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第一才女:前半生天堂,后半生地狱

古今第一才女:前半生天堂,后半生地狱

古今第一才女:前半生天堂,后半生地狱

周国平品唐诗宋词:问春

摘自《闲情的分量》丨周国平著

春来春去,花开花落,原是自然界的现象,似乎不足悲喜。

然而,偏是在春季,物象的变化最丰富也最微妙,生命的节奏最热烈也最急促。

诗人的心,天下一切敏感的心,就不免会发生感应了。心中一团朦胧的情绪,似甜却苦,乍喜还悲,说不清道不明,我们的古人称之为“愁”。

细究起来,这“愁”又是因人因境而异,由不同的成分交织成的。

古今第一才女:前半生天堂,后半生地狱

触景生情,仿佛起了思念,却没有思念的具体对象,是笼统的春愁;有思念的对象,但山河阻隔,是离愁;孤身漂泊,睹景思乡,是旅愁和乡愁。

因季节变迁而悲年华的虚度或平生的不得志,是闲愁;因季节变迁而悲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常,便是短暂人生的万古大愁了。

我们不要讥笑古人多愁善感,倒不妨扪心自问,在匆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的心情与自然的物候之间还能否有如此密切的感应,我们的心肠是否已经太硬,对于自然界的生命节奏是否已经太麻木?

古今第一才女:前半生天堂,后半生地狱

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若要推中国古今第一才女,大约非李清照莫属。她的大部分作品已散失,流传下来的只有几十首词和诗。

郑振铎先生曾感叹道,这个损失不亚于希腊失去了女诗人萨福的大部分作品。不过,流传下来的几乎都是精品,已经足够我们为她举办一台专场朗诵音乐会了。

李清照的词以大手笔写小女子情态,清丽又大气,在两宋词坛上独具一格。最好的抒情诗人,第一情感真实,决不无病呻吟。

第二语言质朴,决不刻意雕琢。李清照正是这样,善于用口语化的寻常语言表达深刻的人生感受。在这一点上,能和她媲美的词人,也就李煜、苏轼、辛弃疾三人而已。

生活在两宋之交的这位贵族女子,一生被靖康之变斩为两截,前半生是天堂,后半生是地狱。

古今第一才女:前半生天堂,后半生地狱

人到中年,她接连遭遇北方家国沦陷、恩爱丈夫病故、珍贵收藏失尽的灾难,由名门才女沦落为乱世流民,从此凄凉而孤单地消度残年。

然而,正是在人生的逆境中,她的创作进入了最佳状态。比如这一首《武陵春》,我们所看到的,完全不是一个词人在遣词造句,而是一个尝尽人世辛酸的女人在自言自语,

句句都从心底里流出来。

面对狂风后的满地落花,她心灰意懒,了无生趣。她生命中的花朵也已经被狂风打尽,她的余生似乎注定不会有新的花朵开放了。

她的境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这个哀伤的旋律贯穿在她后期的全部作品之中。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作品正是她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会永远开放在人类艺术的花园里。

古今第一才女:前半生天堂,后半生地狱

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个“闹”字,用得出人意料,却又极其贴切,把春天蓬勃的生机一下子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因为这一个“闹”字,宋祁当年一举成名,后世备受评家赞誉。

面对灿烂的春光,作者的感悟是:在短暂的人生中,真正值得珍惜的不是金钱,而是快乐。对于今天看重财富的时代,这不失为一个提醒

古今第一才女:前半生天堂,后半生地狱

贺铸《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个想象中的单身美人,和我无缘相会,她自己也在虚度青春年华。这首词的主题正是闲愁,用情场的寂寞喻仕途的寂寞。

妙处在最后三句,用春天的三种景物形容闲愁之浓烈,如同遍地青草,满城柳絮,下不完的黄梅雨,充斥在天地之间,充斥在胸襟之间。

古今第一才女:前半生天堂,后半生地狱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首词文字和音韵都异常优美,是描写春愁的名篇。从内容看,短小的篇幅,把春天的几种愁都写到了。

第一层,风雨中乘舟漂泊,过了以两个歌女的名字命名的地点,正待上岸去借酒浇愁,这是笼统的春愁,也是旅愁

第二层,盼望归家,想念着会给自己洗衣、调笙、烧香的妻子,这是离愁。

第三层,“流光容易把人抛”,这是人生的大愁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色彩多么鲜丽,时光成全了植物,反衬出了它对人的无情。

古今第一才女:前半生天堂,后半生地狱

辛弃疾《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首《鹧鸪天》是辛弃疾乡居田园词的代表,把乡村景物写得细致真实,历历在目。

请注意最后两句。春的源头在乡村,而不在城市。英国诗人库柏也曾写道:“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

在今天大规模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毁掉了上帝的作品,截断了春的源头?

古今第一才女:前半生天堂,后半生地狱

古今第一才女:前半生天堂,后半生地狱

本文摘自《闲情的分量》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今第一才女:前半生天堂,后半生地狱

中国文人身上,从来有励志和闲情两面。励志,就是经世济用,追求功名,为儒家所推崇。闲情,就是逍遥自在,超脱功名,为道家所提倡。

不过,这只是相对而言,即使在儒家始祖孔子身上,我也看到了闲情的一面。我发现,我所欣赏的古典作家和作品,往往是闲情这一面特别突出的。

宋词和元曲讴歌男欢女爱,阮籍、陶渊明、袁宏道、李白、苏轼纵情山水,我从中看到的是对生命本体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人生最宝贵的价值岂不就在于此?

对闲情不可等闲视之,它是中国特色的人性的解放,性灵的表达,在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文人生活中所占的分量很重很重。

只有励志,没有闲情,中国文人真不知会成为怎样的俗物。所以,我用“闲情的分量”做书名,来概括我品评中国古典作品的视角。

——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