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历史上的苏峻之乱?

勇敢坚强ygjq

苏峻之乱是东晋内乱的一个缩影。东晋皇权衰微,地方诸侯坐大,朝廷与地方的矛盾往往会激变为内乱,而苏峻之乱,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苏峻原本是个好同志。在王敦之乱时,叛军杀到京城,时任临淮太守的苏峻抱着精忠之心,率部驰援首都,成为拯救朝廷的英雄。战后,他被擢升为冠军将军,任历阳内史,封邵陵公,拥有一万精兵,武器精良。朝廷对苏峻寄予厚望,把江北防务托付予他。苏峻深知枪杆子的重要性,他私自招收许多亡命之徒,兵众日益增多,供养全靠政府。刚开始,朝廷视他为拱卫帝国的长城,大量粮草源源不断地通过船只送到历阳。苏峻拥兵自重,气焰嚣张,渐渐地不把朝廷放在眼里,稍不如意,就口沫横飞,大骂朝廷。

公元325年,晋明帝病死,年仅五岁晋成帝登基,大权落入外戚庾亮手中。庾亮心胸较狭隘,对手握重兵的地方将领有严重的提防心,满脑子是斗争哲学,处心积虑要打压、制约地方将领,其中飞扬跋扈的历阳内史苏峻更成他的眼中钉。

当时苏峻与南顿王司马宗往来甚密,庾亮先下手为强,诬告司马宗谋反。司马宗被杀,亲信卞阐逃往历阳,投奔苏峻。庾亮以朝廷名义发布命令,要苏峻交出卞阐。遭到苏峻拒绝后,庾亮想出明升暗降的招数,征苏峻入朝为官,实则夺其兵权。

在瘐亮的步步紧逼下,已无任何回旋的余地了。公元327年,苏峻终于被逼反。叛军大举出兵,渡过长江,攻陷姑孰,节节进逼,摧枯拉朽,攻下首都建康。当初威风凛凛的庾亮如丧家之犬,落荒而逃。

苏峻控制朝廷后,自任骠骑将军,录尚书事。不过,苏峻可以控制朝廷,却控制不了地方的州牧、刺史。为讨伐苏峻,在江州刺史温峤的建议下,各路讨逆军推举荆州刺史陶侃为总司令。讨逆军总兵力超过四万人,从寻阳出发,杀向建康。

然而叛军依然强大,苏峻大量收罗亡命之徒,军队相当悍勇。讨逆军在建康外围与叛军展开拉锯战,整整打了四个月。倘若不是一次意外的事情,讨逆军要赢得胜利还真不容易。这件事非常奇葩,当时苏峻的儿子苏硕大破讨逆军的先锋,喝得醉薰薰的苏峻说:我儿子都能击破敌人,难道我还不如他么?

糊里糊涂地带着几名骑兵,抛下大部队亲自进攻讨逆军。俗话说,酒能壮胆,喝醉了更是天不怕地不怕。苏峻只带着区区几个人前去踏营,结果可想而知,就是鸡蛋碰石头罢了。醉酒的人本来就摇摇晃晃的,不能很好控制马匹,马儿失足跌倒。讨逆军将士见状,冲上去结果他的性命。这个枭雄就这么稀里糊涂死了。

苏峻死后,群龙无首,这场大叛乱终于被镇压下去。

苏峻之乱是东晋内部一次重大危机,充分暴露东晋二元政治的不稳定。皇帝是空架子,以庾亮为首的朝廷想通过压制地方诸侯的手段,重树朝廷的权威。然而,庾亮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他那简单、粗暴的方式非但没能控制地方诸侯,反而引来一场大灾难。平心而论,苏峻虽然跋扈嚣张,却没想过要背叛朝廷。在平定王敦之乱中,他是拯救朝廷的英雄人物。倘若他有心要反朝廷,当初早就跟王敦沆瀣一气了,还用得着等到现在么?人们常说东晋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偏是对的,安就未必了。在苏峻之前有王敦之乱,在苏峻之后,还有王恭之变、桓玄之乱等。


君山话史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苏峻,字子高,山东人,文官出身。苏峻和祖狄一样都是坞主练兵出身,屡立战功,为朝廷所嘉奖。王敦起兵造反的时候,苏峻起兵入建康,讨伐叛逆大获全胜。由于平叛有功,东晋加封苏俊为冠军将军,历阳内史。苏峻由于威望日增,野心也膨胀起来。不向朝廷纳税。但可以肯定的是,苏俊绝无造反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刺头。是个军阀。值得一提的是,苏峻文武双全。一介文官有如此军事才能实属难得。

由于个人的实力的增加,苏峻的个人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东晋成帝召苏峻入朝为官。苏峻得知要受诏入朝,当即言辞拒绝。东晋宰相庾亮得知以后,一方面命军队加强戒备,令一方面加封苏峻为大司马,苏峻则说,只要让自己带兵去哪里都可以。庾亮再次不许,苏峻也是撕下脸皮了,就是不去。因为苏峻知道,到了建康不死也差不多。双方现在都是骑虎难下了,苏峻此时不反也得反了。苏峻起事之前,立即联络祖狄的弟弟祖约,祖约死看不上庾亮的倒霉样,认为庾亮依靠外戚才当的宰相,见苏峻的联络信。立即让亲信辅佐苏峻加强联系,祖约与大英雄祖狄同父同母,但人品,才能,都差的太远。真是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庾亮见苏峻有造反迹象。立即让温峤和陶侃( 陶渊明的五世祖)领兵平叛。陶侃得知苏峻抗命,想带兵入建康护驾,。庾亮怕陶侃趁机造反,因此不允陶侃入京,说自有退兵之策。在当时陶侃是荆州刺史,掌控荆,扬二州,是东晋核心区,一旦有失后果不可想象。而且陶侃居于建康上游,率军顺流直下,建康就会失手。王导的谋士建议,在苏峻现在还没有起兵之际。我们掐断阜陵,只要守住阜陵,苏峻就无法进兵,但如果苏峻占领阜陵,就人心大乱,再也控制不住了。王导向庾亮点出此点,但他不听。不出所料,苏峻派兵攻占阜陵,东晋囤积在当地的钱粮淄重都落入苏峻之手。庾亮大惊,建康震动,京师人心晃晃,东晋立即命赵胤为历阳太守,左将军司马流屯兵慈湖防止苏峻继续进兵。此时温桥也带兵入建康,屯兵寻阳。随即,皇帝让宗室死马流带兵讨伐苏峻。

司马流不过是靠宗室才执掌兵权,实际草包一个,苏峻一战诛杀司马流,随即,苏峻与祖约的合兵一处总计两万大军进攻陵口。苏峻三战三捷。到了公元328年3月,已经打到建康附近了,陶侃再次建议庾亮。叛军必走小路丹阳,我们可以在丹阳设伏兵擒拿苏峻,庾亮还是不听。我就纳闷,自己啥注意没有,为何别人的意见也不听。事情果然如陶侃所料,苏峻果然走丹阳,庾亮后悔不已。马后炮—早干哈去了。

在种情况下。庾亮只好自己挂帅,庾亮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行,当然也是怕死。下令让卞壶(就从这名也赢不了)带兵抵抗苏俊,双方一交手,又是大败而回。但卞壶父子三人都战死。苏峻这时候已经杀到云龙门了,这时候庾亮只有硬着头皮上战场了。但这位居然带着家属投奔温峤,弃外甥皇帝和满朝文武而不顾。苏峻杀进皇宫,王导与几个大臣把皇帝围在皇宫正殿,临危不惧。等候叛军到来。苏峻此时却没有对皇帝咋样,带兵纵掠,皇宫,国库为之一空,连太后寝宫也被抢,这些士兵也许穷疯了,把百姓衣服都扒光了,逼迫大臣去做苦力,小皇帝都吃不上饭,内使太监大街上捡粮食做饭给皇帝吃。

庾亮与温峤经过商量只得去求荆州刺史陶侃,陶侃是一肚子气,自己屡次三番提醒,他们不仅不听,而且还防范自己。现在有求于自己,早干哈去了。于是陶侃回书,我〃吾疆场外将,不敢越局〃说白了,就是爷我不去。陶侃与庾亮苦苦哀求,陶侃就是不去。但此时有人一句话,陶侃立即起兵讨伐苏峻。但有人提醒陶侃:"苏峻,豺狼秉性,一旦成事,焉有你的存身之地"。

陶侃一听有理,马上起兵平叛。而且传檄天下,公布苏峻,祖约谋逆天下,天下共伐之。说实在的,在当时的东晋,要说打仗,陶侃如果自称第二,还真没有谁敢称第一。公元328,陶侃领兵五万直抵旬阳,皇帝亲舅舅庾亮为了活命真是豁出去了,亲自去见陶侃下跪请罪。陶侃大惊失色,喃喃自语,他庾元归居然给我陶世行下跪请罪。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一番谈话,双方冰释前嫌,立即兵合一处,陶侃世之名将。庾亮法统合理,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建康。

苏峻得知陶侃率兵前来,马上带着7岁的小皇帝迁往石头城,小皇帝以为要杀自己。大哭不止。温桥这时候也没闲着,排兵截获苏峻给祖约的军粮,然后与陶侃分别屯兵于蔡州与沙门浦,庾亮见形式有利。亲自带兵进攻苏峻,被杀的大败。温桥不听陶侃劝阻,数次出兵攻击苏峻,但屡攻不克,被苏俊杀的大败。陶侃虽然兵临城下,但却坚守不战。以逸待劳。

苏峻能攻善守,不仅守住建康,而且数次反攻,打的温桥几乎要逃跑。正当温桥,陶侃等人无可奈何之际,上天保佑,苏峻在视察阵地的时候,突然阵亡。真是太离奇了。起因很简单,温桥被苏峻打的一点脾气也没有,但仍然继续出兵攻击苏峻,颇有屡败屡战的意识。带领1万多人出兵攻击石头城。苏峻只带8千人迎敌,苏峻两个儿子艺高人胆大,带着几百敢死队把温桥打的大败,苏峻见儿子英勇,十分高兴,喝点小酒带着护卫也冲向战场,哪里成想,几个晋军士兵乱放箭,无意中居然一箭射死了苏峻,这时候,几个手疾眼快的士兵一刀砍下苏峻的人头,然后将尸体烧毁。真是太突然了,双方将士眼睁睁地看完全过程的。

苏峻的意外死亡,也导致叛军群龙无首,而苏峻的盟友祖约得知苏俊阵亡,大惊失色,立即投奔了敌国石勒。石勒也算对得起祖约,把祖约全族聚在一起,全部诛杀,一个不留。苏峻的盟友也跑了。温峤和陶侃立即开始全面进攻。公元329年3月,东晋数路大军发起总攻,苏俊已死,叛军已经无心恋战,四散奔逃。苏毅等人死于乱军之中。温桥救出小皇帝以后,安定建康。温桥,陶侃等人开始清算朝堂,宗室西阳王司马羕附逆,被全族斩首。其他附逆这之人纷纷处死。而引发兵变的庾亮贬为豫州刺史,以观后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