争先恐后。

公元671年冬天,雪花飘飘洒洒,这四个人聚首长安城,轰动一时,为何有如此影响力,当然是因为他们杰出的才华。

王勃自不必说,《滕王阁序》永垂千古。

骆宾王七岁时候写的《鹅》,至今仍是最具有传播力的诗作。

杨炯呢,且看他这首诗《夜送赵纵》:“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卢照邻,《长安古意》中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朝长安让人魂牵梦萦,卢照邻曾在这里治病↑

这四大才子相聚长安城,不是为了团聚,而是为了科考,但倒霉的是,这四个人竟然同时落选了。原因恐怕是历史之谜,只能说做人别太高调,他们四个人满腹才华,很容易浮躁,做事乖张,恃才傲物,或许正是这些性格因素,使他们被排除在外。

过了公元671年,这四个人的命运开始急转直下,不只是倒霉,简直是倒了大霉,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王勃渡海时溺水,死时才27岁↑

王勃担任虢州参军时,曾经私藏一个罪奴曹达,后被人告发,王勃害怕受此事牵连,秘密杀掉曹达,但事情还是泄露出去,被以“擅杀官奴”判了死刑,还连累了他的父亲被贬到偏远地区交趾(今越南北部)当县令,就在王勃等死的时候,突然遇到大赦,他死里逃生,只是被罢免了官职。

上元二年,王勃渡舟去交趾看望父亲,次年(上元三年)秋天返回广州,渡海时溺水而死,年仅二十七岁。

↑杨炯受其弟弟牵连,政治前途尽毁↑

杨炯,性格极为孤傲,他认定当官是自己的事业,因此一直在耐心等待官场机会,先后担任过校书郎(官居从九品上),后又担任崇文馆学士,升迁为詹事,司直(官居正七品上),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5年),三十五岁的杨炯祸从天降,杨炯的一个远房弟弟杨神让参与了徐敬业起兵造反,受到杨神让的牵连,杨炯被贬黜出了詹事府,贬到四川,担任了梓州司法参军,从此失去的政治前途。

公元692年,杨炯改任盈川县令,并且留下了严酷的不佳声名,次年,死于任所,年仅43岁。

↑骆宾王极具才华,却怀才不遇↑

骆宾王,赫赫有名的骆宾王啊,如果说杨炯只是政治成分不好,那骆宾王比他严重百倍——他直接参与了徐敬业的造反事业,并且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讨武氏檄》,虽然武则天看到这篇文章后都忍不住夸他,但造反的性质摆在这里,随着徐敬业兵败,骆宾王销声匿迹。

应该说,骆宾王这个人太过于恃才傲物,性格带刺,官途并不顺利。先是担任主簿,后来升为侍御史,他不善于团结同事,屡屡提建议得罪了女皇武则天,后被人诬陷入狱,出狱后骆宾王彻底成了一个愤世嫉俗之人。所以他的结局下场,多少也有点活该。

↑卢照邻死的最惨↑

可是“初唐四杰”里最倒霉的还是卢照邻!

卢照邻运气不好,在于他身体特别差。卢照邻年轻时曾被邓王李裕赏识,31岁的时候迁居四川,在36岁的时候曾经担任过益州新都县县丞一职,五年后离开四川到洛阳定居,在此期间,曾因“横事被拘”入狱,又遇到“群小所使”,差点被定罪,幸好得到友人相助。

然而,卢照邻早在四川的时候就染上了麻风病。这也是他最终离开四川的重要原因,他想到长安或者洛阳这样的大都市去寻医问药,公元673年,卢照邻有幸遇到医神孙思邈,但孙思邈认为卢照邻的病情是“郁怒所致,无法根治”。

卢照邻失望的离开了长安,移居太白山,起初他还想当门客,赚点小钱养家治病,然而他身体状况实在太差,“羸卧不起”,他为了治病,又擅服丹药,导致丹药中毒,手足残废。

他曾在《释疾文》中凄惨描述他的痛苦晚年:“余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转匡床,婆娑小室,未攀偃蹇桂,一臂连蜷;不学邯郸步,两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

公元688年,长达二十年的病痛折磨终于让卢照邻不堪忍受,他写下遗嘱,给自己挖好了墓室,每天躺在里面等死,可他还是嫌死的太慢,活的太痛苦,于是和家人作别后,自投潁水而死。

“初唐四杰”就是如此命运悲惨,他们每个人极具才华,却又倒霉透顶的一生让人扼腕长叹。


我见青史多妩媚

你觉得自己时运不济哦?但历史上有太多人倒霉到家了!!!

总结三句话,那就是:

有的人运气好,步步高升

有的人运气差,止步不前

有的人天生倒霉,喝凉水都塞牙缝!

因为什么呢?有一个词叫做时运!


《增广贤文》是明清时期学前儿童的主流启蒙教材。其中有这样一句: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而这个故事,很好的给我们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做时运

如果总结起来,那就是

人在运气好的时候,仿佛所有神仙都会争先恐后地对你伸出援助之手,点个烟都有火德星君替你代劳。而在运气不好的时候,扶个老太太过马路,都能碰上“沾衣十八跌”的碰瓷分子,然后赔得倾家荡产!

这句话的前半句说得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故事

当时,王勃乘船去洪都(南昌),想要参加阎伯屿举办的“滕王阁杯文学创作交流会”,又名“知识分子装逼大会”。大会开幕的前一天,王勃的船在马当遇阻,时间紧迫,路途又远。按常理来说,王勃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到的。结果,王勃得到了天庭风力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

一夜之间,风推着船跑了七百里。就这样,王勃及时赶到了洪都。并写下了那篇技惊四座的装逼大作——《滕王阁序》

后半句讲得是一个非常辛酸的故事:

范仲淹担任鄱阳市长(郡守)的时候,遇到一个穷逼书生。这位苦大仇深的帮扶对象经常四处哭穷:我太他妈惨了,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穷,两个字就是苦逼,三个字就是没有钱!四个字就是贼他妈穷!!!

范仲淹听说这个人写字不错,便为他量身定制了一项扶贫政策——给他买来了纸笔,让他去临摹“荐福碑”,然后通过卖字脱贫致富奔小康,结果当天晚上,一个雷把荐福碑给劈碎了……可以说是非常倒霉了。

那么,古代还有哪些倒霉的人呢?

唐朝时期,有个人叫卢婴——形象好,气质佳,又满肚子干货,是个内外兼修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卢婴这个人运气很差,而且总能让身边的人倒霉。

比如卢婴去别人家玩耍,那家的孩子就会莫名其妙地掉进井里,或者被无情的火舌舔上两口。

简直是夜空中最亮的扫把星,所以,大家都非常嫌弃他。

当时,扬州的警卫处处长(兵曹参军)元伯和不信邪,便把卢婴叫到自己家中,亲切接待了他。两个人吃过饭以后,元伯和一家人依然平安无恙,并没有出现孩子掉井之类的灵异事件。元伯和非常装逼——众君不胜故也。

你们在接触卢婴后会出现倒霉现象,那是因为你们辣鸡,老子就一点儿事儿都没有!

结果当天,元伯和的府邸便被士兵包围了……

元伯和也被杀掉了(弃市)。原来,元伯和的老爸元载在扳倒大太监鱼朝恩后,整个人都膨胀了,一天不装逼就浑身难受,最后因为贪污惹来了杀身之祸,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元伯和以身试法壮烈牺牲后,还是有人不信邪,有一个叫做陈少游的节度使,赞助了卢婴一笔钱,让他去京城寻找就业机会,卢婴拿了钱,便向着长安一路进发。结果刚到潼关,便收到了朱泚造反的消息。皇帝已经跑到奉天县去了(幸奉天县矣)……

看来,就连皇帝也不是扫把星卢婴的对手。

著名诗人孟浩然也有过一段非常倒霉的经历。

孟浩然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不甘心当一名碌碌无为的布衣群众,于是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跑到洛阳求官,想成为一名拥有正式编制的公务员。结果用了三年的时间,一无所获。

但是,孟浩然不死心!

几年后又跑到长安寻求工作机会,为了引起社会各界名流的关注,孟浩然曾在太学公然装逼(赋诗),一时间技惊四座,秒杀了一众高级知识分子。

王维(一说张说)得知大哥孟浩然不远万里跑到长安来踢场子,便把他叫到翰林院切磋一番。结果唐玄宗正好来视察工作。孟浩然人怂胆小,“嗖”地钻到了床下。王维不敢隐瞒,便把事情告诉了唐玄宗。

唐玄宗:听说此人是个装逼好手,我要见识一下。孟浩然没有办法,只好从床下爬出来临场作诗。

孟浩然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紧张得就像要上黑板做题的小学生一样。

张嘴就来了一句“不才明主弃”!

唐玄宗很不高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明明是你自己不争气,还想甩锅?滚!

于是,孟浩然便圆润的离开了……孟浩然滚出长安后,一直比较倒霉。岁数大了以后,更是生了疮疽。

孟浩然康复期间,好基友王昌龄来找他玩耍。孟浩然一高兴,便拉着王昌龄胡吃海塞。吃了不少的鱼虾鲜货。

结果,毒疮复发而死……

王昌龄看着自己把自己吃死的孟浩然,一脸懵逼——我是扫把星?还是这货太倒霉了?

我们在面对挫折和低谷的时候。

千万不要太过悲观。因为人生本来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的

但是,一定要怀着一颗坚定的心,“理想总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置身黑白的精彩

我在这里写春秋时期的两个国君。

一个在婚姻上运气极差,娶了个夫人,公然给他戴绿帽子,他知道后指责了两句反而遭灭口;

一个在去世的方式上运气极差,居然掉进粪坑里淹死了。

鲁桓公的“美满”婚姻

齐僖公的女儿文姜风华绝代,才情艳艳,心比天高,却被郑国的世子忽以“齐大非偶”为由拒婚,文姜差点为此抑郁,幸而异母哥哥(后来的齐襄公)的耐心宽慰才放下此事,而两人因此日久生情,暗中滚了床单。

齐僖公知道后,很生气,赶紧在各诸侯国中重新给她物色夫君,这时候鲁桓公主动来提亲,齐僖公麻溜的答应了。文姜和齐襄公依依惜别,嫁去了鲁国。婚后,文姜倒也安分,为鲁桓公生下了两个儿子。

十五年后,齐僖公早已去世,齐襄公也已继位。齐襄公同鲁桓公在泺地有约,文姜请求同鲁桓公同去齐国,鲁桓公想也没想就答应了,死亡在悄悄向他靠近。

情人相见,无语凝噎,软语温存,旧情复燃。

鲁桓公知道后火冒三丈,在齐国地盘上,他不敢造次,只是责备了文姜几句,结果文姜同齐襄公告状。齐襄公便动了杀心,过了不久,齐襄公宴请鲁桓公,席间将他灌醉,命公子彭生在车上结果了他的性命。

堂堂一国之君,就这么不明不白死了,鲁国却不敢指责齐国,只是请求杀死公子彭生来为鲁桓公报仇,文姜的儿子公子完做了鲁庄公。而文姜仍旧和齐襄公约会。

晋景公的“离奇”死法

晋景公是晋文公重耳的孙子,他在位期间,晋楚争霸的关键一战邲之战中,晋国战败,楚庄王自此问鼎霸主。

当然,晋国在后来的晋齐之间的鞌之战中取得了胜利,晋景公还派人灭了赤狄,在国内灭了把持朝政的赵氏一族,著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就发生在他当政期间,后来这个唯一的赵氏孤儿赵武又重新振兴赵氏家族。

下面来说说晋景公的去世,灭赵氏的第三年,晋景公病了,他梦到赵氏先人来找他报仇,醒来后他找桑田的巫师解梦,桑田的巫师说晋景公活不到吃新麦子的时候了。自此病情加重。

然后他又做了第二个梦,梦里他的病是躲在膏肓之间的两个小孩,秦国的医生说他已经病入膏肓了。

六月初六这一天, 晋景公想吃新麦子做的食物,命人找来麦子做出新鲜的食物,然后又命人将桑田的巫师找来,让巫师看看他能吃上新麦子。巫师看过新麦子做的食物后,就被晋景公杀了。然后,晋景公决定吃饭。《左传·成公十年》记载:

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刚要吃的时候,肚子突然很胀,晋景公赶紧跑去如厕,然后,嗯,掉进了粪坑里,淹死了。画面太美,不忍直视啊。

晋景公身边有个侍从,在这天的早晨做过一个梦,他背着晋景公登天了。于是,这个侍从接下了一个光荣的任务:

把晋景公从粪坑里背出来,并殉了葬。


萧晓四姑娘

我觉得历史上运气最差的人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赵括同志。

赵括也算是将门之后了,他的父亲就是赵国著名大将,马服君赵奢。因为出生在一个这样的家庭,赵括自小熟读兵书战策,给自己培养了极强的军事理论知识他可以在谈论兵法的时候,把他的父亲赵奢说得哑口无言。但是,赵奢对赵括却充满了不屑,他认为赵括只是一个纸上谈兵之辈,并没有实际的指挥才能。

与在家里被轻视不同,在赵国甚至是全天下,赵拓都堪称是一位著名的青年才俊,赵国上下都知道马服君之子赵拓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军事人才,虽然没有见过他指挥过一场战争!

就这样,时间定格在了公元前260年,因为这一年赵国和秦国爆发的长平之战进入白热化,这场战争赵国出兵50万,秦国出兵60万。这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第一次前线人数超过百万级别的战争。

战争的第一阶段,赵军的统帅是著名的军事将领廉颇,面对秦军的猛烈攻击,廉颇连战连败,只好躲在壁垒中与秦军对峙,而秦军在攻击中也损失惨重,无力再攻打壁垒,所以双方僵持在了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秦国使用了反间计,于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青年才俊赵括闪亮登场。

虽然人们从来没有见过赵括指挥过一场战争,但是人们无法自拔的相信,赵括一定会带领赵军取得胜利。而秦国为了不输掉这场战争秘密换上了著名的军事将领,白起。一个是从无败绩,斩杀了百万六国军人的名将;一个是初出茅庐,从来没有过指挥经验的青年将领,赵括。

名将率领的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秦军虎狼之师;青年将领率领的是连战连败躲在壁垒中的赵军。结果就是赵括在长平被围,死于秦弩之下。

从此以后,纸上谈兵就成了赵括的标签,也成了天下人耻笑的对象,一直被嘲笑了2000多年。

赵括是一个非常倒霉的人,足以排到世界上运气最差的人中间。因为,假如赵奢能多给一些机会让赵括锻炼一下指挥经验;假如,他所面对的不是倾国而来的秦军;假如,他面对的不是天下第一名将白起;假如,白起不是秘密接任秦军统帅;以上的假如但凡有一点实现,赵括的一生可能都会发生改变。

可惜,造物主把他推上历史舞台不是为了给他展示自己的机会,仅仅是为了让词典里多一个成语,纸上谈兵!


历史风暴

我是惜朝,惜朝君今天陪大家聊聊历史上那些运气极差的人。

王勃


王勃生于名门望族,生长在书香世家,与骆宾王,杨炯,等人并称“初唐四杰”,幼时就展现出非凡天赋。

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

由此足见其天才。

但他成年后仕途却不顺至极,曾经历两次废官,

第一次废官: 年方十七时,被选为沛王府侍读,因作《缴英王鸡》,触犯权威,被皇帝逐出府邸。

第二次废官:是在做虢州参军时,因和同僚关系差,后因私藏犯人,入狱。

二十六岁时,作下《滕王阁序》这一名作。


次年,却溺水而死,岂不是天妒英才?算的上是运气极差了。


惜朝君

初唐四杰的王勃在其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我认为,冯唐和李广算是历史上运气极差的人了。

冯唐是汉朝人。那时候,还没科举制,选拔人才主要靠征辟制和察举制。冯唐因为孝顺而闻名乡里,于是被推荐选拔当了官。

可是,冯唐这人情商有点低,不擅长混官场。一直到白发苍苍了,还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官。有一回,汉文帝看到他,就觉得奇怪:怎么这么大年纪了还担任这么小的官职呢?

俩人一聊天,汉文帝发现,冯唐虽然不太会说话,但为人正派、忠直,便可怜他,升了他的官。

可是汉文帝刚升完冯唐的官,就驾崩了。汉景帝继位。汉景帝特别讨厌冯唐,很快就把他罢免了。

到了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时期,汉朝打算与匈奴开战,便广纳人才。很多人都向汉武帝举荐冯唐。尽管汉武帝十分赏识冯唐,可此时的冯唐已经是耄耋之年了,怎能出战?

汉武帝只好叹息一声,舍弃了他。

如果冯唐能够在年轻时碰上汉武帝,也许就会拥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李广也是汉朝人。他倒是碰上了汉武帝,可仍然无法改变坎坷的一生。

李广是很有本事的,骑马射箭都很出众。匈奴人害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可李广总是打不了胜仗。以至于汉武帝对他失望了,对外宣称李广的命运不好,不能对他委以重任。

后来卫青率领大军出战匈奴,李广终于得到了立大功的机会。可是,他竟然在行军的途中迷路了,贻误了战机。

这可是一项大罪。李广不想受审,便在悲愤之中,拔剑自刎了。

空有一个“一代名将”的名号,李广一生并未获得多大的战绩和封号,实在是令人唏嘘。


趣谈秘史

意大利空军之父——伊塔洛.巴尔博的运气可算极差之人。


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一直是以搞笑、坑爹的形象出现的,意大利的海军就曾亲自打下其空军之父巴尔博的座机,使巴尔博身亡,巴尔博是二战中阵亡级别最高的将军。

巴尔博能力很强,他讲利比亚从一个落后的殖民地转变为意大利行省的典范,他也很有前瞻性,二战初期他建议意大利占在英国这边。

由于他的能力和声望过于强大,墨索里尼将他派到利比亚当总督,就是这个决定要了他的命,1940年6月28日,他在外出视察回归途中在图卜鲁格上空被意大利海军战舰的高射炮击落,当场死亡。



被自己军队打死运气可谓是极差了,但对于意大利军队来说也没啥大惊小怪的,意大利盟友德军元帅隆美尔在北非上空曾多次差点被意大利的军队击落其座机,还好意大利军队的能力较差,使隆美尔逃过了几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