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是怎样的一个人?

永乐1979


我们谈论宋朝的时候,总是仰慕他繁荣昌盛的经济、文化成就,也总是诟病他军事羸弱,年年岁币的现象。可是要是评价宋朝的历史人物,尤其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要结合宋朝的历史以及他自己做过什么事和对后世的影响?在此雪峰居士摘取几件大事要事作为引证。

其一,赵匡胤本是武将出身,却在“陈桥兵变”后能够善待后周柴氏孤儿寡母,并赐下“丹书铁券”免死,立祖训要后代遵守之,可见其宅心仁厚,不是心狠手辣之辈;

其二,赵匡胤出生五代十国时期,深知自唐末以来各地藩镇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从而造成国家四分五裂、中央政令不通,百姓常年处于战火之中,妻离子散、颠簸流离,苦不堪言。因此,他为了结束这一现象,采取温和的方式削夺武将兵权,是为“杯酒释兵权”。可见其也是宅心仁厚,选择不杀而是非常温和的解决拥兵将领,这比起朱元璋来要强不知多少倍;

其三,赵匡胤建立宋朝后,积极推动统一战争的步伐,先南后北,逐渐消灭各地割据政权,是中原大地重新归于一统。(虽然也是唯一一统皇朝中没有占据燕云十六州的朝代,但燕云十六州之丢失非宋太祖赵匡胤之过,而是后晋儿皇帝石敬瑭之故。)可见其心中有雄才大略,有一统天下的抱负,其心中凌云之志不亚于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诸人。

其四,赵匡胤虽为武将出身,但立下祖训,善待文人士太夫。可以说,有宋一代是读书人最为幸福的时代,是文人士太夫的黄金时期。可见其尊重知识、弘扬传承文化。

……

综上,我们就可以初窥宋太祖赵匡胤。雪峰居士曰:

宋太祖文治武功虽不登峰造极,但能同样睥睨天下且心中装有百姓。然心有凌云志,但生前未能灭北汉、收“燕云十六州”,使其与“千古一帝”终差一线,奈何早逝乎?后世之人都以其“重文抑武”怪罪,致使宋积弱不堪,对外战争连续失利;殊不知“杯酒释兵权”是在当时最为完美解决藩镇割据之法,让民免遭战火之苦最佳上策。

宅心仁厚世所罕见,可谓帝品非凡,堪比三皇五帝!然蹊跷死亡,兄终弟及,后世不解,虽有“金匮之盟”问世疑者甚。“金匮之盟”可谓假,但太祖有意传弟可谓真,足见太祖政治智慧非凡矣,传弟之策让宋免遭“五代十国”之乱。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可赵氏一脉相互残杀者甚少,论罪处决者更少,此乃赵匡胤首功。



雪峰居士

兄弟,是宋太祖赵匡胤吧。你是否听到过这么一种说法,秦皇汉武,唐高宋祖,里面宋祖就是说的宋太祖赵匡胤,足以说明他的历史地位了。

为什么他的地位那么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

1.赵匡胤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开国明君了,宋朝建立可以说死人最少的了,据历史记载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政权过程中就死了一个人,而且这个人还是被赵匡胤手下误杀的,历史上朝代更替那个不是血流成河,据说元帝国建立杀了上亿人口。看到这你不得不佩服赵匡胤智慧与谋略。

2,杯酒释兵权,也是赵匡胤被后人所赞另一行为,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帮助他开国功臣,而这些功臣们也都是善始善终。古代开国皇帝大多对身边开国功臣采取大清洗政策,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对帮助他功臣可谓是赶尽杀绝,所以被后人称流氓建立朝代。

3,不杀知识分子,史书记载宋朝终其一朝未杀一个知识分子,著名知识分子苏轼得罪朝廷,在别的朝代就是文字狱,就要被沙头,宋朝对苏轼就是一贬再贬,从东京开发一直贬到海南岛。

关于宋朝不杀仕还有一个历史传闻,相传太祖赵匡胤曾在石碑上刻下留给子孙的遗言,宋朝历任皇帝在即位时,都必须拜读这份遗训;不过,这分遗训至为机密,除了特定宫中人士之外,甚至连宰相都不知道。后来金军打败宋王朝,占领皇宫时,才发现这份文件的存在。遗训记载的内容有下列三点:(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从柴家子孙与南宋共存亡,以及在新旧党争当中失势的官员并没有被杀,还可能会随着政局的演变由罢黜而回到中央这两点就可以证明。赵匡胤温厚的个性透过这个石碑遗训,表现在整个宋王朝的政治上。宋太祖立下秘密誓约,证明这个开国皇帝确有政治远见,其誓约不仅是保证言路畅通和监察权实施的重大措施,也体现了封建专制时代难能可贵的进步。

被人诟病的是宋朝崇尚文人,贬低武人。导致宋朝后期被北方游牧民族欺压屠杀。

而且赵匡胤皇帝还不是传给他儿子,而是采取兄终弟及方式传给你他的弟弟宋太祖赵匡义。


欢迎来喷。


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认为他是一个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好皇帝,尽管他的皇位来的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率大军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赵匡胤在后周时期就是战功卓著的第一将领,屡立战功,有点功高盖主的意思。后来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他也并没有贪图享乐,而是开始了统一战争。

他先后率军攻灭荆湖、后蜀、、南汉、南唐和吴越,基本上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

赵匡胤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都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历史评说

杯酒释兵权,证明他不像一些开国皇帝对功臣赶尽杀绝,有皇者之风。善待后周皇室,仁者风范,结束乱世,一代枭雄,只是无奈天意弄人,未收复幽云十六州,最后寄希望于财物赎买,真是英雄迟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