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曹雪芹,才能讀懂《紅樓夢》周凌雲講解《曹雪芹其人其事》

1月21日(星期日)上午九時半,由文學博士、中國礦業大學副教授周凌雲主講《曹雪芹其人其事》。本次講座,周凌雲副教授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曹雪芹加以介紹:曹雪芹的家世;曹雪芹的生平經歷及創作背景;曹雪芹的身後。

讀懂曹雪芹,才能讀懂《紅樓夢》周凌雲講解《曹雪芹其人其事》

其中康熙一朝的始終與曹家的盛衰有怎樣的密切關係?康熙的六次南巡與太子廢立問題對曹家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的一一展開都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瞭解《紅樓夢》這部偉大作品的創作過程、作者的慈悲心態及其深邃的思想意蘊。

讀懂曹雪芹,才能讀懂《紅樓夢》周凌雲講解《曹雪芹其人其事》

講師簡介

周凌雲,女,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先後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專業(文學碩士),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戲劇戲曲學專業(文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中國古代小說、中國古代戲曲研究,主講《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大學語文》、《大學語文與國學經典》、《古代小說戲曲作品精讀》等課程。曾在《江蘇社會科學》、《明清小說研究》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主持完成校級社科基金項目2項。先後被評為中國礦業大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畢業論文優秀指導教師、優秀班主任,多次榮獲校級優秀教學質量一等獎。

作家簡介

曹雪芹(約1715——1763年) ,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作家。他創作的《紅樓夢》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情節複雜、描寫生動,塑造了眾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堪稱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高峰,也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曹雪芹1715年出生,1763年去世。這個作家距離我們今天並不遙遠,他就是清代的一個作家。但是很奇怪,關於他生平經歷記載很少,原因在哪?這些都跟曹雪芹的家庭背景有關。

讀懂曹雪芹,才能讀懂《紅樓夢》周凌雲講解《曹雪芹其人其事》

吳敬梓是1701年出生,比曹雪芹大了14歲,他們兩都出生在南京。吳敬梓代表作《儒林外史》是對科舉制度的批判。可曹雪芹偏偏寫成的《紅樓夢》,延續著《金瓶梅》小說的脈絡。完成了迥然不同的兩種題材的作品。

“讀其書,想見其為人”

《紅樓夢》的讀者,如果真能稍知其人——曹雪芹的話,就一定會有助於我們理解他的這部“隻立千古”的長篇小說名著。

關於曹雪芹的容貌、氣質、性格,在裕瑞《棗窗閒筆》中有介紹:

“其人身胖,頭廣而色黑,善談吐,風雅游戲,觸景生春;聞其奇談,娓娓然令人終日不倦,——是以其書絕妙盡致。”

瘦弱、白皙、留著一縷山羊鬍,一幅落魄的文人形象,勾勒出來的一張關於曹雪芹的畫像。兩道桀驁不馴的眉毛,他的個性不像一個循規蹈矩的文人性格。曹雪芹的性格從他的畫像就能看出,他絕對不是循規蹈矩、落魄的文人。

他的善談有特點:1、放達不羈的性格和瀟灑開朗的胸襟;2、詼諧風趣,滑稽幽默;3、獨具慧眼,不同俗流;4、傲骨狂形,憤世嫉俗。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芹圃,號雪芹、夢阮等。

1、“雪芹”的深意——源自《東坡八首》中的“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獨在;雪芽何時動,春鳩行可膾”。詩句的深處實有無限的人生與社會意味。

“雪芹”二字含有宿根獨存、潔白清苦和耐冷諸義。

2、“夢阮”的深意——阮是阮籍。敦誠說他“狂於阮步兵”。除了個性相近之外,實則或許還有更深一層意義。

這兩個號,實際上有他自己的人生寄託,他對蘇東坡,對阮籍是非常崇拜的。

要想了解曹雪芹,先要了解他的家世歷史。原因是,不僅曹雪芹的家世非常特殊,而且他本身經歷的種種生活境遇上的變化,差不多都是一系列的歷史政治事件所牽連產生的後果,種因甚遠,牽緒頗繁。不由歷史尋其來龍去脈,就無法說明曹雪芹那些遭遇的意義,無法窺見他的思想根源和精神面貌。

一、曹雪芹的家世

照舊日的俗話來說,曹雪芹是個“旗下人”,也可以說作是“在旗的”;稍“文”一些,說作“八旗人”,或者稱“旗人”。1606年,努爾哈赤開始在軍隊上編制四旗,紅黃藍白,中間是黃旗,尾翼是藍旗。還有另外兩種顏色的旗在前端兩哨。1615年,萬曆43年,進行進一步的擴編,把原來的四旗擴充為了八旗。而曹家屬於正白旗。

關於織造:

1、晚明的二十四衙門。

2、清代的內務府。

3、織造這個官職的特點及職責範圍。

使用的各種絲織品、物品,都由織造這個官來提供。皇上會想到身邊比較親密的人,與皇上聯繫非常緊密,包衣很可能就是這樣的人選。

關於康熙:

康熙一朝的始終與曹家的盛衰有怎樣的密切關係?康熙的六次南巡與太子廢立問題對曹家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的一一展開都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瞭解《紅樓夢》這部偉大作品的創作過程、作者的慈悲心態及其深邃的思想意蘊。

1、康熙的繼位。

順治十二年(1655年)冬,順治帝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出診”,福臨本人“避南海子”。兩歲左右的玄燁當時被遷至紫禁城外北長街路東的一座府邸居住。三四年後玄燁出過天花才返回宮中。這為他後來承繼皇后打下了基礎。

順治6歲即位,24歲去世。(1644-1661)在位,康熙(1662-1722)在位。

2、康熙的勤奮與養生。

康熙祖上三種血統、三種文化、三種品格。父親是滿族人,祖母是蒙古族人,母親是漢族人。他向滿族老師學騎射;向蒙族人學蒙語,跟漢族師父接受儒家教育。

康熙的勇武與奮進,受滿洲文化影響;他的高遠與大度,得益於蒙文化薰陶;他的仁愛與韜略,來自漢文化儒學,為他展現帝王才氣、實現宏圖大業,奠定了基礎。

康熙舉止氣度不凡,西方傳教士讚不絕口,驚為天人。康熙年輕時讀書非常上進,凌晨四點起來讀書,因勞累過度咳血,注意身心方面的保養。拉弓的力氣有十五力。

3、康熙六次南巡。

以視察水患為由,康熙進行了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由曹家接駕。

康熙23年(1684年),康熙28年(1689年),康熙38年(1699年),康熙42年(1703年),康熙44年(1705年),康熙46年(1707年)。還是在南京、蘇州、揚州3地接駕4次,相當於別衣接駕12次。

曹、李兩家在任職公款上,陷入了驚人的虧空中。

康熙想利用南巡之機,籠絡江南文人知識分子,這四次南巡全都點名曹家接駕。曹家接駕接了12次,從曹雪芹任上的錢裡面拿出來,曹家一下陷入幾百萬的虧空當中,只要康熙在位,什麼問題都沒有。

曹寅和李旭都是康熙的發小

最主要的目的還不僅於此,織造不受地方官管轄的,曹寅和李旭秘奏給皇上,報上來的情況滯後,或不符合當時的情況。康熙命令曹寅和李旭,所有地方上重要事情,一定要秘奏給皇上。想通過曹寅和李旭來籠絡江南的知識分子,主要是漢人知識分子。仍然都是漢人血統,二是他們的文化修養極高,三是他們的身份、血統、知識文化修養,的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長生殿》寫出後犯了事,直接被遣送回鄉,途經江寧織造府。曹寅聽說後立刻把 請到江寧織造府,整整上演了三天 《長生殿》,吸引了很多江南文人知識分子前來,一時傳為佳話。給曹家留下了致命的禍患的根由。

4、康熙太子廢立問題。

玄燁先後有過三位皇后,都早卒,之後沒再封后。

玄燁55個孩子,其中皇子35個,公主20人,這些皇子裡20位長大成人。20位公主裡,12人在15年前早卒。

康熙十四年(1675),玄燁冊立嫡子胤扔為皇太子(皇后赫舍裡第二子,頭子4歲夭折)。

可以說中國封建皇帝裡,玄燁培養太子花心血最多,從傳授文化知識及各種技能、訓練從政兩個方面培養,但以徹底失敗告終。

胤扔幼年天資聰慧、活潑伶俐。在皇父悉心培養下,書詩騎射,無不成績斐然。待他步入青年時,已有一些滿漢文化修養,初具綜合治國的能力,且外貌英武、風度頗佳,很受好評。

但由於他特殊地位,使他形成不同於常人的心理狀況,生活習慣和思想作風,如貪得無厭、追求享樂,除父皇外誰也不放在眼中,對王公大臣任意辱罵。康熙未引起足夠重視而對他無原則遷就。

太子權勢的不斷擴大引起了康熙的不安。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康熙皇帝帶著八個兒子圍獵,為的是教育兒子們不要忘了幸福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可惜還沒等到地方,去接受教育的十八阿哥胤衸就突發疾病死在了路上。

  在普通之家,有兄弟病逝,當哥哥的必定心痛不已。可在帝王之家,有同輩的阿哥去世,兄弟們不偷著樂就不錯了。這讓標榜以仁孝治理天下的康熙痛心不已,尤其是胤礽,面對這樣的變故,絲毫看不到一絲傷心。康熙對胤礽的冷漠舉動十分不滿,順帶著把隨行的眾阿哥們大罵一頓。

  這位服了四十多年的皇帝預備役的皇太子,越當心裡越沒底,所以他總想知道康熙在想什麼,以後會有什麼舉動。於是他用了一個最笨的法子——在夜幕降臨後去康熙帝的寢帳外窺視康熙!

  這可是侵犯隱私權,放在一般人身上都受不了,更何況是皇帝。於是回京之後,康熙廢掉了胤扔。

  可以說,康熙是藉著這次出遊時發生的事,把對胤礽的所有不滿全發洩了出來。要不這點小事怎麼可能讓康熙發這麼大脾氣呢?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事情肯定沒那麼簡單。

作為一國之君,康熙可不是那種看到大臣鬥爭就手足無措的窩囊主兒,相反,他覺得這種鬥爭能夠幫助他平衡朝中各大臣勢力,有利於他的統治。可平衡是一種極致追求,達到卻很難。

  當時朝中的索額圖和明珠的鬥爭就達到了讓康熙無法坐視不管的程度。索額圖是皇太子胤礽的外叔公,而明珠是皇長子胤禔的外叔公,這兩個人的鬥爭自然不僅是大臣之間權力的鬥爭,甚至最後上升到帝國儲位之爭。於是在康熙二十七年,康熙罷了明珠的官,分化瓦解了皇長子黨,為皇太子胤礽消除了潛在的隱患。

  其實從這點可以看出來,康熙對這個皇太子還是比較滿意的,他也想在他還在位的時候就幫兒子繼位掃清障礙。可惜黨派之爭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就會形成一家獨大。胤禔的皇長子黨是被康熙解決了,可隨之而來的是太子黨力量的壯大。

  當時,索額圖想幫太子樹立權威,穩定太子的地位,極力為太子爭取榮譽和地位。朝廷中的一些大臣為自己的未來投資,也紛紛加入到太子的隊伍裡來。在康熙看來這是相當危險的舉動,簡直就是狼狽為奸嘛!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給索額圖安了個罪名,交宗人府查辦了。查辦索額圖的時候,康熙曾說:“朕若不先發,爾必先之。”可見康熙當時是多麼擔心索額圖和太子等人會逼宮甚至謀反。於是就出現了前文說的“窺視門”。結果康熙很生氣,後果很嚴重,這位大清朝的第一位太子就這麼被廢了。

皇長子胤禔見胤礽被廢,以為自己當太子的時機已到。他笨得以為康熙不殺胤礽,是放不下“父親的身份”,於是主動申請為康熙除奸——處死胤礽。

  結果康熙大怒,直接交刑部看管了。不僅如此,胤禔幾年前行巫蠱之術詛咒太子的事又被人揭發,數罪併罰,讓皇長子胤禔的餘生都在高牆中度過了。

  過了段時間,康熙氣也消了,又想起了胤礽的種種好。於是召集眾大臣,說他夢到了孝莊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因為廢太子的事很不高興。還說,胤礽的病明顯好轉。

  大臣們心想,把胤礽的種種錯誤歸結為他有病,這說明皇帝心裡還是挺想重立胤礽為太子的。康熙給自己找了個臺階下,於是在1709年下詔立胤礽為皇太子。

  按理說,胤礽經過上次的教訓,應該收斂一下,討康熙老人家的喜歡。可他還是故態復萌,重新結黨營私,一個嶄新的太子黨又誕生了。隨著太子黨的不斷壯大,康熙再次出手打擊太子黨。1712年,再次廢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胤礽兩次被廢,早已失去了康熙的信任。從此之後再也沒能東山再起。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淒涼地死在禁所內,終年51歲。

金陵十二釵中的妙玉,據說就是太子胤扔的女兒,寄養在曹家的。曹家被抄和這有關

曹家家遭鉅變

1、雍正上臺,先查虧空。

奪位皇子明爭暗鬥的結果,皇四子胤禛以陰險暴逆的手段獲得全勝,一一將他老子謀害了,自己登上寶位,是為雍正帝。緊接著是一場激烈兇惡的爭鬥和殘害開始了:雍正將他的頭號死敵們——手足弟兄一一都治死了。

極其糟糕的是,曹、李兩家不但都是大“虧空家”,而且又都和雍正的死敵發生過往來的關係。他們雖然只不過是包衣奴隸,雍正也絕不肯輕易地放過他們。

雍正剷除異黨毫不留情,先上來就是查虧空。曹寅生時鹽政虧空曾達五百二十餘萬兩!到雍正二年曹頫時候,兩淮巡鹽御史曾又舉出按新規章應向曹頫追還銀子四萬五千餘兩,可見其“罪孽深重”,已難拔足於那種“茫茫債海”之中了。

而曹雪芹,這不肖子孫、不祥之異物,就正是在這“茫茫債海”之中而出世的。

2、雍正五年抄家。

雍正五年先則已經罷官的李煦被發現曾於康熙五十二年花八百兩銀子買了五個蘇州女子送給“阿其那”,而要處斬,後則尚任織造的曹頫因屢忤“聖意”、藏匿財產而被革職抄家,曹家大門口的地底下挖出來了六尺高的一對鍍金的獅子,是“賽斯黑”。這“阿其那”就是胤禩,“賽斯黑”,就是胤禟,兩人正都是雍正的弟兄兼死對頭、眼中釘,已於前一年毒死了。

於是,曹頫被抄家封產,田地、房屋、奴僕,都賞了別人。所封錢財,只銀數兩、錢數千,外有當票一百多張、值千兩銀子而已。

這就是曹家包衣奴才的下場。

曹雪芹這時約不過五歲年紀,小小的心靈上,深深地烙上了這種可怖的印象。

3、乾隆五年,再遭鉅變。

最後的結局,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總結:曹家被抄對曹雪芹的影響:

1、《紅樓夢》中充滿對世事的了悟與人生如夢的慨嘆,這是曹雪芹歷經喪亂而產生的痛苦直切的人生感悟。

2、家庭的滄桑鉅變賦予曹雪芹獨特的審美眼光,他一反傳統的大團圓模式,以悲劇結構全書。

3、家庭的鉅變,身份地位的升沉使曹雪芹的思想充滿矛盾。

4、抄家的鉅變引發了他對社會人生多方面的思考求索。

二、曹雪芹的生平及創作情況

流浪播遷、身雜優伶、筆墨生涯、黃葉著書

三、曹雪芹的身後

文星之隕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的除夕(公曆1763年),別人家正是香菸爆竹、語笑歡騰的時刻,曹雪芹在極其淒涼悲慘的情境下離開了人世!

文星隕處西山動,燈火人間守歲聲!(周汝昌)

曹雪芹一死,身後只遺下一位後續的夫人,幾束殘稿,筆硯零落,備極蕭條悽慘。二三朋好,草草殯葬。西山某處,荒墳一角,衰草寒煙,便是這位文學巨人的歸宿之地!

友人敦誠有《挽曹雪芹》一詩曰:

四十蕭然太瘦生,曉風昨日拂銘旌。

腸回故壠孤兒泣,淚迸荒天寡婦聲。

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

故人慾有生芻吊,何處招魂賦楚蘅?

清宗室永忠在讀到《紅樓夢》以後,對曹雪芹寄予無限同情,深深推服,特為寫詩三章相吊,其一雲:

傳神文筆足千秋,

不是情人不淚流。

可恨同時不相識,

幾回掩卷哭曹侯!

四、主要經歷和創作情況

感悟和啟發:

1——曹雪芹的慈悲

《紅樓夢》的作者沒有“嘲笑”,只有“悲憫”;沒有“不喜歡”,只有“包容”。

《紅樓夢》的作者引領我們去看各種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貴的、卑賤的、殘酷的、富有的、貧窮的、美的、醜的。

《紅樓夢》使作者在不同的年齡領悟“慈悲”的意義。

2——對生命的覺悟

一本書,可以讓你不斷看到 “自己”,這本書才是一本可以閱讀一生的書。

《紅樓夢》多讀幾次,回到現實人生,看到身邊的親人朋友,原來也都在《紅樓夢》中,每個人揹負著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運,或許我們會有一種真正的同情,也不再會隨便說:喜歡什麼人,或不喜歡什麼人。《紅樓夢》中處處是慈悲,處處是覺悟。

3——活出自己的人

“男女偶秉此氣而生者,在上則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為大凶大惡。置之於萬萬人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萬萬人之下。若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縱再偶生於薄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僕,甘遭庸人驅制駕馭,必為奇優名倡。如前代之許由,陶潛,阮籍,嵇康,劉伶,王謝二族,顧虎頭,陳後主,唐明皇,宋徽宗,劉庭芝,溫飛卿,米南宮,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雲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龜年,黃幡綽,敬新磨,卓文君,紅拂,薛濤,崔鶯,朝雲之流,此皆易地則同之人也。”

以上這些歷史上的名字都是活出自己的人——有真性情的人;體制之外的人;逍遙自在主張個性解放的老莊思想。

4——活到老學到老,多讀書

明後期思想家李贄(1527——1602)在70歲左右時寫過一首詩《讀書樂》:

“四時讀書,不知其餘。”

“世界何窄,方冊何寬。”

“歌哭相從,其樂無窮。”

“寸陰可惜,曷敢從容?”

康熙曾經談過讀書與修身的關係:“多讀書則嗜慾淡,嗜慾淡則費用省,費用省則營術少,營術少則立品高。”

文/徐曉旭 圖/張長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