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和臣子的爱情故事,全都写在这首《杨白花》诗中

这“杨柳”,尤其是“杨花”,的确是古人极其喜欢描写的一个话题。以此为话题来创作诗歌的人,绝对不只是胡太后一个人。其实,《杨白花歌》本身就是一个乐府杂曲的歌辞名,也就是说,在胡太后之前,已经有无数的人,吟咏过杨白花了。

而在胡太后之后呢,又有无数诗人受其影响,步其后尘,创作了很多以《杨白花》为题的诗歌。比如唐朝柳宗元《杨白花》诗:“杨白花,风吹渡江水。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明朝高启的《杨白花》诗:“杨白花,太轻薄,不向宫中飞,却度江南落。”

但是,这些仿写之作,由于缺乏了胡太后这样的真情实感,所以实在是很难写得深入人心。

在胡太后撰写了这首《杨白花歌》之后,有无数的诗人都对这首诗歌赞不绝口,认为这首歌中所表达的感情,深挚感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比如张玉谷在《古诗赏析》中就曾经说,这是一首描写失恋的诗词,“用笔双关,饶有古趣”。

的确,这首诗歌缠绵悱恻,能使人产生一种回肠荡气之感。

太后和臣子的爱情故事,全都写在这首《杨白花》诗中

整首诗歌的开篇写出了胡太后对于杨白花的深深依恋和淡淡情愫。比如在“春风一夜入闺闼”一句中,胡太后丝毫都不避讳地,将自己对杨白花的爱恋,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出了自己春心荡漾,爱意萌生的情感,而“杨花飘荡落南家”,则暗示了杨白花舍弃了自己,投靠南朝的事情。

后四句则是暗送相思之情,“含情出户脚无力”,胡太后为何会“脚无力”,那自然是因为她“含情”,由此可见,即使是像胡太后这样的女中豪杰,遇见“情”这个字,百炼钢也会化成绕指柔了。而“拾得杨花泪沾臆”这句中,我们又可以看到,胡太后是如何睹物思人,心生哀怨的。因为,当她看见杨花的时候,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位同名的男子,于是,她的内心,怎一个愁字了得。

而最后“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则表达了胡太后那一个美好的愿望,她寄希望于那秋去春来的燕子,希望它们在衔着杨花归来的时候,能够将自己的情人带回自己身边。

整首诗歌,句句写杨花,可是,又句句不是单单只写杨花,而是用比兴的手法,将杨花这一普通的自然界的东西,和自己的心上人联系在一起。句句杨花,实际上,是句句都在诉说胡太后的相思之情啊。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杨花,是那么轻柔多情,因此也成为古往今来的迁客骚人和浪迹天涯的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这多情的杨花,总是如同飞扬的雪花一般,飘落到行人的身上、脸上。但是,和雪花不同的是,它没有雪花那般冰冷刺骨,不会给人寒彻心扉的感觉。它是那样温柔,那样轻盈,如同玉人手中的那方薄薄的丝帕,轻轻地拂过你的面颊,仿佛是搔到了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它能够给你的,更多的是温柔,至多,也只是那因为浓浓相思、深深眷恋而生出的淡淡哀愁。

太后和臣子的爱情故事,全都写在这首《杨白花》诗中

但是,如果听说了胡太后是一个直言批评祖宗礼法的巾帼英雄之后,可能会让人觉得奇怪,如果说,这位胡太后,做出了如同《木兰辞》那样的豪杰之歌,还更为可信些,她又如何竟然能做出这样凄婉哀怨的诗歌来呢?

或许,人都是有两面性的吧。在人前的时候,在面对自己的臣下的时候,胡太后必须强自树立起自己那女强人的威望来,可是,当夜深人静,独守空房的时候,她便会露出自己属于女性的柔弱来。

太后和臣子的爱情故事,全都写在这首《杨白花》诗中

其实,胡太后,就好像是一株杨柳一样。虽然说杨柳的枝叶看上去柔柔弱弱,似乎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是,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树,也不能单看它留在地面之上的那个部分,而应该看它的根。柳树的根须深深地扎在土壤里,向四面八方延伸,紧紧地拥抱大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提供枝叶生长所必须的营养,所以,即使得不到人类的悉心照料,它也是很容易成活的,所以才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样的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