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歷史上有沒有過“人海戰術”?答案讓你一驚

一提到“人海戰術”,很多人本能地反應,認為這是沒有的事,解放軍最講究“一點兩面”“三三制”,哪有什麼人海戰術?根本就是謠傳。歷史事實真是如此嗎?

解放軍歷史上有沒有過“人海戰術”?答案讓你一驚

實際上,在解放軍的歷史上,小群多路和人海戰術都在不同時期存在過。整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紅軍火力薄弱而國民黨軍火力總體也不是很強的情況下,紅軍取勝除了戰術上的靈活多變外,具體打攻堅時主要就是四個字,猛打猛衝,以密集隊形的衝鋒和白刃見紅的氣勢一舉摧垮對手的鬥志。紅軍時期有大批優秀將領都犧牲了,怎麼搞的?基本不就是身先士卒,帶頭衝鋒犧牲的嗎?紅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還不到22歲,親自端著漢陽造帶頭衝鋒,結果腸子都被打出來了;井岡山上的曾大個、紅11師師長曾士峨,在血戰高興圩時乾脆親自帶著軍官隊發起衝鋒,不幸犧牲在19路軍的密集火力下。此種例子不勝枚舉。紅四方面軍更厲害,衝鋒的時候不許回頭,連搶救傷員都不行,有保衛局組織督戰隊在後邊頂著,那除了不要命地往前衝還有別的辦法嗎?這時的密集隊形衝鋒恰恰更有助於快速解決戰鬥,比的就是誰更不怕死的膽量和氣勢。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主要打分散的游擊戰,密集衝鋒的時候大為減少,但一到特定場合仍然體現出來。如百團大戰中打關家堖,八路軍集中兩萬人圍攻日軍幾百人,有什麼小群多路的戰術嗎?沒有。就是一群群往上衝,被打下來再組織繼續衝,最後傷亡2000多人仍然沒有全部吃掉敵人。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密集衝鋒的時候也是屢見不鮮。陳毅關於華東一年自衛作戰總結的報告中對這一點多次提及,批評很多指揮員沒有戰術,就是搞密集隊形衝鋒,不愛惜戰士生命。 看看陳毅是怎麼說的:

“我們俘虜的國軍士兵,現在有的已當上了排、連長。他們有一個普遍的呼聲,要求我們改善指揮。說:‘你們的指揮是'肉彈主義',採用集團衝鋒,英勇固然好,就是要多死人。’我們為此抽了一些班長當兵,排長當班長,連長當排長,營長當連長,團長、旅長當營長,組織兩個營作戰鬥演習。許多團、旅長甚至縱隊司令員因長期打仗,平日很驕傲,一演習戰術都不行,旅、團長不能當營長,連長不能當排長,排長不能當班長,暴露了我們戰術上許多嚴重的缺點,這樣使我們很多指揮員虛心了些,知道自己的戰術不行。現在部隊提倡學習戰略,由此學習戰役、戰術,提高戰術戰鬥動作。這對部隊是重要的。從去年七月到今年七月,華東野戰軍傷亡七萬人,到現在約有二十萬人,這表現了我們的英勇,也說明了我們戰術戰鬥的蠢笨與落後,傷亡很大,否則傷亡是可以減少的。直到現在,我們仍保持北伐時期的戰術,採用波浪式的集體衝鋒。”

解放軍歷史上有沒有過“人海戰術”?答案讓你一驚

不要以為林彪在東北時期總結出了“一點兩面”“三三制”就代表整個解放軍的戰術水平,沒有的事。抗美援朝二次戰役打新興裡時,華野部隊還是老毛病,志願軍第27軍81師241團展開2個營兵力,沿鐵路兩側幾十米狹窄正面以縱長密集隊形發起衝擊,遭到美軍自行高炮火力橫掃,傷亡慘重,一夜之間全部失去戰鬥力。志願軍第26軍77師1個加強營夜間進攻下碣隅裡之敵,把美軍的幾輛坦克當成了房子,散開隊形猛衝,遭到了交叉火力猛烈掃射,傷亡殆盡。第二天打掃戰場的時候,只見全營都呈攻擊隊形整齊倒在地上。柳潭裡戰鬥,志願軍第27軍79師向美軍陣地發起密集隊形衝擊,僅僅在戰鬥的第一個晚上就有5個營傷亡過重失去了戰鬥力。上述的這樣例子還有很多。

所謂密集隊形衝擊是啥東西?換成人海戰術行不行?不客氣地說,不論是國民黨軍還是美軍,在描述我軍“人海戰術”的時候有偏頗,但也有事實,要根據史實具體分析。觀察歷史、認識歷史的大忌,就是不去深入閱讀史實,而僅用一知半解來和個人好惡來進行論斷,這隻能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空對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