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这家县级博物馆竟有一级文物

卧虎藏龙:这家县级博物馆竟有一级文物

扶风县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关镇,是一座融庙宇古建与文物陈列于一体的,颇具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历代文物和近代革命文物近1万件,其中以西周青铜器称最,享誉海内外。该馆共收藏历代铜镜400余面,上至先周,下到晚清,各时代铜镜均有所见。

卧虎藏龙:这家县级博物馆竟有一级文物

战国 蟠虺纹镜

1972年扶风县召公镇灵护村墓葬出土,直径11.5厘米,重250克,二级文物。三弦钮,圆形钮座,饰变形蟠虺纹,边缘斜坡状,外沿直立。蟠虺在古时指一种弯曲的小蛇。传说中虺500年后可以变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韩非子》“虫有虺者,一身两口,争相龁也。遂相杀,因自杀。”蟠虺作为纹饰多出现在战国时期青铜器装饰上。

卧虎藏龙:这家县级博物馆竟有一级文物

汉 七乳禽兽纹镜

1972年扶风县召公镇灵护村墓葬出土,直径11.5厘米,重250克,三级文物。半球形钮,圆形钮座内有9个环绕的小乳钉组成的连珠纹,钮座外饰有线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和瑞兽图案,以7个稍大的带圆座乳钉作间隔。镜缘宽平,上有双波折线和等腰三角锯齿纹装饰。图案装饰繁缛,线条刻划流畅自然。图案和汉代盛行的道教神话传说有密切关系。在《博古图录》里也把这种铜镜称为四灵三瑞镜。图案间乳钉数量通常5~8个不等。

卧虎藏龙:这家县级博物馆竟有一级文物

汉 双圈铭文带镜

1970年绛帐收购站拣选,直径17.5厘米,重1700克,三级文物。按铭文也被称为清白镜或昭明镜。半球形钮,圆形钮座,钮座内有一周连珠纹。内区顺时针旋读铭文一周,内容“内清之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忠,雍塞不泄”。

卧虎藏龙:这家县级博物馆竟有一级文物

西汉末至新莽 四神规矩镜

1974年出土于扶风县天度乡阎马村,直径18.6厘米,重930克,一级文物半球形钮柿蒂纹方形钮座,柿蒂纹相邻的空间填以铭文长宜官秩,其中第三字缺失。方形钮座周边环绕排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文字,小乳钉间隔。钮座外有对称的规矩纹以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和神兽、羽人图案,用稍大乳钉间隔。边缘宽平,饰有锯齿纹和一圈流云纹。花纹丰富生动,装饰繁缛,线条流畅,制作精良。该铜镜有反映伏羲、女娲手持之物的规、矩以及反映四方保护神的四神、羽人等图案应与汉代盛行阴阳五行学说有很大的关系,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慕仙崇道的风气。同时对于研究当时铜镜制作技术有重要价值。

卧虎藏龙:这家县级博物馆竟有一级文物

西汉末 上太山仙人镜

1975年出土于扶风县揉谷乡陵东村,直径16.5厘米,重550克,三级文物半球形钮,方形钮座。内区饰有规矩纹和四神等图案,单体图案之间有突出的小乳钉作为间隔。外区为顺时针旋读的一圈铭文上太山,见神人食玉英。饮醴泉。驾虬龙,乘浮云。宜官秩,保子孙。贵富昌,乐未央兮边缘饰有锯齿纹和流云纹。

卧虎藏龙:这家县级博物馆竟有一级文物

西汉末 王氏仙人镜

1974年出土于扶风县新店乡万杨村,直径15.5厘米,重600克,三级文物形制和太山仙人镜相类,边缘饰有波折纹和锯齿纹相间的装饰。外区有顺时针旋读铭文一周:“王氏作竟(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寿如金石为国保。《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崇信神仙,追求长寿之法,效法黄帝故事的行为,到了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的地步。该铜镜的铭文正是对当时盛行慕仙崇道社会风气的真实反映。

卧虎藏龙:这家县级博物馆竟有一级文物

隋 四神十二生肖镜

1973年扶风县建和乡周北村出土,直径18厘米,重1200克,三级文物。半球形钮,圆形钮座内有一周连珠纹小乳钉。内区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浮雕图案。外区以双弦纹间隔成12个扇形小格,内填以十二生肖图案。紧邻外区有一圈呈等腰三角形的锯齿纹装饰。斜坡状边缘外部下折。铜镜图案和纹饰的组合含有道教上的用意,这种做法和汉代铜镜上就已经使用的四神图案及十二地支有一定延承的关系,对于研究道教在不同时期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是隋代最典型的镜种之一。

卧虎藏龙:这家县级博物馆竟有一级文物

唐 瑞兽葡萄镜

1978年扶风县天度乡火石山出土,直径16.6厘米,重1100克,三级文物。伏兽形钮,钮外有6个环绕的高浮雕瑞兽纹饰,瑞兽之间用葡萄、花枝图案间隔。内外区之间有一个突出的高棱,外区有葡萄、蜂蝶、花枝纹饰。镜内缘呈斜坡状,外沿平直。表面为黑漆古包浆底色,镜面光洁如新,是盛唐时期瑞兽(亦称海兽)葡萄镜中的珍稀品,对于研究唐代铜镜发展和当时的铸造工艺有极高的价值。

卧虎藏龙:这家县级博物馆竟有一级文物

唐 秦王镜

1980年扶风县绛帐收购站拣选,直径9.3厘米, 重350克,三级文物。半球形钮,圆形钮座。内区为4只高浮雕奔跑的瑞兽图案,外区有顺时针楷书铭文:“赏得秦王镜,持不惜□(千)金,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内外区之间有高棱相隔。边缘呈斜坡状突起。图案生动传神,时代应该在唐初武德年间。从其铭文知道,此类铜镜体现出赏赐品的特点,铜镜的制作精良也说明了这一点。

卧虎藏龙:这家县级博物馆竟有一级文物

唐 鹊绕花枝镜

扶风博物馆旧藏,出土地点不详,三级文物。八瓣菱花形,半球形钮。钮外以高浮雕手法饰有飞翔鸟雀、鸳鸯与长茎花枝相间的图案。外沿每个花瓣内饰有折枝花叶。整个图案生动,生活气息浓厚。由于铜镜含锡量较高所以具有很高的光洁度,是唐代铜镜中的上乘之作。唐人诗词中也常见描述此类铜镜图案的诗句,如薛逢《追昔行》:“嫁时宝镜依然在,鹊影菱花满光彩。”由此可见菱花形铜镜在唐代产生后,作为一种稳定的式样在当时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卧虎藏龙:这家县级博物馆竟有一级文物

北宋 航海镜

1972年扶风县城关镇下河村宋代墓葬出土,直径17.8厘米, 重600克,一级文物。菱花形,半球形钮。钮外有浮雕海上航船图案,船只在滚滚浪涛中张帆前行,船头三人并立前望,船尾有艄公两人用力划着桨。图案布局紧凑生动,看着画面使人似乎身临其境。对于这面铜镜,有些学者认为它可能是对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的生动写照,所以曾远赴日本参加精品文物展览。它对于研究宋代的航海情况和对外文化交流有重要的史值。

卧虎藏龙:这家县级博物馆竟有一级文物

元 达摩渡海镜

近期热文链接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卧虎藏龙:这家县级博物馆竟有一级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