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樂大典》記載了什麼內容?

據史料記載:《永樂大典》寫於明朝永樂年間,是由姚廣孝以及內閣首輔解縉總編的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

姚廣孝和解縉是何許人也?表寫出了此曠世大典?

姚廣孝: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號獨庵老人、逃虛子

明朝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1404年(永樂二年),姚廣孝拜資善大夫、太子少師,並複姓為姚,賜名廣孝。明成祖每次與姚廣孝交談,都稱他為少師,而不直呼其名。

後來,明成祖命姚廣孝蓄髮還俗,被姚廣孝拒絕。明成祖又賜他府邸、宮女,姚廣孝仍不接受,只是居住在寺廟中,上朝時便穿上朝服,退朝後仍換回僧衣。

評價

永樂十六年(1418年),病逝慶壽寺,追贈榮國公,諡號恭靖。皇帝親自撰寫神道碑銘,並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顧炎武:“少師之才,不下於文成(王陽明),而不能行其說者,少師當道德一,風俗同之日,而文成在世哀道微,邪說之作之時也。”

李贄:“我國家二百餘年以來,休養生息,遂至於今。士安於飽暖,人忘其戰爭,皆我成祖文皇帝與姚少師之力也。”

明朝《永樂大典》記載了什麼內容?

姚廣孝

解縉: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明朝時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要事務。

著有《解學士集》、《天潢玉牒》等;總裁《太祖實錄》、《古今列女傳》;主持編纂《永樂大典》;墨跡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宋趙恆殿試佚事》等。

因明成祖朱棣討厭臣子討論自家的事情,而解縉又口無遮攔,出於忠心與太子親近,被小人所害,一怒之下把解縉收進了天牢。五年後,明成祖問解縉死沒死,錦衣衛回答到:沒有,明成祖下令灌醉解縉丟在雪地裡,凍死!

評價:

朱元璋:“縉以冗散自恣耶。”

朱棣:“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

明仁宗朱高熾:“言縉狂,觀所論列,皆有定見,不狂也!”

明朝《永樂大典》記載了什麼內容?

解縉

《永樂大典》記載了什麼?

編纂最早、規模最大、內容最廣的“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共計11095冊,22877卷,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收錄上自先秦,下至明初各種書籍七八千餘種,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

《永樂大典》修書過程中,對收錄書籍未做任何修改,採用兼收並取方式,保持書籍原始內容。

據專家表示,《永樂大典》有不少錯漏,並非如人所譽“不曾擅減片語”,謝保成即指出《永樂大典》卷一九六三七“目”字韻下“醫目”條引《林唐語》,原文出自《因話錄》卷六《羽部》,《永樂大典》隨意刪改此文的情況非常嚴重,連“善醫者沈師象”也訛作“喜醫者沉大師象”。、

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庫全書》﹐發現《永樂大典》已遺失缺失2,422卷,約千餘冊。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大量佚書,其中有385種收入《四庫全書》,以為“菁華已載,糟粕可捐,原(書)可置不復道”了。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侵佔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丟失大量《大典》。

明朝《永樂大典》記載了什麼內容?

《永樂大典》是否存於世?

毀於明末說

明末宮闈舊事的宦官劉若愚寫的《酌中志》也說:“舊《永樂大典》二部,今又見貯於何處也?”真是一點線索也沒有。所以《四庫全書總目》就下了個結論,說“明祚既傾,南京原本和皇史宬副本並毀”,還說嘉靖錄副時,實際上是抄了正、副二本,錄副後,永樂原本歸還南京去了,一併毀於明末戰亂。這些說法看來並沒有明確的歷史依據。

毀於嘉慶乾清宮大火說

清朝康熙年間,學者徐乾學和高士奇等人在皇史宬中發現了《永樂大典》副本,已有殘缺。雍正間,這部副本被運到翰林院保存了起來。

殉葬說

20世紀60年代,位於北京十三陵的明神宗(萬曆皇帝)的陵墓定陵的大門被緩緩打開。定陵的挖掘是當時考古界和史學界的一件大事,報刊一時紛紛報道。但定陵的挖掘還有著一層不為人所知的背景,就是以郭沫若為首的一些史學家論證《永樂大典》的正本被殉葬在定陵中,結果當然讓人大失所望。

明朝《永樂大典》記載了什麼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