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八國聯軍在清朝最鼎盛的時候入侵大清,結局為什麼不會逆轉?

大家總以為康乾時代的清軍超過晚清的清軍。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一支一直打敗仗的部隊不一定是一支弱的部隊,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他的軍事變革就不能停止。

我們對晚清的軍力進行階段劃分

1、弱雞時代(1840)

1840年鴉片戰爭時的清軍,確實是弱雞。全國各地抽調,集結一支兩萬人的部隊需要三四個月。例如奕經被任命為揚威將軍,到杭州負責抗擊英國入侵。兩個多月,集結了16000人左右,在反攻失利的情況下,部隊迅速潰敗。這支部隊紀律不行,戰鬥力不行。確實說明此時清軍野戰軍是弱雞。

但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通州八里橋作戰,滿蒙騎兵一波一波的衝鋒,足以證明八旗子弟還是很有作戰勇氣的。

2、新經制時代(1860-1895湘淮軍)

平定太平天國,崛起了兩支軍隊,湘軍、淮軍,後來朝廷對其他部隊用新式武器、西法進行訓練,即練軍、防軍。總數在30萬左右。

如果八國聯軍在清朝最鼎盛的時候入侵大清,結局為什麼不會逆轉?

湘軍大旗

這支部隊在收復新疆、與法國作戰,表現可圈可點。在對日戰爭中,也有一定功勞。

這基本就是清末軍事危機下全國野戰軍的訓練情況。雖然還有很多不足。但已經有很大進步。打康熙時代清軍基本是虐

3、武衛軍時代(1899-1900)

甲午戰爭,朝廷依託的湘軍淮軍戰鬥力難以滿足需求;而且戊戌變法後,形勢緊張,慈禧為了加強京師和近畿防務,威內御外。在1899年,編組北洋各軍為武衛軍。至1899年6月正式成軍。

如果八國聯軍在清朝最鼎盛的時候入侵大清,結局為什麼不會逆轉?

武衛軍

聶士成部淮軍武毅軍為前軍,仍駐蘆臺(今天津寧河),兩萬人。當時最受到清廷重視,聘用德國教官,全套德式裝備,並且使用最新銳的Gew.98毛瑟步槍、馬克沁機槍等等,被當時人稱為「假洋鬼子」。;

董福祥部甘軍為後軍,駐薊州(今天津薊縣)一帶;

宋慶部毅軍為左軍,駐山海關內外;

袁世凱部新建陸軍為右軍,駐天津小站。7400人。

另招募勇丁、抽調八旗兵組成中軍,由榮祿親統,駐南苑(今北京大興)。左翼為步隊,右翼為馬隊,中路為步馬混合,總人數官兵約一萬人。

全軍在七萬人上下,聶部是精銳。

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

八里臺作戰,聯軍傷亡882人;

北倉作戰,聯軍死傷635人;

北京作戰:聯軍傷亡500多人。

這樣的傷亡數據是近代少有的,也側面反映出武衛軍的戰鬥力。

4、北洋軍時代(1901-1911)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袁世凱所部因在山東,保存了實力。其他幾部傷亡慘重,基本失去作戰能力。戰後朝廷依託袁世凱部重整軍隊。北洋六鎮,總共36鎮計劃,就此提出。

這是清末最強的軍隊。

如果八國聯軍在清朝最鼎盛的時候入侵大清,結局為什麼不會逆轉?

清末最強軍

總結

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清軍的戰鬥力整體是上升的。尤其是平定太平後的清軍,他們的實力遠遠超過之前康乾時期的部隊。到了武衛軍、北洋軍時期,那就是近代化程度的巔峰。

至於說的秦朝軍隊比明軍厲害與否?清初軍隊比清末軍隊厲害與否?這都是無視歷史發展規律的腦補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