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萬曆時期中日戰爭,明朝4萬為何能戰勝20多萬的日軍?

明朝與日本正規軍的第一次交鋒發生在1592年。日本太閣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後,自信心爆棚,為了建立一個超級大帝國,豐臣秀吉決定,先佔朝鮮,再徵中國,後滅印度。

明末萬曆時期中日戰爭,明朝4萬為何能戰勝20多萬的日軍?

1592年3月,豐臣秀吉任命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官,統帥20萬大軍渡海進犯朝鮮。戰爭初期,日軍攻勢猛烈,朝鮮節節敗退,一個月後,京城失守,朝鮮國王李昖逃到義州,並向宗主國明朝緊急求救,明朝得報後,任命宋應昌為備倭總指揮,李如松為主將,率4萬大軍入朝抗倭。明軍在平壤與日軍展開激戰,日軍大敗後逃竄,明軍乘勝追擊,很快又收復開城、漢城等地。

明末萬曆時期中日戰爭,明朝4萬為何能戰勝20多萬的日軍?

日軍見明軍兵威強盛,難於取勝,於是派使者要求議和,企圖拖延時間,等待時機再全力進攻。此時的明朝,已是末期,整個國家正處於內憂外患之時,因此也不願在朝鮮戰場陷入太深,見日本主動來議和,就答應了,誰知日本雖然敗了,但是敗得很不服氣,在談判中,日本提出想繼續佔有朝鮮領土的無理要求,在基本主權問題上,明朝還是比較霸氣的,日本的一切不合理要求都被明朝官員措辭嚴厲的拒絕了,因此,談判破裂。

明末萬曆時期中日戰爭,明朝4萬為何能戰勝20多萬的日軍?

不久,日本增兵14萬再次入侵朝鮮,而明朝兵力還是4萬,後期陸續加到7萬。中朝聯軍與日本的第二次戰役異常激烈,發生過幾次大戰,打得日本幾次想求和,但是都被明軍拒絕,最後日本海軍想逃,5百多艘戰船,企圖衝破聯軍防線,逃回日本,結果被中朝海軍追殺,4百多艘戰船被擊沉,1萬多日軍被殲滅,至此日本全面戰敗,明神宗興奮得在午門犒賞三軍,並將平秀次等60多名日本戰犯斬首示眾。

明末萬曆時期中日戰爭,明朝4萬為何能戰勝20多萬的日軍?

萬曆朝鮮之戰,日本以舉國之力,傾全國之兵數十萬,為何卻敗於數萬明軍之手?其實只要我們細讀史書就會發現,原因超簡單。

第一、日軍遠道而來,加上朝鮮海軍的不斷騷擾,後勤補給困難,而明軍有政府的強力支持,又有朝鮮人的贊助,可謂兵精糧足。

明末萬曆時期中日戰爭,明朝4萬為何能戰勝20多萬的日軍?

第二、明軍擁有當時先進的,威力強大的火炮,而日本雖然有火繩槍,但是威力、殺傷力遠不及明軍火炮。

明末萬曆時期中日戰爭,明朝4萬為何能戰勝20多萬的日軍?

第三、明軍擁有精銳的騎兵,入朝作戰,明軍雖少,卻派出了一萬多關寧鐵騎,這是大明的王牌部隊,戰鬥力驚人。將士們身材彪悍,武藝高強,全都身高180以上,而那時日本將士平均身高才145,幾位著名的日本大將身高都不足150,所以明軍將士能夠以一敵十是很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