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燒錢補貼攤上大事,被人民日報、交通運輸部狠批

3月21日美團打車正式登陸上海,同時上線出租車和快車兩種業務。僅僅前3天,就分別拿下15、20和30萬單業務,且每單補貼30元,一週內參事滴滴打車1/3的市場份額,其App也登錄蘋果應用商店下載量第4名——按日單量20萬來算,一天光補貼就要燒掉600多萬元……這究竟是有錢任性,還是互聯網企業的黔驢技窮呢?

“網約車”燒錢補貼攤上大事,被人民日報、交通運輸部狠批

“網約車”燒錢補貼被吐槽

  • 四年之前,阿里扶持的快的打車與騰訊投資的滴滴打車,掀起第一輪補貼大戰,從2月開始到5月雙方同時停止。但在雙方都上線專車業務後,對車主和用戶又開始了力度更大的補貼競爭。

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快的和滴滴雙方都是“真金白銀”地幹上了,雙方依靠各自背後的“東家”,互不退讓——在幾個月裡,兩家公司為了爭奪市場燒掉了20億到30億元。不過,這場“燒錢遊戲”在2015年情人節這天戛然而止,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因為補貼燒錢“燒出窟窿”來而不得不合並。

“網約車”燒錢補貼攤上大事,被人民日報、交通運輸部狠批

“網約車”燒錢補貼的血淚史

馬化騰此後在香港大學的演講解開了滴滴和快的“閃婚”背後的秘密:原來兩家公司都燒錢燒不起了,最高的一天虧了4000萬元,但誰也不敢收手,因為一旦收手就前功盡棄了,等於將市場拱手相讓。後來馬化騰和馬雲溝通後,雙方在資本的撮合下“喜結良緣”了。

2015年,當滴滴、Uber(中國)和易到等競爭激烈之時,易到創始人周航就透露,“2015年整個專車出行市場就花掉了200多億。”

2016年,優步CEO卡蘭尼克表示:“我們已經在全球數百座城市實現盈利,這使得我們能夠繼續在新市場進行投資,並在中國等非常燒錢的市場進行持續的投資”——但Uber在中國的每單都虧損,一年虧損額達到10億美元。正因如此,Uber不得已與滴滴完成合並,而卡蘭尼克聲稱,“這是優步在中國盈利的唯一可能。”

“網約車”燒錢補貼攤上大事,被人民日報、交通運輸部狠批

滴滴打車玩貓膩

  • 至此,滴滴打車逐步形成壟斷優勢。然而,“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待到市場一家獨大之後,滴滴打車開始“宰肥羊”了:濫用流量分發權、派單玩貓膩。結果是把乘客、司機兩頭都給惹毛了:客戶要麼打不到車,要麼就只能選擇優享加價;而司機被平臺抽傭比例越來越高,有的地區一度從20%漲到40%。

也正是因為如此,美團打車乘虛而入。2017年12月28日,美團打車宣佈將在全國新開7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溫州、福州和廈門。此前,美團打車已經在南京試運營了10個月;今年1月12日正式開啟北京站。根據美團打車此前公佈的規則,滿20萬開站,北京站前5萬司機在開站3個月內零抽成,但不免除每單0.5元平臺信息費。同時,乘客註冊可領新人見面禮,包含3張金額為10-14元的打車券。

“網約車”燒錢補貼攤上大事,被人民日報、交通運輸部狠批

美團打車燒錢補貼

美團作為後來者進行大肆補貼,滴滴方面也不得不跟進補貼,甚至力度更大:“42元打車大禮包(14元立減、4折12元、65折16元)已存入您的賬戶!”“優惠風暴進行中!今日上海全城坐滴滴,單單立減14元(10點至24點有效)!”“恭喜您獲得上海週末14元立減券。今日內再完成一次訂單並完成支付還可獲得15元立減券,多乘多送,面值遞增!最多可送4張。”由此可見,滴滴方面的優惠力度一點不比美團小——甚至有用戶稱,家裡的老人都學會了叫網約車,“買菜、出門打牌都坐網約車。”

  • 美團打車希望通過“燒錢”來搶下市場份額,滴滴也只能通過“燒錢”來應對——在移動互聯網競爭之下,燒錢戰術似乎是“屢試不爽”的行業共識。其根源在於,消費者在做消費選擇時首先要算一筆經濟賬,坐車不僅不花錢,反而還有10元補貼,何樂而不為呢?美團和滴滴狂撒優惠券,司機也在被平臺拉攏的過程中享受到多種形式的補貼——這正是所謂的鯰魚效應,鯰魚在攪動其他魚生存環境的同時,也激活了其他魚的求生能力。

不過,這世上原本就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因為燒錢只能燒一時而燒不了一世。也儘管美團手握70億美元現金,而滴滴手握170億美元現鈔——但因為被口誅筆伐而勢必收手。

這不,美團打車在南京已於4月20日開始停止發放用戶端補貼,並啟動與南京交通部門的數據對接工作;隨後,“滴滴出行”也跟進宣佈:不再低於成本價運營,暫停發放補貼——這意味著在南京,“一分錢打網約車”“一塊錢打網約車”的美事一去不復返了。

最後,“網約車”燒錢補貼究竟損害了誰的利益,以至於被媒體和監管方吐槽不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