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哀牢山,感受彝族虎乡双柏火把节

品名篇佳作,观世间百态,享人文情怀

诗人说,楚雄双柏,是挺拔的,挺拔着虎虎生威的山民;双柏,是碧绿的,碧绿着一脉纤尘不染的山水。 我说,彝族虎乡双柏,是人文的,传承着原始的祭祀和远古的图腾;楚雄双柏,是原在的,原在着泥泞的稻场和烈烈的火犁。

走进哀牢山,感受彝族虎乡双柏火把节

楚雄双柏,是多情的,多情在“你要来的噶”交杯酒的眼神里。虎乡双柏,是快乐的,快乐着人神共舞的大锣笙;快乐在艳遇的人群里。

走进哀牢山,感受彝族虎乡双柏火把节

在一个七月流火的日子里,我的双脚才踏进双柏,就闻到了火把节的气息,祭火跳笙的场景使流岚落霞的哀牢山充满激情、诗意。

走进哀牢山,感受彝族虎乡双柏火把节

走进双柏,走进火把节,身心在震撼,震撼在民间艺人舌添火犁的的那一瞬;走进大山怀抱,被热情包裹着的心潮,澎湃着。

走进哀牢山,感受彝族虎乡双柏火把节

哀牢山上,火红的篝火、遍野的浓绿,被那红,那绿,那情,陶醉着。 双柏,我要对你说的是,我来晚了,没有赶上祭神的日子。但,我赶上了法脿镇李芳村的火把节。那是一个让你心跳的夜晚,恍若人类最初的家园,让你回归到梦中的童年。

走进哀牢山,感受彝族虎乡双柏火把节

7月23日(农历六月二十七日)晚上,我们跟随着村民一路朝李芳村走去,崎岖的山路上,哀牢山泉水潺潺,和着那沙沙的脚步声,构成火把节之夜没有序幕的第一乐章。乡亲们手里都拿着小火把,潮水般涌向“锣笙源”广场,稻场上,篝火烧红了天,铜锣撼动了山寨,火把映红了脸庞,踏地而响的娱乐大舞跳出节奏和声响……

走进哀牢山,感受彝族虎乡双柏火把节

在这个热圈,起起落落的舞步,迸发出一种粗狂与原始律动美;人神共舞的天地,每一个人释放出的热量汇集成沸腾的热浪,烈烈焰焰的篝火,姑娘小伙燃烧的情感,在手牵手的舞步中和那迷人的眼眸里澎湃着……

走进哀牢山,感受彝族虎乡双柏火把节

踏着夜路下山的时候,热情的杨辉镇长一再说,明天下午送火神你要来的噶。 次日,晌午才过了一会,只见一家农户已炊烟四起,我们走进去,主人正在忙着做饭菜,见我们来,立马给我们沏茶,寒暄几句,才得知主人叫张国龙,今年轮到他们两兄弟筹办祭祀活动,像办喜事一样,全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走进哀牢山,感受彝族虎乡双柏火把节

堂屋供桌上要摆放着米、酒、肉、水果和象征吉利数的钱,锅灶上炒的炒,炖的炖,鸡肉、牛肉、小炒肉,大碗大碗地。

走进哀牢山,感受彝族虎乡双柏火把节

走进哀牢山,感受彝族虎乡双柏火把节

到了送火神的时候了,跳笙队伍绕寨子一圈后,踏着松毛铺就的石台阶来到了司公司母图腾大广场。一位叫毕正良的老毕摩诵完经后,只见他长棍从篝火里挑起一个滚烫的火犁,随即放在泥土地上。这时李华文、李兴仁两位彝族民间艺人围着篝火跳了一圈,李兴仁用光脚板踩踏冒着烟的火犁,李华文用牙齿把火犁头叼起来,放下去之后,毕摩老毕又挑起来,李华文又用舌头去舔滚烫的火犁。

走进哀牢山,感受彝族虎乡双柏火把节

走进哀牢山,感受彝族虎乡双柏火把节

送完火神之后,我们就在这铺有松毛的地上与老毕摩共进晚餐。老毕摩举着一个熟牛头,从主桌开始,一片一片划开敬客人。一桌好菜,炖羊肉、老腊肉、牛干巴、鸡枞、野生菌……

走进哀牢山,感受彝族虎乡双柏火把节

我一边喝酒吃菜,一边问老毕摩,这里的人对火神为什么如此崇拜?老毕摩说,我从小就听大人讲,祭火神是从远古就传下来的,每年栽完秧到了这个时候,村村寨寨就要扎火把,点起篝火,最初是拿着火把去庄稼地里烧,驱灭蝗虫,踩火犁、添火犁是对火神的亲近,也是民间艺人的绝活,代代传下来的......

走进哀牢山,感受彝族虎乡双柏火把节

夜之深,回到寂静的山庄,没有倦意。

走进哀牢山,感受彝族虎乡双柏火把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