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發展簡史,簡到一眼就懂

中國茶文化發展簡史,簡到一眼就懂

中國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第一個發現茶可以作為去除身體毒素飲料的人就是三皇五帝中的炎帝。炎帝發現酷似一般樹葉的茶葉不僅可以作為清心解渴的飲料,而且還有排毒消炎的奇效,是他把中國的飲茶文化帶入藥用時代。

由此可見,中國的茶文化與藥文化,以及飲食文化是同根同源的。一部中國茶史,就是一部中國歷史的縮影。

那麼,中國的飲茶文化可以分成哪幾個時期呢?

中國茶文化發展簡史,簡到一眼就懂

第一時期:藥飲時期

這個時期是自上古時期到三國時期,神農氏作為部族的首領兼巫師,擔負著為部族人民治病的使命。因此,他需要經常到山上採摘草藥。於是便有了《神農本草經》中提到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遇茶解之。”由此,中國人開始將茶作為解毒的飲料。

時至三國時期,戰爭紛繁,百姓多受戰亂傷病之苦,當時有許多關於茶為藥用的記載。在魏國,名醫華佗曾撰寫《華佗食經》,當中提到“苦荼久食,益意思。”這說明茶的提神功效已被當時的人廣為接受。

在蜀漢,諸葛孔明帶兵平定雲南,當時川兵水土不服,不適應雲南的氣候,中了瘴氣渾身不適。諸葛孔明便用當地的大樹普洱茶與薑黃果樹葉和其他調料煮在一起為將士們驅寒,喝過此藥茶的將士們精神百倍。現在雲南地區還有將茶和其他調料煮在一起食用的風俗。

在這個時期,以茶入藥的事例不勝枚舉,甚至有人提出過“各病有各藥,茶為萬病藥”這樣的論點,雖有些誇大,但也說明了茶可入藥的特性。

中國茶文化發展簡史,簡到一眼就懂

第二時期:羹飲時期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髮展,以及人們對茶的深入瞭解,人們發現生煮茶葉會刺激到胃,而且口感不好,於是便出現了將綠茶壓成餅,並磨成粉和野果一起煮水喝,並將這種粥一樣的飲料賦予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茗粥。

這使得從三國末期到唐朝中期,人們逐漸將茶的吃法從生嚼發展到用水煮,此時的茶已不僅是飲料及中藥,更是作為一種食品供人們享用。

唐代中期,陸羽《茶經》問世,影響甚廣,書中提出往茶中加入雜果,茶就失去了原來的味道,無異於溝渠之水。這一觀點奠定了中國茶要品其真味的基礎,從而開啟了下一個茶文化時期。

中國茶文化發展簡史,簡到一眼就懂

第三時期:素飲時期

這一時期是從中唐至元朝末年,此時也是中國茶道精神初步形成的時期。人們不僅將茶看作治病的藥材、果腹的食品、解渴的飲料,更多的是賦予了它文化的象徵。時至中唐,由於佛教的興盛與流傳,茶作為提神、解睡、補充維生素的飲料,深受僧侶喜愛,進而被世界各國人民廣為傳播。

有“日本茶祖”之稱的榮西禪師對中國茶文化非常仰慕,在其《吃茶養生記》中就曾寫道:“茶也,末代養生之仙藥,人倫延靈之妙術。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倫採之,其人長命也。”

自《茶經》問世後,人們對茶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將儒釋道的思想與茶道結合在一起,賦予其新的文化內涵。自此,中國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茶道思想,即:廉、美、和、敬。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茶在這個時期,除了繼續保留其藥用、果腹、解渴的特性外,還兼具了陶冶情操的作用。

中國茶文化發展簡史,簡到一眼就懂

第四時期:散飲時期

在中國茶葉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為了便於儲存與運輸,茶葉以各種形態出現過。最早,人們將綠茶壓制成餅,這種做法自古流傳至今,以唐宋最為繁盛,其中比較著名的龍團鳳餅就是這種奢華茶飲的代表。

隨著製茶發酵技術的不斷髮展,以及中國人以茶養廉思想的傳播,在洪武二十四年,由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親自頒佈旨意“罷造龍鳳團茶”,由此開啟散茶時代。直至今日,中國茶除個別茶品,如:普洱、黑茶外,大多數茶品仍是散茶。

由上述的中國茶文化發展歷程可見,在中國,茶飲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飲料,中國茶道也不僅僅是簡單以喝茶為契機的社交禮儀活動,它是集植物學、草藥學、化學、人文學、歷史學,甚至衛生學多種學科於一體的邊緣科學。

中國茶文化發展簡史,簡到一眼就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