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梨的孔融被曹操以“不孝”之名杀掉,历史上还哪些非常讽刺的真相?

lygfire

曹丕和曹植的关系并不是一直那么恶劣,曹植更多的诗句表达的是对曹丕的眷恋爱慕之情……



曹丕和曹植都是卞夫人生的,是一奶同胞,同父同母。

曹植文采很好,诗写得飘逸潇洒,人挺聪明的,估计长得也不错吧,老爹曹操非常喜欢他。但是,曹植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咋地(艺!术!家!都!这!样!);曹丕比较稳重,有司马懿加持,各方面又比较均衡,相对来说,更适合当君主。所以曹操摇摆很久之后,最终杀了杨修,选择曹丕继位。



大家说起曹丕和曹植两兄弟,最为人知的段子就是曹丕登基之后,曹植在死亡的威胁下七步成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古名句,铁板钉钉地把曹丕塑造成欲图谋害手足的禽兽兄长。学界一般认为,曹植境遇改变的转折点是曹丕继位,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之后。


但其实,曹植写得更多的诗是表达对曹丕的仰慕和爱恋啊。


曹植写过《杂诗》,有人曾经考证说,这是曹丕出征的时候曹植写的。诗描写的是一个独守空闺的少妇,因为丈夫从军在外,在家没心思织布,又叹气,又悲啸。又把自己比成孤单的飞鸟,在鸣叫着追寻自己的鸟群。最后还提出愿望:“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太息经长夜,悲啸入青云。
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飞鸟绕树翔,噭噭鸣索群。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虽然听起来有点怪,但古人经常会自比妻子,而把同性的师长、君主等比成远征的丈夫。唐朝著名的诗人朱庆馀在考试之前去拜访张籍,他自比新娘,把张籍比成新郎,把考官比成公婆,用一首《闺意献张水部》去试探张籍的意见,问问他觉得自己写得怎么样。张籍很应景,回了一首《酬朱庆馀》,把朱庆馀大大夸了一顿。所以,曹植自比独守空闺的妻子,在怀念远征的丈夫(曹丕)也就不显得那么奇怪了。


曹植《侍太子坐》: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
寒冰辟炎景,凉风飘我身。
清醴盈金觞,肴馔纵横陈。
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

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对曹丕的吹捧可谓是竭尽全力了:又是翩翩佳公子,又是神一样的机巧。结尾铿锵有力地点(chui)题(peng)!



曹丕死了之后,曹睿继位,有人说曹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有人说他是为了怀念曹丕。不管怎么说吧,反正曹植又写了好多诗。

袖锋抽刃,欲自僵毙。追慕三良,甘心同穴。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死同穴,“入君怀”,手足情深的那种画面感真是呼之欲出啊。


myida

让梨的孔融被曹操以“不孝”之名杀掉,历史上还哪些非常讽刺的真相?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肯定都知道,这么一个仁义孝道的孩子,后来,竟被曹操以不孝之名杀了,还连带了一族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孔融长大之后升任少府,后封为太中大夫。没事的时候,经常去挑衅曹操。

一次,曹操颁布了一个“禁酒令”,孔融写了篇文章反击曹操,之后又讽刺曹操的儿子曹丕纳袁绍儿媳甄氏的事情。

那么,曹操一代枭雄,是那么好惹的吗?于是,曹操就一直想打机会杀他。

不久,机会来了:

“父子之间有什么亲情?探究本意,只是情欲的产物。母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就如同把东西暂时放在瓶罐里,拿出来双方就断了关系”。

孔融的这番惊世骇论,终于让曹操找到了好的罪名:不孝!就以“不尊孝道”为理由,将他满门抄斩。


那么,历史上还哪些非常讽刺的真相呢?我们来看一下:

1、包青天其实是年薪过千万的高收入“金领”职员

  按《宋史·职官志》,包拯在开封府做一把手时,国家财政每月给他:15石米、15石麦、20捆柴禾、40捆干草、2000亩耕地等,年薪共21878贯。

如果按当时400文铜钱购买力等于现在250元人民币,21878贯铜钱合计1367万元。当时,超级富国宋朝对公务员实行高薪制,包青天其实是年薪过千万的高收入“金领”职员。



2、中国古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发明人其实是个令人不耻的太监

东汉有个太监,凭借为皇后诬陷其他嫔妃上位,皇后死后,他立即又傍上了另一个皇后,简直就是个皇后控。这个人政一治上的作为不堪入目。他叫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成了流传千古的四大发明家之一。

3、明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其实是个土匪

明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览全国名山大川的时候曾经让土匪劫过,还被扔河里,差点儿淹死,而他最终成为了著名的地理学家。其实,他在游历全国时自己也没少干土匪的勾当。像捆路人当脚夫,打劫驿站等事情,他也没少干。当然,他偶尔也会正义感爆棚,暴打那些土匪一顿。



4、被当作神仙祭拜的“桃花夫人”原来是“红颜祸水”

  春秋时期,有个绝色美女,就是著名的息夫人,她后来被人们称为“桃花夫人”。但是,真实的她却使三个国家兵祸相接,其中两个国家因她而分崩离析,所以她可谓时真正的“红颜祸水”。但后世之人,却始终把她当“作主宰桃花”的神仙,来敬仰祭拜。



5、政坛死敌原来是配合默契的合作伙伴

我们在影视上常常看到,纪晓岚与和珅是天生的死对头,一个强调清廉治国,一个却谄媚贪婪误国。其实,真实的纪晓岚则是十分欣赏和珅的,他经常在一些事情善意提醒和珅,而和珅对纪晓岚也非常关照,两人在乾隆朝堂事务中配合十分默契。纪晓岚比和珅大二十六岁,两人可以算是忘年交。


超能古博士

借着题主这个问题为引子,聊一聊四大名著中有哪些非常讽刺的真相?

一、先说《三国演义》。如题主所说,让梨的孔融却被曹操以“不孝”之名杀掉。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家喻户晓,恐怕现在还有很多家长用来教育孩子。李贤注解《后汉书·孔融传》中的《融家传》记载:“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则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孔融自己给出的理由是:我是小孩,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孔家是个大家族,又是孔子的后裔,所以家族规矩应该是很大的,不论大人小孩都应该遵守家族的规矩。孔融自小也应该是被灌输了这些规矩,也就是他所说的道理:按道理应该拿小的,或者说按规矩应该拿小的。或许他也想要拿大的,但那样会被大人责备,说不定要被罚抄写《论语》三百遍。

因此,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不能看出礼让的美德来。可能当时人们也并不用来教育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为殉道者的武器无从可考。类似的事情在鲁迅身上也发生过,还记得那句著名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吗?我们抓住这句话一再的拔高,断定鲁迅表达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其实鲁迅真实表达的只是他对周海婴的喜爱之情。

二、再说《水浒传》。一说起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我们最感兴趣的恐怕不是晁盖、宋江、李逵等一伙梁山好汉,而是那个阳谷县紫石街上的武潘金莲。不光我们感兴趣,施耐庵兴致也很浓,在潘金莲身上花费的笔墨,梁山上三员女将加在一起也不及。一支生花妙笔,活脱脱勾勒出了一个勾引奸夫,毒害亲夫,千古第一淫妇的形象。同时,也描绘了一个软弱无能、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的形象。

然而,事实上,历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并非如此。武大郎本名武值,是阳谷县的县令,身高有一米八左右。而且武大郎并不是蔑称,九纹龙史进也称为史大郎,是一种美称。潘金莲是知州家的千金小姐,二人和睦恩爱,育有四子。施耐庵采风的时候,没有经过认真调查,道听途说,结果把两个人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

三、再说《西游记》。佛教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是神圣的,是无欲无求的,是普度众生的。那么西天极乐世界,如来佛祖办公的地方就更应该是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了。可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磨难,终于见到真经,可是因为没有送人事,得到的是一本本没有字的假经。

若没有大鹏尊者帮忙,这一路的经历的艰险磨难就泡汤了。师徒四人回到大雷音寺,向如来佛祖告明真相,没想到,如来佛祖一点也没有责怪借着放经之名收取贿赂的阿难、迦叶,反而还替二人辩护:“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忒卖贱了,叫后代儿孙没钱使用。”记得当时看到这的时候,已经不是大跌眼镜了,眼睛都快跌出来了。这就是我们的佛祖爷爷吗?这就是普度众生、佛法无边的我佛如来吗?看来,我们自幼就把佛神化的太过了,仔细想想,他们只不过是没有头发而已!

四、再说《红楼梦》。这个留给答友们来说一说吧,我会在评论里面提供自己的回答。


龙驹带你看水浒

讲曹刿论战这是初中的语文课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哪怕是一篇初中课文,重新读一遍真觉得人类科技进步了几千年,但有些东西真美啥变化。

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国家大事,都有政客来操心,你何必去惹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这句话读来真觉得往事越千年不变,政客常常会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长远的打算,比如滥发福利获得选票,比如开放移民,获得选票,比如为了自身既得利益,持续通胀,要牺牲长远利益,获得当下的支持太容易了,远谋二字,实则屁股决定脑袋。

然后问打仗如何凝聚民心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给老百姓发福利,凝聚民心,但曹刿觉得福利是不能遍及每一个人的,得不到人反而更怨恨。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搞各种造神运动,宣传活动,口惠而实不至,神灵也不会保佑。

3.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这才尽了本职工作,司法公正才能赢得民心,可以一战了。


讽刺的真相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人性一点都没变


上海滩小律师

历史上这样的事非常多。

清廉的陈世美

提起陈世美,大家都知道是个喜新厌旧、杀妻灭子,被世人唾弃的负心汉。陈世美也成为后世对负心汉的别称。事实上,历史上真实的陈世美却跟这大相径庭,陈世美是清代官员,清初游学北京,顺治八年考中进士。初任河北某地知县,后得康熙赏识升为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参政,为官非常清廉。后来当年曾给他提供过资助的几名同窗找陈世美求官,但被他拒绝。这几个人恼羞成怒,在回去的路上就炮制了戏剧《铡美案》,戏中大骂陈世美忘恩负义,并安排其死于包公铡下。

高大英俊的武大郎

提起武大郎,大家脑海里都会闪现出那个身形矮小、猥琐懦弱的形象,可实际上真实的武大郎是河北清河县人,自幼父母双亡,同胞弟弟武二郎,名字也非武松。兄弟两都生的很英俊挺拔,一表人才,尤其是武大郎,更是个风流倜傥的大才子。武大郎从小就酷爱读书,后来一举高中状元,做了清河县令,他一个穷困潦倒的同乡向他借钱未果,就一路把武大郎夫妇编排的非常不堪,结果回家一看武大郎给他盖了好几间大房子,此人追悔莫及,而武大郎的故事却从此传开了。

怕冷的钱谦益

号称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她“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可是多少青年才俊她看不上,20岁的时候嫁给大她36岁的老头子,号称“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钱谦益为妻。后来清兵南下时,柳如是要钱谦益和她一起投水效屈原自尽,钱同意了,可是在湖边转了一天,钱谦益也不愿投水,最后摸了下水的温度,说水太冷,然后就回去了。对于柳如是,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与侄子“和睦相处”的朱棣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帖木尔帝国国王老帖木尔死后,诸子争位,其第四子沙哈鲁击败老帖木尔在世的时侯最喜欢的孙儿哈里取得王位。这事传到朱棣那里,他于永乐八年让使臣给沙哈鲁带去了一封信,信中非常热心的劝沙哈鲁要与他的侄子和睦相处。同样是排行第四,同样夺了自己侄子的位,这时候朱棣好像忘了他自己是怎么跟亲侄子建文帝“和睦相处”的了。


惯与长夜

我说两个现实中权斗残酷的例子吧,评书《杨家将》,《包青天》里正义的化身八贤王赵德芳其实才活了23岁;潘仁美的原型潘美其实是个赫赫军功的开国元勋。

赵德芳

赵德芳是赵匡胤第三子,当过节度使,死后追封的王爷。

没有记载说赵德芳的死和他叔叔宋太宗赵光义有关,可是作为先皇的儿子,被后来的皇帝记挂着也不是没有道理。 他的二哥就是因为打仗的时候人们想拥立他为皇帝被赵光义训斥而死。赵德芳英年早逝,说是赵光义下的手,是合理的怀疑。毕竟赵匡胤的死,还有“烛影斧声”之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不过赵光义没绝他的后嗣。他的后代在南宋当过皇帝。还有,虽然有崖山十万殉国,其实元朝对宋朝皇室没有斩尽杀绝。他的后代赵孟頫,大画家,书法家,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座上客。

潘美

真正的潘美,不是靠女儿上位的国丈潘仁美,是靠显赫的军功上位的开国元勋,而且和赵匡胤关系深厚。他的女儿的确嫁给了皇帝,但是他没活到那一天。

杨业的死,不怪潘美。虽然潘美是主帅,杨业是先锋,杨业一个北汉降将,远不能危及潘美这个一品武将的地位潘美是云、应、朔等州行营都部署,比一个行省的节度使地位都高,杨业一个代州知州,在级别上和潘美差的很远。逼迫杨业去送死的是监军王侁。潘美的错,在于没有阻拦杨业去送死。

我们分析一下潘美当时的处境:

  • 赵匡胤的心腹爱将

  • 一直在打胜仗

  • 身边有新皇帝的监军

这种情况下,他这支军队谁做主?监军王侁!

此外,如果他再打胜仗,会功高震主,被新皇帝赵光义收拾了。他需要一个败仗来救自己。

从事后的处理我们也可以看出端倪:

潘美被降三级,为真定知府。和杨业平级了,也不是威胁新皇帝的前朝旧臣了。

潘美的确和皇家关系密切。

  • 潘美的三儿子潘惟吉被怀疑是赵匡胤默许下收养的周世宗的儿子

  • 潘美的儿子娶了赵德芳的女儿

  • 潘美的女儿嫁给了赵光义的儿子宋真宗赵恒

所以,潘美是国丈,在杨业死的时候,潘美还不是国丈。甚至,潘美死的时候,赵恒还没当皇帝,他没当过一天国丈。


知识学人

弥衡以有才著称,以才傲世,不容世人于眼,放曹操及曹操手下一群人为酒囊饭袋,冲撞曹操,被曹操想借刀杀人遣刘表处,刘表知而未杀,又在黄祖那里冲撞黄祖,有才而死于才。杨修也是恃才而死的一个。

写锄禾诗的李绅,写诗表明多节约勤俭,长大当官却是大贪官。也相当讽刺。

自古有谏士,朝廷之上谏言,进忠献策。有的人死于谏上。文死谏,武死战。古人言之不虚。执于什么死于什么。

而古代美人以美著的美人们,大多结局不大好,因美而进宫,又因恃美妄为而死。美反而不美。

华陀会医术而死于行医上,会一技能有生存生活之路,而又翻了船在医术上。古人发明文字,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清大兴文字狱,又死于文字上。

商鞅变法自己死于自己创建的法上,古人善战争,发动战争者,而又死于战场上太多了。古人制订一妻多妾不犯法,结果妻妾之争,嫡庶之争引发内部之乱与国家危亡。享受美人又死于美人,不但己死,家破人亡,国家覆灭那种。


圃香

这是个历史常规现象,古人不能言行一致,是通过历史证明的。为什么让梨?【三国志】里明确说明,孔融从来不吃梨,孔融喜葡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历史上的谣传与捕风捉影,或者夸张,炒作了好多虚假事件。

【史记. 家传】载: 孔子父亲与颜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野合生孔子,孔子长大后,觉得自己不好意思,就道貌岸然地大肆宣扬三纲五常,居然弄个圣人名头,几千年成为世人的敬仰。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吹牛说自己和刘备是英雄,人家司马懿建了国。三国之美数二乔,二乔真的那么美嘛?只是占了两个年轻寡妇的便宜才说人家好听话。刘备摔阿斗?刘备何许人也,一代雄才,当时没有抱稳阿斗,掉在地上,是人家刘备反应灵敏,见机行事,一个卖草鞋的能干一番大事,当然有过人之处。周瑜打黄盖,不让打行嘛?全家都被控制。诸葛亮真的能骂死王朗?一个老迈文官,不擅骑马,被曹操逼上战场,忽然马惊失控,被摔死,居然成了诸葛亮骂死的。各位亲,被老婆天天骂的狗血淋头怎么没死?

【宋史传】载: 潘金莲被皇上御封贞节列女,又和西门庆勾三搭四。王婆通过潘金莲桃色世件后,痛哭流涕,痛改前非,曾被县令誉为【知错就改的好市民】,又把自己的儿子隔壁老王教育成西门庆。读书人污蔑杜十娘物质拜金,人家怒沉百宝箱。说李师师一文不值,皇上三千佳丽,就偷偷喜欢李师师,很多事情,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造谣中伤。历史的真相,千万别听书生的唧唧歪歪。

今天已经无法考证历史的真相,历史的价值在于参考,专家学者提到焚书坑儒,就心有不平,认为活埋了读书人,而当时的读书人该不该埋?他们做了什么?恐怕没有谁知道真相。坑埋之人当有坑埋之理。无法还原的历史,应该有历史的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