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與北元之間的大決戰,15萬明朝軍隊為何損失慘重?

明朝與北元之間的大決戰,15萬明朝軍隊為何損失慘重?

明朝與北元之間的大決戰,15萬明朝軍隊為何損失慘重?

公元1372年,也就是朱元璋稱帝的第五年,明朝準備第二次北伐。當時的戰略設想是這樣的:馮勝率領西路軍進攻西北的元軍,主要是牽制北元軍隊的目的。名將徐達率領中路軍進攻北元的統治中心和林,進而吸引北元軍隊決戰。李文忠率領東路軍負責迂迴包抄,爭取與徐達聯合圍殲元軍主力。但是明朝軍隊才剛剛出動,北元那邊就受到了消息,北元在明朝北部安插了很多間諜。北元第一名將王保保,決定再次與老對手徐達過招。

明朝與北元之間的大決戰,15萬明朝軍隊為何損失慘重?

在三路軍隊中,西路軍負責打醬油,東路軍負責配合,中路軍負責主攻。但是在戰爭爆發之後,李文忠率領的東路軍陷入了非常尷尬的局面。北元軍隊經常襲擊東路軍,但又不進行決戰,搞得東路軍疲於應付。徐達率領中路軍從山西北上,藍玉開始出場,充當徐達的開路先鋒。在北上的過程中,藍玉兩次擊敗北元名將王保保。究竟是王保保真的打不過藍玉,還是故意誘敵深入,目前還有很大的爭議。但是隨著明軍逐步北上,後勤補給越來越困難。

明朝與北元之間的大決戰,15萬明朝軍隊為何損失慘重?

最終,明朝的中路軍在嶺北再次遭遇王保保,這次王保保沒有逃跑。而是帶著各路北元軍隊包圍了中路軍,雙方開始了長時間的鏖戰。請注意,明朝這次出動的三路大軍都是5萬多軍隊,兵力並不少特別多。王保保的軍隊到底有多少,已經無法計算,但至少應該比中路軍多,否則無法形成包圍之勢。明朝軍隊經過長途行軍十分疲憊,再加上騎兵數量不足,最終戰敗。此戰,中路軍傷亡1萬多人。看上去對明軍消耗不大,但是在對方的地盤上,這樣的傷亡非常要命。

明朝與北元之間的大決戰,15萬明朝軍隊為何損失慘重?

徐達打仗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先建設堅固的營寨,為自己想好退路。當年的定西大戰也是這樣,讓王保保無可奈何。明朝軍隊戰敗以後,依靠堅固的營寨擊退了北元軍隊的進攻。隨後,徐達命令立刻撤退,繼續待下去更危險。就這樣,徐達與王保保的最後一次較量,以王保保的勝利而告終。與徐達的命運差不多,李文忠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之後,陷入了補給困難的局面。最後,李文忠也選擇了撤退。北元軍隊擔心李文忠有埋伏,沒有進行追擊,其實李文忠撤退速度非常快。

明朝與北元之間的大決戰,15萬明朝軍隊為何損失慘重?

馮勝、傅友德率領的西路軍本來只負責打醬油,但硬生生打出了風格,擊敗了西北地區各路北元軍隊。也正是在這次戰役中,傅友德奠定了自己六大名將之一的地位。雖然西路軍取得了勝利,但是與最初的戰略設想相差甚遠。中路和東路明軍的傷亡接近3萬人,這是一個不小的損失。在這次北伐之後,朱元璋的注意力轉移到了西南方。因為雲南地區當時還在北元的遙控指揮之下,朱元璋決定先解決雲南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