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社會人口發展的五次高峰:從6000多萬到4.3億的演變史

在以農業生產為主的中國古代,人口數量的多少決定了國力強盛的程度。一般而言,某個地區人口越多,人口密度越大,社會經濟就越發達。人口成為傳統社會發展的一根主要槓桿,強盛的政權往往人口數量龐大。近兩千年來,中國傳統社會經歷了5次人口峰值,從最初西漢末年6000萬人口到1850年的4.3億人口,年平均增長率只有1‰,這其中究竟是怎樣演變的?

第一個高峰:西漢末年的6000萬人口

中國傳統社會人口發展的五次高峰:從6000多萬到4.3億的演變史

西漢末年人口密度圖

西漢人口最初只有1500萬至1800萬,與秦代人口數量大體相當。西漢末年(元始2年),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的人口數目約6000萬人口,若加上一些隱藏的戶口以及匈奴人的100多萬,人口應該超過6000萬了。當時人口分佈的重心在關東地區,而關中平原、成都平原、南陽盆地也是人口密集的地區。

第二個高峰:盛唐時期的人口在8000萬至9000萬之間

中國傳統社會人口發展的五次高峰:從6000多萬到4.3億的演變史

唐天寶年間人口分佈圖

盛唐時期我國傳統社會人口達到第二個高峰,據統計,唐天寶年間人口峰值在8000萬至9000萬之間。在此之前,由於政局動盪、戰亂頻繁,人口損耗嚴重,再加上西漢之後再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盛世”,因此人口數量始終沒有超過西漢末年。

第三個高峰:12世紀初北宋人口達到1.2億

中國傳統社會人口發展的五次高峰:從6000多萬到4.3億的演變史

12世紀初北宋人口分佈圖

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北方戰亂頻繁,嚴重影響了北方地區的發展,全國人口損耗嚴重,五代時期人口損耗更加嚴重,實際人口在3000萬左右。經過北宋100多年的恢復,北宋後期人口突破2000多萬戶,突破1億人口。12世紀初北宋人口達到高峰,約有1.2億人口。若加上遼朝900多萬、西夏300多萬,此時期中國大陸人口達到約1.3億人口。

第四個高峰:明代萬曆年間達到2億

中國傳統社會人口發展的五次高峰:從6000多萬到4.3億的演變史

明代人口分佈圖(嘉靖年間)

南宋末年戰亂對人口的損耗較為嚴重,至元二十七年(1290),全國僅有人口7500萬左右,與北宋相比減少了近一半。經過元代經營,人口最高達到8500萬左右,仍不及北宋。元代末年人口一度縮減到6000萬左右。明代由於政治穩定,山區和邊疆地區開發加快,為人口發展創造了條件,故明代人口在約6000萬的基礎上不斷髮展,明代萬曆年間達到2億。

第五個高峰:清道光三十年(1850)中國人口達到4.3億

中國傳統社會人口發展的五次高峰:從6000多萬到4.3億的演變史

清代人口密度圖

明末清初的戰亂又使人口大量損耗,清代初年中國人口只有1.6億,減少了4000多萬。但由於清代攤丁入畝等賦稅制度改革,加上高產旱地農作物的普遍種植,為人口大幅度增長創造了條件。故道光三十年(1850)中國人口達到4.3億,這是中國傳統社會人口的最高峰值。道光三十年之後,由於太平天國運動、捻軍起義等,中國人口再度縮減,直到20世紀初才恢復到4.3億左右人口。

總的來看,中國歷史上人口增長緩慢,從公元2年至1850年,人口從6000多萬到4.3億,年平均率只有1‰。在歷史時期,人口發展一遇動亂和盛世就大落大起,極不穩定。而且人口增長的幅度越來越大,時間間隔越來越短。

『情繫中華上下,墨染史壇風雲,期待同路友人,共談史話篇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