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齐国和赵国都有一个叫灵丘的地方,有什么关联或者真假之分?

哎呀你就是齐天大圣啊

灵丘位于山西省东北边缘,大同市东南角。东、南与河北涞源、蔚县、阜平接壤,西、北与山西省繁峙、浑源、广灵毗邻。全县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辖3镇9乡254个行政村。

关于“灵丘”,诸多典籍史志考证互异,一种说法是“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高唐县南”,另一种说法是“战国赵邑,在今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东十里固城村”。两者之间并无真假之分。

(赵武灵王墓)

古往今来,最为人们熟知的说法是,灵丘,西汉置县,因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公元前325年至公元前299年在位)之墓而得名,是2000多年以来代郡唯一保留至今的县名。初考西汉置县,属代郡。赵武灵王、北魏文成帝、孝文帝、辽代萧太后、唐末李存孝等一批人文遗迹积淀为灵丘悠久厚重的历史。

(大同市灵丘县)

“灵丘”的地名来历,在文献中最早出现是《古本竹书纪年》,书中记载“秦穆公十二年(公元前648年)取灵丘”,因内容写的是晋国之事,似指现今山西省之灵丘。

“灵丘”也曾在《史记》中曾多次出现,但指的主要是齐地(即现今山东省)之灵丘。如《赵世家》:“(敬侯)二年(公元前385年),败齐于灵丘”;《韩世家》:“(文侯)九年(公元前378年)伐齐,至灵丘”等。

(山东高唐县)

齐地的灵丘,春秋、战国时声名显赫,及至西汉改置,遂废而无存。

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赵武灵王、北魏文成帝、孝文帝、辽代萧太后、唐末李存孝等一批人文遗迹积淀为灵丘悠久厚重的历史。现代,杜上化、李冠洋以其出众的才能在这块土地上传为佳话。抗战时期的灵丘,谱写了又一段辉煌的篇章,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捷。

(平型关战役)


太原晚报



山东这个“灵丘”,意思为“黄帝大灵之地”,相传是赫赫有名的华夏始祖黄帝的故里,《史记》、《资治通鉴》、《聊城通史》以及《高唐县志》都有提到这里从周朝时为“灵丘”。



山西也有个“灵丘”,是为战国时期赵国威名远扬的赵武灵王的安葬地。按年份晚于山东的“灵丘”。这个灵丘故事就悲惨得多:赵武灵王在选继位人时犹豫不决,废长立幼,大儿子反叛,杀了小儿子后围困赵武灵王的行宫。竟将一代英主赵武灵王活活饿死在这里。


两个灵丘曾经让史学家混为一谈,因为两地相隔约三四百公里,而战国时期赵国和齐国多次交战,而两个灵丘均为曾经战场,也就是说古代文献对这两地名有交集,令历史学家大为懵逼。后经多方论证,分清了此灵丘和彼灵丘,含义天壤之别。山东这个灵丘则被称为“灵城”。



山西灵丘的故事更精彩一些。有家喻户晓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语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也是发生在这里,所以名气稍大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