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曾在國外設立三處租界,其中一處現在已發展成唐人街

1882年8月25日,韓國尚處於李朝統治時代,也就在這一天,一支清軍突然來到李朝的首都漢城。清軍的神速,顯然超出了把持漢城朝政的大院君的想象,他既沒有做好防禦,也沒有認真抵抗,很快就成了清軍的俘虜。

而清軍此次在漢城的軍事行動,也是師出有名的。一個月前,漢城的李朝士兵因糧餉問題發生譁變,大院君是李朝國王高宗的父親,他趁機將譁變士兵的怒火導向了他的政敵、高宗的王妃——閔妃。最終,閔妃倉皇逃出漢城,大院君也就此掌控了李朝的大權。只不過,那時的閔妃還是“親清”派,在逃到忠州後,閔妃就立即給清廷寫信,要求清廷出兵鎮壓叛亂。

在收到求救信後,李鴻章在開始時有些猶豫,雖然皇太極當年曾兩次征討李朝,但那是清廷尚未與李朝建立宗藩關係之前的事兒了。自雙方宗藩關係建立後,清廷極少插手李朝內部事務,清軍已經二百年沒有出現在李朝境內了。只是大院君是親日派,日本自1875年逼迫李朝簽訂《江華條約》後,在李朝的勢力和影響力越來越大,如果此次清廷任由大院君掌權,那麼,清廷就很可能被排擠出李朝。鑑於此,經朝廷批准後,李鴻章電令駐紮在山東登州的吳長慶,令其率部渡海,去鎮壓漢城的叛亂。

清朝曾在國外設立三處租界,其中一處現在已發展成唐人街

新式武器武裝的淮軍

吳長慶所部雖然只有三千人,但都配備了新式槍炮,而且隊伍中的能人不少,比如袁世凱、張謇,都才剛剛嶄露頭角,所以,吳長慶所部從裝備到人才,都是一流的,也因此很好的完成了任務:擒獲大院君,閔妃也得以回到漢城。不過,李朝的事情因為這次叛亂而變得更加複雜,因為日本打著保護使館的旗號,也出兵漢城,並逼迫李朝簽訂了《濟物浦條約》,正式取得了在李朝駐軍的權利。為了對抗日本,李鴻章指令吳長慶率部長期駐紮在漢城,又在當年10月,清廷與李朝簽訂條約,清廷從此在李朝取得了領事裁判權和海關監管權。

從傳統上來講,清朝在宗藩關係中,只是名義上的宗主,李鴻章在李朝一些列措施,是違背這一傳統的。但面對日本的咄咄逼人,李鴻章又不得不採取進一步措施。實際上,無論清朝國內還是大院君,都建議清廷藉此出兵的機會,將李朝變成清朝的行省,正式納入清朝版圖。忌憚於日本的反應,李鴻章始終沒有同意吞併李朝的建議,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清朝曾在國外設立三處租界,其中一處現在已發展成唐人街

李鴻章

雖然李鴻章擔心過分刺激日本而不敢吞併李朝,但這並不代表李鴻章在李朝問題上對日本妥協。相反,李鴻章在李朝問題上,總是想壓日本一頭。1883年,清廷派陳樹棠擔任駐李朝商務委員,陳樹棠上任後,立即向李朝要求,在仁川設置清國租界。由於清廷在漢城有駐軍,對於清廷的要求,李朝又怎麼可能拒絕?於是,在1884年,兩國簽訂了《仁川華商租界章程》,仁川清國租界正式設立。此後,清廷又在元山、釜山設立了租界,在國內租界林立的情況下,大清竟一口氣在國外取得了三塊兒租界。

在仁川等處租界設立後,大清國內的商人,就開始湧向李朝,其中,以山東人最多,畢竟山東與半島,只有一海之隔。山東商人在到達仁川租界後,成立了紳商協會,還開辦了中式學校,以山東地名濟寧命名。清廷又派遣領事,管理租界內的大小事務,這清國租界儼然就是國中之國了。

清朝曾在國外設立三處租界,其中一處現在已發展成唐人街

仁川唐人街

對於宗藩關係強化所取得的成績,李鴻章不免有些得意,為了繼續強化大清與李朝的宗藩關係,在1887年李朝向清廷請示,準備向歐美國家派駐使節時,李鴻章親自批示,要求李朝使節到達歐美后,先到大清使館報道,遇事必須先向大清駐外公使請示。就這樣,李朝連外交也被清廷把持了。

只是,留給李鴻章的時間不多了,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朝被日本擊敗後,從此失去李朝。而清廷在李朝的三處租界,也於1895年被收回。當然,收回的只是特權,李朝仍同意清國商人可以在原租界內居住貿易。就這樣,經過多年的發展,往事早已成為過眼煙雲,當年的仁川清國租界,現在已成為韓國最有名的唐人街,成為中華文化在韓國傳播的重要平臺。(文/澹臺卓爾,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