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为储君,母当赐死,她为何能活下来?身为太后,为何爱上臣子

这是一段不被祝福的爱情,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空间,错爱上了一个人,于是,便留下了一首名叫《杨白花歌》的乐府杂曲,在天地间飘飘摇摇,一直从遥远的古代,飘摇到了今天。

这首歌谣实在是太过于哀婉了,于是,不禁使得千年后,阅读此诗歌的我,也“泪飞顿作倾盆雨”。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或许有人会说,这也只不过是一首哀怨动人的情诗而已,这样的诗歌,天底下有很多很多,又有什么稀奇的呢?那是因为,您还不曾知道,这首诗歌背后的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子为储君,母当赐死,她为何能活下来?身为太后,为何爱上臣子

女主人公,本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太后,她是北魏宣武帝的妻子胡太后,而男主人公,则是她的臣下名将之子杨白花。那位敢爱敢恨的太后,爱上了本应是自己臣下的杨白花,可是,杨白花却以之为耻,不愿意和太后在一起,因此趁机率部叛逃,投奔了南梁。多情的胡太后日夜思念自己的心上人,于是,便作了这首《杨白花歌》,“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以此来表达她对于心上人的思念。

这个故事实在是太过于戏剧化了,或许有人会说,那会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吗,怎么好像是古装电视连续剧里编造出来的情节呢?是的,我们对于遥远的古代,是茫然不可知的,也不可能真的“穿越”去那边,探知当时的事情真相,但是,我们却能从各种史料中隐约得知,或许,当年真的曾经发生过这样一段不被祝福的孽缘。

一说起古代的婚姻和爱情,大家首先想起的,大概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概就是残酷的封建礼教制度,是的,很难想象,在那样的一个大环境之下,会诞生出这样一个敢于向心爱之人勇敢表白的女性吧。可是,这个世界上,就总是会有人敢于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那便是胡太后。

胡太后生来便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女子,北地的风土人情豪爽,所以,这胡太后也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奇女子,是一个如同“李波小妹”一般的侠女。

子为储君,母当赐死,她为何能活下来?身为太后,为何爱上臣子

她本是北魏宣武帝的妃子。她是一个女中豪杰,敢爱敢恨,想说便说。北魏时仿照汉武帝“留犊去母”的故事,规定“子为储君,母当赐死”,目的恐怕是为了避免将来外戚专权之类的事情吧。所以,当时的嫔妃都不愿意生男孩,全部都向上天祈求生公主。但是,胡氏却不这么想,于是慷慨陈词。首先,她大胆向祖宗礼法提出挑战,说:“国家旧制,未免苛刻”,然后,便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果人人都为逃避一死而不生男孩的话,那皇家的血脉便不能得到延续了,所以她说“但妾却不惜一死”。

她的大胆言行感动了宣武帝,不仅将她所生的男孩取名叫“诩”,立为太子,而且也没有按照旧制将胡氏赐死,反而晋封她为贵嫔。

就是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胡太后,在宣武帝死后,不甘寂寞,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杨白花。杨白花是名将之子,生得容貌俊美,魁伟有力,于是,独守空房的胡太后便情不自禁地爱上了他。

其实,当时的胡太后是处于孀居状态,说句实话,如果是在现代的话,她希望能够重新寻找真爱,是谁都不能阻拦,也无权阻拦的,谁也不能阻止寡妇改嫁,不是吗?

可是,不要忘记,那是在千年前的古代,就算北地民风淳朴,豪放不羁,但是,一个尊贵的太后,爱上自己的臣下,恐怕也是会让当时人嗤之以鼻的。因此,杨白花以之为耻,不愿意和胡太后在一起,率部叛逃,这一点都不奇怪。

子为储君,母当赐死,她为何能活下来?身为太后,为何爱上臣子

或许,究竟是胡太后太自作多情,还是杨白花太胆小怕事,这其中究竟谁对谁错,我们局外人,恐怕是真的很难评说的,而我,也不敢妄作判断。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胡太后借那飞舞的杨花来诉说自己心中的苦闷,她所撰写的《杨白花歌》那缠绵悱恻的诗句,的确还是颇能让人动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