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玛格丽.杜拉斯《琴声如诉》,女人在欲望面前的抉择

书评:玛格丽.杜拉斯《琴声如诉》,女人在欲望面前的抉择

1.

第一次听说法国作家玛格丽.杜拉斯,是在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里的某篇杂文,具体是哪篇,已经忘记了。他对杜拉斯的《情人》推崇备至,尤其是其叙事的手法更是赞叹不已。用王小波的话说,就真他妈写得好!当然,他也赞赏翻译《情人》这本书的翻译家——王道乾,称其是中国近代文学历上少有的翻译大师。

第二天,我马不停蹄地跑去图书馆,借来《情人》,一晚上就看完了。书很薄,看完脑海里久久的回荡着开篇那句如诗一般的话:“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年轻,人人都说你美。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我对文字的三观,大概就是从这句话开始改变的,原来文字还可以这么写,写得这么优美,这么有韵味。

书评:玛格丽.杜拉斯《琴声如诉》,女人在欲望面前的抉择

2.

再次看杜拉斯的作品已是毕业后的四年。书则是大学毕业时就买的。《琴声如诉》,很薄的一本,和《情人》差不多,但相对《情人》,个人感觉,在创作上还是有些差距。于是,看了几页就没坚持看下去了。

《琴声如诉》有个特点,就是很薄,携带方便。于是,带在身边不知不觉就四年过去了。那时候的心态是,带着也不碍事,闲得无聊时再看。现在想想,我的拖延症大概就是从这本书开始的。

上个星期和女朋友分手后,我终于下定决心要把这本书看完。于是花了三个晚上,就看完了。总的来说,看得有点懵懵懂懂的,可能跟心情有关。看时多少有些心不在焉。

书评:玛格丽.杜拉斯《琴声如诉》,女人在欲望面前的抉择

3.

先简单说说《琴声如诉》的故事主线。故事主要围绕安娜.戴巴菜斯特(名字略难记,写的时候照书抄的)厌倦了富贵阶层的生活,渴望出轨、刺激、找个男人抚慰精神上的贫瘠为主线,展开的一系列叙述。结果自然是以书的男主人肖万,爱上了安娜.戴巴菜斯特,但安娜.戴巴菜斯特意识到这种婚外情可能带来的恶果,而戛然而止了这段恋情。依然是杜拉斯似的结局——欲望-行动-反省-遗憾收场。

从情节上看,《琴声如诉》基本没什么情节,都是描写些日常的生活习性和对话。有时候读着读着,竟会产生一种想法,若要这故事拿来让我写,不知道会写得多蛋疼,多无聊,铁定会写得跟记流水账一样。

但她写得却别具一格,完全感觉不出像在记流水账。语言朴实平华,但节凑感很鲜明,就像其书名《琴声如诉》——琴声在有节凑的倾诉。主人翁的每一次对话,都显得心不在焉;每次风景描写都平平淡淡,但内心活动却可以明显感觉到在激荡起伏,被语言完完美美的捕捉到,然后漫不经心的表现出来。这大概就是杜拉斯的过人之处。

4.

再来深层次的谈谈对《琴声如诉》语言描述、叙事方式、以及故事隐喻的一些看法。

首先来说说语言描述。不仅是《琴声如诉》,包括之前的《情人》,都能感觉出,读杜拉斯的作品非常很轻松,语言短而精练,长句很少,当然这跟王道乾的翻译能力也有很大关系。就像林少华和施小伟同翻译村上春树的作品一样,一个喜欢长而华丽的表述,一个喜欢短而精练的表述。

要是杜拉斯活在今天,想必她一定是个很牛叉叉的自媒体大咖!当然,她一定不会只写些狗血和鸡汤。

至于叙事方式,个人总结——散而不失大局。每个章节看似有些散乱,但读完后,你会感觉妙不可言。因为你把散乱的情节,拼凑起来,就能清晰的感知到整本书的故事脉络。这大概是杜拉斯非常天赋的一面。意境都描绘给你了,剩下的,就交给你自由意淫吧!这方面,她大概可以甩国内除王小波以外的所有作家100条街。

最后说下故事隐喻。很多国内文学评论家评论一本书时的大致方向是,xxx反应了资本主义对人性、劳动力、精神、自由的压迫,xxx渴望解放这种压迫,把人性从资本主义社会的阴影里释放出来.....。但个人觉得,可能没这么高尚。《琴声如诉》说简单点,其实就是探索女人的天性和欲望,对枯燥乏味生活的厌倦,对追求刺激、性的渴望,但聪明的女人会权衡利弊,知道能做还是不能做。愚蠢的女人则不顾一切,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就像开篇被男人用枪打死的那个女人。

好了,写不动了。以上看法纯属拙见,欢迎看过这本的书友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