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什么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4月9日《中国青年报》教育圆桌版刊发了华中师范大学对中西部6省12县(区)120余所乡村学校的调研报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三年 五大盲点待补》。结果显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初步解决了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五大盲点。

1. 乡村教师补充呈“差序格局”,村小和教学点成为最末梢的利益获得者;

2. 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中部塌陷”现象值得高度关注,“以县为主”的财政体制亟待改变;

3. 乡村教师的实际收入比本地公务员低,乡村教师职业荣誉感和实际获得感均不高;

4. “向农”的乡村教师编制政策根本无法落实到位,村小和教学点难以得到真正实惠;

5. 乡村教师职称评定优惠政策难以真正落地,音、体、美等“小科”教师明显“吃亏”。

精准施策,精准目标

1. 针对村小和教学点难以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进行核编的问题,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核编政策,改革“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

2. 针对村小和教学点的乡村教师职称评定难的问题,需要制定专门面对村小和教学点以及音体美等“小科”教师职称评定的优惠政策。

制度创新,完善配套政策

1. 严守乡村学校教师的“入口关”,强化专业对口和实行教师资格证年检制度;

2. 实行村小和教学点专项招聘政策,实行教师生活补助倍增计划;

3. 国家加大对中部地区教育财政支持力度,坚持省级统筹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保证乡村教师实际收入高于本地公务员实际收入。

矫正偏差,持久发力

1. 要制定正确合理的规制以约束执行主体的行为,促进政策执行的公开、透明;

2. 及时将政策执行的困难和障碍公示于众,形成政府与乡村学校教师相互理解、互相支持的良性政策环境。

乡村教师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唯有提高了“最末稍”教师的待遇,让他们看到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方能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大学生到这些地方任教,进而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