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家常佐料需花61道工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

这是一周来第五次早餐选择腐乳配粥,也是打小以来吃过的第N次。小小的半块的腐乳相比山珍海味,似乎一点都不出奇。

但在老广心中,却总能与浓浓的白粥默契配合,温暖一个早上。

这种家常佐料需花61道工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

印象中的腐乳都是方方正正的,大约是麻将方块的二分之一,整整齐齐的排列在玻璃包装瓶中,摇晃瓶身时腐乳会不时随腐乳汁晃动。

然而,其貌不扬的豆腐乳有着不小的来头

这种家常佐料需花61道工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

相传在清朝时,四川忠县城里住着一对母子。有日,一老人饿晕在老妇人门外,母子俩把手中仅有的食物给了老人。

送走老人后,二人发现留下的袋子底部压着张“豆腐乳”的制作秘诀。第二天,他们照纸条所写的配方,将黄豆与辣椒、香油等佐料放入坛子中,再把翁口密封起来。

六个月后腐乳成型,翁口一揭开,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三尺。

这种家常佐料需花61道工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

这种家常佐料需花61道工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

传说中的腐乳始于清朝,但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工艺积累与优化中,腐乳制作工艺日渐成熟,味道也越来越接近现代口感。

看似普通的腐乳也有不少品种和口味,常见的有红腐乳、白腐乳、青腐乳、酱腐乳等,不同风味的腐乳却一样的松松软软。

这种家常佐料需花61道工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

小小的腐乳藏着复杂工艺,要经过61道工序,且每年只有冬腊两个月才适宜制作。也许正是这一道道工艺的“精工细作”,才有腐乳的浓香与嫩滑。

这种家常佐料需花61道工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

从记事开始就喜欢早上舀一碗粥,配上一块腐乳。用筷子将腐乳搅拌均匀,配着青菜下肚,有时甚至仅需一块豆腐就能满足。看似简简单单的早餐,却总能在腐乳的浓香中找回童年的味道。

这种家常佐料需花61道工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

要说童年的腐乳浓香,总少不了陪伴我整个童年的“广合腐乳”。那时奶奶还在,喜欢腐乳的她总会夹一两块腐乳放到我的碗里,说很开胃,要多吃点。蘸点浓香的腐乳,着实让人开胃。

这种家常佐料需花61道工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

红腐乳也是我们常吃的腐乳之一,街坊们更爱叫它“南乳”。

它通红的外表,常被误以为是香辣的代表,实则是红曲发酵的结果。它的味道浓厚带有酒香,略发香甜,我们常用它制作南乳饼和焖猪肉。

这种家常佐料需花61道工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

以前不了解,总以为白腐乳是甜甜的奶酪。真正入口后少了甜,多了份鲜香。相较南乳,白腐乳更原汁原味。

这种家常佐料需花61道工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

白腐乳因外形、颜色酷似奶酪,不少老外甚至将其成为“中国奶酪”。然而,面对一种发酵腌制食品,不少人总会担心,认为腐乳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实我们冤枉了它...

这种家常佐料需花61道工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

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其原材料大豆的营养几乎没有任何损失,反而产生了多种具有美味和香味的营养物质。

这种家常佐料需花61道工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

尽管误解未消散,但浓香腐乳作为一种家常式佐料的存在,却在不少菜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腐乳炒通菜,一道很普通的菜肴。以腐乳作主调味,菜式色泽醉人、口感爽嫩、味道十分独特。

这种家常佐料需花61道工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

做法很简单:

这种家常佐料需花61道工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

①洗好通菜、沥干水分,取出一块腐乳和适量腐乳汁备用;

②先爆炒蒜蓉、油,一两分钟后再下通菜。翻炒通菜约3分钟;

③通菜九成熟时,把准备好的腐乳和腐乳汁加放锅内,再加放适量的食盐,番炒均匀即可上碟品尝。

这种家常佐料需花61道工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

不少人还会用腐乳拌面、下火锅......可以说在美食日益丰富的现代生活中,这些菜品略显普通、单调,但简简单单或许才是腐乳留给我们的共同回忆。

这种家常佐料需花61道工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

当美味佳肴吃多了、吃腻了,回过头尝尝简单又富于浑厚清香的腐乳菜品,未尝不为一种小小的幸福。

各位圈友们还有什么关于腐乳的回忆、有关腐乳的菜品不妨和圈妹共享!

这种家常佐料需花61道工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奶酪”!

(图片源于综合网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