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邮票上的故事「第五组」续

《三国演义》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1998年8月26日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第五组)》特种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

【1】“白帝托孤”。选自第八十五回,刘备欲报杀北(关羽)之仇,不听诸葛亮等劝阻而伐吴,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而归,退至四川奉节县白帝成。因懊悔战败,思念二弟,病渐沉重,于是托孤于诸葛亮。
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邮票上的故事「第五组」续

【2】“孔明班师”。选自第九十一回,诸葛亮七擒孟获,南方平定,班师回朝。军至沪水,忽然阴云密布,狂风骤起,波涛汹涌,兵不能渡。诸葛亮以牛羊和面塑成人头,名曰“馒头”,祭之。第二天果然云收雾散,风静浪平,大军安然渡过沪水。
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邮票上的故事「第五组」续

【3】“秋风五丈原”。选自第一百零四回,诸葛亮最后一次伐魏,两军正相持,诸葛亮却积劳成疾,料不久于世,强支病体,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长叹不已,安排完后事,即薨于军中。
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邮票上的故事「第五组」续

【4】“三分归晋”。选自一百二十回。司马昭平定西蜀有功,魏主曹奂封为晋王。昭死后,其子炎逼曹奂禅让,建国号晋。又出兵伐吴,吴主孙皓投降,至此三国鼎立终结,归晋一统。

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邮票上的故事「第五组」续

【5】小型张“空城计”。选自第九十五回。诸葛亮率军伐魏,参军马谡自荐守街亭。街亭是汉中的咽喉,魏军主将司马懿来攻,马谡不听诸葛亮“下寨必当要道之处”的嘱咐,而在山上屯军,结果被魏军打败,街亭失守。因而打乱了诸葛亮的全盘部署。正当诸葛亮指挥退军汉中时,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蜂拥而来。诸葛亮身边已无大将,只有二千五百军在城中。诸葛亮见魏兵来,令将旌旗隐匿,大开四门,每门用20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自己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司马懿率大军到城下,见情况如此,大疑,言:“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队,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于是率军退走。

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邮票上的故事「第五组」续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小李往事著犀利讲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